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黛玉与刘姥姥——贫与富只是二种生存状态

[复制链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9 21:38:28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8-19 21:43 编辑

林黛玉与刘姥姥——贫与富只是二种生存状态

不知为何,每次听说谈林黛玉与刘姥姥时,总会想起《论语》里的一段对话:“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我想孔子师徒在谈论贫富的时候,只是当做一种生活状况来描述,贫与富都是一种生存状态,并没有当成二种阶级来谈论。子贡认为贫穷的人不诌媚,富贵的人不骄傲是同样可取的,但孔子回答,这样也行,但不如贫穷的人很快乐,富贵的人好礼仁这种境界高。 也就是当一个贫穷的人能做到快乐,与一个富贵的人能做到礼仁在精神上具有同样高度的。

我想许多人用林黛玉嘲笑刘姥姥的事,是认为林黛玉因生在富贵不识人间疾苦而导致的,这其实是一种观念上的偏差。 林黛玉生在富贵那只是一种生存状态,恰如刘姥姥生在贫穷也是一种生存状态一样。在这个社会上我们的生存状态都不一样,但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存状态上能表现的最好的精神才是最关健的。(或者我的表达不是很清晰,我举例吧)

比如,像一般人,我们的生存状态应该是温饱不愁,但也没有多富裕,但每一次看到大富大贵的人开豪会PARTY,穿名牌西装,吃山珍海味,我们会觉得他们很浪费。其实反过来这样说吧,我记得有一份报份上登出非洲有些地方每八分钟就会饿死一个人,电视上也报出他们几乎个个都没吃饱。如果按那些地区的非洲人的生活水平来观看我们自己,那么他们会不会认为我们这些人每天都吃饱穿暖还有电脑玩,却也还在报怨,也算是不知感恩,不知人间疾苦的人?  

我记得莎翁《莱朗王》里有写说一段对话,原话记不清了,只记大意:一个女儿问他父亲,你在我这儿,还需要什么自己的军队?他父亲回答:女儿啊,不要跟我谈需要,人类的生活如果不超过本身的最低的需要,人类活着比蚂蚁还不如,如果你吃饭就能吃饱,你为什么还要吃鱼肉,如果你穿锦衣就能保暖,你为什么要大衣?人类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就是人类有更高的需要。“  

没错!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如果谈最低需要的话,我们现在还只是猩猩,一样可以生存在这个世上,我们知所以成为人类,正是因为我们往往有更高的需要。  所以再回头看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就明白了,任何社会任何朝代都会有贫富,贫富本身不应成为诟病的标准。比如:如果你每年年薪300万,那么你希望生活条件更好些,开小车,吃山珍,这也是应该的。

而如果你每年只赚2万,那么你吃大米,穿布衣也是应该的。每个人存在自己的状况下,不满足于现状,亦有喜怒哀乐,有更高的物质或精神追求,这并非值得诟病的。 比如黛玉,她生在富贵之家,丰衣足食,但这也只是生存状况,在这种生存状态下她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世界,这正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而刘姥姥生在贫穷状况中,追求更多一些的财富也无可厚非。

个人认为林黛玉知所以不喜欢刘姥姥,只是因为她的精神追求与刘姥姥不一样,我想子贡说的:“贫而无谄”这她所追求的吧。 我个人觉得不应以林黛玉不知人间疾苦,不尊重劳动阶级来判断她的这种行为。正如我们不应以一个富豪天天吃山珍海味就苛刻他浪费,而一个非洲饿民以我们天天都可以大鱼大肉来苛责我们浪费一样。

(此文于2011年首发于新浪博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12-8-19 22:28:59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起来,呵呵!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12-8-20 08:52:0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8-20 08:52 编辑
顾耀峰 发表于 2012-8-20 00:00
贫富的话题应该框定在一个具体的时段、地域范围来讨论才有意义。。。比如当今中国。

在当今中国,贫富如 ...


仔细看了一遍,是很有道理,我的文是有些柏拉图了。

对于这个社会,自己感觉怎么做怎么努力,都是不成的,好像中国人一直都没有改变过,就那么懦弱、自私又坚韧地活着。有时都不想往书外的世界看,看了徒增难受。所以写文就会脱离实际,有些空谈了。

多谢如此精彩的点评!

谢谢,祝一切顺意,安、顺、清、欢!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9 05:1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