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段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乡村通电史

  [复制链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1#
发表于 2012-8-31 18:34:00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段林必然要思考或面临“品”这个问题。品相,品位?都与这些词组有点出入。简单说,还是小说追求的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的不是通俗与否,不是趣味与否,也就是说,我认为,更高的追求,不会扼杀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我不认为最厉害的小说一定是可读性很差的,或者趣味性很弱。但是,可读性强、趣味性强,也同样不是厉害小说的标准。如此,我们可以发现,可读性、趣味性,它们与好小说、厉害的小说之间,是并无深刻联系的。
那么,“品”,亦即小说追求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它实际上能使小说更有意思,如果念头大一点,意识强一点,甚至能重新使小说更加地气象万千,在原有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之上还有陌生的深刻的刺激,让读者增加更多的欲罢不能以及无穷想象。也会在一些貌似可以无视的地方体现大腕力。
现在,我觉得还是缺一点陌生。事情都只到了8或9。而这8、9仍是文笔最初规定下的(“传统”?“古典”?“民国”?)惯性之中,因此没有足够的产生其他想象和空间的驱动力。
因此,可惜之余,我觉得段林最后还是要面对“品”这个问题。否则,语言已经这么没问题,结构也越来越完善,总之各种所谓的小说技术都会越来越棒,但你个人内心缺一个大的刺激和追索甚至是要求,它使所有的语言和观察都仍旧浮在水下五公分,还没有沉到该有的八公分。它出现在小说表面时永远是一些个貌似很小的瑕疵,比如结尾,但更高层面上是整体削弱小说的力量。
除非真如你自己开玩笑所说:去写剧本。说到这个,题外话:想起前一阵公映的一个电影《听风者》,与现在谈的问题极其类似。段小林空了可一看、比对,或可增加思考。
因此,我觉得魏虻的质疑其实是珍贵的,尽管她没有把意思完全表明。
我把上面所有话概括一下:我觉得已经写到这么好,如果不更好,实在是可惜。而“更好”,是不会影响可读性和趣味性的,放心就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12-9-1 23:58:27 |显示全部楼层
段林 发表于 2012-9-1 23:31
这篇在我的写作经验里是《失身》的延续,司屠在《失身》后面也提到过“品”的问题,我自己写得时候能感觉 ...


要么等会我具体举点例子来说说,我们就你的小说好好交流交流。我是指就这个小说的具体段落和细节。
等会来。现在先玩一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3#
发表于 2012-9-2 03:31:25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开头。
开头这段偷牛,现在的特点是“有气势”,一招一式纤毫毕现。但是我觉得,这个开头恰恰不应该这么一招一式地用力,而应该稀松散淡,用一个很木然的、很松散的笔法,把一场偷牛写得“稀里哗啦”,而不是现在这种笔笔见血。这是因为,现在的这个“有气势”,其实是一种熟悉的“有气势”,是某类传统小说(比如武侠?)的经典手法,因此,看下来之后,一面觉得好,一面感到熟悉,感到这个好没有惊人的成分。
刚看完第一段,并不觉得这些问题,还只是感到好。问题是在全文读完,再回过来想你整体的结构时出现的。第一段如此用力,其实是些配角,这个笔笔见力的配角开头,其实是为了引出主角唐月清,那么,这个开头的“用力”,就不仅是对一些民间“侠盗”场景的兴趣所致,更重要的是作者本能里一直知道它其实还“欲左先右”地担负着“引出主角”的重要使命,作为作者,在知晓其重要使命时,应该泰然处之,使之淡然无痕,这是折磨或曰锻炼自己、也是体现自己腕力的大好机会。
再来说唐月清和吴杰在书店的对话。这也是大家跟帖里多次说起的段落。这个段落,和小说里其他一些段落一样,设置的本意非常好,就是“还原”,或者说,“现场性”,“过去未来,全是今天”,让读者感知所谓的百年之前并非腐朽落后,今日所思所想,历史均曾经历——想让读者有了这些阅读感受的同时感知作者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作胆略。所以本意是好的,并且,对一般读者来说,它确实能达到这个效果。但,对有较多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的读者来说,就仍嫌不够,不够的原因仍旧是,你虽然重视了还原历史现场的真实性,但是,还是把两个人的对话(实际上仍旧是这两个人)设置得太典型了,从你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这两人的所谓观点其实非常“典型”,正好一左一右,非常常见。这就在感叹真实性的同时惋惜少了一份陌生的刺激。特别是这个“吴杰”,其实是很值得做做文章的,因为他在小说里的位置很独立很安全,好好思考这个人,把他弄得一个既奇怪又自然令人拍案的人物,保准为整个小说提亮。
这种位置上的人至少还有特瑞医生。他处理得比吴杰好一些。这种好的标准是什么?可能就是“不完善”、片面的、片段的、独立的。吴杰,就太完善了,他在中国这个社会,是很成熟、很常见的一种。不是“一个”,仍旧是“一类”。
包括妓院那段。好是非常好了,但绝对缺一两笔“触目惊心”的内容。
写到这里,想到到了后来去医院看电的时候,那三个人的场景,我觉得写得特别好,特别是宝丽,就达到了“独独一个”的效果。
然后,结尾,我觉得问题最大的肯定就是结尾,或者说,结尾把所有问题都集中体现了。首先在大情节设置上,他最后“革命”,就一点悬念都没有,就“从一个熟悉走向一个熟悉”。其次,即便“革命”,最后一小节那样随意地一撂,很泄气。
我或者别人并不能帮你设置后续情节。但我始终觉得,这样的小说,最后别把人写死。尤其是不要以死来结局。
想到以前跟别人聊小说时,说:“一个小说,在这个小说开始前已经在写了,在这个小说结束后仍旧在继续。”因此,它是不应该被作者人为结束的。任何“结束”都是人力的,而非自然的。

唠叨这些,其实我完全不想看到这个小说还去修改。这个小说我觉得很完善了(除了结尾一句)。还是通过以后的小说来实践比较好。而且,不是情节等等这些,重要的是意识。意识到了,就会改变情节的设置和观察的角度,还有句子,也会跟着改变。
总之,第一层的东西,只有没怎么写过东西的人才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写,基本上属于看了开头就知道以下大部分内容的那种。第二层,是有想法的,但这种想法,是不是要么太生(所谓的自己都把握不住的“创新”),要么太熟(走向某种已有的经典),这两种都需要继续调整,这就到了第三层,就属于一种浑然的不生不熟,貌似没有特点,但其实没有熟悉的影子,它是很独立的“一个”。这样的东西是有力量的。再往下写,应该还有第四层第五层。层次,就是为了增加陌生减除熟悉(有的人正好相反),把生熟处理到最适合的水面深度。

睡觉了。

点评

重庆第九  确实有内功!  发表于 2012-9-11 17:11
段林  明白了,受益!  发表于 2012-9-2 23:06
死因里  受益!  发表于 2012-9-2 2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4#
发表于 2012-10-10 02:28:11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句“雨积云”好像应该是积雨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5#
发表于 2012-11-19 23:12:39 |显示全部楼层
在北京和朋友谈起黑蓝谁“故事”写得好,就想起这篇,推荐给她们读。她们读了都说好。也说我的意见也有道理

点评

Juneau  她们,呵呵,可以想见其状……  发表于 2012-11-21 19: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15 01:2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