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变老唯一的好处是会喜欢以前不爱的书

[复制链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6 09:27: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陶北 于 2013-10-26 10:22 编辑

9405d72b5693bb85a404c9f0cf626301.jpg

巴塞罗那作家恩里克·维拉-马塔斯(右)(Enrique Vila-Matas)是英国博彩公司立博每年公布的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前排常客。今年他与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并列。说实话,他是诺奖喜欢的那种类型,作品自成体系,并与文学的历史和当下不断进行互文和对话,探索小说的各种可能性。他有世界眼光,不囿于西语文学,但他也有厚重的根基,占据“后爆炸”时期的西语文坛高地。

据说他不会说英文,得请个会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的人帮忙翻译。托马斯先生是本地人,他爸是个文学爱好者,听说要采访的事比我还兴奋。

维拉-马塔斯三四年前刚搬到现在的公寓,地处巴塞罗那市中心黄金地段。初见他时挺严肃,一本正经地带我们参观书房。可没过多久,他就屏不牢,露出狡黠淘气的神情,开始大谈自己的顽劣事迹。搬新家后,一份西班牙大报派记者来拍他的书房,他的恶作剧念头一时发作,于是把书统统打乱,还正儿八经地跟记者编造了一通自己为什么这样放书的道理。记者自然信以为真。等文章刊出后,他给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说,贵报登的鄙人书房全是假的,是我故意骗你们的。结果报纸的记者和编辑手足无措,完全不知道如何回应,到现在也没搞清楚作家是不是真的骗了他们。“那个记者肯定满脑子都想着他走了以后,我还得一本一本把书放回正常的地方。”

听完这个故事,我才笑了一半就开始担心,他看看效果达到了,说:“你放心好了,这次我可没骗你。不过我把假书房的故事写进新书里去了。”还有一次他建议一个记者:写稿时请随便编,这样更好玩。

维拉-马塔斯每天早上起来要抽根烟再开始写作。他的写字台周围,放的全是他个人最偏爱的小说家作品,卡夫卡、博尔赫斯、梅尔维尔、劳伦斯·斯特恩、乔伊斯、贝克特、纳博科夫、保罗·奥斯特、胡安·马尔塞、佩索阿等等,当然还有挚友波拉尼奥。他喜欢写作时被这些经典包围环绕,他的小说往往从别人书里的一个句子开始,他会引用一半,然后自己编另一半。

“我总是把一丁点真实变成完全的文学,”维拉-马塔斯说。有一次一出家门,迎面碰上一个年轻的阿根廷作家问他:“嘿,你是维拉-马塔斯吗?我可以帮你写书,这样你就可以休息了。我会写你的书,因为我知道你的写作方式,而且我可以做到一模一样。”他后来再也没碰到过这人,不过越想越觉得这个提议有意思。“于是我就写了一个短篇,说有这么个年轻人向我提议,而且我接受了。后来我看到他对另外一个年轻人说,然后另外的人又对一个年轻姑娘说—他们分工一起写我的书。到最后我可怜巴巴地看着不到半小时,几乎是片刻间,他们就清算变卖了我所做过的一切。”

除了核心书房之外,进门到书房之间有一条长长的走廊,一排长书架也放满了书。那些都是朋友送的书,它们安静地待在一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样朋友来做客会看到自己的书适得其所,不会攀比吃醋。太多了放不下怎么办?“一本都不能扔啊,扔了会被骂。”搬家时弄丢了一箱朋友的签名书,后来慢慢出现在旧书店里和拍卖网站上,于是维拉-马塔斯开始接到朋友怒气冲冲的质问电话,你把我的书拿去卖钱了吗?不论他怎么解释,还真有几位就是不相信。

维拉-马塔斯的签名很有特色,他会画一个戴帽子的人,每次都有点变化。他的妹妹特蕾莎在巴黎跟随韩国书法家李应鲁学习用毛笔在宣纸上作画,常来中国写生。他家里有许多中国小物件,连鼠标垫都是外滩的照片。

除了自家书房,维拉-马塔斯还有一个妙不可言的优势,下楼转弯就有一个文学书店 +Bernat。他几乎每天都去书店逛一圈坐一坐,这书店是一群文学爱好者集资开的,前身是家性用品商店。+Bernat 书店在维拉-马塔斯的新小说里得到了不朽。《迪伦的氛围》开头就写道:“我第一次看到孟彩(注:书店经理)的时候,并不是她第一次看到我。之前我来过楼下这间书店,买了一本科尔姆·托宾的小说《布鲁克林》。”

反正见过维拉-马塔斯以后,我打定主意这辈子再也不问小说家什么真什么假的问题了。

B=《外滩画报》
V=恩里克·维拉-马塔斯(Enrique Vila-Matas)


B:除了小说,你平时爱读哪些非虚构作品?
V:你来之前,我又看了看书架上的书。然后我突然意识到,除了小说,我还真没有太多其他方面的书,只有一些文学批评方面的。如果说非虚构作品,我特别喜欢散文和随笔,但历史、哲学都不是我的强项,我想我大概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文学了。如果要我自己写的话,我喜欢把散文和小说掺合在一起。

B:我看到你书架上有阿列克斯·罗斯的乐评集《余音嘈嘈》的西语版,你也是古典乐迷吗?
V:他在美国很有名,我对他的音乐评论很感兴趣。这本书写的是现代音乐,他指出甲壳虫的音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创见,就是直接来自贝多芬的音乐,我觉得这很有意思。

B:你阅读的口味一直在变还是从来不变?
V:只能这样说,我重读很多书的时候,会发现只有这一次才读懂了,所以人的理解力是一直在深化的。以前不喜欢的书,现在可能会喜欢。变老唯一的好处就是这个。我现在更能细品《堂·吉诃德》这样的伟大作品。或是花一块钱买本莎士比亚,你会读到最聪明的人讲全世界最好的故事。

B:《似是都柏林》马上要出中文版了,这小说完全是个迷宫啊……
V:《似是都柏林》如果发展开来可以写成六七本小说,但我更倾向于在一本书里把它们都包括进去,就像第一次写小说的人总想在处女作里把所有的想法都写进去一样。你先想好一个中心,会发现有更多中心。最后,你才明白中心是在结尾,在最后一句话。死人出现了,他就是作者。当作者再次出现时,小说就结束了。这样人们会明白,小说的写作是为了反抗作者的死亡。

B:你最新的小说《迪伦的氛围》和《似是都柏林》是姐妹篇吗?
V:《迪伦的氛围》的缘起是一句话,“天黑时我们都需要有个伴”,据说是菲茨杰拉德写的。我要搞清楚这句话到底是菲茨杰拉德在好莱坞写《三人行》(1938 年弗兰克·鲍沙其导演)的剧本时自己写的,还是他的剧本合作者写的。小说里写的是想象的旅途,但我去了洛杉矶调查。结果我发现当时有 8 个剧本作者,制片人也大量参与剧本创作,那就有了 9 种可能性。其实我面对的是无限可能性,可能一个剧本作者听到父亲说了这话,而他父亲又是听别人说的。所以我的结论是,这个句子其实属于每一个人。而我一开始为什么要对这句话的出处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因为一个读者在脸书上问我:“你经常引用的菲茨杰拉德说的那句话,到底是他说的还是你说的?”她这样问是因为知道我有篡改名人名言的“恶习”,但她这样一问,我就意识到,我们一直以为这句话是菲茨杰拉德写的,但其实并不那么清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3-10-26 09:29:14 |只看该作者
de9a2585684ad4d805911097ae90b668.jpg

维拉- 马塔斯的签名很有特色,他会画一个戴帽子的人,每次都有点变化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9

好友

608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3#
发表于 2013-10-26 10:16:33 |只看该作者
帽子……
八卦党话多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9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