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1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17届小说奖评委推荐结果和评语!

[复制链接]

634

主题

30

好友

3万

积分

渐入佳境

水协委员长

Rank: 8Rank: 8

Heilan Super Team 功勋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6 13:54: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生铁推荐:冯与蓝

我最早开始对冯与蓝的小说留下印象的,是她的一篇3000余字的小说《阳货欲见孔子》。我至今仍记得那篇小说中所虚构的一个历史景象:一队鲁国士兵安静地从草垛的缝隙中挤出来,并沿着小路继续前进。
虽然这个印象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我提到它,是想说。一些作品,它们初读时非常使人觉得顺畅激动,但是往往后来它们就会被我们所遗忘。而另一类小说,虽然读的时候让你感到疑惑重重,但读过很久之后,在脑海中的反刍使你对小说的整个记忆非常深入并有全新的印象。在近几年中,陆陆续续,冯与蓝不多的几篇作品就给我留下了这样的记忆。
这些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在“变”。她的每一篇作品都在尝试改变——无论是小说的故事与背景(内容),还是行文的笔法与气息(形式),每一篇都不同,都在改变。而且在我撰写本文的这一刻,才刚刚意识到笼罩在她作品之上的,是一种梦境式的深刻气氛,是“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场不确定的、被词语包围着的、充满臆想的表演。”
读者的本能是,每每遇到大的变化,自然会警觉,会疑虑,会对小说的作者的动机与状态打一个问号。而在这种阅读、疑惑、打探同时也是享用小说的过程里,个别的读者不知不觉中会开始更清晰地认识到,日常我们所谓的“风格”——诸如平时大家津津有味的所谓博尔赫斯式的风格、海明威式的风格——其实那不过是一种文学的死皮,是作家获得承认后的一种自私的缺陷。“风格”的词源本为“风骨”,指的是汉魏古体诗并不强调音律上的抑扬顿挫,而更注重艺术感受上的独特品位。托古代文学评论家的福,现在这两个词变成了两个意思,而用“风骨”来测度冯与蓝的小说,则在我看来是合适的。
无论是山中或游船上的陌生旅客,还是生活在敌占区下的少女;无论是短到极限的大量短句构成的意象云雾,还是剧本般的缓慢语言营造出的象征性的情境,都使我们能找到冯与蓝赋予自己小说的某种风骨——当一个读者开始思考“小说已死”这句话或许是对的时,当他更情愿相信惊险故事而不是语言的波浪时,当他越来越分不清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哗众取宠时,当他感觉自己已经看到了几乎全部的小说造型并且感到厌倦时,读到冯与蓝的作品,还是会使他觉得,前面的想法或许并不全对的。我们在她的小说中能看到在作者屏除性别色彩的同时,作品中又无不彰显出女性作者的气味与风骨。
在她入选的两篇作品《如同穿越无人之境》和《总得要从树上下来》中,从作者角度而言,我更喜欢前者,它小中见大,下笔并不讨好读者,格调冷酷而温暖,所有情感都通过文笔得到了优雅的克制。而作为一个最普通的读者,后者又使我渐渐咂摸出一种渐进的并不轻佻的伤感。
经过认真的、理性的抉择,我决定将选票投给冯与蓝。
最后,请允许我个人赘述两句。我最终的选择集中在冯与蓝、lostboy和chenyudemon这三位作者身上。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每次权衡的过程都很痛苦,但我最终的选择却都使我感到无比坦然。黑蓝曾指出,“强调本体,就是让小说回到它自身,成为它自身。只有这样,小说才可能从讲故事变为讲故事的艺术。就像绘画就是色彩和线条一样,小说首先应该关心叙述和语言。”诚然,我从冯与蓝的作品中看到了这样的坚定实践。几年来她一直向着同样的方向前进(本届入选的两篇作品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单选一篇作品,我很可能不会选择她;但如果是选择一位作者,我认为代表着黑蓝诉求的这样一个黑蓝小说奖,授予冯与蓝是名归实至的。
从另一种更私人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作者可分为3类。尽管我自己不喜欢,但我仍更加信任那种在生活中“入世”的作者。我更愿意信任那种“在地狱里走过一遭又回到人间”的、“曾经沧海”后的作者用淡定与平静的方式通过小说所传递给我的信息。而另几位候选者,我个人觉得,有的还没有见识过“地狱”,而有的显然仍在“地狱”之中。但“下地狱”是什么?我该怎么定义它?我暂时还做不到,也许就是指真正充分地参与到生活本身的过程吧。
但同时,仍向chenyudemon的《虎兰山村》、三走木L的《平庸无常》、乌鸦十三的《小说二则》以及特别是lostboy《屋顶的漫步者》表达一下敬意。这些作品使我觉得文学不仅仍在中国活着,并且仍散发出奇妙的光泽。其实我一直以来吃力地想写出的,不过是我所列出的这几篇小说的模样罢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还有杂念!

634

主题

30

好友

3万

积分

渐入佳境

水协委员长

Rank: 8Rank: 8

Heilan Super Team 功勋版主

2#
发表于 2009-9-16 13:55:08 |只看该作者
凌丁推荐:冯与蓝

冯与蓝:无事之事与无言之言

我推荐冯与蓝作为本届黑蓝小说奖得主。理由如下:冯与蓝的两篇小说《总得要从树上下来》和《如同穿越无人之境》,通过对纤微、精确而取自日常生活的细节的“凝视”,揭示了女性主人公幽微曲折的欲望的秘密;通过对“无事之事”的云淡风轻的叙述,呈现了溢出“象征界”符号秩序殖民的生命物质的残余物——“薄片(lamella)",以“无言之言”作为表征,也进而剥除了现实中含有的种种幻想,暗示出现实之下的“实在界”的令人恐惧和惶惑的真相:无人之境。事实上,不止是没有人,而是什么都没有的虚空。也许现代艺术的秘密不是去表现在现实之上构筑的幻想之境,而恰恰是去表现现实中的幻想框架的崩溃,剥除现实中的显而易见或者不易觉察的幻想,摒弃现实中习以为常的“美”,而从丑陋、残酷的“实在界”去捕捉“薄片”,去探究意义的虚妄,去追寻“别样的美”,作为中国当下的女性作者,这种“穿越幻想”的写作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以下是简要的分析:
1、“凝视”:
行动和形象之间有种矛盾对立,当行动存在的时候,形象就模糊不清,而我们要看清楚形象,就需要凝固行动,因此,L小姐需要在树上“忽然停止了动作”,这样读者和阿D的视线才可以凝固在L小姐身上并随之“缓慢移动”——这种凝视,无疑与欲望密切相关,与其说因为有了欲望所以凝视,不如说因为凝视所以产生了欲望。凝视是一个动态的流变的涉及到相互关系的概念,它与被凝视相互纠结融为一体,一如窥阴癖与暴露狂集于一身,因此“我”在《如同穿越无人之境》中一直想要去凝视G老师而不可得,却在想象中被G老师凝视——“如果G看见我在顶楼……假如他看见我在楼顶,又看见我笑了……”。要想了解L小姐或“我”的欲望的秘密,关注她的凝视和被凝视,是合适的钥匙之一。
2、“无事之事”:
这两篇小说很容易让人想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人物有大量的行动、少量的语言和或多或少的想法,而所叙述的事情似乎只是冰山之一角,表面的行动和语言之下,隐藏着更多的山体。海明威的小说于此做到了极致,他的人物不停地行动,行动,再行动,似乎不能停歇也不敢停歇,如同前面所说,行动能模糊视线使人盲目,假如海明威的人物停止行动,隐藏的冰山就会渐渐浮出水面,被人凝视。蒙塔莱的诗歌《也许有一天清晨》说出了海明威隐藏的秘密:“也许有一天清晨,走在干燥的玻璃空气里,/我会转身看见一个奇迹发生:/我背后什么也没有,一片虚空/在我身后延伸,带着醉汉的惊骇”,海明威小说中那些没有/不能被凝视的就是这一片“实在界”的虚空。冯与蓝的小说中,人物也有许多行动,但没有什么戏剧性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凝视所及的地方,人物不停地做着无事之事,而她自身所凝视的,是一个又一个老一套的(颓败)人生的幻觉:棋盘格子的建筑,萧瑟的花草,半腐烂的纸团、布片,散架的泡沫塑料盒子,一次性的筷子、没人捡的内衣内裤,一地碎的玻璃,废弃的岗哨,残破的围墙根,绿色橡胶补过的花皮球,跳河的在河里扑腾的人……假如她突然转身,侥幸在某个瞬间看到她不该/不能看到的“永远躲在身后的动物”,她也将看到“实在界”的虚空——无人之境。
3、“无言之言”
作为溢出象征界符号秩序殖民的“薄片”,《如同穿越无人之境》中如下一幕极富说服力:“我的腿在一瞬间失去知觉,仿佛另外有个人代替我走了出去。那个人捧着一篮白面馒头,中午买的,已经冷了,她傻愣愣地站在场地中央,说不出一句话。”“我”首先成为“另一个人”,进而因为舞台照明的故障而成为一个“鬼”——一个不再是人的存在,一个主体崩溃的活死人,一个被剥夺了物质本质而死去但是行动着的脆弱的幽灵,值得注意的是,它是一个失语的存在,也即无法用(语言)符号秩序化的存在。同样在《总得要从树上下来》中也有相近的“失语”,日本人说的“叽里呱啦”在L小姐看来就是无法符号秩序化的东西。L小姐和阿D别离时的话语也是含混的“哦”、“嗯”,但是反复的关于金鱼藻的描写却是一种明确无疑的符号的秩序化,因而此处不存在上述溢出。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L小姐听不懂日本人的话回家后的情景:
“L小姐回家,向父亲坦言以后要好好学习日文,‘那个东洋人说的话一点听不懂,真没意思。’”
这里明确无疑的表明了主体对象征界的符号秩序化的自觉追求,实在界的真相不是人们愿意和能够承受的,人们需要象征界的信息,更需要想象界的幻想——“多带点南洋糖回来啊!”
(因此有读者提出的此处的不妥并不在于L小姐的话,而是叙述者的话“向父亲坦言”——它彰显了此处不必要彰显的叙述者的态度,应该把“好好学习日文”放在L小姐的直接引语中才好。)
还有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4

主题

30

好友

3万

积分

渐入佳境

水协委员长

Rank: 8Rank: 8

Heilan Super Team 功勋版主

3#
发表于 2009-9-16 13:55:32 |只看该作者
洪洋推荐:冯与蓝

最后我把视线还是停留在不有和冯与蓝两位的小说上。有趣的是,无论我是当作者还是当评委,我都认为这两个人迟早会得奖。我就想,是不是有一点儿投谁一票都无所谓的意思啊……很无耻肤浅不正直的想法。回到正题上来。我选的是冯与蓝的《总得要从树上下来》。我们曾经因为一篇小说而产生写作的力量从而投身于写作,也有一些小说,当你在阅读的时候,大脑里会产生许多有关作者有关小说这些背后的事情,它同样是一种带领我们思考和阅读的小说。我记得在我刚看到这篇小说时脑子里是不停的在想作者是如何开始构思这个小说的,她如何进入的状态,在状态里她做了些什么,小说的轻松、俏皮和凝练是怎么一步步开始的。而《一切如你所愿》、《无常》和《如同穿越无人之境》,这之后的一篇,是一篇“放”的小说,其实它更容易写成一篇习作,一篇换气的小说,较之这样的作品,往往不会投入最大化的精力。还因为对一个短篇的拿捏往往是比语言密集带动而产生的力量要强大得多,因为这样的短篇从来就不会有真正的爆炸,对于作者而言,这种没任何遮拦的小说是直接见功力的,而且越见功力在小说中就越轻。既而会想到这个小说的题目也因此更加有趣,总得从树上下去,从“承载着重但可能随时担负不起这个重”的地方下来,我向来认为看小说不仅是看,还有一个历程,这个针对的不仅是死去了的那些作家们,还应该有我们身边的人。允许我只能说上这么多,实在是九月难熬。
还有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4

主题

30

好友

3万

积分

渐入佳境

水协委员长

Rank: 8Rank: 8

Heilan Super Team 功勋版主

4#
发表于 2009-9-16 13:55:53 |只看该作者
顾耀峰推荐:不有

稳定,而后才有突破

想来想去,我觉得写作已经没什么可多谈的了,个人的品质、个人的作品,在通常情况下是此一时彼一时的,似乎谁都有能力在现在这个时候说准别人未来的事,与此同时相伴着的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废话,说了也白说——说对说错都不会入耳。这确实挺悲哀的。有很多人于是就感觉到:只要自己写、写下去,别人的眼里迟早会有你的身影,别人的认可也迟早会到来。这个规律在中国屡试不爽,民国时期一帮写得无比之差的烂人,活到今天,个个被奉为“文坛大师”。于是,在今天写得好不好,也就不重要了,只要你活得长,只要你告诉大家你还在写,那总有出头之日。说来说去,到最后身份靓不靓,跟写作本身、跟作品好坏并没有关系。所以我觉得写作本身没什么好谈的,悟性高的,自己想出答案,悟性次一点的,可以跟别人说话然后找出问题和方法所在。再差的,那就别看别谈了,听天由命。
这算是一段牢骚话,但也跟本届小说奖的推荐有关系。事情是这样的,把时间拉长到生命这个范围,写作没什么好谈,但是框定在某个局部时间段,那对质量和数量的考量当然会存在。在所有候选名单中,我中意“不有”和“冯与蓝”这两个。其他人,要么质量上有问题要么数量上有问题。如何在这两人中进行选择,这就跟上面的牢骚话有关了。
写出一个类型中的好作品并不难,难的是一个类型中不断有好作品,这才能说这一类型的写作,已经被掌握。在短篇小说这个领域,我认为是有“偶然性”存在的。如何在事实性的证据上撇开偶然性,这便需要有一段时间、一批质量稳定的作品来说明。不有的作品恰好满足了这个条件。我不能说不有是有意为了撇除偶然性而这样写作的,从他作品里我看不出他有“制造”的痕迹,这是功夫。更重要的是他作品的沉稳和有条不紊的节奏显示着他现在出现的作品能为他以后写类似作品提供了质量保证。这是我之所以选择他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冯与蓝的两篇作品也都非常好,但不巧的是,这两个作品是两个类型,虽然都不错,但仅就小说奖这段时间里,在客观证据上不能说这两类小说的稳定性已经建立。
稳定为什么重要?或者说,稳定为什么让我如此看重?是因为写作仍然是个技术活、认知活,它一定需要通过某个平台上数量的积累和质量的铺垫,才能真正达到实在的“突破”效果。这说法非常土,可事实就是如此。我不相信少了一定积累和磨合的作者能够在未来有重要的发展。在黑蓝也有一些作者,作品已经显得很“熟练”了,一方面我觉得这些熟练意味着稳定性在增加,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这些熟练是在复制,也就是在伤害写作的稳定。但是我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怎么做。尘世间的路,谁的路就扬起谁的尘。
从侧面我了解到,因为工作,也因为自己的写作特点,不有对自己写作上的数量不能保证,这是让人觉得悲喜交集的。悲,当然是指数量的少;喜,他之所以数量少是因为对作品有要求,那么这样的稳定,是种非常夯实的感觉。我个人喜欢不有作品里呈现出的“挂有铅球的飘动”的那种特点,轻,但是有重物、有东西压着使它不飘飘然,所以它是热气球,不是小羽毛。
17届小说奖得主我推荐不有。但愿这个推荐能使他的作品更多、更好。
还有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4

主题

30

好友

3万

积分

渐入佳境

水协委员长

Rank: 8Rank: 8

Heilan Super Team 功勋版主

5#
发表于 2009-9-16 13:56:26 |只看该作者
邱雷推荐:不有
从已有的作品看,不有对写作的热情保持在一个温和、谨慎而自持的程度上,他的小说不多,写作速度相对是较慢的;这种速度,和他的作品呈现出来的大致面貌,最初也许会被看作是动力不足的表现。但是时间一长,这个疑虑会自动打消,他正处于良好的成长期,对写作他正在做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工作:扎实稳重的推进,观察和学习,对构成小说最基础的因素的关注和训练,力图使每一个句子、每一个作品、从而使整个写作更为准确和真实。在我们所处的环境里,在写作始终伴随着虚荣、放纵、逐利以及来自我们自身的种种莫名的反动的混乱处境中,真诚地写作,踏实地写作,竟是一件如此奢侈的事情。对于身处其中却能保持对嘈杂、纷乱,同时也是对沉默、盲动的无视,在事实上把依附于创作、蚕食本该付诸创作的精神能量的欲望和恐惧降低,进而充盈写作自身的全部意义,对这一已经持续不短时间、而且看情形还会长久继续下去的写作,我们不该再吝啬自己的赞赏。

在本届小说奖评选期,不有的两篇小说《退居》和《球友们》,尤其是后一篇,对于上述那种写作自然发展的轨迹做了明确而清晰的描绘:视野越开阔,对细节的重视越能在整体上融洽凝练;心性越成熟,他天性中的敏锐和执着越能保护作品的天然之趣,使每一件细小的物与事因为与朴素的背景相称而得到最恰当的展示,合理地建设它们之间的联系;对材料的得心应手并没有导致作品滑入惯性和自我满足的陷阱,反倒在熟练之后、在真实之中,重塑了陌生的意味和意思,迅速地打开了小说最初适应于它的篇幅而凝聚起来的目光,使作品的空间更为宽广。而这一切,尽管经过了选择和重置,有放大和模糊,仍然是最直接的现实。

只有甘心从事自我教育的人,不满足于单纯依靠经验方式的写作以自娱的人,对于自然和人的秉性显示出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吸引力充满向往的人,才有足够的胆量和决心要求自己把这种写作贯彻下去,把写作做成一件既有生命力又能持久的事情,从中得到自由和愉快。假以时日,对写作的这种坚持必定对人们产生重要影响:使值得追求的艺术品质被重新发现,使误入歧途的人从费解的自我挣扎回到熟悉的世界,把混乱的野心铸成坚实可靠的句子,训练虔诚,发展感觉,达到内心的宁静。这一切,都指向一种富于整体观念、具备高度预见性、强大、清醒而又坚定的品性,它可以诉诸单个的人,但似乎更应当在一群人当中共同发生。
还有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4

主题

30

好友

3万

积分

渐入佳境

水协委员长

Rank: 8Rank: 8

Heilan Super Team 功勋版主

6#
发表于 2009-9-16 13:57:20 |只看该作者
shep推荐:孙智正
本来,我想说的是“人间的智慧”。但是,这样的词汇显然在糊弄人——就像地摊上兜售的那些货色一样——不过是在欺骗那些陌生的行人。好吧,就让我们从陌生这个词谈起。

“两小时飞机,我们来到一个地方,和陌生男人小陈、陌生女人李姐微笑,握手寒暄,接着上了他们的面包车。”这是孙智正的小说《很远处》的开头。一个陌生男人和一个陌生女人,这是很有趣的说法。因为在现实中,人们从不将“陌生”强加于旁人的头上;哪怕是那些根本就没有见过的家伙。人们只会说,“对对,我听说过……”、“哦,你说的是他(或者她)吧”等等。可是,这却是一个花招——一个人们永远不会感到厌倦的小把戏。因为,唯有如此,大家才会把那些孤独啊、寂寞啊,统统抛到脑后去,然后微笑着,继续把无意义的生活片段坚持到底。

但我突然想到,隐藏在作者一贯细密的描写背后的,恰恰正是这种一切都即将崩溃、走向自身的死亡的感觉——就像面包车内突然降临的死寂,以及《乡村》第二章中置于显要位置的傻子一家——是啊,这会让人起鸡皮疙瘩的。难道非要如此么,我问自己(或许作者也曾这般自问),就没有其他的东西可写了吗?问题不在这儿,问题的关键是建在山涧上的那栋厕所。这一意象回答了所有的疑问: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紧张;为什么会强迫自己和文字玩游戏。不对么?每个人看起来像是摇摇欲坠的塑料玩偶。然而,在带有腐蚀性的生活气息中,这些玩偶已经彻底变形了。他们要么是变成了生活的索取者,要么就是变成了妄想狂,总之,他们仿佛灵魂出窍般地一分为二,并不停地复制了下去。

这可不是什么偶然因素在作怪。因为我发现,其实作者真实的兴趣就在这里。不论是《艾罗斯特拉特》还是《斜阳》,都如同瀑布那样倾泻着愤怒和忧愁——同样的,这两篇小说也都具备了发挥到极致乃至变态的想象力。它们都在埋葬生活的细节,也在被那些细节所湮灭。想想看吧,太宰治的自杀倾向。他想杀的不只是他自己,一如孙智正笔下的那名杀手。准确地说,他们是自身生活的诅咒者和报复者,他们甚至已经不再嘲笑和自嘲了。这很能说明问题。因为当他们开始严肃地对待生活时,他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坠落;无止尽的坠落。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实际上,孙智正的不少作品,总使我联想到一片刚刚被抽干的黑色沼泽地。那里躺着各种动物的残缺尸骨,还有一些翻滚扭动着的最丑陋的水生食腐动物。可,有什么法子呢,这就是事实啊。

以上这些话,便是我推荐孙智正和他的《很远处》的理由。也许我是个怪人,明明如鲠在喉,却偏要如此辩白。不过,我辩白的依据是,我们必须忠于某些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一无所有中有所收获。而我忠实的对象则是现实,无论它有多么可怕,我都无法转过头去。因此,对于那些能够展示(哪怕只是部分地)现实、毫无畏惧地审视现实的作者,我都会对他们表示钦佩的。即便他们同时也带出了现实之后的虚无和死寂,但他们至少不会逃避(也很难逃避,哈)。所以,他们理应得到一些掌声,不是吗。
还有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7#
发表于 2009-9-16 18:18:58 |只看该作者
老顾这篇写的……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8#
发表于 2009-9-16 18:24:50 |只看该作者
老顾这篇写的……
生铁 发表于 2009-9-16 18:18

哈哈,汝要说啥呢?讲撒~~~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9#
发表于 2009-9-16 21:33:47 |只看该作者
尘世间的路,谁的路就扬起谁的尘。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0#
发表于 2009-9-16 22:35:47 |只看该作者
都认真读了,感谢。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8 11:3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