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凌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陀文章三篇

  [复制链接]

40

主题

6

好友

3701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黑蓝富豪

1#
发表于 2012-9-13 21:32:23 |显示全部楼层
猪皮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在绝大多数时代,绝大多数作者和绝大多数作品都是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当然他们自己是以为自己写的是很“现实”的,如果像X说的那样“绝大多数的写作者的写作不可能出现脱离生活脱离现实闭门造车的现象”,那么我们现在的经典小说,恐怕已经必须用巨型计算机才能处理了,但实际上好小说相对于烂小说来说仍然是寥若晨星,“现实”这个概念本身就很复杂,从最早的事件现实到后来的社会现实,又到心理现实,然后又到超现实,人们对“现实”的理解越深,小说的边界就越为广大,而人们对“现实”的看法也就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说脱离生活脱离现实闭门造车实际上是写作的常态,因为我们自己所理解的“现实”,往往跟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定义的“现实”有很大的区别。

对文学规律艺术修养的重视也不是写出创新性作品的保票,中国画对艺术规律和艺术修养很重视,但为什么影响力总比不上西洋画,主要就在于对“现实”的表现上比西洋画差得太多,而且很多文学艺术上的革新,本身就是从“反规律”,“反修养”的角度开始进行的,而对于很多文学艺术革新的先行者来说,他们作品中瑕疵众多,却仍然比那些固守着旧文学孜孜不倦地研究着什么规律与修养的老古董要有意义得多了。

至于作者和读者,我认为这两者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学环境。就拿唐代来说,虽然当时的识字率比不上我们今天,但在社会精英人群中,唐诗无论是普及率及阅读/评论/写作的质量都相当之高,而在民间,民谣和其他的口头诗歌也为精英阶层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材料来源。所以说,不存在什么读者对于作者的主导权,而作者也不可能把自己凌驾于读者之上,对读者的需求不闻不问。读者和作者其实是一个整体,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学环境。一个国家的读者和作者整体质量太差,就说明这个国家的文学环境很差,是不可能产生出好的作品的。当然这不应该看数量,而应该看质量,比如说拉美地区,他们的读者和作者数量也许不是很多,但至少在精英阶层的读者和作者质量都很高,所以出现了“拉美文学爆炸”。就我们中国来说,我个人感觉是目前我们的读者和作者的整体水平相比国外的一般水平还是差了不少,整体文学环境比较糟糕,虽然我们也有“八十年代文学爆炸”,但那只是特殊条件下出现的特殊现象,爆炸之后并没有留下什么真正珍贵的文学成果,眼下我们看到的文学“衰落”我认为只是回归到了文学本来应有的水平,并不是什么真正的“衰落”。说白了,我们中国就是人多,善于模仿,不管搞什么都是一窝蜂地山寨化,从解放后到现在,我们都一直在模仿,真正的创新还是很少。至于文学推广嘛,我认为在作者和读者普遍质量较差,文学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想依靠文学推广来推动文学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

新杂志,新希望,时空流。
http://read.douban.com/ebook/521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

好友

3701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黑蓝富豪

2#
发表于 2012-9-13 22:16:12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蠢笨如猪的读者还不是教育体制和主流文学调教出来的。一个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实行填鸭式教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做白领式奴隶,一日三餐都想着买房买车出国游的民族能培养出什么好读者来呢?还有中国的主流文学,其实就是一个极善于变出种种花样,诱骗不明真相的读者上当的文学利益集团,一方面他们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把一群群稍有才能的作者变成这个集团的雇佣军,另一方面他们想方设法造出各种各样的文学理念,为饥渴但又毫无辨识能力的读者打造出一个个文学潮流,以为他们看到的,正是最新鲜的,最“现实”的文学作品,其实不过是一些从垃圾堆里面翻出来刷刷油漆又重新上架的过期商品。现在最新鲜的这种文学潮流就是现在很火的“七零后中间代”了,黑蓝有不少作者都是“七零后中间代”那几个作家的信徒呢,其实“七零后中间代”无非就是把国内外的一些老旧杂货翻出来包装一下又重新上架了,只不过现在“八零后”的概念已经不时新了,把几个七零后作家拎出来涂上点脂粉摆上去还是很上相的。所以黑蓝的人们也不要天真地以为只要去坚持推广黑蓝文学,就会有前途光明的一天了,毕竟人家主流文学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人家有的是金钱和精力和时间还有手段去控制读者和作者们的心智。我认为像猪皮说的那样去改变读者们的认识,提升读者们的质量,比起文学推广来说更具有攻占人心的效果,而这正是乔布斯和他的苹果改变消费者的方式,而不是诺基亚那种到处开店,抢占市场的方式。
新杂志,新希望,时空流。
http://read.douban.com/ebook/521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

好友

3701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12-9-13 22:26:54 |显示全部楼层
凌丁 发表于 2012-9-13 21:47
“读者和作者其实是一个整体,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学环境。一个国家的读者和作者整体质量太差,就说 ...

凌丁的答案看起来很和谐,但其实这里面的力量是不对等的,人家主流文学一个矛盾文学奖和一个华语传媒文学奖每年的媒体报道铺天盖地,而每届黑蓝文学奖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媒体报道,所以我认为这种常规形式的推广很可能是徒劳无功的,而且就我了解的黑蓝文学的几处推广形式,都已经是主流文学运用得滚瓜烂熟,毫无新意的几种推广形式,根本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两者的力量对比。
新杂志,新希望,时空流。
http://read.douban.com/ebook/521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

好友

3701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黑蓝富豪

4#
发表于 2012-9-14 03:23:4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耳 于 2012-9-14 03:38 编辑

波德莱尔和卡夫卡的境况比我们现在其实要好得多,他们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利益集团能像中国的主流文学一样操控一个国家的文学生态的。在现代社会以前,我觉得作家们很大程度上很像吟游诗人,他们的作品在隐密中小范围地传播,因此到死可能都藉藉无名,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死后其作品的流传。即便波德莱尔和卡夫卡被埋没了,那也不要紧,因为造就波德莱尔和卡夫卡的文学生态还存在,迟早会造出另外的波德莱尔和卡夫卡。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作家们的聚集讨论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小说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再加上信息爆炸的影响,人们的注意力极度分散,因此一篇小说不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广泛的阅读基本上就等于被判处了死刑。这也使得现代社会某些情况下,某些群体的作家联合起来,能够对一个国家的文学生态实施垄断,虽然说在垄断结束之后,有才华的作者还是会自然而然地重新浮现出来,但文学生态的破坏对文学整体造成的后果,是要比单个的某位作家不受赏识要大得多的。这样的情况,一个例子是前苏联,另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某个国家了。

我认为就所处的境况来说,跟黑蓝最接近的是法国的午夜出版社,无论是时间点和各方面的情况都很接近,午夜出版社能把一帮作者聚集起来,让一帮作者名利双收,或者得不了利至少也能成名,而法国新小说也树立了文学上的经典地位。相比午夜出版社,我认为黑蓝在为作者们的宣传方面做得还不算太好。虽然黑蓝作者大多数都安慰自己说淡泊名利反而更有利于写作,但是黑蓝作为一个出版机构就不能这样来安慰自己了,而且从午夜出版社的例子来看,名利和写作也并不矛盾,至少法国新小说能坚持到现在,跟名利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我是不觉得黑蓝的作者离开黑蓝,离开独立文学,甚至加入主流文学会有什么好处的,因为如前所述,主流文学是一个垄断的文学生态,也是一个体系,一旦进入一个体系,一个作者的写作就开始身不由已了,主流文学的垄断特性和它的系统性使得它对于旗下作家们的文学革新都只有相对较窄的宽容度,因此更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在这种体系里获得的名利对一个独立作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我很难想像司屠/生铁/shep如果加入了中国作协,作品频繁登上《人民文学》或《收获》等杂志会是什么样的一副情景。应该说,这不是一条路和另一条路的选择,而是生路和死路的选择。



点评

shep  中国主流文学实际是一个意识形态的“统一战线”,尤其又盛产理论家,不会都尿到一个壶里。且这些年感觉这“主流”的战线也越来越稀薄,咱百姓现在思想很混乱  发表于 2012-9-15 14:18
新杂志,新希望,时空流。
http://read.douban.com/ebook/521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4 05:5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