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776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2009年度十佳

[复制链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7 01:07: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9年度十佳1.伊莎•根泽肯:芝麻开门(Isa Genzken: Open, Sesame! 白立方画廊,伦敦,科隆Ludwig博物馆)
距离根泽肯给纽约的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的AT&T建筑模型添加天线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了,将建筑师对密斯式现代主义的商业化回应上添加了龟角。艺术家在重新思索自己的创作上,无论是持续性还是彻底性上,依然呈现出无人匹敌的胆量。当每件新作品所带来的震撼和争议性褪去后,剩下的就是人们对她产生的共识:她再次创作了优秀的作品。根泽肯也是一个展览大师,这点常被忽略,即使是在非常难处理的空间里,她也能驾轻就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科隆的这次回顾展,由Nina Gülicher和Kasper Konig组织,与《街头派对》(2008-2009)在一个半公共的地方开幕,一件装置标志了她三十年的雕塑和图像作品的障碍超越的开始。

《街头派对》(局部)、2008-2009、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2.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
2008年曼努尔•波西亚•维拉(Manuel Borja-Villel)成为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的馆长,美术馆也以新面貌亮相,这是个令人振奋的兆头,优秀的领导力推动各项事宜的全新展开。这里最著名的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不再只是旅游者们只能在内心膜拜的老古董了,而是在历史与被接纳的交替中,被呈现在世人面前。其他收藏品的重新展出,标志着博物馆展览重点的一个转向,就如博物馆网站所说的那样,反映了一种展览“从现代性线性叙事中、从新展览模式突出的后现代主义历史的淹没中脱离出来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结尾的、发散性的叙述”。
3.棘手的东西Awkward Objects、华沙现代艺术馆
这次展览,展出了波兰艺术家Alina Szapocznikow大量的雕塑,以及马瑞亚•巴图斯左娃(Maria Bartuszova),波琳•波蒂(Pauline Boty), 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 伊娃•海瑟(Eva Hesse), 包琳娜•欧罗斯卡(Paulina Olowska)的作品,在长期被西方和男性艺术家主导的艺术史中,策展人Agata Jakubowska和Joanna Mytkowska为艺术史的重写做出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努力。
4.11届伊斯坦布尔国际双年展:什么使人类活着?
“不好意思,翻译得不对”。1947年,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这样告诉House Un-American 活动委员会,那天之后,他返回欧洲,此前差点接受了为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工作。如果他没有返回东柏林的话,奥地利这一高文化品质的音乐节如今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也许,这些问题与今年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的主题很相似,策展团队将什么、如何和为谁成为了一次政治生命的契机。双年展竭力推出很多平日不受关注的地区的艺术家,即使依然有“翻译的问题”,但整体来说,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展览,给人带来不少惊奇。
5.观众之死,Secession,维也纳
策展人皮埃尔•巴尔•布朗(Pierre Bal-Blanc)的这场展览,在唯一一座迥异与破坏并存的现代主义建筑中拉开帷幕,共展出了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很多边缘艺术家的作品,探讨的是这些作品在第二个动荡时期和当今社会语境下的意义。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惊喜,如弗朗茨•萨维尔•瓦金森(Franz Xaver Wagenschön)1770年的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肖像画,最终,这场展览成功地挑战、激活了“观众”这个概念。

《观众之死》现场、2009、Secession,维也纳。
摄影:Wolfgang Thaler



6.《杰拉德•罗肯肖伯:希望VS现实》、慕尼黑Villa Stuck博物馆
由迈克•布斯(Michael Buhrs)和魏瑞娜•海因(Verena Hein)组织的这场展览中,罗肯肖伯(Rockenschaub)再次娴熟地创作了一件与所在地相呼应的作品。对于弗朗茨•凡•斯塔克(Franz von Stuck)雕塑和画室的演绎,是将墙面填充,将大立方体放进房间里,亮点是灰色画和墙上与楼上天花板的红线相互的交叉。且不说罗肯肖伯多面的艺术与音乐创作,想想展览的题目,在许久难见的将不同艺术融合在一起和打破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乌托邦背景下,再去对这一创作进行读解,就会发现一切非常有意思。

杰拉德•罗肯肖伯的《希望VS现实》现场、2009、慕尼黑Villa Stuck博物馆
摄影:Jan Averwerser



7.乔治•爱德阿格伯:殖民化和殖民化的历史,MAK,维也纳(Georges Adéagbo: Colonization and the History of the Colonized)
爱德阿格伯以创作大密度的作品而广为人知,作品中容纳了大量的参考物。Andreas Kristof组织的这场展览,他将临时的展览空间和部分的收藏以一些一次性的装置填充。这位贝宁出生的艺术家,简直将博物馆的珍藏视为即将化脓的毒瘤,他对空间的侵入更像是“根居型”的介入,从而产生出颠覆性,与1993年艺术家根特•福尔格(Gunther Forg), 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 多纳•贾德(Donald Judd)在同一空间内围绕风格和时期而构建的展览很不一样。


乔治•爱德阿格伯:殖民化和殖民化的历史(局部) 、2009、装置现场、MAK、维也纳
摄影:Wolfgang Woessner



8.米可•阿萨尔:别处(Micol Assaël:Elsewhere),华沙Foksal画廊基金
新媒体装置在涉及改革性和破坏性技术力时,极少有在最后不对其进行赞美的。展览中,意大利艺术家Assael却并未走入常规,他将画廊空间变成了一个实验室。一个废弃的计算机(貌似计算机的东东)被冰冻,放到了一个大的长方形水池中,一个水泵结构和从铜管滴下来的水发出叮咚的声音。作品背后苏联时期文化宫的场景突出了依赖于技术和进步的社会的启示性意义,而一具拟人化的机器为其发出了声音。

《米可•阿萨尔:别处》、2008、综合媒介。装置现场、华沙Foksal画廊、2009。



9.萨宾•贝特(Sabine Bitter)和哈姆特•韦伯(Helmut Weber)、《亨利•列非布伏尔在新贝尔格莱德(Henri Lefebvre in New Belgrade)》
艺术家的这本独特的小书,以Henri Lefebvre1968年的是文章《The Right to the City》为起点,体现了对自组的都市规划重拾的兴趣。除了城市研究专家和建筑与艺术史学家近期的评论和文章外,也包括此前Lefebvre于1986年创作的未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是为重建南斯拉夫的Novi Beograd的一次国际竞赛而写。
10.马克•贝奇斯(Marco Bechis)、《看鸟人》(Birdwatchers)
电影探讨的是殖民化和以及所带来的问题,主角是巴西的土著人,一直在为夺回本属于他们的土地而奋斗。说到电影,导演这样讲:“以平庸的手法开始总归比以同样的手法结束强。”电影的开端,土著人扮演的角色出场,吸引旅游者的注意。接下来,这位出生在Chile、在Buenos Alres长大、80年代移民到意大利的导演,通过让土著人在虚构的故事中出演,开始了对民族问题进行审视与透析的旅程。
作者萨宾·布赖特韦泽 (Sabine Breitwieser)是维也纳的独立策展人。她策划的展览《现代学》目前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当代艺术馆举办,二月份将来到华沙的MoMA。2010年秋天,她策划的展览《乌托邦与纪念》将在奥地利的Graz开幕,作为Steirischer Herbst节的一部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10-1-7 01:09:52 |只看该作者
2009年度十佳1. Allora & Calzadilla, 《停下,修葺,准备:在一架预制钢琴上的“欢乐颂”变奏》(Stop, Repair, Prepare: Variations on “Ode to Joy” for a Prepared Piano)(慕尼黑艺术馆和纽约Gladstone画廊)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里的《欢乐颂》(Ode to Joy)不仅与浪漫的民族主义和纳粹主义紧密相关,同当代政治也有重要联系。(欧盟盟歌就是它。)在Allora & Calzadilla的作品《停下,修葺,准备:在一架预制钢琴上的“欢乐颂”变奏》中,六名钢琴师轮流反复弹奏这首名曲。琴身中间被挖了一个洞,钢琴师就站在这个洞里,因此他们是背向琴键的。钢琴脚上还装有滚轮;每位音乐家在弹奏的时候可以推着钢琴在展厅到处走。这是艺术家2008年为慕尼黑美术馆创作的作品,由Julienne Lorz策划(我看到它是2009年年初在纽约)。作品探讨了艺术与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欢乐颂》的磅礴气势到了这儿不复存在,因为改造过程中切掉了两根弦,所以整首曲子少了两个八度。

Allora & Calzadilla、《停下,修葺,准备:在一架预制钢琴上的“欢乐颂”变奏》、2008。表演现场、Gladstone画廊。纽约、2009年1月23日。
摄影:Markus Kaufhold。



2.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新的生物建筑(Biella,意大利)
皮斯特莱托的Cittadellarte——一个致力于责任与可持续性的社区中心、大学、艺术家驻村项目、集体艺术作品——今年在皮斯特莱托的家乡开了两个新空间。空间位于经过改造的旧厂房内,厂房屋顶上种了草皮,墙壁也改成了泥土制造,这样一来,再热再闷的天,身处其中也会感觉凉意阵阵。空间里的机构包括一个生物建筑和设计办公室(N.O.V.A. Civitas)和一个天然和再生材料开发办公室(Prodotti di Svolta),开发的是将科学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的产品。

屋顶花园的建设、Cittadellarte基金、Pistoletto、Biella、意大利。



3. 克拉拉•利登(Klara Liden),“别再来”(Never Come Back)(Kunsthalle Fridericianum,卡塞尔)
利登这件对抗意味强烈的作品直指白立方内部的观看体验。个展“别再来”(Rein Wolf策划)几乎完全取消了传统的观展体验。艺术家在主展厅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房中房”;从外面看似乎还在“施工中”。内部低矮的天花板是用Sheetrock石膏板做的,灯都装在靠近地板的位置,上面覆盖着沥青纸——一种通常用在房顶上的材料。外面放着一堆压缩垃圾,上面是若干监视器,播放着艺术家的两部录像作品:一部里是艺术家夜里往河里扔石头的图像,另一部里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柏林的总部(现在已经搬空,墙上画满了涂鸦)。

克拉拉•利登《别再来》现场、2009、Kunsthalle Fridericianum、卡塞尔。



4. “罗琴科和波波娃:定义构成主义”(Rodchenko and Popova: Defining Constructivism)(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
这场由Margarita Tupitsyn和Vincente Todoli策划的展览信息含量丰富,梳理了亚历山大•罗琴科(Aleksandr Rodchenko) 和柳博夫•波波娃(Liubov Popova)两位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前卫艺术家乐观、富有革命精神的作品。两人通过“操控”日常生活对艺术品的独立性提出了挑战。
5. 奈德•索拉科夫,“(不带面具的)情感”(Ned Solakov, “Emotions [without masks]”)(达姆城Mathildenhohe,德国)
索拉科夫在“(不带面具的)情感”展览上以“罢工”的形式反对了过度视觉化的景观和拿无形劳动做交易的行为。达姆城是他个人回顾展的第三站,这一次,(据他画在墙上的漫画叙述)索拉科夫觉得自己已经筋疲力尽,不想按照策展人Ralf Beil用模型规划好的详细布局布展。相反,他把运送作品的箱子原封不动地放在画廊展厅,在旁边配上幽默的小草图。这种诗意的姿态似乎回过头纠缠着该空间上一个展览残余的展示体系(“面具:从罗丹到毕加索的面孔变形记”)。和录事巴比托(Bartleby the Scrivener,梅尔维尔小说里的人物)一样,索拉科夫不给任何借口——他就是不愿意。

奈德•索拉科夫在写《(不带面具的)情感》、达姆城Mathildenhohe、德国。2009年7月1日。
摄影:Markus Kaufhold。



6. 雷娜塔•卢卡斯(Renata Lucas),《威尼斯旅行箱》(Venice Suitcase),(威尼斯双年展)
卢卡斯的《威尼斯旅行箱》——绿园城堡正门入口处的一段沥青路——看上去如此平常和熟悉,以致于许多参观者都没注意到这件作品。但同时,沥青路的存在又那么强烈和超现实:在这座不以汽车为交通工具的城市里,沥青是一种很少见的东西。然而,如今威尼斯的运河里油迹斑斑,所以卢卡斯的作品其实用了差不多同样的物质(沥青是精炼原油的副产品之一),只不过将其变成了文化物品而已。
2009年度十佳7. 哈里斯•埃帕米诺达(Haris Epaminonda),《斑马》(Zebra),(沙加双年展)
在第九届沙加双年展(策展人:Isabel Carlos)的暗室里,我坐在一张剧照前,听着反复播放的巴赫大提琴曲,仔细端详画面的内容:三个男人制服一头斑马,身后停着一辆吉普车。这是埃帕米诺达2006年的投影作品。一块看似颜料笔刷上去的彩色挡在斑马的脖子处。实际上,色块只是埃帕米诺达在原片里发现的一处瑕疵,但这貌似拼贴的抽象擦痕令整个画面梦境般的戏剧感更加强烈。这件作品似乎在探讨为单幅图像重新注入意义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在悬置的时刻中发现叙事,发现激情,发现意志。

哈里斯•埃帕米诺达、《斑马》、2006、彩色录像截图、2分29秒。



8. 陶马什•圣奥比,又名塔马什•圣约比(Tamas St. Auby, aka Tamás Szentjóby),《半人半马怪》(Kentaur),(伊斯坦布尔双年展)
匈牙利诗人、音乐家、行为艺术家、激浪派成员圣约比曾经说过:“艺术就是被禁止之物”。他在自己立场激进的影片《半人半马怪》里对这句话可谓身体力行。这部长达三十六分钟的蒙太奇电影刚刚拍完就被禁止公映,该片讲述了独裁政权下工作的政治:工人日常生活的片段配上艺术家对异化劳动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反思。原始的负片已经散失,但经过数码修复的版本在这次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上首映,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冥想的长长停顿。
9. 拉娜•费芙丽托(Lara Favaretto),《转瞬即逝的纪念碑》(Momentary Monument),(Galleria Civica,特兰托,意大利)
费芙丽托用三万六千个沙袋组成的临时装置将但丁塑像团团围住。这座落成于1896年的但丁像位于市区主广场,是特兰托1896年为抵御奥匈帝国侵袭,巩固自身意大利身份而建的。费芙丽托制造的幽灵(该作品参加的是由AndreaViliani策划,为标志Galleria Civica实验性新方向而举办的展览)让人想起街垒和一战,作为一种形式的撤离,以及作为争议场域的文化。由沙袋组成的墙壁很快就遭到破坏,部分垮塌了。
10. 皮埃尔•于热,未命名(Pierre Huyghe, not yet titled)(民间艺术博物馆,巴黎)
万圣节的时候我收到邀请,去一家最近关闭的民间文化博物馆里参加活动。这次活动是一个系列里的第一部分,因为暂时不知道如何处置这座几乎完全腾空的十一层建筑,所以安排了这个临时项目,该系列活动中的另外两次将分别于2010年的情人节和劳动节举行。观众-幽灵在楼里四处漫步,一群人扮演博物馆工作人员,包括保安、修复师、清洁工、馆长等。他们聚在另一群表演者的周围,看他们表演魔术、催眠、相声,重排八十年代法国恐怖组织“直接行动”(action directe)接受审判的过程。工作人员们就像参加某种庄严仪式时那样,入戏越来越深,最后简直要变成二度演员,成为他们所观看的表演者。观众成了“假观众”,演员表演着观看,但不知道整部戏向何处发展。回响和重复时有发生,角色的改变和转移暗示着一种病态,其根源在于如今这个图像污染严重的“资本主义”故事里,个体因为不断被复制而无法获得连贯一致的体验。整个过程中有兴奋,有快乐,有期待,有悲哀,还有最终平静的安宁。
卡洛琳•克里斯托夫-巴卡捷夫(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是2012年卡塞尔文献展艺术总监,意大利都灵凯斯泰勒当代美术馆(Castello Di Rivoli Museo D'Arte Contemporanea)首席策展人兼临时馆长。她同时还担任了2008年悉尼双年展的艺术总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3#
发表于 2010-1-7 01:11:30 |只看该作者
2009年度十佳1. 唐•巴查迪Don Bachardy (Cheim & Reid, 纽约)
巴查迪对相处三十多年的伙伴克里斯托弗•伊什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的全身像,看上去令人难过,作品创作于这位知名作家1986年因癌症去世前不久。巴查迪的这张作品,在描绘生命的同时,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进行思索,他对病中的伊什伍德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在我看来,这件作品是二十世纪最为伤感感情最复杂的作品之一。

唐•巴查迪、《无题一》1985年7月16日、纸上丙烯酸、77×57cm。



2. 詹姆斯•卡索(James Castle)(费城艺术馆)
安•培西(Ann Percy)组织的这场激动人心的回顾展为众人提供了一个良机,得以充分欣赏这位美国最具特色、自我成才的艺术家的作品。卡索(1899-1977)天生失聪,几乎没上过学,也未接受过任何艺术训练。他用现成的和经过改装的材料创作(烟灰和叉子是他喜欢的材料)画画,做小东西,记录在爱达荷乡下的日常生活。这些作品对一段时间和一个地方进行了长期的视觉记录,因其独特的感知力而卓然;巧妙的独创性令其熠熠生辉。

詹姆斯•卡索、《无题(穿绿裙子、腿部为打印纸的女孩)》硬纸板、纸张、仿羊皮纸、新闻用纸、水彩、53×27cm。



3. Throbbing Gristle 音乐会
四月份,Throbbing Gristle到达纽约,这是他们1981年解散后举办的首场美国演唱会。三场全然不同的演唱会超过了他们的唱片销量,既有刺耳的后朋经典如《Discipline》,又有1980年德里克•贾曼(Derek Jarman)的《In the Shadow of the Sun》的原声演绎。在Masonic Temple演出时,室内灯突然大亮,观众一下没反应过来,这一举动也证明,当这一团体1976年被一位英国政治家谴责为是“文明的捣毁者”后,煽动与娱乐大众的能力并未因此而减退。
4. 瑞•摩顿Ree Morton (Generali基金,维也纳,纽约绘画中心)
在过去十年里,摩顿怪异的作品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今年,人们对她的关注非常集中,在维也纳和纽约,举办了两场展览,这两场展相互映照,也互为补充。前者(Sabine Folie策划)集中于她很少被人知的装置和雕塑活体画,后者(Joao Ribas)着重于她的绘画手法。如果她不是过早地离开人世(1977年死于一场车祸,年仅40岁),我们将看到她的艺术之旅会如何走下去,不管怎样,在她的短暂生涯中所创造出来的这些作品,确实是相当完美的。
5. 罗曼•昂达克Roman Ondak (捷克与斯洛伐克共和国展厅,威尼斯双年展,纽约MoMA)
在威尼斯,昂达克将绿园城堡带到了凯瑟琳•隆贝格(Kathrin Rhomberg)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展厅内,在内外之间进行了天衣无缝的转换。在MoMA,他与策展人克劳斯•毕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与珍妮•施林兹卡(Jenny Schlenzka)一起,对于《衡量世界》(Measuring the Universe, 2007)进行了最新的表现,密集的墙画由参观者们的身高和他们名字组成,这是一个集体的自我肖像。昂达克的诗意性作品既好看又集中,并没由于大众的参与而变得松散。这些作品,是真正受欢迎的观念艺术。

罗曼•昂达克、《衡量世界》(局部)、2007、墙上标记。现场纽约、MoMA2009。



6. 巴斯•沃夫顿Basil Wolverton (Gladstone画廊,纽约)
Gladstone画廊展出了地下传奇漫画家Wolverton (1909-1978)的大量画作,代替了他们以往举行夏季群展的习惯。由卡梅隆•杰米(Cameron Jamie)召集完成,展览举行得很及时,是对这位在漫画界、美国战后艺术界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家的真诚致敬。杰米将他称为“我的毕加索”,彼得•索尔(Peter Saul),麦克•凯利(Mike Kelley),爱德•拉斯查(Ed Ruscha), 以及其他人,都承认《Mad》杂志所产生的最疯狂的影响。
7. Target Practice: Painting Under Attack 1949-78 (西雅图艺术馆)
由麦克•达令(Michael Darling)策划,这是一场犀利的展览,对战后几十年里绘画的被神化提出了挑战。画廊里的绘画和类似绘画的作品(艺术家伊恩•贝克斯特Iain Baxter, 马塞尔•布鲁德赛尔Marcel Broodthaers, 卢西奥•方塔纳Lucio Fontana, 艾斯格•琼Asger Jorn, 李•洛萨诺Lee Lozano, 尼基•圣法尔 Niki de Saint Phalle等),被乱涂乱抹,画面乱七八糟,与它们创作的那个时期的社会动乱背景很是一致。

尼基•圣法尔、《打出九个洞》、1964、板上油漆、石膏和塑料、71×53cm。



8. 辛迪•舍曼(Metro图片,纽约)
1982年我第一次看见舍曼的作品,当时我看到一期ZG杂志,艺术家装扮成玛丽莲•梦露出现在封面上。接下来的这些年里,变老的体验与舍曼的人物相伴相生,怪异而不可思议。在她最新的作品里,她的风格怪诞的女性主角最终因死亡而止步。

辛迪•舍曼、《无题》、2008、彩色摄影、157×152cm。



9. 马克•卡米尔•谢莫维兹Marc Camille Chaimowicz (艺术家空间,纽约)
对1972年在伦敦首次展出的一件作品的再访,同一年,艺术家空间开放,谢莫维兹的《Enough Tiranny Recalled》(1972-2009)是一件引人入胜的装置作品,也开启了NYC非盈利的新总监史蒂芬•卡玛(Stefan Kalmar)的首个项目。谢莫维兹的Proustian与他自己的财富之间的交叉在作品中,过去、现在和可能性未来之间建立了一场对话:这也为这一另类的空间拉开新篇章打开了一场对话。
10. 《阿姆斯特丹内外:在观念艺术中的旅行,1960-1976》(MoMA,纽约)
这次展览关注的重点是与传奇的阿姆斯特丹出版社、画廊Art & Project有关的艺术家们,由克里斯托•弗谢里科斯(Christophe Cherix)组织,对观念艺术进行了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关注。突出的是洛杉矶三人组巴斯•詹•爱德(Bas Jan Ader),杰尔•梵•艾克(Ger van Elk),阿兰•罗伯斯伯格(Allen Ruppersberg)的作品,以及我最喜欢的五秒钟长的影片:詹•迪贝特(Jan Dibbet)的《垂直百叶窗》(Vertical Blinds,1976),16毫米的影片中,是一个垂直的百叶窗的360度循环,观众从而对外面的世界得以进行最短暂的窥视。
马修•希吉斯(Matthew Higgs)是《Artforum》的特约作者,也是一位艺术家,纽约最古老的另类艺术空间White Columns的策展人,这个空间2010将度过四十岁生日。2009年,他为威尼斯希腊馆组织了Lucas Samaras的展览《Paraxen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4#
发表于 2010-1-7 01:12:53 |只看该作者
2009年度十佳1. 罗曼•翁达克:回路,2009(Roman Ondak: Loop, 2009)(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展馆,威尼斯双年展)
双年展上最好的展馆恰恰也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人们的确很难注意到它,因为翁达克的伪装本领太高强了,在不动声色之间从万千作品中脱颖而出:他在展馆内部惟妙惟肖地复制了展馆外面的花园,整个艺术空间被一层郁郁葱葱的实景遮蔽起来。就这样,翁达克(和他的策展人凯瑟琳.龙贝格[Kathrin Rhomberg])出色地使那些绞尽脑汁想做到不同寻常的人思维短路。没有名称、没有文字标签、没有印制介绍:观者得以摆脱所有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常见的繁文缛节,只因艺术仍可如此精湛地“制造幻觉”而感到欣慰。

罗曼•翁达克、《圈》、2009、综合媒介。威尼斯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展馆。
摄影:Kate Lacey。



2. 园子温:爱的曝光(Sion Sono:Ai no mukidashi)
在这部2008年11月公映的作品中,日本导演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令人过目不忘的电影风格——毫不造作,介于神话故事和B级片之间,切合当下突出的个人和社会现象——而完成这一切只需一台高清摄像机!这部长达4小时的电影里充斥着大量滑稽场景和原创的恶搞桥段,跟你以前看过的所有东西都不一样。性反常、代际冲突、宗派激增等现象在片中均有涉及,观之令人心中五味杂陈。而影片最终要表达的信息,是爱,别无其他。
3. 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Gabriel Orozco)(Kurimanzutto,墨西哥城)
奥罗斯科此次返璞归真,在墨西哥遍寻仙人掌、海绵和干花等天然元素。通过在雕塑和绘画作品中巧妙运用上述植物,艺术家得以完成出人意料的优美乐章,在其中,有机与抽象融为一体。世俗声色,概念性的思考,以及肉欲与人体、自然的关系,三者有机互动,迸射出火花,这正是奥罗斯科最擅长的创作方式。这场展览再次展现了他在创造这类能够唤起观者共鸣的装置方面作具有的杰出能力。

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挡风玻璃上有子弹洞的神坛》、2009、彩色摄影、53×69cm。



4. “邮递员的时间”(II Tempo del Postino)(巴塞尔市市立歌剧院)
作为一场按照“歌剧”策划的展览,“邮递员的时间”首次让时间概念超越并高于了空间概念。在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安瑞•萨拉(Anri Sala)和里拉克里特•蒂拉瓦尼拉(Rirkrit Tiravanija)等人的策划下,20位艺术家顺序出现在舞台上和剧场中,他们的表演有的非常概念化,有的又显出强烈的叙事线索。实际上,这已经是“邮递员的时间”第二次公演,首演是在2007年的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观众享受到了一场名副其实的视觉盛筵:开场时Tino Sehgal舞动的帷幕;萨拉执导的《蝴蝶夫人》(日本歌剧演员在引吭高歌期间会不时像“定格”般哑然失声);道格•艾特肯(Doug Aitken)的不可思议声乐音乐会,好一场针对现代艺术滑稽剧大崩盘的讽刺颂歌。
5. 托马斯•德曼德(Thomas Demand)(新国家画廊,柏林)
德曼德在德国的首个回顾展由Udo Kittelmann策划。此次展览中,艺术家甄选了个人有关德国历史和相关媒体解读的摄影作品,题材横跨纳粹时代、联邦共和制的诞生和柏林墙倒塌。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设计的建筑与悬挂的帷幕互相呼应,Botho Strauss旁征博引的文章紧扣作品却避开了直接描述,艺术家在研讨会上发起的美学和政治辩论——所有一切合力创造出一场无懈可击的展出,任何过分的修饰都被小心地加以规避,而图像本身那种难以捉摸的凛冽特质则被推向前台。

托马斯•德曼德、《条款一》、2006、彩色摄影、275×170cm。
© 2009 Thomas Demand/VG Bild Kunst, Bonn.



6. 阿里纳•绍波兹尼寇(Alina Szapocznikow)(华沙现代艺术博物馆)
作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雕塑巨匠,绍波兹尼寇绝对配得上如此盛大的一场展览。此次展览重点展示了她的一些有关身体局部的作品——比如一件树脂雕塑,中间悬吊有两张黑白照片,一张是艺术家童年外出度假的照片,另一张上则是一名在毒气室中遇害的女人——这件作品既显示出大屠杀后遗症影响,又暗含情欲成分。策展人Joanna Mytkowska和Agata Jakubowska同时将玛丽亚•鲍尔图斯佐娃(Maria Bartuszova),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和伊娃•海瑟(Eva hesse)等一干富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家的作品一并展出,通过对比,揭示出绍波兹尼寇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原创性和发自肺腑的挚烈情感。

阿里纳•绍波兹尼寇、《小肚子》、1968、石膏、高度:42cm。
图片:Roman Géslewicz © Piotr Stanis Xawski.



7. 丹•沃(Danh Vo)(巴塞尔艺术厅)
沃在巴塞尔艺术厅举办的第二次个展由Adam Szymczyk负责策划,其中,作者融合了自己作为一个年轻越南裔德国人的个人故事和蒐集来的有关记忆的档案和文件资料。展品规模在大小之间不断切换,伴随文字与展品本身同等重要。文字重述了此刻高悬在展厅的大吊灯如何从巴黎富丽酒店(越南和平协议的签署地)转运到艺术大厅巨大空旷的一楼空间,还有那些越南天主教传教士的故事。这些物品的叙事性和材质上的感觉,都让人不禁联想起菲力克斯•冈萨雷茨-托里斯(Felix Gonzalez-Torres)的作品。
8. 卡拉•布莱克(Karla Black)(米格罗博物馆,苏黎世)
基于对极少主义艺术和后极少主义艺术的重新审视,这位来自格拉斯哥的年轻雕塑家创作的临时性作品在材料和颜色上几乎达到了图画般的效果,制作原料包括干粉、化妆品、玻璃纸,甚至灰泥。这些为本次展览(由Heike Munder策划)特别构思的颇具质感的组件,激发出一种微妙而深刻的感觉。以与我们日常环境和女性身体息息相关的物品作为创作基础,布莱克的这种形式主义被认为是以一种独到方式进行的爱欲表达。

卡拉•布莱克《接纳法则》、2009、石膏、粉状物、粉状油漆、糖纸、粉笔、柔肤笔。
装置现场、苏黎世米格罗博物馆。



9. 艾蒂安•尚博,“色彩序列”(Etienne Chambaud, “Color Suite”)(巴黎东京宫)
在Daria de Beauvais策划的此次个展上,尚博这名巴黎新概念艺术圈内里的年轻作家以一套名为“序列”的作品证明了自身实力(在法语中,en suite的意思是“依照顺序”)。他通过给一系列早期电影胶片上色和将反映战前胶片上色车间的照片以丝网印刷技术转印到画布上的方法,混淆了“之前”和“之后”的概念。尚博考究地实践着一种时间上的辩证法,却不得出任何明确的结论。
10.弗兰克•莱博维奇:诗意的记录(Franck Leibovici, Des Document Poetiques)(Éditions Al Dante)
这本恰逢其时的书确立了一种新的文学类型,它以文字资料为基础,来源包括新闻稿、网站文章、管理记录。尽管本书出版于2007年11月,但其中对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在联合国大会上做的幻灯片报告的解析,经过过去一年的检验,现在看起来仍具讨论价值。莱博维奇摇摆于纪实文学和诗歌语言之间,对政治与审美话题做出了重新评定,同时还在书中加入了自己的大作,包括乐谱(比如今年秋天在蓬皮杜中心新艺术节开幕式上的演出乐谱)和迷你歌剧等等。
克里斯汀•马赛尔是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the Centre Pompidou in Paris)当代艺术首席策展人。目前,她正与乔安娜•米特寇斯卡(Joanna Mytkowska)联合策划一场名为“旧日承诺,1950—2010”(the Promises of the Past,1950—2010)的大型展览,探讨前东欧国家集团与当今艺术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她还在和纽约现代艺术馆(New York’s Museum of Modern Art)合作筹办一场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Gabriel Orozco)的作品回顾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5#
发表于 2010-1-7 01:13:51 |只看该作者
2009年度十佳1.欧文•佩恩(1917-2009)
佩恩的去世终结了所有的杂志摄影师最优秀、最多产和最瞩目的创作生涯。即使《Vogue》不会再缔造出新的佩恩们,Getty博物馆对他五十年代起就开始拍摄的图片《小主顾》的出版和展览(Virginia Heckert和Anne Lacoste策划)说明,在历史的尘封中,依然有许多尚待挖掘的宝贵财产。两百多张图片是之前出版或展览的两倍多。这可是一份非常慷慨的礼物:佩恩在早期创作中达到了高峰,将肖像和时尚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劳动着的男女图片,艺术家本人深谙工作之道。

欧文•佩恩、《钢厂救火队员》、1961/1967、黑白摄影、42×33cm。
© 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选自《小顾客》系列,1950–51.



2. 菲力浦-洛卡•迪柯西亚(Pilip-Lorca diCorcia, David Zwirner画廊,纽约)
在《Thousand》中,很多小的宝丽来图片一张挨着一张,在画廊的墙上展开,产生出令人迷炫的效果,人们无法不去注视这些排成长长一列的图片。里面有家庭照,风光摄影,静物照,以及各种各样的废片,既有时尚摄影又有街头系列:皮条客,钢管舞者,城市人群,孤独的过客等等。专业的和个人的图片以非常随意的方式聚合在一起,观众从头到尾一一看去,直到被完全征服。
3. 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大都会将这场图片众多的展览挤到了博物馆常规的摄影展厅中(国家艺术馆的Sarah Greenough组织,Jeff L.Rosenheim策划),观众不得不穿过几间小屋子,将《美国人》的八十三张图片系列一一看完。图片安排使得作品给人的感觉(发表五十周年)过于顽劣,过于生猛。弗兰克垮掉时期的经典却并未因此而失去精神气,反而产生了足够的分量。除了书中每一页的打印图片外,还有联系表格,书信往来,早期的出版物等。

罗伯特弗兰克、《Char**ton》、1955、41×59cm。



4. 特洛伊•布朗特奇Troy Brauntuch (Friedrich Petzel 画廊,纽约)
在大都会《图片一代》的展览中,布朗特奇的作品很不错,但是在一大堆的作品中,作品很容易被淹没。而这次个人回顾展则不一样,展厅完全成了他自己的天下,里面有拼贴画,绘画,手写便条,橡皮图章,挪用的图片,油画,这些中的许多以前都没有展览过。布朗特奇的图片作品在清晰可辨与模糊暧昧,意义与神秘性之间徘徊。

特洛伊•布朗特奇、《Mickey》、1985、彩色摄影、60×79cm。



5. 理查德•莱罗伊德Richard Learoyd (McKee画廊,纽约)
莱罗伊德的大幅肖像摄影看起来总是很神秘:这些个主角近乎全身,令人紧张不安,仿佛就在眼前。作品以细致入微的细节揭开了画面的表层,表层慢慢变得柔和起来。莱罗伊德运用的是针孔照相法,将十九世纪室内肖像摄影精准的形式和抓拍的定格即时性结合起来。这些摄影给人的感觉很安静,即使离开展厅很久,它们带来的感觉还久久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理查德•莱罗伊德、《白色椅子上穿红衣服的Agnes》、2009、彩色摄影、129×173cm。



6. 《交叉中的岔口:大卫•葛德布兰特David Goldblatt的摄影》(新博物馆,纽约)
这位南非的摄影师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者,他进行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新闻摄影,以一双锐利而带有批判性的眼睛,记录了祖国的美丽和残忍。这场展览囊括了从一开始到现今五十多年的作品,细腻,有思想,令人动容。虽然他的摄影与种族隔离和AIDS有关,但他还是避免了争议性而采取了多重的态度。这并非是将判断保留的做法,他的关注从未停止过。
7. 莎莉•曼Sally Mann (高古轩画廊,纽约)
曼的摄影是她的裸体丈夫拉瑞,一位胡须男的身体已经开始呈现出肌肉发达所带来的营养障碍的态势,这些照片传达的主题是什么是可以忍受的。由老式的湿法火棉胶玻璃版方法做成,所以不可避免地有磨损和意外,但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这些图片展现的是肉体的毁灭和力量,画面中的拉瑞展现的都是身体的局部,这不禁令人想起古典的雕像,也许被毁,但仍然具有英雄色彩。同时也具有情欲性:不仅仅是纪念,更是赞美。
8. 《Huge》杂志
这本日本男性杂志的名字很容易误导人,也许是故意要误导大伙。它的内容是时尚,而不是性,当然,两者很难区分开。《Huge》称它自己为高端风格杂志,但是确有一种嬉皮的味道,锐利地将文化和商业混合在一块。酷酷的设计得益于经典的黑白图片所产生的美感,其理念通过本土成长起来的才俊们的掌镜而被诠释,比如Yasutomo Ebisu, Taro Mizutani, Katsuhide Morimoto, Satoshi Saikusa。不论如何,Huge确实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男色。

Huge封面60, 2009年9月。



9. 尼克•凯夫Nick Cave (Jack Shainman画廊,纽约)
凯夫疯狂打造的装置《声音套装Soundsuits》令我有种想冬季来临时就套进去的愿望。人体模型被裹上了外套,直到头顶,就好像巫人,伶人和Counsin Itt家族头发乱蓬蓬的色彩缤纷的成员一样,遍布房间四处。还有的穿着紧身衣,小金属亮片,钩针补缀的贴片忽闪忽现。如果说这是《天桥骄子Project Runway》的科幻版,那么,外星人赢了。

尼克•凯夫、《声音套装》、2009综合媒介。246×66×51cm。
摄影:James Prinz。



10. 纽约艺术图书博览会 (P.S.1当代艺术中心,纽约)
博览会到今年是第四届了,汇集了独立的出版商,创业的艺术家,不太常见的书商,大伙以纸上作品挤满了P.S.1的每个角落。对于任何对图书,杂志,限量版书籍,手工装订的艺术家书籍的短暂平均寿命担心的人们而言,这里大量而丰富的书籍大可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印刷品是可以活下来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家图书从一开始就繁荣了市场,确实很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6#
发表于 2010-1-7 01:15:05 |只看该作者
2009年度十佳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丹尼尔•伯恩鲍姆是法兰克福国立艺术学院(Städelschule)院长,同时担任学院Portikus画廊总监。2010年,Portikus将举办(Rachel Harrison)和(Mathias Poledna)个展。四月,伯恩鲍姆与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将在柏林的Martin-Gropius-Bau联合策划一场展览。
1. 约翰•巴尔代萨里:纯粹的美丽(John Baldessari: Pure Beauty)(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
毫无疑问应该当选本年度最佳展览:视觉上令人震撼,讽刺味道十足,而且和巴尔代萨里惯常的风格一样,稍微带一点颠覆性。艺术家说:“我觉得受人关注是件好事儿,因为那样你可以更好地成长。但我现在已经不在乎受不受关注了,因为我就是我,所以无所谓。”他可能真的无所谓,但这么多年以来巴尔代萨里一直能拥有大量观众的事实本身却是不容小觑的。

约翰•巴尔代萨里、《吻/惊慌》、1984、黑白图片油彩、203×183cm。



2. Inhotim, Brumandinho, 巴西
九个野心勃勃的永久性项目(创作者包括克里斯•伯登、草间弥生、里瓦尼•诺伊恩史旺达等)使我确信,Inhotim必将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展场。 植物园、野心勃勃的教育项目、特别建筑、新颖的雕塑公园共同构成一个奇特的组合,终结了传统的欧式分工,令所有其他同类机构有些黯然失色。伯登巨大的《Beam Drop Inhotim》(2009)在这里就显得大小刚刚好。看惯如此宏大的工程以后,就连放着道格•艾特肯(Doug Aitken)、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珍妮特•卡迪夫(Janet Cardiff)和(Georges Bures Miller)的新亭子都很难让我感到震撼。如果在人工湖下面发现一座隐藏的图书馆,或者诺博士(Dr. No,007电影里的人物)本人就藏在山中某个洞穴深处,我也一点儿不吃惊。加上那些猴子和巨型蝴蝶,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到现在我还不确定这一切是否只是南柯一梦。我在机场喝的卡皮利亚酒(巴西国饮)里到底放了什么?

克里斯•伯登、《Beam Drop Inhotim》、2008、钢铁混凝土。装置现场、Inhotim, Brumandinho,



3. 第三十一届巴西艺术综述展(31st Panorama of Brazilian Art),(圣保罗现代艺术馆)
策展人Adriano Pedrosa策划的这场巴西艺术综述展试图通过其他国家的艺术家的作品确定一种巴西特有的国家感知力,是我多年以来看过的最微妙最优雅的大型群展之一。布展无可挑剔,气氛说服力也很强,让我更加钦佩巴西的新具象诗意。当然,我们没法百分之百确定地说现居柏林的墨西哥艺术家达米安•奥尔特加(Damian Ortega)用玉米饼拼成的雕塑就是新具象主义作品,但它绝对是一件低调的杰作。

达米安•奥尔特加、《玉米饼模块》、1998、墨西哥烤玉米薄烙饼、尺寸可变。第三十一届巴西艺术综述展、2009。



4. 零小组(Zero)
如今,我们在许多当代艺术作品中都能发现对认知过程、光线与视觉现象学以及自然与人工之间模糊界线的探究,说明杜塞尔多夫的这个艺术小组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提出的问题并未过时。今年,纽约Sperone Westwater画廊举办了零小组作品展,除此以外,《光屋(向芳塔纳致敬)》(Lichtraum [Hommage a Fontana], 1964)在杜塞尔多夫艺术皇宫博物馆(Museum Kunst Palast)以全新面貌与观众见面。这一重要装置由零小组的核心成员海因茨•马克(Heinz Mack)、奥托•皮纳(Otto Piene)、京特•于克尔(Günther Uecker)创作,以此为参照,我们得以从全新的视角审视当代艺术家如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斯宾塞•芬奇(Spencer Finch)、卡斯腾•郝勒(Carsten Höller )等人的作品。
5. 桑德拉•克拉尼奇(Sandra Kranich)的烟花
克拉尼奇在欧洲各大城市将雕塑与燃烧的爆炸物结合在一起的复杂实验将烟火制造术带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位现居法兰克福的艺术家利用烟火炸药对现代主义雕塑的重造能否延长挪用艺术的寿命?请再多一点。

桑德拉•克拉尼奇、《室内烟花1》、2009、综合材料。装置现场、Westfälischer Kunstverein 画廊、德国明斯特。



6. “米拉•申德尔:单幅版画和其他作品”(Mira Schendel: Monotypes and Other Works)(Stephen Friedman画廊,伦敦)
这位瑞士出生、现居巴西的女艺术家在她的“单幅版画”里创造了一种具象诗和涂鸦图案的奇特混合。作品轻灵优雅的感觉使她看上去就像南美洲的女版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
7. 堀尾貞治(Sadaharu Horio)( “In-finitum”,Museo Fortuny,威尼斯)
今年夏天,堀尾貞治和他的伙伴们在威尼斯的Fortuny广场待了四天,用约六百英尺的纸创造了一个皱皱巴巴的小宇宙,作为Axel Vervoordt等人对未完成和无限迷宫般探索的一部分。堀尾是传说中的日本具体派目前仍然在世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于人们在西方艺术机构中看到的那部分。同样富有影响力的还有具体派的其他成员,如村上三郎(Saburo Murakami)、嶋本昭三(Shozo Shimamoto)、白髮一雄(Kazuo Shiraga),他们在珍宝盒似的精致展览上都有美丽的作品展出。堀尾貞治的行为艺术似乎秉承了具体派的内在精神,成为这个夏天最热烈最诗意的时刻之一。
8. 储云(维他命创意空间,柏林当代艺术展)
在中国各个大城市,你总能看到一些特别气势恢弘的公共雕塑,乐观向上,现代感十足,但出于何人之手往往不得而知。储云在这个正在进行的项目里挪用了这些巨大的雕塑,以照片或模型的形式对其进行记录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作品。他的行动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我们能不能与如此绝对如此官方的无名物体建立个人层面的关系?

储云、《东莞城市雕塑》系列、2009、综合材料。装置现场、柏林当代艺术展。



9. “托马斯•德曼德:国家画廊”(Thomas Demand: Nationalgalerie)(柏林,新国家画廊)
德曼德以德国为主题的这场展览布展上毫无瑕疵,从头到尾德国到了骨子里。德国得令我无法呼吸。
10. Semiotext(e)
西尔韦尔•洛特兰热(Sylvère Lotringer)的出版项目对一代又一代愿意花时间啃艰深哲学政治理论小书的读者始终具有吸引力,能做到这一点实在了不起。八十年代,就是他把德勒兹、鲍德里亚、瓜达里介绍给了美国学生,但他出版的书有时会引来完全不同方向的关注。最近,福克斯主持人Glenn Beck就在节目上点评了Invisible Committee的新书《将至的暴动》(The Coming Insurrection, 2009):欧洲处于“毁灭的边缘”,这本书就是“毁灭将至的标志。”《暴动》并不算Semiotext(e)最重要的出版物,但这本充满末世情节的书也不想做细微精准的讨论。对一本革命宣传册来说,还有什么比上电视更好的宣传机会吗?
丹尼尔•伯恩鲍姆 (Daniel Birnbaum)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法兰克福国立造型艺术学院院长,Portikus画廊总监(Rachel Harrison和Mathias Poledna展览2010年开幕)。在四月份,伯恩保姆和艺术家Olafur Eliasson将联合在柏林的Martin-Gropius-Bau策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7#
发表于 2010-1-7 01:16:09 |只看该作者
2009年度十佳1.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任职
一年前,我给《Artforum》写的年度回顾中,结尾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议员奥巴马变成总统奥巴马。在这一愿望下,是我的希望—-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所说的未来的美国公众将成为一个更为完美而平等的联盟。整整一年没什么事件或者说很多年了都没什么能比奥巴马当选为美国首位后殖民领导者更为轰动的事件了。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时刻:美国人,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他们,关注且参与了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一位肯尼亚外国学生的儿子成为了美国的第四十四任总统。
2.流行之王走了,但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迈克尔•杰克逊的神化
在他人生的后来日子里,杰克逊成为一个被世界无情嘲笑的人,一个空洞的人,种族不安感的魔咒令他变成了一个非人类。而离开人世时,他再度成为一个举世无上魅力无穷的艺术家,盖世无双的才华几十年来令全球为之疯狂。从哈莱姆到伦敦到北京,大批人聚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发性的纪念活动,他的唯一性、独特性以及突出的文化重要性,再次得到了证明。流行之王永在。

歌迷们跳舞,纪念迈克•杰克逊,西安,中国,2009年8月29日。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3 .“喧哗与骚乱”与智慧的拉丁女人
奥巴马当选后,强硬右派的国家主义再次点燃,我们发现自身再战里根主义的雪耻文化战争,媒体的视线围绕着哈佛的亨利•路易斯•盖茨(Henry Louis Gates Jr)被白人警察逮捕和索托玛约(Sonia Sotomayor)提名大法官而展开。两起事件产生了一些有意思的T恤衫标语:“喧哗与骚乱(loud and tumultuous)”用来形容盖茨在家中被捕的愤怒,“智慧的拉丁女人(wise Latina)”用来形容她的执法特征。
4. 哈伦•法罗奇和罗德尼•格拉哈姆(Harun Farocki and Rodney Graham, Jeu de Paume, 巴黎)
展览由特立独行的桑塔尔•庞特布兰德(Chantal Pontbriand)策划,将两个根本不搭界的艺术家弄到了一起。但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体验。在一圈房间和投影空间里,法罗奇对于电影手法的检视和重新运用以及他的先锋手段,与格拉哈姆漠然又复杂的业余喜剧手法形成好玩的碰撞。

哈伦•法罗奇、《Deep Play》、2007、12频录像装置截图、2小时15分钟。



5.交叉的岔口:大卫•戈德布拉特David Goldblatt的摄影(新博物馆,纽约)
虽然新博物馆的所有展览似乎都注定要济济一堂,Goldblatt图片展也不例外,从四十多年前的黑白照到近期的大幅彩色照都一一在此展出,不过,策展人Ulrich Loock还是做了精心的选择,他是Fundacao Serralves的策展人,那里也是展览的发起地,策展人Richard Flood将展览做了细腻的规划布置。密集的排列使得时间上的比较更加集中,从而令人们得以更密切的解读,而展览也免于沦为视觉的散乱迷阵。

大卫•戈德布拉特、《一只胳膊受伤的人》、Hillbrow Johannesburg、1972年6月、黑白照片、50×50cm。



6.戴姆比萨•莫忧、《死亡援助:为什么援助没有用,如何为非洲找到一个更好的出路》(Dambisa Moyo, Dead Aid: Why Aid Is Not Working and How There Is a Better Way for Africa)
近年来,乐善好施的旅游活动已将非洲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风光游乐园,波诺,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丽等等都光临此地,他们肩负着慈善的使命带领大批人过来,向这片长期处于灾难之中的大陆施以温和的专制主义。一位清醒的非洲人—-曾在世界银行和高盛集团工作过的牛津-哈佛的经济学家对此作出了回应。Moyo的意思是:中止这样的活动吧。非洲需要的是投资,而非慈善。
7.欧文•佩恩:《小主顾》(Iring Penn: Small Trades, J.Paul Getty博物馆,洛杉矶)
Virginia Heckert和Anne Lacoste策划,展出了两百多个精致的银色透明胶片和铂钯合金产生的照片,屈从于现代化的男女们的肖像,形成了一篇关于摄影与人文主义的散文。佩恩临时工作室的自然光将他的主角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即使他们看起来更像是从前的人而非现代人。

欧文•佩恩、《女装试样者》、1950/51、黑白摄影、34×26cm。
1951Conde Nast Publications。选自《小主顾》系列,1950-51。



8.布鲁斯•瑙曼,史蒂文•迈奎因,菲奥娜•谭(美国,英国,荷兰馆,53届威尼斯双年展)
眼下,当一如既往的商业模式将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时,艺术界对于当前萧条的经济形势缺乏想象力这种情况变得格外明显起来。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理性而低调,但是这三个展厅非常突出(分别由Carlos Basualdo, Michael R, Taylor, Richard Riley,Saskia Bos策展),我认为,展览模式的清晰和其中展出的作品是它们的关键所在。每个都很独特,参照的是当下的情况,强调了想象的社会和政治价码。
菲奥娜•谭、《起起落落》、2009、彩色录像装置、26分钟、装置现场、荷兰馆、53届威尼斯双年展。



9.视觉碰撞:非洲,大洋洲和现代艺术(Visual Encounters: Africa, Oceania and Modern Art Fondation Beyeler, 巴塞尔)
当年, MoMA的大展《20世纪的原始主义:部落与现代的联系》遭到了喋喋不休的批评。二十五年后,《视觉的碰撞》在跨文化的策展和所承担的解读性的冒险上,采取了一种更低调的手法。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设计的房间内荟萃的物品,既达到美学的高度,又产生出有节制的情感力量。策展人奥利弗•维克(Oliver Wick)运用新的调查方法将艺术作品归功于作者本人而非部落,从过去中,他感受到疏忽所带来的过失。在艺术作品、艺术家、形式和概念实验以及语境之间的交流,使得展览成为了一场有益的体验。
10.贝鲁特艺术中心,黎巴嫩,Tanger实验电影院,摩洛哥。
今年早些时候,艺术家拉米亚•乔瑞治(Lamia Joreige)和策展人桑德拉•达斡尔(Sandra Dagher)创办了贝鲁特艺术中心,在一个缺少当代艺术空间的城市里,这里迅速成为了评论的关注焦点和严肃策展实验的中心地。就像成立三年的Tanger实验电影院,它由艺术家优图•巴拉达(Yto Barrada)创办,位于一座被修复的具有装饰艺术风格的美丽剧场里,是这一地区唯一一座严肃的艺术影院。在选片上非常独到,既有经典影片,又有来自阿拉伯及其他地区的最新实验影片。
奥奎•恩佐(Okwui Enwezor)是《NKA:当代非洲艺术期刊》的编辑,创办者。在很多重要的国际大展中担任艺术总监,如第二届约翰内斯堡双年展,十一届文献展,第七届光州双年展。目前是纽约摄影国际中心的助理策展人,近期出版的著作为《1980年以来的非洲当代艺术》,与Chika Okeke-Agulu合写,Damiani Editore今年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8#
发表于 2010-1-7 01:17:36 |只看该作者
2009年度十佳1、“琳达•班格里斯和罗伯特•莫里斯:1973-74”(“Lynda Benglis/ Robert Morris:1973-74”)(Susan Inglett画廊,纽约)
想必你和我一样,对置于展览中心区的这两张图像着迷已久吧:莫里斯浑身肌肉喷张、头戴钢盔、身披锁链;班格里斯头戴太阳镜,用自己曾在反形式作品中用过的那种橡胶制作了一个假**拿在手上。但是,大卫•普拉茨克(David Platzker)用他在策展-归档项目“特别物件”(Special Object)中收集到的各种零碎、照片、素描和雕塑明确告诉我们,这两幅肆无忌惮的艺术家肖像背后隐藏的内涵远为丰富。(感兴趣的人可以找来2007年6月号的《艺术公报》[Art Bulletin]读一读朱丽亚•布赖恩•威尔森[Julia Bryan-Wilson]详述莫里斯如何处理性别和艺术劳动主题的评论文章。)班格里斯和莫里斯两人抢在图像世代和杰夫•昆斯“日常”广告问世之前,巧妙地利用媒体介入评论语境(以及本杂志的付费广告页),使艺术界的整体态度为之一变。

罗伯特•莫里斯、在Castelli-Sonnabend的Labyrinths-Voice-Blind-Time海报、1974、66×54cm。
摄影:Rosalind Krauss



2、麦克尔•克拉克剧团:《临兮、存兮、逝兮》(Michael Clark Company, Come, Been and Gone)(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
麦克尔•克拉克在2007年的《斯特拉文斯基项目》(Stravinsky Project)中放弃摇滚乐,改用古典乐。评论界一致认为这是他“成熟”的标志。但最近这场全部使用大卫•鲍伊(David Bowie)、伊基•波普(Iggy Pop)、卢•里德(Lou Reed)等人音乐的舞蹈表演也许才是他迄今为止最上乘的作品。和往常一样,克拉克那精妙传神的人性化编舞包含了一系列剑走偏锋、步调一致的群舞和细腻优美的独舞,透过克拉克本人自成一派、撼动心弦的舞蹈语汇表达出来,令人赞不绝口。

舞者西蒙•威廉姆斯为麦克尔•克拉克剧团的《临兮、存兮、逝兮》表演、2009、伦敦。
摄影:Jake Walters。



3、毕加索与大师们(“Picasso and the masters”)(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
国家毕加索博物馆(Musee National Picasso)的安•玻达萨利(Anne Baldassari)和卢浮宫的玛丽•劳尔•伯纳达克(Marie-Laure Bernadac)联合策划的这次展览上,立体恐怖主义(Cubo-terrorism)活灵活现:毕加索的晚期作品与提香、戈雅、贝拉斯克斯、伦勃朗、莫奈等人的代表作放在一起,震惊效果堪比炸药包。
4、马克•莱基,《长尾中的马克•莱克利》(Mark Leckey,Mark Leckey in the Long Tail(当代艺术学院,伦敦;阿博隆斯艺术中心现代艺术馆,纽约)
该作品被收入波利•斯塔普(Polly Staple)2008年末在当代艺术学会(ICA)举办的一场名为“弥散”(Dispersion)的展览,最近因为克劳斯•毕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和詹尼•斯克兰斯卡(Jenny Schlenzka)在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行为艺术系列展而重新排演。莱克利诗性的演讲-行为表演触及了虚拟领域及其在满足自身欲望中所起的作用。艺术家使用自渎的隐喻,批判地反思了影像与实物、创造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既是一次电视科普讲座,也是一场降神会。受到召唤而降临的是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方方面面都逃不开无限可获得性潜藏的希望(或威胁)。

马克•莱基、《长尾中的马克•莱克利》、2008、表演现场、伦敦、2009年1月31日。
摄影:Mark Blower。



5、MS2(罗德兹市,波兰)
斯图基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Sztuki)新的卫星空间由纺织厂改建而成。馆藏作品占据了整整三层空间,欣赏它们犹如醍醐灌顶般令人愉悦。作为几代博物馆馆长独到眼光的见证物,藏品与众不同的风格源于对东欧艺术给予的强烈关注。展览亮点颇多,包括切萨里•伯赞诺斯基(Cezary Bodzianowski)、爱德华•克拉辛斯基(Edward Krasinski)、艾娃•帕图姆(Ewa Partum)的作品,以及大量阿丽娜•查珀茨尼考(Alina Szapocznikow)引人入胜的奇异雕塑。阿丽娜富有影响力的作品也是阿戈塔•扎库伯斯卡(Agata Jakubowska)和乔安娜•麦考斯卡(Joanna Mytkowska)在华沙现代艺术馆新馆策划的夏季群展“诡异事物”(Awkward Object)中的重头戏。

阿丽娜•查珀茨尼考、《金手指》、1965、水泥和汽车离合器弹簧镀金、120×76×57cm。



6、“图像的一代,1974-1984”(“The Pictures Generation, 1974-1984”)(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杰克•戈尔茨坦(Jack Goldstein),谢丽•莱文(Sherrie Levine),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詹姆斯•威灵(James Welling)和当时的一些同道中人共同奠定了资本主义晚期艺术创作的根基。道格拉斯•埃克伦德(Douglas Ekland)这场及时的展览证实了以批判的眼光重新评估他们的作品是多么重要。今后,我想我会不断重读并引用这次展览出色的画册内容。
7、莱巴赫乐团,《赋格艺术》(Laibach, Kunst der fuge)(伦敦布什音乐厅)(Bush Hall, London)
拉维•齐泽克(Slavoj Zizek)在谈到斯洛文尼亚艺术/音乐团体Laibach将流行唱片封套与工业和军国主义符号互相结合的创作实践时说这是对国家“淫秽的超我化身”的一种“过度认同”。本次演出以Laibach的“极权主义”美学诠释了巴赫《赋格的艺术》,充分展示了乐队从一个蓄意的暧昧立场不断搅乱艺术和政治边界的能力。

莱巴赫乐团在伦敦布什音乐厅表演、2009年2月9日。
摄影:Andy Sheppard/Getty Image。



8 西尔克•奥托纳普和弗洛拉•韦格曼(Silke Otto-Knapp with Flora Wiegmann)(加拿大班芙中心瓦尔特•费利普斯画廊)
在班芙中心(Banff Center)的展览上,奥托纳普与舞蹈家/编舞韦格合作,将她今夏在牛津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当下练习”(Present Time Exercise)中所展现的表演潜意识带出水面。这次由凯蒂•斯考特(Kitty Scott)策划的现场实验从前卫的现代舞姿汲取灵感,期间绘画与舞蹈之间的共鸣来得从容不迫、水到渠成。这种并行的展出形式与已故现代舞大师默斯•康宁汉(Merce Cunningham)的精神一脉相承。

弗洛拉•韦格曼在西尔克•奥托纳普的展览中表演、加拿大班芙中心瓦尔特•费利普斯画廊、2009。



9、卢卡斯•朗杜达和皮奥特•乌克兰斯基: 《70年代的波兰前卫艺术》(Lukas Ronduda with Piotr Uklanski, Sztuka Polska lat 70: Awangarda)(当代艺术中心,华沙)
策展人与艺术家的这次协作——朗杜达思想深刻的学术文章与乌克兰斯基新鲜的视觉设计并行不悖——为一向鲜为人知的波兰新前卫艺术书写了一段新的历史。这本书详述了Marek Konieczny、Natalia LL、Zdzislaw Sasnowski等艺术家复杂的创作策略,对有关七十年代东欧艺术的种种假设提出了挑战,并以一种探索甚或肯定消费和感官享受的态度,揭示了政治和批评介入的联姻。
10、斯巴达克斯•切特温德:《铁器时代的通心粉项链作坊》(Spartacus Chetwynd, Iron Age Pasta Necklace Workshop)(伦敦伏尔泰工作室)
继切特温德去年冬天的行为-加-派对“女士之夜(Ladies Nights)”之后,她的项链工作坊——本次由伏尔泰工作室策展人乔•斯考特兰德(Joe Scotland) 和萨拉•麦克罗里(Sarah McCrory)共同策划——再次吸引了众人参与,只不过这回用的是胶水枪和成堆的通心粉。铁器时代的首饰图样被投射到画廊墙上,为参与者提供创作灵感。大家的作品被仪式性地呈献给一个头戴面纱、站在高台上主持的女士——慧眼女神。邦尼•卡普林(Bonnie Camplin)和恩里科•大卫(Enrico David)的超现实主义杰作显然受到慧眼女神的垂青,被一个身着长袍的侍从像模像样地钉在了墙上。我做了一根由蓝色贝壳、红色软管和绿色通心粉块穿成的项链,结果被砸了个粉碎(这意味着她不喜欢)。不管怎么说,用通心粉做一些朴素的工艺品,对打发周末之夜而言不失为一种经济又实惠的消遣活动,也让我体验了一把多年未曾有过的艺术乐趣。
凯瑟琳•伍德是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当代艺术和行为艺术策展人。2009年,她不仅在涡轮大厅重现了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1971年在泰特美术馆做的互动装置《Bodyspacemotionthings》,还与阿里森•金吉拉(Alison Gingeras)和杰克•班考斯基(Jack Bankowsky)联合策划了名为“波普生活:物质世界中的艺术”(Pop Life: Art in Material World)的群展。目前,她正与凯伦•塞特(Keren Cytter)、卡特里纳•塞达(Katerina Seda)合作做项目,同时也是泰特联合利华系列展2010年的策展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9#
发表于 2010-1-7 01:18:47 |只看该作者
2009年度十佳1.拉里•约翰逊(Larry Johnson)(洛杉矶,汉默美术馆)
约翰逊“用来观看并/或阅读”的照片介于沃霍尔淡漠的距离与TMZ跟踪狂似的窥探之间。展示的对象与其说是名流世界,不如说是这个世界里美梦与平凡并存的双重维度。(这场姗姗来迟的回归展举办的同一周,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死于用药过量,真是令人沉痛的巧合。)约翰逊一次又一次准确地捕捉到好莱坞形象当中同时存在的两种属性:田园意象和碎梦大道。策展人Russell Ferguson巧妙地将若干细节略有差异的同类作品纳入展览——如一系列带文本的雪景照片——充分表现了艺术家对重复的关注和他坏坏的幽默感。约翰逊终于引起了一些注意,我们衷心希望这位著名“隐士”不要太快淡出人们的视线。

拉里•约翰逊、《无题》(无题)、1983、六张彩色摄影、每张51× 61cm。



2. 威廉•E•琼斯(William E. Jones),“大杂烩”(洛杉矶,REDCAT)
琼斯在艺术、电影、**片互相重叠的界线之间捕捉素材,发掘出一个惊人的资料库(大部分都是被人遗忘的家用录像带),并将其作为原材料,就不同的欲望场所进行了一番动人的思考,其中既有洛杉矶的无名仓库,也有东欧共产主义晚期破旧的家居陈设。Bérénice Reynaud组织的这次放映只持续一晚,期间艺术家推出了两部让人喜出望外的新片——《差异(一种新的全面跃进状态正在浮现)》(Discrepancy [A New All Around Leap Forward Situation Is Emerging])和《差异(倒计时)》(Discrepancy [Countdown])。两部录像并排播放,共用一个与画面毫不相干的音轨:由机器人声朗读的伊西多尔•伊苏(Isidore Isou)宣言(伊苏在宣言里呼吁发起一场“反对电影的暴乱”)。琼斯是在响应自己的号召。

威廉•E•琼斯、《差异》、2009、彩色录像截图、9分30秒



3. 西蒙•福尔蒂(Simone Forti)(洛杉矶,The Box)
这次小型回顾展混合了福尔蒂重要舞蹈作品(如1961年的《蜷缩》[Huddle])的录像和照片,以及大量绘画、资料,甚至包括一张全息图片。展览以福尔蒂的最新作品《借盐》(To Borrow Salt, 2009)开场,艺术家和其他演出人员轻快地穿梭于两个展厅以及地下室之间,将身体的运动、自传体文本和即兴戏剧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观众在展厅内可以四处走动,难免会错过一些内容,但我无比幸运地看到福尔蒂如何将自己七十高龄但仍然优雅的身体摔在地板上,同时发出野兽般的咆哮。
4.埃拉德•拉斯里(Elad Lassry)(洛杉矶,David Kordansky画廊)
尽管拉斯里神秘魅惑的照片通常都是在工作室里拍的,但他拍摄的对象——食物、动物、精心摆拍的模特、排列优雅的现成品——都让人忍不住想起谷歌图片搜索栏输入“商业摄影”后得出的神奇结果(不信你试试)。然而,在如今这个速食图像泛滥的时代,拉斯里的照片有具体事物的属性——规格不大,但经过边框的搭配或拼贴“链”的改换,能够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不由地放慢节奏。同理,他在2009年创作的16毫米影片《无题》(Untitled)也以令人心醉的姿态漂浮于静止的边缘。

埃拉德•拉斯里、《无题》、2009、16毫米彩色影片截图、11分40秒。



5 .“录像之旅”(“Video Journeys”)(洛杉矶,Sister@Cottage Home)
通常,录像群展就意味着灾难,但这次的运气好极,展览非但不糟糕,还博了个满堂彩。简单介绍一下背景:这家原名Sister的画廊现在更名为Kathryn Brennan,展场位于Cottage Home空间。该空间由几家唐人街画廊轮流使用。本次录像展邀请了十名雕塑家为十部参展录像制作“观影站”,最终成果千差万别,但基本上都带着开玩笑似的敌意。贾斯汀•比尔(Justin Beal)将卡尔•克劳福德(Cal Crawford)偏执的同心圆动画片放到一台监视器里播放,并用伸缩薄膜把监视器固定在基座上;利•罗克林(Ry Rocklen)起伏卷曲的地毯简直像要把保罗•斯洛克姆(Paul Slocum)的作品吞进肚子一样。艾瑞克•韦斯利(Eric Wesley)干脆把保罗•法伊弗(Paul Pfeiffer)诡异的录像《性机器》(Sex Machine, 2001)烧录成一大摞DVD光盘,放在前台当赠品,充分暗示了该媒介的可变性。

艾瑞克•韦斯利、保罗•斯洛克姆、《性机器》、2001、仅用于观看、2009、DVD与珠宝盒。
摄影:Robert Wedemeyer



6. 卡特•马尔/詹妮弗•韦斯特(Carter Mull/Jennifer West)(洛杉矶,Marc Foxx画廊)
这两场野心勃勃的个展举办时间相隔几个月,举办地点则是同一家画廊。马尔和韦斯特分别探讨了从模拟向数码转换中的摄影和电影媒介。两场展览上都充满抽象的标志,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这些标志吸引,但更震撼人心的却是表面之下迸发的叙述事件:对马尔来说,是《洛杉矶时报》上迷宫城市的迷幻回响;对韦斯特来说,是流行文化麻醉品驱动下对城市神话的重演。
7 .“丹•格雷厄姆:超越”( Dan Graham: Beyond)(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策展人本内特•辛普森(Bennett Simpson)和克里斯•艾尔斯(Chrissie I**)在本次回顾展上表现得从容不迫。在他们的策划下,格雷厄姆变化多样的创作主题——从杂志版面设计到电影装置,从建筑模型到长篇纪录片——互相联系的线索几乎显得有点过于清晰。毕竟,正是这位艺术家最近宣称他奇异的镜屋是受到公司建筑与迷幻药之间出人意料的关系启发而创作的。此次展品中包括一件新的看板和投影作品,格雷厄姆在其中细数了影响自己创作的若干人和事——一种异常谦逊又稍微有些让人尴尬的姿态。当然,我们可以想象,比起影响格雷厄姆的人,在他巨大的阴影遮蔽下无法逃脱的艺术家要多得多。
8.Shio Kusaka(洛杉矶,Shane Campell画廊)
Kusaka的陶瓷器皿看上去就像普通的茶杯、花盆、花瓶,可以来自日本,也可以来自世界其他地区。没错,这些陶罐都是实用性器皿,但这位现居洛杉矶的艺术家对形式的关注——线条和体积,表面游戏,重复和差异——使他的作品刚好融入从约翰•麦克劳克林(John McLaughlin)到罗伊•麦克马金(Roy McMakin)的西海岸观念抽象派别,也充分证明这一族系到目前为止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9. 香农•埃布纳(Shannon Ebner),《太阳出错》(The Sun as Error)(与Dexter Sinister合作;洛杉矶艺术博物馆)
埃布纳和Dexter Sinister合作的这本大书对“咖啡桌读物”做了一次批判又略微有些乖戾的处理。无事乱翻书的乐趣在这里短了路但又不至于被全盘否定。联想式的制作过程清晰易辨,但同时也是开放的。该书简明扼要地把埃布纳的项目定位为对在图像、物品和文本的复杂体系中不断散失又不断寻回的符号坚持不懈的调解。

选自香农•埃布纳的《太阳出错》(与Dexter Sinister合作;洛杉矶艺术博物馆、2009)



10. 理查德•霍金斯(Richard Hawkins),《混乱之地》(Entropy Place)(洛杉矶,理查德 •泰勒斯画廊)
今年传遍整个艺术界的灰暗心情被愤世嫉俗的霍金斯用《混乱之地》(Entropy Place, 2009)一件作品精妙地做了个总结。这座寓言式的台式模型刻画了两家关门大吉的唐人街画廊,时间显然是大崩盘之后,画廊墙上红的、绿的、粉的涂得热闹非凡,旁边挂着的牌子上用“东方”书法写着“此屋出租”,令人观之不忍。和霍金斯最近的玩具屋系列一样,画廊天花板上挂着圣诞节彩灯。还通着电:大无畏的希望?
译注:奥巴马写的第二本书书名就叫《大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
麦克•奈德•霍尔特(Michael Ned Holte)长期为《Artforum》撰稿,目前在加州艺术学院任访问教授。他是亚历克西斯•玛格丽特•特普林(Alexis Marguerite Teplin)2009年9月在蛇形画廊的戏剧《派对》的编剧之一,目前正在筹备将于2010年5月在洛杉矶Cottage Home托马斯•所罗门画廊(Thomas Solomon Gallery)举办的展览“支持团队”(Support Grou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5 11:1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