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4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神病人抽象表现“挣扎”

[复制链接]

220

主题

28

好友

6165

积分

职业侠客

老兔

Rank: 5Rank: 5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3 11:2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font color="#ffffff" size="4">&nbsp;[新闻]南京11名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在北京展出(转载)<br /></font><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align="right" width="100"><font color="#ffffff" size="4"></font></td><td align="center"><font color="#008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cache.tianya.cn/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舞起124&amp;idWriter=12909826&amp;Key=0" target="_blank">舞起124</a>&nbsp;提交日期:2007-12-1 11:02:00</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37"></td></tr></tbody></table><div class="content" twffan="done" style="word-wrap:break-word">??广州日报12月1日报道 中国精神病人艺术作品展暨新书《癫狂的艺术——中国精神病人艺术报告》发布会11月24日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这部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跨学科专著,经南京艺术家郭海平深入精神病院内与精神科医生王玉合作完成,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精神病艺术研究领域内的一项空白,空前展现精神病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被人知的特殊精神状态。包括11名精神病人的绘画、陶艺作品展,如一场不事张扬却必然引人注目的事件。<br />  <br />  精神病人抽象表现“挣扎”<br />  <br />  祖堂山精神病院位于依山傍水的南京南郊风景区,在院方提供的艺术活动场所,郭海平为100多名没有绘画基础的病人提供了油画、丙烯、水彩、彩色铅笔、油画棒、陶土等多种艺术工具。他发现,不管平时多么谦卑和不自信,一旦拿起画笔,大部分病人都会表现出相当的独立、坦诚和自由。<br />  <br />  最让郭海平感到震撼的是精神病人张玉宝(化名)的艺术天赋,他从未画过画,发病时他会举着菜刀在大街上乱跑,称有人要杀他,但他在前半个月里画出了连郭海平也大吃一惊的表现“挣扎”、“怒吼”、“分裂”等作品。张玉宝完成《挣扎》的时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晃眼。唐小波(另一精神病人)来看的时候直揉眼睛,看到唐小波不停地揉眼睛,张玉宝竟然流露出幸福的表情。”郭海平在住院日记中记载。<br />  <br />  记者在作品展上看到了油画《挣扎》,整幅画几乎被橘红色的底色占满,上面分布许多不规则又刺眼的黑点,画的中间有一张人脸,色彩对比强烈,单薄、呆滞的人脸看起来像要被橘红色淹没,似乎挣扎着要沉入画里或浮出画外。“他的几幅画让我想起蒙克的《呐喊》,同样充满了紧张、挣扎和压抑的气息,具有明显的抽象意味。而艺术大师蒙克也是一名精神病患者。”郭海平说,“张玉宝的超常能力还表现在,凡是在他脑子出现的形象,他都能画出来。”<br />  <br />  张玉宝还有不少让人意想不到的画作,比如《带吊钩的半身人》,这幅画画了一个头部是“钩子”的半身人,他曾困惑地对郭海平说:“这两天我一直在想这个人的另一半是什么样子,但怎么也想不起来。”但在常人看来,“切断的感觉”带来了很多想象。<br />  <br />  他们习惯从高空俯瞰事物<br />  <br />  从这些精神病人的绘画中,郭海平发现,他们习惯于从高空俯瞰事物。“这是一种飞翔在天堂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们不同寻常的精神运动状态。”<br />  <br />  只有小学文化的王军(化名),存在继发性被害、嫉妒妄想,画画的时候离不开直尺、圆规等工具,非常投入地画每一张画,每根线条、每种色彩都经过精心安排,喜欢工整地画出火车、拖拉机等机械,拖拉机等都侧翻似的露出底部四个车轮,俨然一幅严谨的汽车结构解析图,作品色彩比例也很均衡,给人五颜六色的浓烈感觉。“在生活的重压之中,他精神分裂了。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那些机械装置一样不知疲倦,并且有强大的力量。”因此,崇拜机械装置的王军对一位年轻女病人画一堆布表现出疑惑:你画这堆布有什么用啊?<br />  <br />  在王军的一些画中,郭海军看到,他画的家乡的三座大山由圆圈和圆点构成,中间的圆是山顶,周围的圆都是树。郭海军认为,和许多精神病人一样,王军的视角并非站在田地里,他飞向了天空,他只有在空中才能感受到现实的存在。<br />  <br />  病人刘宁(化名)描绘一个人开着一辆汽车,也是以俯视的角度描画坐在车里的驾驶员。吴俊勇(化名)画的人的形象,双手总是画成一对翅膀,似乎展翅欲飞。<br />  <br />  他们具有超常的艺术天赋<br />  <br />  协助郭海平完成专著的王玉大夫说,当精神病人画出第一幅画的时候,我们很激动,想不到我们院还有这样的天才,这是我在这里工作了20年都没有想到的事情。<br />  <br />  超常的艺术天赋还体现在“余丹格格”身上,这名发病至今37年的精神患者画起画来从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让她画什么东西她就画什么,而且从来不需要修改。对于她来说,艺术似乎从来就没有对与错的区别,一切都是随心所欲,一切又都是天性使然。我曾经让她画鱼,她便不假思索地一口气画了十几条有名有姓的鱼。”郭海平也很吃惊,“这个老太太从来没有学会绘画,但她把握形象的能力非常强,她画我的肖像,可以用非常神似来形容。”<br />  <br />  李丽(化名)是一名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文盲,喜欢“看书”,她的画像“天书”,又像一连串的音符,在病房护士眼里则像“心电图”。另外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女病人,在短短的30分钟内用淡绿色的彩色铅笔连续写下了两首诗歌。第一首这样写道:“水中草本随浪转,星光亮闪眨呀眨,轻风吹动稻谷香,春雁面朝芙蓉笑。”第二首是,“晴天霹雳从天降,游鱼水中闹翻天,新鲜空气心情好,人来人往春风畅。”<br />  <br />  说起在精神病院的那段日子,郭海平告诉记者:“我尽量用最朴素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来表述我住在精神病院的感受,即使这样,我都感觉到非常艰难。我不知道如何用文字来表达,最后决定把当时的感受不作判断地表述出来,给社会提供精神病人精神世界的素材。” <br />  <br />  链接:<br />  <br />  艺术大师与精神病<br />  <br />  梵·高,1853年生于荷兰,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被视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冷酷和污浊的现实使这位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病发之时陷于狂乱,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不停地作画。他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他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在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七幅向日葵后,1890年他由于精神病而自杀身亡。<br />  <br />  <br />  草间弥生,1929年生于日本长野,为日本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具有多重创作身份:画家、雕塑家、即兴表演者、小说家,同时也是服装设计师。她从小就患有精神病,并一直生活在幻觉的折磨中。她说:“我从小在看物品时就一直会产生幻觉,感觉物体周围是迷离发光的,我就开始写生,画一些密集的小圆点,那是基于对事物想象的开始。”她的少年时期过得很艰难,时常有自杀企图。至今常年自愿居住在精神疗养院,并以70多岁的高龄继续从事艺术创作,她的工作室离疗养所不远,她曾经常对媒体表示“如果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很早就自杀了。”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谢绮珊)<br />  <br /><br />张玉宝《带吊钩的半身人》<br /><br /><img src="http://p4.woyo.com/photo/000/268/818/200712/200712011056141196477774FMnqXo-3.jpg" twffan="done" alt="" /><br /><br />张玉宝《放大镜后牵着怪兽的人》<br /><br /><img src="http://p4.woyo.com/photo/000/268/818/200712/200712011056571196477817wg0A8Z-3.jpg" twffan="done" alt="" /><br /><br />张玉宝《怒吼》<br /><br /><img src="http://p4.woyo.com/photo/000/268/818/200712/2007120110572911964778495HNVM1-3.jpg" twffan="done" alt="" /> </div>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放心吧我不会猥亵你的,我只是想和你交个朋友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2#
发表于 2007-12-13 11:33:26 |只看该作者
<p>怒吼…………</p><p></p>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9

主题

0

好友

2431

积分

论坛游民

主体思想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07-12-13 13:40:02 |只看该作者
怒吼像一根阴茎
eat me,drink 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4#
发表于 2007-12-14 21:32:58 |只看该作者
<img height="556" alt="" src="http://www.wildpixels.com/bunchies/images/bunchiesrender_04.jpg" width="348" />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1

好友

2208

积分

论坛游民

Urahara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07-12-14 22:11:25 |只看该作者
艺术大师与精神病
<br />这样说很误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9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暂无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07-12-14 22:13:24 |只看该作者
感觉画得比正常人还正常。
http://liuxi17.tumbl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0

好友

252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7#
发表于 2007-12-15 00:54:27 |只看该作者
<p>据我所扒过的那两本书和几篇网上论文看来,所谓白痴天才的智力孤岛通常首先体现在数学上,然后是音乐(主要是钢琴),再来是艺术,其中又以雕塑,船模等和数学,音乐一样需要超强机械记忆力的门类为主,史上也有几个画画,但和这里附着的画都不太吻合,因为显然这三副都不大讲究什么细节,也不反映直观心象的能力,可能现在国内才开始想捣鼓这事儿,但没准也不预备从严肃的做研究开始,光想着怎么激发猎奇心态了,所以一个劲的用“挣扎”啊之类的词,倒是贴里对王军(化名)的描述比较靠谱,但恐怕他还不是很强,因为还需要直尺,圆规啥的,呵呵,不过这个事在资本主义大国也还没走出采集现象的科研阶段,所以也说不太死,最后那段李丽(化名)的诗不如我在一本变态教材里看到的,可惜那次没带笔去图书馆,当时读得真是又惊又喜:(感兴趣的可到这个地址随便看看,里头有些故事非常迷人。。<br /><a href="http://www.wisconsinmedicalsociety.org/savant_syndrome/savant_profiles">http://www.wisconsinmedicalsociety.org/savant_syndrome/savant_profiles</a><br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0

好友

31

积分

新手上路

Hello,Mortal.

Rank: 1

8#
发表于 2007-12-15 09:50:01 |只看该作者
<p></p><p>画的名字是作者自己起的还是怎么来的?</p><p>另:文中提到的<挣扎>这图我居然收藏过</p><p>&nbsp;</p><p>&nbsp;</p>
白色风衣马自达,语不成声泪满面。扼腕叹息哑然笑,狂喜乱舞头顶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9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暂无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07-12-15 09:52:45 |只看该作者
这画像一个西瓜里蒙太奇地出现一个孩脸,挺卡通的,也挺萌的。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97691679[/lastedittime]编辑过]
http://liuxi17.tumbl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0#
发表于 2007-12-15 17:23:36 |只看该作者
<p>这期三联有专门报道嘛,结尾还是略带质疑的,虽然肯定了主办者的善意。有兴趣想看一下王玉的分析,虽然肯定不会买书来看,想知道面对精神病时专业人士之于艺术策展人这种几乎无法站在同一战壕里的观察者是如何达成观念的基本一致。貌似由于药物的关系病人绘画的角度很多都是从高空俯瞰,策展人对药物持反对态度,这又是一种几乎无法说服的偏见——不过偏见也是一种角度,人类就是从种种偏见里踩出一条条血路来的嘛——扯远了。</p><p>昨天和XX、XX、XXX等等同志就说起了这个事。我的意思是严重神经症乃至精神病都有幻听幻视幻觉,神经出了故障本身就使患者经历常人无法想像的感官体验,于是便具备艺术家的潜质,所以艺术家们神经西西也是正常的事。XX、XX、XXX等等同志非常反对,认为两者最大区别就是神经病式行为是否具有自制力与目的性。因此精神病患者或许有艺术创作的潜能,而搞艺术创作的未必并且很可能极少潜伏精神隐患,那是不可逆的。后来我回去想了想,嗯有道理的。达利就画过一个从高空俯瞰基督的作品,差点被宗教分子杀掉。达利疯么?他太正常了。</p>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24 01:0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