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072|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格言集

[复制链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9 15:37:2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孤独产生久违的想念。想念接近灵感。

当代艺术的成立,更多地来自当代艺术的FANS,而不是当代艺术本身。小资,反动的浪漫主义。以艺术的名义的狂欢超过艺术自身。以艺术的名义的狂欢不再是狂欢本身,他们认为聚会的空气里都充满了艺术充满了思想。艺术,与女人更为接近。

小说并不针对一个有欠缺的背景而建立。与其说小说是对凹陷作出尖锐的批评或拔掉尖锐仙人掌上的刺,不如说小说是对真空的一次抚摩并抚摩出情感。小说只是以它自己让读者感到丰满和细腻,感到在原本习焉不察的所在,还可以那样地丰满和细腻,或者:来上一笔。

对距离遥远的作品的阅读容易附加很多杂物。实际上任何作品都是我们身边人写的。想象一下,如果塞林格是我们身边一个朋友,他的写作对我们没有意义?!再想象一下,如果卡尔维诺是我的朋友,我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对他说:不能再完全这样写下去了,太熟练了!可是我们中国很多人经常先戴上有色眼镜,动不动就说一些作者专门模仿国外的谁谁谁,认为我们认定国外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等等,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距离呢?影响无所不在随时发生。所有的作者并不遥远,分什么国内国外,其实都在身边。

小说还是“有了结论”之后的产物。处于结论的过程之中无法写作。呈线性的结论在小说中表现为情节,呈平行的结论表现为意象,如《野餐》、《望远镜》。

作品与娱乐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唤起读者的创作灵感。

只有当你不再可能得到你最想得到的幸福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做幸福。

艺术:没有传统,只有现场。

如果你年轻时很酷,那么你年老了就不要谦和。

人的“向恶性”:碗除了一个缺口之外完好无损,最初人肯定是避开这个缺口的,但不知不觉中,人会无数次发现:自己吃着吃着偏偏就停在这个缺口附近。

如果一个人作品写得好,那他的人比他作品的好具有更宽广的好;如果一个人作品写得差,那他的人比他作品的差还要浅薄的差。

艺术原本就无中生有。应该削弱创作者对艺术的需求、欲念。当作者过分需要艺术,艺术就成了作者的工具。艺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呼吸。

可以被原谅的(有营养的)缺点和不可以被原谅的缺点。

艺术的小说不是生活经验的汇编,它能给予读者“独立于生活之外”的感觉。

艺术不是为了让人类生存得更好。艺术只追求一个完美的、自给自足的世界。

思考长篇小说的主题,意味着长篇小说的少产。暗示着你在选择过滤以及扫视题材。不过分多地思考主题的作者才显现把写作成为日记的状态。

你在表达孤独时,还并不真正孤独,因为你至少感到还有一个倾听者。真正的孤独是窒息、遏制表达的。

一部电影激起我们重看的原因,不是它的故事,不是它的观念,而是它的语言,氛围,调子,整体性。

重症患者:既不交流病情中最严重的信息,以防打击各自的信心;也不张扬病情中可喜的信号,以防过分欣喜而受到上帝的惩罚。

每当我听见别人在愉快地用方言交流,不自觉地享受方言中特殊的腔调,我才想起自己是个异乡人。

《死家》:生是暂时的,就像旅途;而死是永恒的,就像家。

小用看业绩,大用看品行。

作品把你改变成它要求着的读者。

男作者一般都写他正在相处的女人,女作者一般都写她过去的男人。

深夜一辆轿车缓慢地在楼下拐弯,吃力的声音显出一个圆弧,随即又恢复直线。车轮压翘的窨井盖缓慢地咯噔一声,随即被冷风吹得瑟缩,反衬出车子本身夜归的疲倦和安实。

形势复杂,让人始终处于必须抉择而又难以抉择的处境之下,以至于她或者他自己每次坐飞机都在设想如果此行有所意外则是天意,以此断绝这难以抉择的苦痛不啻为幸运。

“我们的痛苦多么令人费解。”《阿道夫》

对流行词汇的厌恶。比如“喝高了”。以一种时髦的词汇表达朴素乃至严重的状况,不仅降低了其朴素和严重的可信度,而且充满了让人反感的虚伪、夸张和煞有介事。

他一直锻炼,最后也长寿,但实际上此锻炼害了他,不然他会更长寿。

出版肯定首先影响了作品的数量。

胸罩后面勒紧,前面中空。

电灯光胜过蜡烛。

饭店里,一个人问服务员:“这种饭盒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对不起,我是写作的,我要写到这种饭盒,必须写到它的材料。”

我们不愤怒的重要原因是我们手上的工具失去了魅力;表达愤怒的工具必定是令人骄傲的——比如现在的微博,——而今天的写作作为工具显然已渐趋冰冷和陈旧,用它表现思想和激情都显得跟时代脱节:写作,除了身份更加尴尬之外,其动作本身也是尴尬的。

不因免费而暴饮,不因昂贵而空腹。

我禁言得还不够久。

总觉得出站口那么多等人的人都在看着你。你每次出站都为此害羞。人生就像旅途。但人生只有一次,旅途却可以不断重复。每次挤出出站口,都像重生或者新生。

要玩弄写作并非难事,毕竟它只是一个工具。

那些强调喜欢嘲讽的人,我还没见过谁一旦自己被嘲讽之后还显得很大度而舒坦。

创作者最了解自己的作品,因此也最容易厌倦自己的作品。别的读者对作品所拥有的陌生感、新鲜感,是作者自身不可能拥有的。

功能优异之物必然外形美丽。

反对天才的人除了庸人,还有天才。

不能让生产垃圾成为惯性。必须让文字出现于接近绝对的必要性。

必须让所有将虚构的内容都成为“已发生”的事情。对“过去”的描述才能做到一马平川肆无忌惮。而把它们置于“未来”“遥想”的层面则增加了描述的困难。

很多人奢谈幽默、放松,并称它们为人生最高境界,其实完全是置之度外、将它们当作手段方式的附庸风雅的海聊,他们的不懂幽默、他们内心的紧张和苛刻,才是他们隐藏并不深的本质。

一个身躯极其扭曲变形的人打了个哈欠。

他现在才放心世界的一切都在遵守秩序,包括公交车司机。

面对死亡,人和人之间的智商的差别是何其之小。

为什么人生没有意义,就是因为人生很美好,但人还要死。

“我不必选择我没有的东西。”(侯麦《冬》)

最“正常”的艺术,最难理解。

看到历史事件的时间在我们出生之后,我们会倍感亲切。

浑身上下没有一块硬肉。

(某些人)隐秘的、又道貌岸然地克制的优越感。

要拥有怎样的知识和见识才能不虚无,才能那样自信以至于著书立说?

最厌恶的不是庸俗的言行,而是庸俗的真理。

上面晴空万里,下面乌云密布。

表演:永远不要想下一个动作。

你表达爱的方式,跟别人并没什么不同。

卖你的整体不如卖你的局部。你的局部比整体的你值钱。恰恰是这么多有用的局部凑成你之后就没用了。

一辆陌生线路的公车上的人仿佛也都长得很畸形。

看菜吃饭:煲仔饭里的腊味看起来很少,但吃到最后一刻总是刚刚好。

当他的**顶入她的**口的那一瞬间,她仿佛感到他的才华瞬间传递到自己身上。

情感的无效性:知青40年后返乡。

在这段时期,他在诸多互相对立的世界观价值观之间徘徊。

在这个国家,嘲讽具有特殊的功能和意义。

不与对父母不孝对朋友不忠的人合作。但只能做到忠孝或者因为忠孝伤及事业的人也是没有太大能耐的。

如果没有最后,再好的开始也没有意义。

他始终抵制他自己的价值被当下迅速地消费掉。所以他不公开记日记,不公布他最新的阅读、生活变迁以及喜怒哀乐,而这些正是当下大部分人借助网络普及的理由乐于改变的模样。

作家越强调和另一个作家之间的友谊,越代表他的虚弱。自己公开的作家之间的友谊绝对是值得怀疑的。

不准确所达到的准确。

很难一边工作一边享受秋季。

作为幼儿,他想继续扭头看刚才走过去的那个人,但被童车旁他母亲的腿挡住。这一曾经作为人生最低的要求就这样永远被埋葬。

上车前,车票被小心翼翼保存,后来随着旅程的递进,迅速被折叠、失宠。

《红楼梦》:细节尚可,小说艺术一般。

让文化艺术成为中国现实的一部分甚至是很有地位的一部分。让现实接纳文化艺术,而不是让文化艺术脱离不了现实。

文学、艺术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的题材?文学同样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宗教一样。

当死亡和病痛来临,仿佛一生所有的日子都是错误。

并非只有过去才是历史。现在也是。

送别之后,我突然发现我变得很凶狠,既然世界可以对我很残忍,我也不再有保持宽容和优雅的必要。突然降临的巨大孤独让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早已被世界遗弃的暴徒,得不到一丁点的温柔,也不需要奉献一丁点的温柔。

中国作家只对揭示和嘲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真伪”感兴趣,而并非对“真伪的本质”感兴趣。

艺术必须激动人心,必须给人震惊,必须因为对死亡的思考而对观众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冲击。

男人厌恶女人不再管他。这是爱消失的标志。虽然充耳不闻,但女人对他温柔的管教使他享有一种密而不宣的幸福。

小说能否成为诗,取决于作者如何看待小说的功能。当小说的“社会功能”越发强大时,小说就堕落成污浊之物,离诗也就越远;当小说“无用”时,小说就成了诗。

人类能延续,但不能积累。

刚从飞机上下来的人都以为自己来自太空,言行都特别有礼貌。

我们对文学、艺术的态度,必须通过我们对材料的选择,以及对材料客观的陈述上。而不是在材料和陈述之上事先浮现或者覆盖着作者的结论性态度。前者要求作者抑制自己的态度,把更多的选择权和判断权交给读者,这是真正的“艺术上的民主”,它给予读者最大的自由,可是也要求着读者的素质和耐心,真所谓民主是需要成本的。而后者,即便是作为一种叙事策略,“作者的态度”对艺术而言仍旧是危险的,而况当下众多作者完全不是出于叙事策略,而是出于对艺术的误解,以及浅薄的理解;如果说有些人涉及到“策略”,那也不是叙事策略,而是生存策略,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态度”正是这个时代还能被称为“读者”的人所群情激奋的,可悲地合拍的是,由于真正的阅读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死亡或完全成为一种无法成为公共准则的私人工作,因此现在的在公共场合高谈阔论的“读者”,与其说他们热爱阅读,不如说他们正是来寻求“态度”;因为很明显,在他们生活的各个时段各个场合,“态度”要比艺术有用得多。这是一个“态度文学”的时代,或者说:“态度时代”。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陈树泳 + 10
西城四月 + 10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7

主题

30

好友

3003

积分

业余侠客

说故事的

Rank: 4

29#
发表于 2011-9-16 00:00: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安焉 于 2011-9-16 00:02 编辑
陈卫 发表于 2011-9-15 23:09
因为他们有天赋的特权,可以也理应肆无忌惮地牺牲周围的人;世俗道德在他们面前是很小的,不惜一切地实现 ...


可能我说得不谨慎。我来得晚,在论坛上较少读到你的真性情,较多读到你智性的一面,可能因此有所错觉。其实我说的话没有针对具体的对象(现实中的人和事)——我对此根本就不了解,也不关心——而且也无指责的意思。我说的“你周围的人”,是指“被你吸引住而围绕着你的人”。我只是陈述事情会有这一面。我的判断和我经历过的人和事以及我的性格有关,其实我是从自身出发的,比较主观。但听起来确实很像在指责你。唉。我正在调整自己的看法。你说的那篇《自我》我搜了一下没搜到。最近越来越能读到你的真实性情的一面,你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人,给过我很多启发,真的该谢谢你。但是这种被别人的才华和品性吸引住的情形,我以前经历过,那时我没有足够的定力,后来的事情也不无惋惜之处。但是,我从来也丝毫没在任何方面怪责过任何人。我的这些经历,无论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成功或失败的,对我来说都同样宝贵。其实我是想说,事物的必然性没有可被指责之处。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这几天我说得太多了……该冷却一下。问好 >_<


P.S.:敲完这段发布后才看到你上面贴出了《自我》的地址,修改一下,我现在读 >_<

点评

陈卫  想起以前有个人,好像是“黄色幽默”,在论坛上对当时的顾湘跟帖说:“真想把你们都养起来”,以前我也因为论坛上很多会员这样说过,现在我也想这样(对你)说,唉  发表于 2011-9-16 00:18
这回我死也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8#
发表于 2011-9-15 23:37:11 |只看该作者
论坛上有,只是在已被库存的“黑蓝评论”版了:
http://www.heilan.com/forum/foru ... &extra=page%3D6

唉,只有两个跟帖,其中一个还是“提”,我日

我也不知道写的什么了,一起看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7#
发表于 2011-9-15 23:09:37 |只看该作者
胡安焉 发表于 2011-9-15 12:54
陈卫在美学和人生方面的领悟和洞察,使他成为质量很大的存在;无论他愿不愿意,他会吸引和吞没身边定力不足 ...

因为他们有天赋的特权,可以也理应肆无忌惮地牺牲周围的人;世俗道德在他们面前是很小的,不惜一切地实现自己的才华才是他们的道德;

这些话,对所有作者来说,应该是可以理解也必须被理解的共同属性,但是放到任何一个专门的对象上,就有点武断和指责的意味。就我自己来说,我不说我被牺牲得更多,至少也同等数量地被牺牲;同时,比起任何一个和我相处过的人,在相处原则上我觉得我的道德感甚至接近于“传统”。人的无论怎样性质的交往,总是得失相伴,看你所需以及所能。无论因此自闭,还是敞开胸怀接受营养避免毒素,都是冷暖自知并考验着自身的继续成长。
说到底这关系到你最后一句的“自我”。我以前好像写过一个《自我》,但我也不记得是否与现在提到的“自我”有关了,等空了再找到看了再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7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26#
发表于 2011-9-15 21:25:06 |只看该作者
哈哈,我最喜欢冷幽默了,你要比亢蒙冷,比李头更冷。
联系邮箱:chenshuyong@live.cn(站内短信、邮箱、豆邮都能很快找到我) http://site.douban.com/122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7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25#
发表于 2011-9-15 20:43:37 |只看该作者
胡安焉 发表于 2011-9-15 19:56
事物有多面,你说的我既明白也认同。可在表达观点时,即使明知事物的复杂性,但以片面的视角和绝对化的语 ...

并不讨人厌啊你弄得我很紧张。。。更不说“无中生有和胡说八道”了,这些词作为交流讨论都太重了,正因为事物多面而强烈,所以既不能忽视,也无需过早下断语。

点评

胡安焉  我总是弄得人紧张,而且止不住总要炫耀姿态,我会警惕,并且放松一点,我的下阶段角色是“冷幽默大王”,你有心理准备没?  发表于 2011-9-15 20:50
联系邮箱:chenshuyong@live.cn(站内短信、邮箱、豆邮都能很快找到我) http://site.douban.com/122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0

好友

3003

积分

业余侠客

说故事的

Rank: 4

24#
发表于 2011-9-15 19:56:41 |只看该作者
陈树泳 发表于 2011-9-15 17:55
我想小说作者对事物的理解要比大多数人矛盾和复杂得多,虽然是先有结论后写作,但写作的过程还是边写边想 ...

事物有多面,你说的我既明白也认同。可在表达观点时,即使明知事物的复杂性,但以片面的视角和绝对化的语气表达,更容易引人注意。这种对表达效果的迷恋,可能类似哗众取宠、语不惊人誓不休?但我不会为此而无中生有、胡说八道。你持的观点其实是多数人的认识,并不新鲜。应该是多数人看到鼓舞,少数人看到吞噬才对吧。我有时喜欢自处于一个“讨人厌”的位置以求心安。某种阴暗心理,哈哈。
这回我死也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3#
发表于 2011-9-15 19:45:37 |只看该作者
司屠 发表于 2011-9-15 10:59
第一行就很好。我更看重表现内容的方式、语言美,虽然这两者是不好分别开来说的,也就功能优异之物必然外形 ...

想起来大自然确实每一处都暗含着起承转合,对形式的敏感也就是作者的本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7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22#
发表于 2011-9-15 17:55:35 |只看该作者
胡安焉 发表于 2011-9-15 12:54
陈卫在美学和人生方面的领悟和洞察,使他成为质量很大的存在;无论他愿不愿意,他会吸引和吞没身边定力不足 ...

我想小说作者对事物的理解要比大多数人矛盾和复杂得多,虽然是先有结论后写作,但写作的过程还是边写边想反复斟酌,写小说的人越疯狂绝对就有越纯粹简单的一面,一个人把自己性格的两端拉得越开,中间的包容性就越大,写小说应该不像写诗歌的作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后主为词人之所长,但他应该写不出完整的小说。气场弱的作者会不会被气场强的作者吞噬应该不能一概而论,取决于被影响一方对“自我”的理解,他可能不会因此损失自我,反而会通过学习吸收到更多契合自身的“自我”。我一直觉得,如果一个作者写不好小说,只能是他不适合写小说,写作者对自己的认识往往很明晰,但失败了之后会找诸多理由为自己开脱。正如阿穗说的,人是矛盾的集合体,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事情的一面,多数人看到吞噬,只有少数人才体会到鼓舞。
联系邮箱:chenshuyong@live.cn(站内短信、邮箱、豆邮都能很快找到我) http://site.douban.com/122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6

好友

751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1#
发表于 2011-9-15 16:01:55 |只看该作者
他始终抵制他自己的价值被当下迅速地消费掉。所以他不公开记日记,不公布他最新的阅读、生活变迁以及喜怒哀乐,而这些正是当下大部分人借助网络普及的理由乐于改变的模样。

我开始担心惊魂记 能否继续更新了。

点评

陈卫  会写的  发表于 2011-9-15 22:55
陶北  《惊魂记》可有可无,等看《妓犬》。  发表于 2011-9-15 16: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14 23:3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