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评《从现在开始》——写而后“毁”

[复制链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4 07:01: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10-6-4 18:49 编辑


你平时读小说吗?
你最近一次读的小说是什么时候?
你觉得小说是不是“讲故事”的另一种说法?
你期待从一个小说中得到什么?

写而后“毁”——读陈卫小说集《从现在开始》



之所以要问这样的问题,不仅因为我觉得小说是一个需要重新定义的名词,更因为我对“你”是否能从下面将要推荐的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充满了幸灾乐祸的观望。
《从现在开始》是作家陈卫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在时下这一小说整体气氛不良的环境中,这个信息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意义。在小说扉页的作者简介中有这样一句话,说本书作者“是中国少数视写作为艺术的作家”。这句话本身很刺眼。写作难道本来不是艺术么?如果不视写作为艺术,那么当代“非少数”的那些作家,又视写作为什么呢?再望望封面上的那把小斧头,使人感觉这本书所要表达的姿态已经使它站到了“大多数”的对立面。
小说的推介语是两排小字:“一个我们时代的非凡挖掘者,一场精妙小说的爆炸性试验”。“非凡”和“爆炸性”两词用得有些多余了,“实验”也已是图书市场的标签之一种。甚至连《从现在开始》一开始也没让我觉得是个好的书名,因为我认为人们对于名词的记忆力更深刻一些。拿到书,第一感觉是书没有想象中的厚。一个短篇小说集,适合放在兜里,走到哪里,甚至在咖啡馆里等人的时候,都可以拿出来读一篇,就是这样的。即使是最好的短篇小说,我觉得也是应该能够在地铁、飞机场和咖啡馆里读的。所以那些硬皮封面的短篇小说集我完全有点想不通。这是题外话。
陈卫的这本小说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由回忆式的、带有乡愁色彩的小故事以及当下城市生活的活剧所组成。尽管每篇的主角名字并不都一样,但读者很容易将他们视为同一个角色,并看着他们在每一篇中渐渐成长、变化,进入到他们内心之中。
初读之下,很容易觉得头几个短篇是非常平凡的小说——因为好读、文字简练、情节也很具体。但渐渐地,文中的人物活起来。行文如此流畅,令人浑然不觉,没有文学杂志里那些作品中的冗余,使人知道在这流畅的背后,作者选词造句以及在整个世界中选择具备代表性、符合小说自身要求的细节时的功底。
更使人渐渐认识到这些小说价值所在的,是它们对性、死亡、爱情这些最核心的艺术主题的几乎前所未见的呈现方式。
小说集的开篇《如果外婆今年不死》,以诗人萨福的诗歌《我们完全知道》作为题记——“我们完全知道/死是邪恶的/我们有/神的意旨:如果/死是好事/神也会去死”。
假使你不知道这个诗人的背景也没有关系,因为这首诗本身的那种因为对死亡的认识准确而产生的森冷的感觉,马上与小说正文中发生在中国乡村的那则故事里的乡土气息混合在了一起。的确这两种气息并不和谐(后者甚至有些幽默滑稽),它们和小说那怪异的名字所构成的一种难以言表的关系,却大大扩展了短篇小说的“空间”。作者想表达什么?他希望让我们感受什么?这些无疑成为了读者心中的问号。
小说讲述了一个乡村儿童目睹并参与家庭为病危的外婆“翻材”图吉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他回忆起年初时对外婆所说的不吉利的话“如果外婆今年不死,我明年过年保证她活到一千岁!”并因此造成的种种家庭后遗症,而他之所以口出此言,仅仅是因为哥哥把他预备对外婆说的祝福语抢先说了出来而已。一个单纯但绝不乏敏感内省的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小说接着进行下去,隔了没两天,家人又叫孩子和他的父母回去,因为外婆这次真的病危了。过年时本出于好意的童言无忌现在则成了一语成谶。情节开始飞速地发展起来。巧合、尴尬造成的种种景况使我在读这个小说的时候竟两次扑哧笑了出来,而这时小说却正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气氛里往前走、往前走……
小说《伤痕》的名字和小说的内容看起来都直接了当。它选取的是一个生活中一个最微小不过的场景——两个还是孩子的兄弟之间的一场争执以及因此带来的身体上的伤痕。但读完这个故事,你又联想到他们暂寄亲戚篱下的生活所带来的某些难以捕捉的“伤痕”。
上编中另有两篇小说需要特别推荐一下,那就是《那时我们这样杀死老师》和《我将适时地离开你》。《那时我们这样杀死老师》是至今为止陈卫短篇小说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短篇小说之一。它图穷匕现,充满了凛冽残酷的气息。而几位青少年主人公,本身也成为这种气息的象征物。而《我将适时地离开你》则选择了我们平时最熟悉的某一种绝望感,那种绝望感与雨夜有关、与灯火明媚的商场有关,也与爱情中的隔阂、控制与反抗有关——更重要的是,我们以往很难表达这种绝望感,因为它无从表达,而这个小说做到了。
不过另一方面,我个人总觉得《那时我们这样杀死老师》和《我将适时地离开你》这两篇出现在这本小说集的下编中更为合适。
上编以本书名同题小说《从现在开始》作为收尾。但这小说好像百米赛跑时裁判举起的发令枪。在小说的下编中,头一篇小说就给人以猝不及防的惊讶。这篇名为《两只空气同时落球》的小说几乎可以说是作者伪造了一篇欧洲17世纪的日记。这篇日记的作者是一位修道院的神父(同时也是位知识分子),而日记所记述的人物则是出生于1623年的法国数学家布莱斯·帕斯卡。
假如我不作这个“剧透”,很可能你要花一段时间才能搞明白这篇日记纯粹是作者陈卫的小说虚构。如果说有哪篇小说能彰显作者的艺术野心,这篇小说就是最清楚的一例。整个小说都好像在冲你挥动着粗大的手臂——“你以为我是某个类型的作者吗?错!你想概括我的所有作品的艺术感觉吗?你将失败!你想搞明白我小说的意图有多深不可测吗?那就试试看。”
这篇小说就是给我以这样的感觉。你想知道谁是布莱斯·帕斯卡吗?先去上网补补常识,回来再读这篇小说吧!等等,顺便再去查查萨福是谁!
其实我认为反复谈论陈卫小说所体现出来的那些“特殊点”并不是很高级的做法。写特殊的、与众不同的作品,就是一个作家的本分。基于这个前提,那么,一个好小说,它是执着于故事本身的精妙埋伏,或者执着于小说的结构,甚或解构小说,使小说的文字仅仅停留在一个平面上、一盘沙子……这些似乎都不值得一说,因为这是一个人在不断深入学习和创作小说的过程里,达到的几个必然的走向——一个写作者是很容易理解这些的。而对于非写作者(小说阅读者),这些到底是为什么,也即一个写作者的动机是什么,我们却要反复谈起。甚至包括陈卫对于小说名字、题记与正文之间近于苛刻的挑选、摆放和比量,我都不觉得奇怪。
《从现在开始》下编的小说共有八篇,其中个别的篇幅不长,其中篇幅略长的《我的谜底你永远不懂》也是下编中的一个有分量的作品。对读者而言,重要的不是它的故事,而是它特殊的观察方式。当其他小说将冲突的着力点放在人物的相见与交流之中时,这个小说则把全部的力量放在了两个无可避免见面并发生某种冲突的人物见面之前的心理和行为解剖上。这本身已使小说形成了足够的张力,而小说却在两人即将见面的时候戛然而止。仅以小说留下的张力和悬念而言,使我联想到了海明威的小说《杀人者》。这并不是在暗示陈卫小说的渊源,事实上两者大相径庭。我只是认为,陈卫的小说的特立独行依然没有脱离现代小说的范畴。于我而言,这本集子里收录的小说并不是陈卫最难读懂的小说。换句话说,其实验性的口味并不是很重,但对于回答不了我在本文开头所问的那几个问题的你而言,无疑也还是具有挑战性的——当你在阅读本书上编时所组织起来的对于小说、当代小说甚至新小说的观念越来越清晰时,下编开始的每一篇小说,都将这种感觉击得粉碎。这时我保证你将又想起小说的推介语:“一个我们时代的非凡挖掘者,一场精妙小说的爆炸性试验”。回过头看封面,作者本人正张狂地把斧子砍入自己的画作,而在封底,照片里那只洋洋得意如狗摇尾巴一样摇着斧头的手臂,竟使我突然觉得,这本小说集挺可爱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0-5-24 07:41:57 |只看该作者
未经允许,已转到豆瓣书下。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4 22:5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