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凌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调查】黑蓝的写作者们,你们认为作家无法自证吗?

  [复制链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12-4-30 23:48:2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sui1003 于 2012-4-30 23:57 编辑
陈树泳 发表于 2012-4-30 23:36
对啊,我对这种跟帖很感兴趣,绝对不是想较真很说服你。
感兴趣的地方就是,你认为证据都有可能由巧合产 ...

我前面说了,我觉得韩寒多部作品背后的人格高度一致,如果这高度一致是由多人代笔产生的,也是一个“少数”的情况;同时,像你说的,现有对韩寒的质疑的证据也分多数情况和少数(巧合)情况。然后,我把两方面的概率综合衡量了一下,觉得是其中一方的“少数”比另一方的“少数”更多数……推论至此可明白?

我当然认为两方面都可疑:证据不确凿因而可疑,而韩寒也可疑。在这两种矛盾的可疑之间,我倾向于韩寒自己写了《三重门》,所以,我说“我相信……”;因为我对此没确证,所以我不能说“我断定这个小说就是韩寒写的”,这样说是自欺欺人。同时,如果有人现在就说“我断定这小说不是韩寒写的”,那也是自欺欺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12#
发表于 2012-5-1 00:25:55 |显示全部楼层
凌丁 发表于 2012-5-1 00:05
我刚才概括得没错啊,质疑派是找证据,挺韩派是找感觉。你那个“多部作品背后的人格高度一致”的判断, ...

我承认你概括得对哇,我自己在前面也说了我的是主观感觉:

而我的主观感觉的来源,是对韩寒的几部作品和多篇杂文、博文的阅读,我觉得这些文章背后一直是同一个人格,这个人格的性情、智识、思维方式甚至表达风格,都很协调,很一致。基于此,我觉得,不太可能由多人代笔却产生如此一致的(作品和作者)品格。

但是,我这个感觉是早年建立的,并不是在韩寒事发后才产生的。所以加一个“遇到具体的情况后”的前提,我并不是事发后才去主观“相信什么就看到什么”;而所谓的实证派,则是在韩寒事发后才开始找证据的,这些网上热心找“倒韩证据”甚至发明“指纹理论”的实证派里,会不会有相当部分其实在找之前已有了主观倾向,然后“相信什么就去找证据证明什么”呢?

说回来,靠谱的感觉不一定比不确凿的证据更不可信。彼此的底限是:都不要下定论,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13#
发表于 2012-5-1 08:02:5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sui1003 于 2012-5-1 09:33 编辑
凌丁 发表于 2012-5-1 01:26
观察者确实会影响到观察的结果,科学实验的设计会尽量排除观察者的主观影响,但不可能完全排除,也会设 ...

凌老师这个真的抱歉,我不会重读的,韩寒的作品经不起重读,对我也无教益或启发,所以我不愿花这时间。

但我可以详细说说为什么我那么相信自己早年对他作品的感觉,并认为他是自己写的。首先《毒》和《通稿2003》是杂文集,里面有大量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而《三重门》是个初中升高中的学生的故事,小说语言是夹叙夹议的,议论方面主要就是调侃,而这些调侃的内容大量和他的杂文集《毒》、《通稿2003》及早年的博文里所表达的观点、所描述的他的经历等对应吻合。也可以说《毒》、《通稿2003》、《三重门》这三本书加上他一定数量的博文存有一定的互文性质,里面他写到的内容和思维方式非常一致,就我的水平来看这几乎肯定是一个人写的。而现在有人质疑《三重门》是韩父代笔,这一点我恕难置信,因为《三重门》里写了很多初高中寄读生的经历,和韩父读初高中那个年代的情况显然不对应——事实上韩父比韩寒更不可能写出《三重门》;如果是另一人代笔也不可信,出版《三重门》前韩寒还没出名,这个人就已跟死了韩寒,多年中帮他代笔数部小说和杂文集,并更新大量博客,甚至在写博文时还提及韩寒的私人经历,这可能性有多大?然后,《像少年啦飞驰》我记得是写了个痴迷赛车的孩子的故事,这和韩寒本人的兴趣经历对得上。最后是韩寒性格里某些方面和我有相似,所以我读他的博文和小说时不用特别留意,只要他的作品的各方面(因找人代笔)出现了矛盾和不一致,我应该会马上察觉到。在我读过的他的作品和文章里,他确实是用很一致的方式感受、理解事物和表达的。而美工在前面回帖说他觉得《三重门》不是韩寒写的,虽然美工的文学鉴识水平比我高,但他或许不了解韩寒的性格,所以我仍相信自己的感觉而不信他。

最后,我再交待一遍我读过的韩寒的作品:他的《五年文集》包括了《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零下一度》、《毒》、《通稿2003》五部书的内容我是06年读的;他博客早期文章数十篇、中后期文章少许,是在每篇发布时读的。我在几张帖里说了那么多,不是凭空说的,如果我完全不了解他和他的作品我不会来跟帖。质疑韩寒的同学也可以公布一下自己读过韩寒哪些作品和文章,以及分别是在什么年份读的,并从写作者的感觉而非证据方面说说韩寒的作品哪里自相矛盾不一致了。当然,如果没时间就算了,实际上我现在也对自己在这些帖里耗了这么多时间感到震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14#
发表于 2012-5-2 08:21:02 |显示全部楼层
凌丁 发表于 2012-5-1 14:04
我是春节后读的,三重门。买的比较早,一直没读。其他韩寒文章是在这次事件中读到的,比如杯里窥人啊,书 ...

韩寒在2005年出版的《五年文集》的序言里,已经提到了《像少年啦飞驰》不是一口气写出的,而是先写了一部分就写不下去了,停了笔,然后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再续写。具体隔了多长时间我忘了,因为书不在手边。你不要高估韩寒对待写作的认真态度,我告诉你,就我多年从多方面对他的了解而言,他这个人在续写《像》时没先重读一遍已写出的部分,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15#
发表于 2012-5-2 08:30:28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美工 发表于 2012-5-1 15:33
明白你说的意思,我也认为这种掉书袋的写法没什么难度。可是《光明与磊落》太干净了,难道韩寒真的是一 ...

不要那么绝对,不要以为都是写作者就都是一类人,有时候两个作者之间的区别,比其中一个作者和一条海豚的区别还大。那么多网络连载作者,每天写一万多字,不打底稿,也不回头修改,你的“绝对”又会怎样质疑这些真实存在的情况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16#
发表于 2012-5-2 09:06:2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sui1003 于 2012-5-2 09:41 编辑
我是美工 发表于 2012-5-2 08:47
我认为掉这么多书袋与干净的创作稿是矛盾的。
关于网络小说,一,他们从不装聪明,他们知道自己是干什么 ...

他们在开始连载前会先写好几万字缓冲稿,故事大致走向在脑里也构思好了,韩寒也完全可能在另一本簿上写了点草符笔记,并在脑里构思好,才开始写现在这份手稿。虽然有缓冲稿,但那些网络作者也确实每天写一万字,有的还在上班,你觉得他们还打底稿?那就是说每天写的字数还不止一万字喽?那不是更难以置信吗?我说的不能回头修改是指他们每天更新的内容不能改,但他们手头预存未贴出的缓冲稿当然可以改,就是不知他们有没这时间了。我以前读过一些这类作者谈自己写作的情况,我觉得他们的写作比韩寒那干净的手稿要不可思议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17#
发表于 2012-5-2 10:05:1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sui1003 于 2012-5-2 10:27 编辑
凌丁 发表于 2012-5-2 09:54
你的这个解释 和 有两个代笔者在写因此不一致的解释 究竟哪个可信度更高呢?

这不是我的解释,而是我转述一条你可能不掌握的信息给你,韩寒说这番话是在多年前,当时他并没受到现在这些质疑。而说《像》有两个作者的则是一位喜欢谈感觉的“实证派”,他是在质疑事件发生后才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在他开始找证据前有可能已有了自己的主观倾向,那么,他会不会是“自己相信什么就找证据证明什么”呢?他判断《像》有两个作者的证据到底真的是证据还是只是感觉呢?

在综合以上提到及没提到的种种情况考虑后,我觉得,我相信韩寒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18#
发表于 2012-5-2 10:08:26 |显示全部楼层
凌丁 发表于 2012-5-2 09:51
我是美工的意思是三重门和起点网写手写的文章不同,三重门这种大量掉书袋的是没法一气呵成的,你如果写过 ...

我没有写过文科论文也知道文科论文对引用的严格要求和《三重门》那种取巧方式的性质完全不同。对此的区分可参考冯与蓝老师之前的回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19#
发表于 2012-5-2 10:49:47 |显示全部楼层
凌丁 发表于 2012-5-2 10:35
不是严格不严格的问题,用取巧方式写掉书袋的杂文,也得浏览(就算不细读)大量资料的,要做到间接引用 ...

我听你说才知道这小本本的事,但请你用常识想一想这个小本本是什么东西啊,这就是一个作者的私人笔记!我也有这样一本笔记,是随时脑子里冒出一点有意思的想法后,马上用来记录的小本子,这个小本子里不仅有我的想法,还记录了我过往经历,以及我对曾经和当下交往的人的评价之类的。总之,这本笔记我打死不会给人看,最起码不能全部内容都给人看!韩寒或路金波一时头脑发热说要出版,这种急于自证之情我能理解,但冷静下来后细想:小本本里的内容肯定不能全部出版的,里面有隐私,也涉及无辜的旁人的名誉;但如果只截选部分出版,又会被“倒韩派”指责为做假之类的,结果同样证明不了什么。所以最后他们放弃了出版这个小本本。这样的解释不是很合情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5 13:4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