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9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语文教材的十一处硬伤 [原创]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好友

1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2: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自一九九一年投身教育事业起,十二年间一直从事最基础的工作----被人教育。作为2004年高考的当事人,在本文中,作者将以受害人的身份指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中不容忽视的十一处硬伤。列位上眼哪:

  第一册(2000年版):《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对秦伯说:“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见56页),课本给“阙”字注的音是 “jué”。事实上,当“阙”字读“jué”时,意为“挖掘”。在《左传·隐公元年》中便有“若阙地及泉”的句子。所以,此文中“阙”作“挖掘”解明显有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以下简称《古典》对“阙”字第四项注释是“损害”(这与课文注的“侵损、削减”大体相同),并引用《左传·僖公三十年》为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里为“阙”注的音是“què”。所以,此文中的“阙”字读“què”,而非读“jué”;《劝学》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6页〕。课本对此的翻译是“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通明”是“十分明亮”的意思,那么,“十分名明亮的思想”是怎么样的思想,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王力先生为这句话作的注释:“积累善行形成好的品德,获得最高的智慧,圣人的思想境界(也就)具备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将这两者稍作对比,只要不是傻瓜,都能明白什么叫“差距”;《过秦论》一文中,开篇第一句话是“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见82页),课本给“崤”字注的音是“yáo”。事实上,“崤”字不读“yáo”,而应该读“xiáo”。《现代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修订本)以下简称《现典》1382页明确注释:“崤,音‘xiáo’;崤山,山名,在河南。”;《兰亭集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曾不知老之将至”〔见91页〕。课本给“曾”注的音是“zēng”。事实上,当“曾”读“zēng”时,意为“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或“姓氏”(参见《现典》1575页),而非课本注的“乃,意”之意。《古典》对“曾(céng)”的第二项注释是:“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并引用《列·汤问》中的句子作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所以,此文中的曾字读 “céng”而非读“zēng”。

  第二册(2000年版):《腾王阁序》一文中,有“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这句话。课本对“旬休”的解释是“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旬休’。”“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官员”什么“十天”?是吃喝玩乐,还是工作十天?很明显,课本对“旬休”的解释是一个典型的“成分残缺”病句(要修改这个病句,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在“十天”前加上“工作”二字——作者个人认为。);《登泰山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见114页)”课本对这句话中“崖限当道者”的解释是“崖壁挡在路上的”,各位,我们稍用大脑想一下,若“崖壁”真的“挡在路上”,恐怕“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面对这种情况,姚鼐还会去登泰山吗?他还能登上去吗?)《古典》对“限”字的解释有一项是“门槛”(见311页),若我们抓住这一点做文章,那么课文中这句话的正解解释也就自然而然浮出水面:“山崖像门槛一样挡在道路上。”

  第三册(2000年版):《陈情表》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课本对“终鲜”二字的解释是“终于没有”,若按这种解释,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我)既没有伯父叔父,终于没有兄弟”了,这种解释说得通吗?说不通!因为,这里的“终”不能解释成“终于”,只能解释成“又”。且此“又”与“而”相通(《古书虚词集释》:“既,犹‘而’也。而,且。”《经词衍释》:“而,犹‘且’也。且,又。”;《赤壁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课本对“蜉蝣”的介绍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只能活几小时”。蜉蝣真的只能活几小时吗?让我们来看《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是怎么说的:“蜉蝣”,昆虫的一种。体细长纤弱,有长尾,幼虫生活在水里。成虫在水面飞行,寿命极短,只有几小时到几天。(见246页)我们再来看看《现典》是怎么说的:蜉蝣,昆虫的一科。若虫(蝗虫、椿象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若虫)生活在水中一年至五六年。成虫(发育成熟,能繁衍后代的昆虫)有翅两对,常在水面飞行,寿命很断,只有数小时至一星期左右。由此可见,课本笼统的说蜉蝣只能活几小时,没有尊重客观事实;在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有这样一句诗:晴窗细乳戏分茶。课本根据《茶谱》将“细乳”注为“茶中精品”,当是茶名。《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说是“沏茶时水面吃不开白色的小泡沫。”意指沏茶时呈现的一种状态。分茶,课本注:“宋元时一种煎茶的方法。倒进开水后用筷子搅茶乳,使茶水波纹变幻成种种形状。”《宋诗鉴赏辞典》说是“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注云:“分茶宋人沿用唐人旧飞,煎茶用姜盐,分茶则不用盖盐。”并引用杨万里《分茶诗》为证:“乡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由此可见,“分茶”是一种做茶方法,且比煎茶复杂,所以杨万里才会说“煎茶不似分茶巧。”

  第四册(2001年版):《虎丘记》一文中,有一句话是“未几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这句话中“摇首顿足”四个字移到课文下面注释处却变成了“摇手顿足”!“首”与“手”,音同字不同,意思也不同,岂能混为一谈呢?(假如高考考名句名篇默写涉及到这四个字,那么考生是该写“首”还是写“手”?总不会两者皆可吧?)

  第五册(2001年版):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有一句诗是:“?(按:这个字用全拼〈ping〉拼方可显示,但无法显示在投稿框内)崖转石万壑雷”(见139页〕。《新华词典》附录区生僻字“石”部里,有读音为“pēng”,意思为“水撞击岩石的声音(这与课本解释的“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基本吻合)的 “? ”字(见1174页)。 所以,课本给“?”字注的音“ping”明显是错误的!

  

  ……教科书之权威版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上的这些硬伤,再加上那些自诩与人教版配套使用的文言文翻译书(此类图书为人教版马首是瞻,生搬硬套人教版的注释,误人子弟,由此可见一斑!),是语文考试之前语文老师千嘱咐万叮咛一定一定要看的“知识点”,然而,我们谁又能想到:我们辛辛苦苦往脑袋里装的所谓“知识”,竟是这等货色!!

  

  宋朝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有言曰:“宋宣献,博学,喜藏异书,皆手自校 。”常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谬。”

  诚然,校书如扫尘,书中存在纰漏在所难免。

  不过,作为一个高考在即的当事人,就个人感情而言,我不希望这是真的——如某愤青所言。


[em10]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抱歉,大部分时间 我不够温柔。

3

主题

0

好友

137

积分

新手上路

辞职的伯爵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02:16 |只看该作者
恐怖!我一直念“jue”秦以利晋!
但是,几处错误应该是难免的,指出来也就可以了。没必要那么大火气吧?
刀刃的冷光划过长空,于是只剩下冷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1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02:17 |只看该作者
《滕王阁序》中,注释“都督阎公之雅望,啓戟遥临”时,便有如此之句“也就是说阎公前来光临”,显而易见,“前来光临”表意重复,殊不合语法。又如杜甫《旅夜书怀》中对“官应老病休”中的“应”注解为“认为是,是”,如此之变通,实在牵强之至,此处之“应”当是最为常见的义项“应该”,不必再作他注。“是”,本该包含在判断句中,无须“应”来表述……
高1(下)册的有关极光的课文(忘了是哪课了)中有一段木星(水星?)的注释是错的
各位看官可去翻查……
高中用的语文书里有个梁启超写戊戌变法的文章,注解里把六君子就义的时间搞错了…… 语文课本最大的硬伤还不在于几处注音、语病及注释的错讹,而在于所选文章的老气横秋和政治色彩,根本就没有几篇值得欣赏和学习的美文,这方面还不及补充读本。
抱歉,大部分时间 我不够温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02:18 |只看该作者
唉,跟那些老古董较些什么劲啊
也许他们碍于面子不想承认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02:36 |只看该作者
后面的我没有仔细地看,但作为你所说的那个课本的第一代试验品,我可以告诉你,当初我们学习的时候,确实是“阙秦以利晋“(que),一直以来我都清楚地记得。至于后来为什么会错我就不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4-29 17:2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