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he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我对现代汉语有信心

[复制链接]

48

主题

1

好友

1285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1#
发表于 2011-9-22 16:40:41 |只看该作者
再弱弱的问一下,进这个坛子的都是党员么

点评

陈树泳  有些提问常常会自损智力哦^_^  发表于 2011-9-22 17:48
http://bulaoge.com/?dailingeb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1

好友

1285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2#
发表于 2011-9-22 21:03:14 |只看该作者
堕迦 发表于 2011-9-22 16:40
再弱弱的问一下,进这个坛子的都是党员么

嗯,来看这个贴就有损了
http://bulaoge.com/?dailingeb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0

好友

2426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3#
发表于 2011-9-22 22:08:02 |只看该作者
这话题好。
    现代汉语的来源大概有三个吧,民间口语,翻译,古代汉语。其中口语和翻译纠缠得很深,很多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词都从翻译来。古代汉语因为是士大夫的用语,感觉和平常人的生活确实相距较远,所谓“精英文化”,总隔一层。不过,我觉得,既都为“汉语”,都是汉字,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还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毕竟古代汉语几千年,现代汉语撑死也就百年吧。)特别在在文学方面,古汉语的精简和纯美我觉得还是值得现代汉语借鉴的。借鉴不是复古。而且借鉴也是一个“活”的、“动”的过程,再加上口语的不断变化,现代汉语确实很活。一些词汇被淘汰得相当快。我记得以前看过本陈原的《在词语的密林里》,里面煞有介事列出的大多数词到现在基本上没人在用了都。当然,泛泛说“活”,谁都会,所以最终我觉得还是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写出东西来,用作品说话。
   不过,在谈到现代汉语的时候,我想“文革”应该考虑进去。经过了文革,五四的传统和我们当代相距多远?即便比和古代的距离更近一些,我想也不见近得我们无需有意识地“去文革化”就可以继承的。(不过有时候,无意识可能是更好的一种方法,即完全在语言里)看过两个例子,一个是沈从文,他在文革后看到别人写的东西,说现在人的语言比五四时期的少很多“韵味”(大意),第二个卞之琳,看了朦胧诗,直言不懂,“三十年代我被人家称为现代派,怎么现在的现代派的是我看不懂了?”,也应该与现代汉语在“文革”前后的变迁有关吧。所以像王朔的语言,特别是反文革语,(他的口语写作我觉得对当代的意义是很大的,不过,话说回来,他的口语和反文革语本来就纠缠在一起,不是泾渭分明的,所以也很难说清)因为反的对象太过单一,最终也会无以为继。

    SHEP说的“不能存活于今人心灵之中的传统,其本身就已不再是什么传统了”,很好,如果认识到古代传统并非只有儒释道那一方面,而是在此之外也有很西方的、很人的、很自由的——但不得不承认,确实是很微小的——那一方面,(墨家、李贽,暂时想到),那么西方文化进来这一百年来之所以已根深蒂固,我想也不难理解,首先它就是人的,“普世”性的(虽然讨厌这样的用词),第二就是本来传统里也有这样的东西,不过是应和了而已。这样的话,就只有一种文化,就是人的文化。不过有一个问题,如果传统中的一些好的东西是因为人为因素被抛弃的——比如文革——而不是自然淘汰,我们就不能安心于SHEP的这个结论了。
    五四的启蒙确实功绩很大,在文学方面,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得到关注吧。暂时想到那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1

好友

1285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4#
发表于 2011-9-22 23:36:51 |只看该作者
硬硬的还在 发表于 2011-9-22 22:08
这话题好。
    现代汉语的来源大概有三个吧,民间口语,翻译,古代汉语。其中口语和翻译纠缠得很深,很多 ...

人为因素太多,并且这个话题太大,还是打住吧,楼主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现代汉语。
http://bulaoge.com/?dailingeb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15#
发表于 2011-9-24 23:20:51 |只看该作者
硬硬的还在 发表于 2011-9-22 22:08
这话题好。
    现代汉语的来源大概有三个吧,民间口语,翻译,古代汉语。其中口语和翻译纠缠得很深,很多 ...

感谢你的回复,一并谢了诸位的留言。

补充几句:我认为,文字革命只会越走越深远,但不会再走回头路。这里不光是涉及到普及文化的功能性,更重要的是其崭新的语言逻辑和书写逻辑,在思维模式上的巨大转变。这,已经不是我们认为的“传统”所能比拟的——因此,物理化学不能用之乎者也(这里面也不仅仅是因为科学来源自西方)——文字书写也不能再用文人士大夫的那一套,因为革文字命的就是那些人。这一方面是现实,另一方面也是民族心理嬗变的写照。

说传统是封建残余,是因为那个瓦解了的传统社会的每个构件都是zhuanzhi的产物,哪怕就是“草民”们也在无意识中跪倒在各种封建思想的招牌之下,没有半点自由。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鲁迅,他是有先见之明的。我们民族血管内的zhuanzhi因子并不是革一场命,就能完全剔除的。就是在如今,人们多少都会在各种场合下露出这样的“传统”。

至于传统哪个好,哪个坏,并没有一定的公理。因此,我才说删,人人都去删,仲尼删、嬴政删……一直删到康乾,民国以后仍然是删,这两年,语文课本不是一直在删么?我们的传统实际上就是删出来的,而且全都带有政治色彩,这一点无须回避。可见,删是传统,而且会不可避免地一直如此下去。,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并不想用现实来说明任何问题,但我们应当明白,所谓的现实,其实是历史从众多可能性中挑选出来的最合理的可能。历史给所有可能性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一点必须要承认),而脱颖而出的那一个所以胜出也决不能用巧合、偶然来解释。如果我们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或者说历史的合理性,我们就不会任何改变的机会。因此,现今关于文化、传统之类的各种叹息、怀念,不仅无济于事、纯属扯谈,更是与“闭紧眼睛,堵上耳朵”的姿态一样,绝无任何益处。如果真是要恢复传统,那就去整理国故。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文化的话语霸权。至于这个霸权是不是合理、有没有道理,是说不清楚的。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6#
发表于 2011-10-17 19:24:05 |只看该作者
我未想过这一话题,但我朴素地认为,有些好东西丢了总归是可惜的,不管什么原因。欧洲文艺复兴前的几百年,不能理解为一种倒退幺,shep怎么看?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好友

3292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17#
发表于 2011-10-17 21:45: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坚果 于 2011-10-17 21:56 编辑

帖主的观点太极端了。
前一阵我也在思考关于现代汉语的问题。新文化运动我认为是一柄双刃剑,对于语言和文化的传承而言是产生了撕裂效果的。如果当时钱玄同、傅斯年等的观点得以施行,也许现在根本就没有汉语了,更无须谈什么现代不现代。
就没有走到那么极端的正在使用的汉语而言,我个人时常有的一种感觉是,在文学创作上我们似乎是先天性的二等公民。
航海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好友

3292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18#
发表于 2011-10-17 21:52:05 |只看该作者
语言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自新文化运动起,这一改变来得过快,过于简单粗暴了,甚至于提出了废除汉语,改为拼音化,或使用世界语的观点。
也许只有中国作家才会写出“翻译体小说”吧。
航海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19#
发表于 2011-10-17 22:28:22 |只看该作者
用老套话说,就是社会存在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很老套,但又很有道理]——说到文艺复兴,意法的大贵族对画家的影响有多么深,是能看见的(比如说美第奇家族),而且那个时候(我是看布克哈特)绘画的市场化已经出现了,先往后说尼德兰的……这扯远了。

单就文字来说,就算是我们的老白话文,应对工业社会也是很不适合的(当然,这时站在今天的观点说),比如说看看太平天国时期曾左们的书信、奏章,再看看北洋时期文人武夫的个人书信或电文,再看看三四十年代人们写的东西——那如果比较一下这三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呢,这个问题就有意思了。其实,西洋人语言的变化也是和所谓的“生产方式的进步”有极大关系的。就我知道的,法语在大革命前后特别是有很大不同的(很多古老的词语发生了意义上的转变,文法变化也很大)到拿破仑三世时期,诗歌小说的语言运用又出现了新的发展。其实,我觉得单就这一问题来说,西洋的诗歌史特别能说明问题,只可惜这方面我看得不多。不过我好像记得七八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领域有不少人专门研究过这些东西。(多说一句,西马的文化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有机会应该多看看)

至于说好东西被丢掉了——按照布克哈特的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领域特别是诗歌方面)全都是在抄袭古希腊的东西(当然,使用拉丁文——进一步说是14世纪的拉丁文),然后法国人、西班牙人、尼德兰人和德国人、英国人再根据意大利人的“拉丁文”抄一遍。当然,这里面也是良莠不齐,好的比如说薄迦丘、但丁,不怎么样几乎都没什么名气。然而但丁们“抄”的是古人的灵魂,神曲的悲剧性是希腊味道的,而不是当时大行其道的庸俗基督教义。

所以,我认为吸取古代文化的精髓,是艺术化的,思想化的,完全可以用全新的形式/结构来演绎。但现在中国的问题是没有人学到了“内功”,全都是些低劣仿制其外形的皮毛。这就糟糕极了。用一些老句式,比如说刘心武的新红楼梦,似乎是仿古了,其实就是狗屁不通的东西。

对我个人来说,我现在看古诗,因为我觉得,中国古代文艺的精气神在这里。怎样把它们变成自己手里的东西,那就是个人倾向的问题了。

再多说一下胡金铨的“武侠片”,也许你能更了解我的意思。

他的电影我以为不好。不好在两个地方:1,他缺乏将创作思想落实在画面上的必要手段,用批评小说家的话来说就是缺少技巧——侠女里用在老和尚身上的蒙太奇,用在山中传奇里就不合适。如果胡金铨要讲禅,那就不必在空山灵雨里加上女贼等一干人等,套用六祖的小儿科对不熟悉禅宗的人反而起反效果。这一点是胡不认真——也进一步说明了他对禅的理解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所以,落实在画面上的就是空有其表的禅意,本质上则是形而下的神秘主义色彩(山中传奇就更明显)。如果他的画面技巧更高超的话,这些缺陷本是可以遮盖的。2,过分强调氛围,忽视电影本身的限制。这常常见诸于“艺术导演”的身上,但要人闭口不谈,“艺术导演”就得有真材实料,技术过硬,旁人挑不出刺来。但胡显然不是真的艺术导演,他还有求于故事的展开、有求于人物的塑造,这样的话,最好还是遵循电影本身的规律更好。像黑天才的《绝句》就是正面的例子,因为技术过硬,内在的诗气就可以得到升华。诗性气质的展现就不会显得突兀而让人感到小说整体的失焦,也不会显得狭窄而过于个人化。

也就是说,不管怎样,成熟的技术是基础条件,只有达到了这一步,才有资格谈论如何继承、发展,也才能一定的成果。个人的一点看法。今天说的多了些。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8 07:2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