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余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灯光暗下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18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1#
发表于 2009-11-23 14:26:24 |只看该作者
有时觉得写作反而限制自由,我是说精神上的大自由。但一想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和世界产生交集的生活方式,也许再没有比写作更好的。又忍不住要写。感觉陷进去了,一定要完成份作业似的。这里面肯定有对自由不利的东西。希望能抵达无虚荣心的,纯粹的写作境界。至于对身边人的影响,这个确实存在,如果能换来友谊就很不错,其他的也没什么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2

好友

2296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2#
发表于 2009-11-23 15:12: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余余 于 2009-11-23 15:16 编辑
有时觉得写作反而限制自由,我是说精神上的大自由。但一想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和世界产生交集的生活方式,也许再没有比写作更好的。又忍不住要写。感觉陷进去了,一定要完成份作业似的。这里面肯定有对自由不利 ...
Ey. 发表于 2009-11-23 14:26



“如果能换来友谊就很不错”——是的。

为自己而写作。有时候,可能出来“结果”的好坏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写着。

如果写作上的表达能让自己感到满足,就享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3#
发表于 2009-11-23 22:28:59 |只看该作者
写小女生的短篇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到底是“写小女生的短篇”,还是“以小女生的口吻写短篇”。我记得若干年前自己在这坛子上贴过一个写个小女孩的小说,陈卫同鞋跟我讲,女性写小孩,很容易把自己当作小孩来写。那种故作孩子气的口吻其实限制了语言的发挥。同样,女性写小女生,很容易把自己陷入小女生情结里去,这可能就是生铁桑说的“尚未脱离角色”的含义。但我知道这么提前打破他人的计划是很不应该的,有时写作也是为了满足内心的某类情结——我有个多年前的旧朋友,一直喜欢塑造孤独的社会多余人形象,回回写这个,因为他从小父母离异,在他心底就有个这么个多余人住着,非常非常需要通过文字排遣情绪,后来呢,当他写了十七八个多余人小说之后,忽然之间,啪的一下,情结打开了,情绪没有了,然后他再也没有写过一个字的小说。这就是我不赞成作者深陷一种写法塑造单一人物的一大原因——固着行为往往因为内心存在某类情结,写作或许是消解情结的一个途径,但反之同样也会使情结通过文字得到“扭曲”的保存,就像照镜子,每照一次都令人更深刻地记住镜中那张脸,但那显然并不是自己,而是在某个阶段驻足不前的“幽灵”(就是这个意思,不是恐怖片)。很多时候人们借口怀恋过去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念旧,而是对未来心存恐惧,不够自信而已啊。所以……我继续反对作者长期投入一个固定的写作模式。当然,反对归反对,到底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而写,还是作者自己的事。

另,崇拜这回事儿,就像皇帝的新衣,完全不实用,你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对人,对物,对事,都要练习火眼金睛……谁也不比谁更高明,我也只能说自己的经验而已。如果能对你的写作起上点帮助,这再好不过。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2

好友

2296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4#
发表于 2009-11-26 13:06:50 |只看该作者
写小女生的短篇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到底是“写小女生的短篇”,还是“以小女生的口吻写短篇”。我记得若干年前自己在这坛子上贴过一个写个小女孩的小说,陈卫同鞋跟我讲,女性写小孩,很容易把自己当作小孩来写。那种 ...
冯与蓝 发表于 2009-11-23 22:28


可能我有你说的某种情结。 “尚未脱离角色”——这一点是我以后写作中要注意的。

:)
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25#
发表于 2009-11-26 13:52: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09-11-26 13:54 编辑

楼上两位同鞋,商榷一下.
用小女生,那怕就是用小孩的口吻写,我觉得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得有一颗她(他)们那样的心.这个问题比较大,一般人是回不去的,大都是作者替她(他)们说话.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7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6#
发表于 2009-11-27 19:06:20 |只看该作者
我倒是觉得,语言的节奏挺舒服的,舒缓,就像要触摸到自己寂寞的内心了。但外在来看,作为小说,的确又显得有些淡而松散,淡和松散也不是问题,但缺乏回味的余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7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7#
发表于 2009-11-27 19:25:20 |只看该作者
评论看了一半回的贴,看完评论觉得又有些话要说,因为似乎没说透。我过来不久,所以这是看的余余的第一篇文字,与你的其它文字并没有对比。单就这篇而言,它可能在小说的构架啊,技术啊,谋篇啊,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但这些文字看得出来的确是发自内心的,我相信她也希望用这些文字去贴近自己的内心,不知道听哪位作家说过,他说写作对写作者来说其实就像一种心理治疗,当你写这样的文字,觉得它们在贴近自己的内心,在自己倾听自己的时候,你自己是暂时挣脱了生活的虚无的(可能是我自己的写作体验),这是一种诚实的写作。我总觉得,把写作拔得太高的人,有装13的嫌疑;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高度不够了。说完写作, 再说这篇小说,因为小说不是短诗,也不是即兴的散文,它在表达内心的基础之上,又要讲究怎样表达的,就是技术问题,如何虚构?如何把我们的日常经验融入其中?哪些该写,哪些又不该写?(海明威和卡佛的小说,典型的特征就是“省略”,相信大家都知道海的“冰山理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余余的这篇作品算不上一个成功的“小说”。我建议余余可以多看看卡佛的小说,他的小说也很淡,很舒缓,但读完之后,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推荐他的短篇小说集《大教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黑蓝游子  发表于 2009-11-27 23:58:02
这,写的只是一种生活,一种生存境况吧
回复

使用道具

879

主题

35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你的假想敌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Administrator's 不吐槽会死患者 恋爱渣滓 Heilan Super Team

29#
发表于 2009-12-2 20:31:56 |只看该作者
评论看了一半回的贴,看完评论觉得又有些话要说,因为似乎没说透。我过来不久,所以这是看的余余的第一篇文字,与你的其它文字并没有对比。单就这篇而言,它可能在小说的构架啊,技术啊,谋篇啊,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但这些文字看得出来的确是发自内心的,我相信她也希望用这些文字去贴近自己的内心,不知道听哪位作家说过,他说写作对写作者来说其实就像一种心理治疗,当你写这样的文字,觉得它们在贴近自己的内心,在自己倾听自己的时候,你自己是暂时挣脱了生活的虚无的(可能是我自己的写作体验),这是一种诚实的写作。我总觉得,把写作拔得太高的人,有装13的嫌疑;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高度不够了。说完写作, 再说这篇小说,因为小说不是短诗,也不是即兴的散文,它在表达内心的基础之上,又要讲究怎样表达的,就是技术问题,如何虚构?如何把我们的日常经验融入其中?哪些该写,哪些又不该写?(海明威和卡佛的小说,典型的特征就是“省略”,相信大家都知道海的“冰山理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余余的这篇作品算不上一个成功的“小说”。我建议余余可以多看看卡佛的小说,他的小说也很淡,很舒缓,但读完之后,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推荐他的短篇小说集《大教堂》。观潮生 发表于 2009-11-27 19:25


又是卡佛,这是我看见你第二个帖子里说到“卡佛”了,好在这人死了,否则我还真以为你是卡佛的马甲上来推销大教堂。
又见13。
我三岁的时候,很忧郁
喜欢,在河边丢小石头

http://heitiancai.blog.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7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0#
发表于 2009-12-2 22:26:36 |只看该作者
第一:我说到卡佛,是因为我觉得如果余余看看他的小说,或许会喜欢,因为她写东西的这种文字风格跟卡佛挺像。
第二:我第二个帖子说到卡佛有什么问题吗?这里有规定不能对一个作家提到两次吗?如果有,请告诉我。另外,卡佛的确是我挺喜欢的作家。
第三:你是一版之主,请别这么带着情绪来回你的贴。如果你以为来卖书的,并且这里规定不准卖书,那也请你拿出证据,没有证据,那么请你闭嘴,这样只会让这个论坛给人的感觉素质比较低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14 16:2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