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4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国革命与中国小说

[复制链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1#
发表于 2009-1-27 21:32:10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字很长啊……这里的电脑屏幕很不好。明天晚上我仔细看。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09-1-29 01:32:23 |显示全部楼层
shep转的帖子写的东西,我基本上没怎么看懂。那家伙好象是在谈历史,又好象是在谈法国大革命,还似乎是在谈现在的经济体系经济规则……总之看上去挺深奥挺有学问的,我没怎么懂。朱学勤的话我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只看到他说到后来开口闭口“文化”“文化人”,于是同时就产生一个疑问:当代中国真的已经到了可以用文化为杠杆办事的程度了吗?抑或只是以“文化”的招牌?

比之权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是个柔软而具有浸润性质的东西,文学更加如此。它的特性——文学的特性,惟独在它不对具体对象发言的时候,才有可能体现出绵延长久的威力来。它有改造社会的功能,但不能用它来改造社会。这里面的关系就像是每天晨练可以增强体质,但在病了的时候不能用“晨练”来治疗,而应该用更为“硬”的药物等等来发挥作用。当文化、文学用来对具体的对象发言时,它的作用就消失了,用我爷爷的话说就是“金戒指套在鸟(diao)上”。我总觉得,文化人、文学人来直接对社会、对政治指手画脚,除了满足一下自我言语的需求之外,弊大于利——当然醉心于社会改造政治变革的人除外。假如真要对社会对政治发挥作用,不该用文化、用文学。
问题是,我们很难分得清那些用文化用文学对社会变革发言的人到底是真的醉心于这类事,还是就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因此在表面上,我们有可能看到某些时候“文化”“文学”还真对社会变革起到了作用。但那在本质上并不是“文化”“文学”的功劳,而是“宣传”的功劳。如果一定要和社会变革联系起来说,那文学的浸润作用是靠时间和悟性来体现的,它指向的不是具体的国家、时段,而是人之悟性和给人以时间上的判断,进而让“人”产生其他的冲动。一如中医学说用药上的“君臣佐使”之分配,有些药并不直接对人体起作用,而是对其他药起作用。此外,到底是“文化”在使人对社会变革有诉说欲,还是“历史”在使人产生诉说欲,这一点也很难分得清。我个人觉得“文化”和“历史”是2个不同的东西,“文化”是需要独立观念的,而“历史”是不能有独立观念的。历史一旦有了独立观念,事物就变形了——很可惜,现在似乎所有的历史都是变形的,好象是爱因斯坦的“时间折叠”学说一样。

shep的话里有好多非常精彩。我挑他说的少的那一点再说一些,正义。
正义这个词,一定是带着“道德”和“权力”的。这两个要素缺少其中之一,就会招致诟病,于是就会显得“不正义”或“软弱无力”——而要是“正义”都软弱无力了,这世界还有希望吗?还有王法吗?所以实施“正义”的过程,必然需要带着权力护航。
但它可怕、或者说可疑之处就是:道德是可以修正和伪装的;权力也可以通过非常手段获得。由2个不确定的东西构成的东西,会牢固吗?正义常常出现的地方,一定是动荡的地方。只有动荡,才需要道德和权力来安抚与镇压,以及铺垫一条路指出一个标杆来涤清局面。在比较稳定的局面下,正义是不需要的。由此可见,正义,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手段,它服务于其他需要它的别的事物。
文学的可爱之处,是在它不作判断,因此,就回避掉了“正义”、“道德”、“权力”等等非常刚性的东西,假如把这些刚性的东西往它身上靠,那肯定要找找这样做的原因。

所以,当我写到这里,可能有人看出来了,文学之于我,是挂在半空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不关心社会纷争的一种东西。

突然极困无比。明天再说。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18 23:5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