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至清至洁的妙玉

[复制链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0 11:26:42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9-20 11:36 编辑

(一年前曾写过妙玉,但现在看来写的还不够透彻,此篇为前文修改后自认为较为完整的一篇)

    妙玉,红楼书中只有寥寥几页的描写,但许多读者都很不喜欢,认为她因刘姥姥喝过她的茶杯就将茶杯扔掉这行为,是一种嫌贫爱富,行事乖张的行为。脂批也批她“图名”,连周汝昌都赞成这说法。

    我看不然,其实如果把妙玉放入历史中,就不难理解这个角色了,比如《隐士传》里许多隐士都是行事乖张,孤清自许为世人所不理解,所不认同而并称为怪人。如许由,巢父,庄子等。

    举个最出名的例子:如有一个名叫许由的隐士,传说中尧想让皇帝位子让给许由,便去找许由说了理由,谁知许由听了不以为喜,反而生起气来,他认为听了这些脏话话,把他自己的耳朵弄的脏兮兮的了,于是就跑到颖水滨边去洗耳朵。这行为已经够怪异了吧,谁会因为听了几句要他做皇帝的话就会认为耳朵都给弄脏了,而且还要跑去河边洗耳朵。但是,这还不够怪异呢,书中接着也写到,有一个名叫“巢父”的隐士牵一只黄牛本想到这河里饮水,听到许由告诉他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洗耳的,居然很生气地说:“你这一洗耳,把水都洗脏了,我的牛怎么喝?”所以便将牛牵到上源头去喝。〈摘自隐士传〉。这就更怪异了,因为许由洗了耳朵,巢父居然认为河水脏了,不让他的黄牛在这里饮水了。这二个前秦隐士的行为与妙玉有何异?他们与妙玉一样,都把精神世界的清洁比人世更重要。因为一句不喜欢的话可以弄脏耳朵,正如妙玉因为刘姥姥喝过而认为那碗是脏的一样。

   而这“许由”在贾雨村的正邪二气论中,在兼二气者中排名第一位,贾雨村的二气论一般是能够被看成是曹对于人生观的一种哲学表达,因此便可看出曹是极为欣赏“许由”的。而妙玉之“丢碗”亦如许由的“洗耳”一样,洗的丢的皆是俗世尘气而已。

   也有朋友指出,认为妙玉是个出家人,即是个出家人就应该世法平等,便不能有世俗的三六九等之分,为什么宝黛能喝她的茶,而刘姥姥就边茶杯也不许留下呢?其实红楼一书中讲的很清楚,妙玉出家那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她原本不出家,因身体多病买来的替身替她出家但不管用,不得已为了健康平安才出家的(文18回),所以她出家不是出于对佛法的敬仰,因此也谈不上应该顺从释的教条。更何况,我认为就算妙玉出家,也应入道家,书中经岫烟的嘴就道出,妙玉平生最赞庄子的文好,所以自称为:“畸人”(文63回),而妙玉的行为更符合庄子文中那些畸型高人,孤高自许,绝尘世俗,庄子也曾自许说,是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摘自庄子《秋水》)。因此妙玉只与自己看重的人交往,看不起刘姥姥之世故之辈也是情理之中的。

   可能又有朋友为刘姥姥抱不平,认为刘姥姥是个朴素通达的老人,为了生计而不得不有些讨好富贵人家,我们应该可怜可敬她。其实关于刘姥姥的为人,我也认为固可怜可笑且可敬可爱。可问题是,像妙玉与黛玉这样的洁身自好,清守自己灵魂的人,能让她们尊敬的应该是那些贫而无谄,傲骨铮铮的人。像刘姥姥这样世俗之人不入她们的眼也是正常的。(这里我不想探讨黛玉,妙玉有这样思想到底对不对,我个人认为每个人精神追求不一样,只要不去害人,便没有什么值得指责的)。
其实妙玉的性格内冷外热,心地善良,这一点作者用“刑岫烟”这个人物为她的这一品行做了佐证。

   在我看来,刑岫烟的出现和存在正是作者为妙玉的为人提供佐证,黛玉教香菱写诗,世人皆赞黛玉古道热肠,而其实刑岫烟的字却是妙玉教的,她若真是个嫌贫爱富之人,岂会对贫穷的需要投奔到亲戚家过日子的岫烟,友爱有加呢,看岫烟之为人,岫烟的诗文,却知妙玉在她身上的影响,想来将一字不识的岫烟教成一个诗才敏捷的诗人,何等有用心,何等的苦心。妙玉之古道热肠比之黛玉如何?

    还有读者因妙玉骂了黛玉大俗人,便为黛玉忿忿不平,认为妙玉有贬低黛玉抬高自己的成份。其实我个人不这样认为,其实书中妙玉仅有的几次出场几乎都跟黛玉有关,请宝钗黛玉喝“贴已茶”,还为黛玉湘云续诗,都可以看出妙玉是看重黛玉的,是把黛玉看成与自己一样的人物,否则以妙玉的性格根本不会理会黛玉。至于为什么作者要写妙玉说黛玉那一句话,我个人认为那是作者在暗示黛玉与妙玉非同一般的知已关系。试想,只有很亲的关系的人大家说话才这么的随便,如果大家很生疏的话,一般都客客气气的。你看妙玉跟别人抬腔过吗?说过别的人的不是了吗?别的不提,就算她那么讨厌刘姥姥,却没说说过一句轻视的话,那是因为不屑去说。她那么说黛玉完全是因为看重黛玉,与黛玉亲才说的。看看她说的原话也可以明白这个道理。原文: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文41回)。妙玉前半句说的”你这么个人“,可见在妙玉心中黛玉自是一流的人。我认为作者知所以这么写是“不写之写”,道出黛玉与妙玉原本就是很亲的关系。之前作者几乎都没写到妙玉,更没有写到妙玉与黛玉的关系,一正式出场就请宝黛喝“贴已茶”了,自然要从两人的说话方面显出这二人的关系。

   另外,从书中看,曹公有天人合一,物我相化的思想,晴霁被逐时他认为海棠就是预兆,原话:

    宝玉叹道:“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则萎,世治则荣,几千百年了,枯而复生者几次。这岂不是兆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

    因此他对每个人所居处的环境都暗含着对人物性格的影射,比如黛玉住的有凤来仪,宝钗住的蘅芷清芬,以及李纨的稻香村等都影射她们的性格。而作者对妙玉亦是如此,妙玉没来贾府前住在玄墓蟠香寺,妙玉就是用在那里收藏的梅花上的雪给宝黛彻贴已茶的,而蟠香寺这地方在清代确有此地,此处多植梅花,花开望之若雪,有“香雪海”之誉,而到了笼翠庵后,独她那里梅花开得甚好,根据曹的物我相知相情的思想,这人与花气息相通,梅花亦懂择主而居,对她青眼有加,妙玉之高洁自不用言语。

    孟子还曾对圣人进行了分析,认为圣人有四种,其中一种像伯夷一样,自己自高自洁,不想与俗人同语同话,如果跟俗人在一起,就好像自己穿着白衣裳,坐在脏地上,这样也一样会弄脏自己。”(《孟子》万章篇)妙玉便是这样思想的一个人,所以她遗世独立,自许为“槛外之人”,只与和她一样清高自洁的人交往,绝弃尘人。

    可惜这样一个人,因为行事不合世俗之常情,因此为世所不容,也唯有曹公能真正明白,所以在红楼梦由中,她的曲题才叫作:“世难容”,道出她为世不容的原因是,非它,乃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世之不容,正是曹之容也。

(2011-1-6日首发于新浪博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12-9-21 10:13:33 |显示全部楼层
5月8月 发表于 2012-9-21 09:59
我不是说外貌。我听别人给我讲,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会把原型中他比较推崇的男性塑造为故事里的一个女性 ...

这个比喻啊,呵呵,还真有趣,不过,的确把我的眼镜给跌破了。夜跑跑怎么变成薛蟠了?镇州大萝卜居然是尤三姐?而且我发现一件很严重的事,居然没有林黛玉,你的比喻里居然没有林黛玉,这大观园少了林黛玉怎么成?

赶紧赶紧补上吧!

呵呵!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12-9-21 10:50:10 |显示全部楼层
5月8月 发表于 2012-9-21 10:29
我胡说呢,薛蟠写“夜间现代诗”啊,就按到跑跑头上了。哈哈
镇州大萝卜敢爱敢恨的“烈性子”像尤三姐

不会,不会,贾宝玉也是个角色,我以后还会继续上传我的红楼心得,你就会看到了。

呵呵,其实我也说一个:蓝风有些像平儿。还有的,还要再想想!

点评

蓝风  我反串紫鹃吧。呵呵  发表于 2012-9-21 12:03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14 18:2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