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库切论翻译

[复制链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5 10:24: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加斯把文学翻译看做是技术而不是艺术,他认为翻译的背后没有一般人认为的那些莫测高深的所谓理论,这颇有见地。加斯说,翻译一首诗时,丢失某些意义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关键的问题是,翻译任何诗时,究竟什么东西值得译者全力以赴地去加以保存,什么东西要顺其自然地让它过去。加斯还以荷尔德林的一首短诗为例,精细地比较分析了这首诗的两种译文,译文出自两位仍然健在的翻译德国诗的高手,克里斯托弗·米德尔顿和迈克尔·汉堡。加斯对译文进行分析时,字斟句酌,可谓鸡蛋里挑骨头,有说好的,也有说坏的。他当仁不让,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拿出自己的译文,要与之一比高下。他的译文当然是不错的,但我读起来,听着觉得不如汉堡的好,尽管加斯辩得颇为有理。

加斯认为,翻译荷尔德林的诗,译者要取得的效果应该是这样的,就好像“译作是荷尔德林本人写的,要是他是英国人的话”。作为一种理想,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人的语言不像计算机的语言,它不是中性的代码。“做英国人”意味着你得扎根在英语语言环境中,用英语的语言方式来看世界。就算荷尔德林是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他所写出的也可能是一首不同的诗。米德尔顿、汉堡以及加斯所译出来的东西,在好些方面也没法与假设中的英国人荷尔德林可能写出来的诗相比。译者的抱负和才情总不如原作者。三部英文译作根据的是同一原本,优秀得都像原作者写的异样,可对一个既精通德文又精通英文的原作者来说,最终读起来就是不如荷尔德林的原作那样丰富。

加斯说,要想有能力翻译一部文学作品,光精通原文本所用的语言是不够的,再精通都没有用,吧原文本一句一句地死译过来也是不够的。作为译者,你必须理解读懂原作。“有许多译者都不愿花功夫好好滴去理解并真的读懂原作,这不仅会干扰阻碍译者创造性的发挥,也不利于译者去真正把握诗人想表达的意思究竟是什么,结果,译作也许会有些创造性,但未必忠实”。

……

到头来,加斯的观点还是需要表述得再细致一些。译者翻译之前,无须首先读懂原文,相反,翻译原文本身成了寻找和创造意义这一过程的一部分;结果翻译仅仅成了只要人们阅读脑中就必然发生的东西,只不过表现形式更加强烈,要求也更高。

译者对源语言究竟应该精通到什么程度呢?埃兹拉·庞德有一极端的说法。庞德的汉语书面语知识,也就是个业余爱好者的水平。他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所用的方法,是逐字逐句死译;至于别的,他就瞎猜,以为汉字都是合乎一定规则的象形文字,任何训练有素的人都能“读懂”。他的这一想法当然是很有问题的。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则有另一种极端说法,他要求译者对源语言必须彻底精通,精通到能把握该语言一切细腻入微的文字区别,连语词历史上稍纵即逝的含义都不放过。

加斯的观点还算折中,他说,是否能像讲源语言的本族人那样掌握这种语言,相对来说不是十分重要,关键是要对译人语能“像本族”人一样,有个彻底把握。他也许可以再附带地说,如果译者的译人语不是自己的母语,那他就没有母语语料供应人可资利用,如果他是在翻译诗歌的话,他就没有敏感且学富五车的语料供应人可资利用。这样的话,他就处于一种非常的不利的地位。加斯本人是与斯图加特大学的海德·齐格勒密切合作,并从事里尔克诗歌翻译的。关于齐格勒的协助,他已作了很妥当的交代,但未将她结尾合译者。

最后,在制定翻译准则时,加斯警告译者不要“臆测”原诗。他的意思是说,译者翻译诗歌遇到麻烦时,译者不应强作解人,把自己的主观臆断读进原诗并译进译作里。他写道:“译诗要译得就像是诗人本人写成的一样,要让诗人的原作来解释自己。”

——《威廉·加斯所译的里尔克》,库切著《异乡人的国度:文学评论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6 07:2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