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课堂---包豪斯90年:流浪的乌托邦

[复制链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8 14:14: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包豪斯90年:流浪的乌托邦


90年后的包豪斯,已经不只是一间20世纪以来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设计院校,而且是象征着一种对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的革新,也演化为一种所谓的“包豪斯学派”。不过,包豪斯的历史却并不完全是成功者的历史,而是一部梦想家的流浪史。
今年,整个德国都在庆祝包豪斯诞生90周年。柏林著名的美术馆马丁·格罗皮乌斯馆、柏林包豪斯文献馆、德绍包豪斯基金会和魏玛经典基金会一同联手,策划了这场“各地同庆包豪斯诞生90周年”的展览。
其实,从光滑的玻璃钢质摩天大楼到设计多样的钢管支架椅子—今天随处可见的众多建筑以及家具的设计源头,都可追溯到这间1919年诞生于魏玛的设计学院。不过,这座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却有着一条传奇的流浪之路。
艺术技术的新统一
德国人想要创造和进入一个新时代,包豪斯正是这样一种尝试……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当时的德国印证了尼采所言的“重估一切价值”—所有历经了一战的荒芜和王朝崩溃的人们,无法沉醉在资产阶级的金色旧梦里。身处废墟中的人们面临着重塑价值的挑战。俄国的十月革命点亮了世界上所有追求一个新未来的人的心,激进的现代生活成为了新的生活体验的催化剂。德国人想要创造和进入一个新时代,包豪斯正是这样一种尝试。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艺术是社会的边缘事物,是工业社会里多余的角色。包豪斯的企图是为当时粗糙的设计注入美学的维度。包豪斯的创立者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说:“我们必须回到手工艺。”包豪斯(Bauhaus)的构词是由德语的“建筑”(Bau)和“房子”(Haus)组合而成。格罗皮乌斯在给学校命名的时候,刻意选用了最简单的词,来表达他的愿望和企图:“艺术和技术,将达到新的统一。”
豪斯的老师利奥内·费宁格的《大教堂》表达了包豪斯建校时的宣言:艺术家和建筑师将在一个屋顶下共同创作,那达到的境界可无限延伸,直到天堂直到永恒,这是“一个新的即将到来的新信仰”。
包豪斯的确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同时也是史上最成功的,影响最深远的造型艺术学院。它的教学理念不仅仅影响了当时的学生,甚至深刻影响了至今为止的大学机构。
画出柠檬的酸味
他的课甚至有某种神秘主义倾向,要求学生素食,以此提高灵性……

格罗皮乌斯本身是个出色的建筑师,他的教学理念是:如果希望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才华横溢,那就得让当世最杰出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来教导他们。当时他所找来担任教学的老师,简直是一支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梦之队。
最初担任学生第一学期的基础必修课教学的是约翰纳斯·伊顿。色彩课的老师是瓦斯里·康定斯基和保罗·克莱。奥斯卡·施莱莫则教壁画和舞台设计。许多课程的负责人在当时已经是有名的大师,他们在格罗皮乌斯的召唤下,前后来到包豪斯,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以自己的方式教学,一同成就了包豪斯的传说。
如果当时你来到约翰纳斯·伊顿的课堂上,便会看到这位穿着自己剪裁的僧袍的光头老师,他强调物质的特性必须要被体验并且被表达出来,有时候甚至用深呼吸和振动练习来开始他的课程。一次练习绘画的课上,绘画对象是两只柠檬。伊顿用刀把柠檬切开,要求学生尝一尝柠檬,说道:“体会到柠檬的味道了吗?你们的画上要表达出你们所体会到的酸味道—必须表达你所感受到的事物的本质。”伊顿提出,他的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整个人格的全面发展”。他的课甚至有某种神秘主义倾向,要求学生素食,以此提高灵性,“从内观看事物的本质”,从混乱中寻找到和谐。可惜在越来越倾向工业设计的学院方阵之下,伊顿离开了包豪斯。接任者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以及后来的约瑟夫·阿尔博斯同样胜任给新生的教学。他们强调对材料本身的尊重,“少即是多”的材料处理哲学便是由此而来。
格罗皮乌斯同样信奉实用简洁的建筑风格。他认为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建筑应当从内在的功能出发来设计和建造。他在1911年就设计了以玻璃窗和金属结构作为主要墙面的平顶厂房建筑,当时被钟爱洛克克式繁复建筑的人们批评为“毫无美感”、“很不德国”。包豪斯的影响,在于它在现代设计史上的先驱地位。当包豪斯的第一期学生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设计了以金属管为承重结构的椅子Wassily时,简直是设计界的一场地震。这件作品中引入了他在包豪斯所受到的全部影响,这张首创发明的世界钢管椅的设计,对设计界的影响是划时代的,它不仅影响着以后的设计作品,而且影响着成百上千的其他设计师的作品。而这些我们今天视为理所当然的寻常建筑和寻常家具,在当时都是包豪斯先锋无比的设计尝试。
爱它或者恨它
“包豪斯里每个都疯疯癫癫的
”……

由于包豪斯的先锋姿态,遭到了当时保守势力的猛烈攻击,并被魏玛的媒体妖魔化成一个不可理喻的机构。当时在魏玛,家长们吓唬小孩子的用语之一就是:“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包豪斯去!”诽谤和荣誉总是同时存在,赞同和欣赏包豪斯的设计追求以及美学理念的人同样很多,他们赞扬包豪斯的勇气和尝试。人们对包豪斯的态度,在当时分裂为“爱它,或者恨它”两个极端。
1925年由于保守势力的上台,魏玛政府解除了和格罗皮乌斯的合约,并辞退担任教职的老师。格罗皮乌斯决定择地重建包豪斯学院,全体师生一同迁往了当时工业相当发达的小城德绍,因为德绍的市长极力支持包豪斯的入迁,并允诺了大片土地来建设新的包豪斯校舍。
格罗皮乌斯设计了新校舍,校舍建筑面积接近1万平方米,是一组包括教室、车间、办公室、礼堂、饭厅和学生宿舍等多功能的建筑群。每幢单独的房子都有一片可以种菜和水果的庭院。而有名的“大师别墅”则是格罗皮乌斯为前来教学的老师所设计的工作室。这些采光充足,内部装修极其简单的“别墅”,是为了“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精神活动”。这些超大的玻璃窗在冬天让画家们冷得发抖,不得不申请暖气费,才能在冬天握稳画笔。不过,德绍时期里的包豪斯学院进入了稳定发展期,渐渐成形的工作室和车间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包豪斯开始进入自己的黄金时期。
在这些德绍的校舍中,体现着工业建筑风格被应用到了民用建筑之上的设计理念,格罗皮乌斯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建筑设计传统。如今,这里已成为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标志,以及无数建筑爱好者的朝圣之地。这次的90周年纪念,德绍的校舍也自然成为焦点。
那么校舍中的师生又是怎样的呢?“其实,包豪斯里每个人都疯疯癫癫的”。保罗·克莱回忆他的包豪斯岁月的时候说到,包豪斯大师们强烈的个人风格不仅仅体现在教学上,他们在生活中同样充满了戏剧性。包豪斯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包豪斯的存在,具有一种反传统学院的姿态。师生以反常规的教学方式,达到才华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包豪斯就像一个乌托邦,一群梦想家在那里尽情做梦。在包豪斯,人们自由恋爱。女学生可以抽烟、跳舞,是德国最早的一批女性解放的实践者。包豪斯有自己的“包豪斯节”,那是一场独一无二的嘉年华。大家用自己的奇思妙想打扮化妆,一同狂欢庆祝。包豪斯好像一个神奇的实验室,每个前去学习的人都在那里试验着自己的梦想。“包豪斯来的年轻人”成为了一个新的充满吸引力的标签,他们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他们快乐并散播着快乐,他们来自全世界,并将会把包豪斯的观念传播到全世界。
乌托邦流浪记
“有决定性的不是包豪斯的产品,而是包豪斯的方向。”
乌托邦之所以是乌托邦,因其美好,也因其脆弱。包豪斯的命运在20世纪可谓一场流浪记。
1932年10月德国纳粹党在德绍得势,成为了执政党,他们决定关闭包豪斯。全体师生只好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家电话厂里,此时包豪斯已经失去了作为大学的资格,成为了一座私人学院。可是1933年更为糟糕,纳粹党正式在全德国上台,强行关闭了电话厂里的包豪斯。至此,一间先锋学院年仅14岁便被强权残酷地扼杀。不过,包豪斯的传统和精神却不死,随着包豪斯人纷纷逃离德国,包豪斯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美国北卡罗来纳的黑山学院可以说是包豪斯的美国版。约瑟夫·阿尔博斯去到美国之后,就任于黑山学院。在黑山学院,包豪斯的痕迹处处可寻。比如前来教学的老师有约翰·凯奇、 库宁汉等这样的大师。比如学院没有固定的统一的给全体学生的教学计划。学生没有必修课,而是自己有个学习计划,跟着一个老师。学校经常举办的活动叫做“包豪斯之夜”,所邀请的客人,正是包豪斯的创立者格罗皮乌斯,还有作家赫胥黎、阿内伊丝·宁、亨利·米勒,甚至还有爱因斯坦。物理学家和艺术设计的交流,一定别有乐趣。这样的教学课程固然有实验性,但是很难产业化或者投入生产,黑山学院虽然享誉艺术和设计界,还是在1956年破产。
秉承包豪斯精神的,另外还有芝加哥的新包豪斯与设计学院,它的实验性的教学被人称为是包豪斯最有名的重现。在德国,二战之后建于1953年的乌尔姆的造型学院一度也试图重现包豪斯的盛况,可惜它的领导者认为:格罗皮乌斯的理念不再能够服务工业社会,包豪斯的“从操作中学习”的理念无视新的科学,学生无法为二战之后的复杂世界做准备。许多老师与领导者观点不一致,于是上街游行,最后学校在1968年解散。
最关键的是,包豪斯的创办人格罗皮乌斯在逃离德国后,成为了哈佛大学的建筑系主任,他言传身教地向数代的美国未来建筑师,不断灌输传播着包豪斯的精神理念,这使包豪斯在美国这个先进的平台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他那句名言则说明着包豪斯为何能90岁而长盛不衰:“有决定性的、能让包豪斯长盛不衰的,不是其产品,而是包豪斯指向未来的方向。”或者说,就是那种不怕流浪,永寻乌托邦的包豪斯精神,成就了这个现代设计的源头和中心。纪念包豪斯90年,其实就是在纪念这种勇气和梦想。

包豪斯
是个理想的草图

因为想抵达一个“新德国”,所以先锋。因为先锋,所以才导致流浪—这就是我们专访的魏玛经典基金会发言人口中的包豪斯。90周岁的包豪斯,依然是一种理想的草图。
MW=Modern Weekly
JG = 瑜莉亚·格莱斯纳博士(Dr. Julia Glesner)
魏玛经典基金会发言人及项目总监
MW:这次展览的名字“包豪斯模型”(“Modell Bauhaus”)该如何理解?
JG:“包豪斯模型”以它诞生90年为出发点,邀请人们来一同体验包豪斯。“模型”有两层含义:模型一方面指有示范意义的模型,同时也是指未成型的草图。这个双关含义正是这次展览的主题。包豪
斯是个草图,是个理想,同时又充满了启发和示范意义。
MW:为什么人们提到包豪斯就仿佛提到了一个美好的神话?
JG:尽管本质上而言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包豪斯风格”,但是看看他们的同时代人的其他作品(战争)—那些是先把德国,然后欧洲甚至整个世界都卷入了灾难之中的草图。那么包豪斯的先驱者和它的
学生们与前者相比较,包豪斯的作品和想要抵达的目标,难道不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新德国”吗?
MW:也就是说,包豪斯是一个被塑造的乌托邦?
JG:的确,许多包豪斯历史的专家批评现在把包豪斯过分拔高甚至神话成“另一个更好的德国”的倾向。但是这个无比尖锐的对比—美好的理想的包豪斯,黑暗混乱充满争战的同时代,就是20世纪的真
实历史,就是开明的现代性和充满侵略性的反抗行为之间的反反复复的轮回。所以,人们几乎不可能客观冷静地对待包豪斯的历史。
MW:作为一个“流浪的乌托邦”,包豪斯从魏玛搬到德绍,又迁往柏林。为什么包豪斯会有这样的命运?
JG:包豪斯诞生的年代十分激越,包豪斯的反对者里不仅仅有纳粹党,当然纳粹党是最顽强而且最强大的反对力量。包豪斯在魏玛共和国诞生又因为纳粹党的上台而被迫关闭,这使得包豪斯受到了屈辱
。人们常常就忘记了,其实包豪斯不仅仅在公共领域被如此排挤,自它诞生起,包豪斯一直处在与同行的专业人士的论争之中。包豪斯有这样的流浪命运,因其具有示范性的和代表性的要求。因为其具
有一种面向未来的力量,这必然在社会中引起深刻的反响。但是在引人争议的先锋姿态上,必须重新衡量包豪斯。那些它对理想的理解未必正确。模型和现实,从来不是一回事。
MW:包豪斯即将90岁,如果包豪斯是个老人的话,会是个怎样的老人?
JG:总是把包豪斯的形象和它的创立者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相连。应该会是老格罗皮乌斯的形象。
MW:如果您有机会在包豪斯读书,您会愿意在哪个时期读书,想认识哪个老师?
JG: 我个人最想跟随奥斯卡·施莱莫读书,从魏玛到德绍的过渡时期会是我的首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5 06:0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