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394
- 帖子
- 3673
- 精华
- 2
- 积分
- 2431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7-8-4
- 最后登录
- 2021-12-24
- 在线时间
- 226 小时
- 威望
- 257 点
- 金钱
- 6673 点
 
|
<div class="t_msgfont" id="message4400790">帝国斜阳——满清末代督抚们的最终结局<br/>2007-06-01 15:11:04 中华网论坛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br/> 本文原作者:沙梨熊,原载于天涯社区<br/> <br/> 一、总督篇<br/> <br/> 直隶——京畿重地。<br/> <br/> 先后两任督职的,一是陈夔龙,二是张镇芳。<br/> <br/> 陈夔龙,字筱石,号庸庵,贵州贵阳人,清光绪进士。庚子年任顺天府尹后,历任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清亡后,陈夔龙以病告假,退隐上海,后曾参与张勋复辟,被任为弼德院顾问大臣,事不济,再度匿居沪上,以风月自娱。48年去世,年93岁。下葬于杭州。<br/> <br/> 张镇芳,字馨庵,河南项城人。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大哥的内弟,又同袁世凯是表兄弟。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河南提法使等职。陈夔龙病免后,袁世凯推荐他代理直隶总督,民国初年又委派他出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参与洪宪帝制,革命党人附诗送其:“帝乡人命贱如麻,冤血三年浸碧沙。我欲招魂魂不至,腥风吹赤半天霞。”其后张勋复辟,亦有参与被封为议政大臣兼度支部尚书。复辟失败后,以内乱罪被捕,被判无期徒刑,后以重金始获自由。出狱后,住天津担任盐业银行董事长,并未介入政治。1933年病卒,时年70岁。亲子早丧,以胞弟锦芳之子家骐为嗣。(张家骐即是民国四大公子之首,诗书画,戏曲均富盛名。另三人为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恭亲王奕欣的孙子溥侗、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br/> <br/> 两江——东南重镇。<br/> <br/> 总督先为张人骏,后为张勋。<br/> <br/> 张人骏,字千里,取“人中骏马,驰骋千里”之意。直隶人,进士出身。历任山东布政使、漕运总督、山西巡抚、两广总督等职,1909年改任两江总督。武昌起义爆发后,张人骏依仗张勋的兵力,准备顽抗到底。在同盟会组织的江浙联军的攻击下,张人骏没能守住江宁,便托美籍传教士、鼓楼医院院长马林出面,与联军接洽,准备投降,然后趁机逃进停泊下关的日本兵舰,逃往上海,以遗老自命,1927年卒,年81岁。其叔为张佩纶,他的侄女就是著名作家张爱铃。<br/> <br/> 张勋,字少轩,江西奉新人。少贫,军旅出身,累功至江南提督。江浙革命联军克南京,出奔徐州。民国后历任定武上将军等军职。所部皆不剃发,人称辫子军,张为辫帅。后发动复辟,事败,避入荷兰使馆。后匿居天津,年七十而卒。满清谥号忠武。<br/> <br/> 陕甘——西北锁要。<br/> <br/> 总督长庚。<br/> <br/> 长庚,字少白,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以县丞保知县,后以杀汉灭回战功累升至伊犁将军。旋又任驻藏大臣,屠戮藏胞。其后历任成都将军,兵部尚书等职,以功迁陕甘总督。辛亥,与伊犁将军志锐,陕西巡抚升允谋迎宣统西迁,以作顽抗。事败,挂印而去。1915年卒,满清谥号恭厚。<br/> <br/> 闽浙——延平故地。<br/> <br/> 总督松寿。<br/> <br/> 松寿,字鹤龄,满洲正白旗。历任多职,以兴学、理财为朝廷所激赏,授闽浙总督。辛亥事起,闽军发难,使人要松寿,令缴驻防营军械,松寿不允,遂决战,大败。无所遁,饮金以殉,清廷赠太子少保,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谥号忠节。<br/> <br/> 湖广——中南腹心。<br/> <br/> 先为瑞澄,后袁世凯,魏光焘,王士珍皆受命未任,段祺瑞继之。<br/> <br/> 瑞澄,字莘儒,满洲正黄旗,大学士琦善之孙。贡生官刑部笔帖式出身。历任九江道,上海道等职。尤以警政闻名于朝野。后结交端方等权贵,又以载泽妻弟身份外放湖广。大搜党人,终至激起大变。武昌易手,日月重光。适时,瑞弃城而走,先匿于兵舰,后避至沪上。清廷诏逮京,下法部治罪,而瑞澄不顾。居上海四年,病卒。先总理曾说:“按武昌之成功,乃成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徵一逃,倘瑞徵不逃,则张彪断不走,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以当时武昌之新军,其赞成革命者之大部分,已由端方调往四川,其尚留武昌者,只炮兵及工程营之部分。其他留武昌之新军,尚属毫无成见者。乃此小部分以机关破坏而自危,决冒险以成功,成败在所不计,初不意一击而中也,此殆天心助汉而亡胡者欤。”<br/><br/> 瑞澄祖孙,其祖琦善开满清之国门,启建虏之颓势。其孙瑞澄倒大清之社稷,帮大汉之复国。功莫大焉。尚飨。其后四任督鄂者,或未到任,或为卧底,无甚可述。<br/> <br/> 四川——西南重镇。<br/> <br/> 王人文,赵尔丰先后署之。<br/> <br/> 王人文,大理人,白族。幼时聪颖过人,乡试、殿试联捷, 光绪十三年中进土,在贵州、广东、陕西等地做官二十余年。宣统三年出任川滇边务大臣,因四川总督赵尔巽调任东北,清廷委王人文为护理总督。接印一月,适逢清廷下达“铁路国有”的诏书, 引起了川人“护路运动”王人文代民请奏,却以“一再渎奏”受朝廷严斥。后派赵尔丰替之。王赴京侯讯前,于保路同志会会场发表了与他朝廷官员身份不相符的讲话,对群众运动表示同情,点燃听众情绪。他走后四川陷入全面混乱。王走到陕西,适逢辛亥事起。不必进京,宦海逃过一劫。王人文折回四川受热烈欢迎。后转赴上海,民初,受封为辛亥八功臣之一,后定居天津,北洋政府任他为农商总长,他力辞不就。日本侵占华北后,多次拉拢他任伪职,他严词拒绝,很有民族气节。 晚年王人文一直过着寓公生活,39年病逝于天津,享年八十五岁。<br/> <br/> 赵尔丰,字季和,汉军正蓝旗。初任山西静乐、永济知县得巡抚锡良赏识保荐,官至四川永宁、建昌道。以屠戮藏胞之功,累迁至署理四川总督。镇压保路运动,人称“赵屠户“,武昌起义不久,成都宣布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他明面移交政权,暗中进行操纵,煽动兵变,不久被新任都督尹昌衡处死。<br/> <br/> 两广——通商口岸,革党老巢。<br/> <br/> 张鸣岐署之。<br/> <br/> 张鸣岐,字坚白,号韩斋,山东无棣人。举人出身。曾就馆于岑春煊家,颇得器重。任陕西巡抚,四川总督时,被称为“智囊“。后任广西巡抚等职。宣统二年任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镇压广州起义,杀害黄花岗等七十二烈士,辛亥时出逃香港、日本。袁世凯执政后,回到北京,挂名为袁的高级顾问。继任广西民政长、广东巡按使等。1916年赞助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伯。晚年居住天津英租界,抗日战争时投敌。1945年,70岁时病死天津。<br/> <br/> 云贵——西南门户。<br/> <br/> 李经羲署之。<br/> <br/> 李经羲,安徽合肥人。其叔即是李鸿章。身为豪门巨宦之后,加之本身精干,仕途当然是愈发的顺畅。辛亥年官至云贵总督。其人督滇期间,处事圆滑。在朝廷,北洋,革党势力交错之云南,深得各派好感。因此在云南重九起义之时,保住了性命。被蔡鄂礼送出境。到上海当寓公。洪宪时受封为嵩山四友之一。 后又在黎元洪、段祺瑞内阁中出任过国务总理和财政部长,可是很快就被张勋的辫子军赶下了台;危急之中,不得不从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东头的“水门”逃出,乘上火车直奔上海,人称“五日京兆”。最后在上海含诒弄孙,颐养天年。25年病逝,享年66岁。后代中最出名得就是前驻美大使李道豫。李氏一门,历满清,民国,红朝三世荣宠不衰。盛矣。<br/> <br/> 东三省——龙兴之地。<br/> <br/> 赵尔巽督之。<br/> <br/> 赵尔巽,字次珊,号无补,原籍辽宁铁岭。汉军正蓝旗。进士出身。历任御史,湖北乡试副考官,新疆布政使,山西巡抚,盛京将军,四川总督等职,辛亥,时任东北三省总督。东北党人欲大起,赵尔巽以“保境安民”为名调集大军镇压,革命被迫转入地下。中华民国成立后,赵尔巽被解除职务去青岛隐居。 1914年3月,赵尔巽被袁世凯召为清史馆馆长。他上任以后,聘清朝遗老,著名学者柯劭文,缪荃荪等100多人,组成篡修班子,开始编修清史。后参与张勋复辟,事败。继续从事清史编修,自称吃清朝饭,作清朝事,编清朝书。 清史稿成而赵尔巽在北京病逝,年83岁。四川总督赵尔丰实其亲弟。<br/> <br/> 二、巡抚篇<br/> <br/> 江苏——程德全<br/> <br/> 程德全,字纯如,号雪楼,四川云阳人。光绪十四年,程德全入国子监肄业。屡试不中,幸于京师陶然亭偶遇黑龙江汉军正白旗人寿山,结为好友。凭借寿山关系,赴黑龙江投笔从戎,以知县衔入黑龙江将军幕。负责筹划黑龙江防务。庚子年后以功累升道员,齐齐哈尔副都统。黑龙江,奉天巡抚。宣统元年调任江苏巡抚。与江浙立宪党人交情莫逆。累次上本敦请立宪。辛亥,见大势所趋,在苏州宣布反正,自任江苏都督。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内务总长,与张謇等先后组织统一党,共和党。民国后,又任江苏都督。晚年隐居上海。皈依佛教,受戒于常州天宁寺,法名寂照,1930年病逝于上海。年70岁。<br/><br/> 安徽——朱家宝<br/> <br/> 朱家宝,字经田,云南华宁人。光绪十八年进士出身。选翰林院编修,再授礼部祭司,历任直隶平乡,新城,南和知县。为直隶总督袁世凯所赏识,被袁推为“近畿循吏第一”,升保定知府, 被派往日本考察政务,回国后升江苏按察使。由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荐为吉林巡抚,未赴任。后移任安徽巡抚。辛亥革命暴发后,浙苏等省宣告独立。安徽革命党人为地方治安计,促朱家宝宣布独立,他拒绝说:“家宝食清之禄,死清之事,城存与存,城亡与亡,诸君勿复多言。”其后袁世凯派人密电朱家宝“宜顺应时势,静候变化,不可胶执书生成见,贻误大局”,朱顿会袁意,态度幡然改变,遂于11月8日宣告安徽独立,被推为安徽都督。次日,在皖之赣军黄焕章部围攻都督府迫饷,朱家宝逾墙而出,缒城逃走。民国后,历任参议院议员,政治会议议员。被袁世凯任命为直隶民政长兼都督。直隶巡按使加将军衔。袁世凯称帝前夕,他给袁上 “奏折”称“奏请皇帝陛下圣鉴”,首先劝进。袁称帝后受封一等伯。 1916年7月,被段祺瑞内阁命为直隶省长兼督军。1917年7月, 赞助张勋复辟, 授民政尚书。 复辟失败后逃亡日本。1918年返天津寓居。1923年卒,年43岁。朱工书法,取法黄庭坚,深得黄体精神,堪称清末书法大家。<br/> <br/> 山东——孙宝琦<br/> <br/> 孙宝琦,字幕韩。浙江杭州人。历任候补直隶道台、军机处官报局局长、驻法公使等职。于驻法公使任上,机缘巧合之下,与庆亲王结为姻亲。(事起孙文赴法运动革命,机密文件被叛徒所盗,送至孙宝琦处。孙施展手腕,一面送还原件与孙,向革命党示友好,一面又与国内庆王联络,向朝廷表忠)。回国后任津??山东独立,任都督。旋又宣布此系误会,取消独立。变化无常。民国后,任外交总长。次年代国务总理。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即辞职。次年出任审计局长,此后历任财政总长兼盐署督办,经济调查局总裁。1924年任国务总理兼外交委员会委员长,任内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向德国索赔成功。后任汉冶萍钢铁公司及招商局董事长,中法大学董事长。1931年病逝。年64岁。<br/> <br/> 山西——先为丁宝铨,后以病免。以陈宝琛代,陈请留京,陆钟琦出山西巡抚。<br/> <br/> 丁宝铨,江苏淮安人。清光绪已丑科进士,山西省候补道。历任广东惠湖嘉道道尹,山西翼宁道尹,山西省按察使。山西大学堂督办。升任山西省布政使。1909年任山西省巡抚。以能吏著称。革党深忌之。动用《晋阳公报》等媒体不断对其施以打击。最终以生活作风问题(其与属下幕僚夏学津妻子关系不清)以及剿杀禁烟问题,被降职,以病免。民国后全国水利局副总裁。 1915年后,绝意仕进,隐居沪滨。<br/> <br/> 陆钟琦,字申甫,顺天宛平人,本籍浙江萧山。光绪十五年进士,做过溥仪父亲载沣的老师。有孝子之称。由江苏布政使任上调任山西巡抚。其子光熙字亮臣。进士出身,东渡日本学陆军,卒业归,授编修,擢侍讲。为人亦极孝。曾有割股疗亲之举。一说其在东京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回国劝其父反正。事尚未成。 而晋军变。面对蜂拥而入的起义士兵,陆钟琦愤然责问道:“我刚来一月,有何坏处,尔等竟出此举?!”一片枪声响起,来太原仅二十三天的陆钟琦和他的仆役李升饮弹身亡,身穿军服携带手枪的陆光熙怒斥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又一片枪声响起,同盟会成员陆光熙就这样倒在了革命同志的枪下。起义士兵冲入内室,陆钟琦的妻子唐氏和仆役万春先后被杀,陆钟琦十三岁的长孙陆鼎元也被刺伤。阖门皆尽。山西阎王果然名不虚传。事后,同盟会出于人格上的尊重,对陆钟琦父子与谭振德均予以礼葬。清廷予陆钟琦谥文烈。妻唐旌表。子光熙谥文节。<br/> <br/> 河南——先为宝棻,后为齐耀琳。<br/> <br/> 宝棻,满洲正黄旗。以川东道任内教案崭露头角,又凭山西办新军功以懂兵事名显于朝廷。后放河南巡抚。武昌事起,急遣河南防军52标南下会合张彪残部剿杀革命。无奈,袁氏复起,不愿满人掌控河南中原要津,寻机以齐耀琳代之。<br/> <br/> 齐耀琳,吉林伊通人,进士出身,与其弟齐耀珊皆入李鸿章幕府。之后追随袁世凯。历任多职。袁氏复起入阁之后,以河南不可无人,推荐其为河南巡抚,扼控南北要道。民国后,曾任河南,吉林,江苏按查使,省长,参政院参政、内务总长等多职。参与洪宪帝制。其弟耀珊,武昌起义时亦在城中,侥幸走脱。民国后也曾出任浙江,山东省长。一门双贵,名重一时。<br/> <br/> 江西——冯汝骙<br/><br/> 冯汝骙,字星岩,河南祥符人。光绪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郎中。后出知川,鲁,直,皖,鄂多省兼任多职。后以理财功升至浙江巡抚。辛亥年移抚江西。武昌变起,赣处下游,举省皆震。南昌军相应和,胁汝骙为都督,号独立,峻拒之。礼送出境,至九江,仰药殉。谥忠愍。<br/> <br/> 浙江——增韫<br/> <br/> 增韫,满洲镶白旗。有能吏称。历多职。原浙江巡抚张曾因捕杀秋瑾案,招致多方非议。寻以增韫代浙江巡抚。任内尚称清廉,但因捣毁秋墓为党人所恨。与江浙名士汤寿潜,张骞交厚。杭州光复前夕,沈钧儒等曾劝其反正。犹疑中。新军暴起,敢死队攻巡抚衙门。增韫藏于屋后马厩,被擒。因平日官声不错,加之与都督汤寿潜有旧。遂免死。送盘缠500,礼送出境,隐居沪上。有趣的是,事发时攻其府衙前门的敢死队长即为蒋中正,从其后门逃出的家人中,有一女子即是日后的小凤仙。<br/> <br/> 陕西——恩寿病免,余诚格护,钱能训署,改杨文鼎,未任。民军据西安后能训被执,升允遥署。<br/> <br/> 恩寿,索绰罗氏,满洲镶白旗人。以其父大学士麟魁之荫庇,授举人。后于同治十三年中进士,曾任笔贴试等职,后放陕西巡抚。以病免。<br/> <br/> 余诚格,杨文鼎在湖南章节中再提。<br/> <br/> 钱能训,字干丞,浙江嘉善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鄂,粤乡试考官,广西学政,刑部主事,等职受徐世昌赏识,升任巡警部左丞,随徐赴东北任奉天省右参赞,后升顺天府尹。1910年经徐举荐,出任陕西布政使。911年武昌起义后,在西安捕杀革命党人,西安光复,曾以手枪自戕未遂。民国后,以北洋系任北京政府熊希龄内阁内务次长。总统府政事堂右丞,后任礼制馆副总裁、平政院院长。参与洪宪帝制。其后累任王土珍内阁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任段祺瑞内阁内务总长。徐世昌就任总统后,出任内阁总理。“五四”运动爆发后,被迫引咎辞职。后由北京政府任命督办苏浙太湖水利工程事宜。受聘任外交部顾问。 1921年与熊希龄、汪大燮等发起成立华盛顿会议中国外交后援会,主张山东应无条件归还中国。1924年卒于北京,年55岁。<br/> <br/> 升允,蒙古镶黄旗。曾任陕西布政氏,陕甘总督等职。庚子之变,曾有护佑銮驾之功,加大学士,参与军机。辛亥,参加宗社党,主张宣统西迁,以作顽抗。与陕军战于西北,事不成。民国后,先避入哈尔滨(其有俄国血统),勾结俄国和日本,组织“勤王军”、“满蒙举事团”,成为仅次于张勋的武装复辟势力。1913年曾制定计划,由“俄蒙之兵”与“宗社党”、“勤王军”分路入北京,“仍奉宣统皇上复辟”,事再败。后入青岛租界,与日德联络。参与张勋复辟,“侍檄二十行省,共同举事”,又败,含恨而死。此人善诗词,民初避居库仑期间,曾写道:“老臣尚在此,幼主竟何如。倘遇上林雁,或逢苏武书。”(一个蒙俄混血儿效忠满洲已经怪事了,又自比苏武。实在受不了。)<br/> <br/> 新疆——袁大化<br/> <br/> 袁大化,字行南,安徽涡阳人。秀才出身。追随李鸿章,曾历任漠河金矿总办、徐州府道台、山东、河南布政使、山东巡抚等职。辛亥,曾与陕甘总督长庚、伊犁将军志锐策划:联络新、甘、内蒙为一气。拥宣统西迁,暂谋偏安,徐图恢复。事不济,假托独立,仍用前清伪号,着满清官服。滥杀党人。人称红顶都督。后受迪化杨增新胁制,请辞。参与张勋复辟。事败后再度隐居。作诗云:“耿耿丹心照大清,东山空起苻众生。天公不老日常在,唯尔能叫黑白明。”并不许儿孙入学堂,受民国之教。于自家设馆开蒙。参与满洲国复辟。35年卒,年84岁。<br/> <br/> 湖南——先为杨文鼎,后为余诚格。<br/> <br/> 杨文鼎,江苏武进人。淮阳道,早年以治淮事为时任两江总督端方所赏识,又以同乡关系攀附度支部大臣盛喧怀。恰因湖南巡抚岑春萱以湘省抢米风潮被劾,继任湘督。不久铁路风潮起,与川督王人文上本保奏筑路利弊,为上所忌,调任陕西巡抚,未到任,清廷崩。民国后,与家乡隐居,以遗老自命。<br/> <br/> 余诚格,安徽安庆人,光绪乙丑年进士,朝考试钦定“一等第一名“、“钦定为翰林院庶吉士“。出山东道。御使出身。著名的翰林柬臣。辛亥年,升湖南巡抚。湖南党人举事余诚格见势变,出来向起义军士兵道:“弟兄们,我们都是汉人。”他令仆人将他亲书在白布上“大汉”的标语悬挂在桅杆上,自己便进堂内,钻进后院的洞内,逃往小西门外的洋行,乘轮避往上海。<br/><br/> 广西——沈秉坤<br/> <br/> 沈秉坤,湖南善化人,辛亥年署理广西。 响应潮流,以桂林入于民军。任广西都督。因与陆荣廷不和,陆遂提出“桂人治桂“之说,被迫出走南京。先入统一共和党,后入国民党。附于黄,宋麾下。善阿谀,己以年近天命,竟呼刚过而立的黄为“克老’,宋为“渔老’。(封他作偶像。)<br/> <br/> 贵州——沈瑜庆<br/> <br/> <b>沈瑜庆,字爱苍,号涛园,福建侯官人。举人出身。其父即为晚清名臣沈葆桢。</b>受父荫仕途坦荡,累升至贵州巡抚。辛亥,黔军变,知不敌,出走上海。1918年卒,年60岁。<b>沈氏一门,命运多舛,其婿林旭死于戊戌,其孙沈崇被美军强暴。</b><br/> <br/> 吉林——陈昭常<br/> <br/> 陈昭常,字简持 广东惠阳人。光绪甲午科进士出身。早年入李鸿章幕。任山海关道、邮部右丞等职。后以功累升至吉林巡抚。辛亥初,颇想提兵入关,效忠满清。后受其秘书,同乡,同盟会员廖仲恺等人影响,入保安会,坐观其变。民国后回原籍,历任广东民政长等职。<br/> <br/> 黑龙江——宋小濂<br/> <br/> 宋小濂,字铁梅,又作友梅,晚号止园。祖籍河北,后至吉林,应童子军试为冠军,深为知府李金镛所器重,后入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幕,任呼伦贝尔副都统。辛亥,附和革命,毅然反正。民初为都督兼民政长。击溃科尔沁右前旗札萨克图郡王乌泰叛乱。俄国对他极为仇恨,向中国外务部一再施加压力,迫使北洋政府调其至北京充任外务部顾问及参政院参政等闲职。后被推荐赴哈尔滨任中东铁路督办,趁俄乱,改订条修约,收回中东路权。1926年病逝。年66岁。写有“百战枉劳恢宋土,两河依旧畀金人”等边塞诗。收于《北缴记游》等集中。<br/> <br/> 三、将军,都统篇<br/> <br/> 满清自入关之后,于各地分设旗营,派驻都统,将军,帮办大臣统驭以羁縻汉蒙回藏各族。辛亥年,这些旗营(用现在的话说这叫非法定居点),无一例外的受到当地各族的冲击。现将都统,将军情况概录如下(副都统及其所辖如乍浦,京口,太原等地,级别不够就不列举了)。<br/> <br/> 伊犁将军——先为广福,后为志锐。<br/> <br/> 广福,蒙军正蓝旗。军旅出身。任伊犁将军两年,虽为蒙人但与当地回汉党人亦常互通款曲。辛亥年正月与杭州将军志锐互换。不料志锐已到伊犁,而其却不能调任杭州。 二人生隙。伊犁军变,满军势孤不能支,志锐赴其蒙军兵营求援。革命党亦派说客入其幕晓以厉害。遂入回汉联军,献志锐。民国后,以功先后任伊犁都督,镇边使。1914年病逝。<br/> <br/> 志锐,字公颖,他塔拉氏,满洲正红旗。光绪六年成进士,又以其妹(珍妃)故,入帝党。戊戌后,不得志,外放边地。宣统继,复获重用,迁杭州将军。后调伊犁将军,加尚书衔。伊犁军变,挥满军以抗,势不支,求救于蒙古军,不料蒙军亦变,被俘,枪决。清廷赠志锐太子少保,谥文贞。此人善诗文,曾作边塞诗曰:“以身许国,不作生入玉门想”。不料,一语成畿??白旗。辛亥。归绥新军,巡防营变。因堃岫事先已有准备,民军遂开出城外以利再战。堃岫亦向朝廷请求援兵,但清廷已无兵可派,袁世凯坐视不救。与此同时,晋军业已入绥助民军作战。堃岫开最后之会,道:“大清帝国已到存亡之际,归绥二城能否守住,全靠土默特旗维持,我万不得已时,只有回北京去了。”会后,土军出前门抗敌,堃岫出后门跑路。民国后居然颇以遗老自命,也是偶像级的人物。<br/> <br/> 乌里雅苏台将军——奎芳<br/> <br/> 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先荣恩,后为桂芳。<br/> <br/> 奎芳,满洲正黄旗。荣恩,满洲镶蓝旗。桂芳,字值臣,汉军镶蓝旗,原姓毕。辛亥,乌里雅苏台札萨克图汗发起和谐,饬令乌里雅苏台将军奎芳,参赞大臣荣恩等限于七日内将仓库、银、缎军装等项,一律交蒙参赞接受,自备资斧回籍。“奎芳等虽拒不答应,但也未采取任何防御措施。而是惊骇异常,坐困愁城。最后在沙俄领事出面威胁和借口保护下,由一队哥萨克骑兵保护下押解出境。<br/> <br/> 热河都统——先为诚勋,后为浦颋,其后再由锡良署。<br/> <br/> 诚勋,字果泉,满洲镶红旗。浦颋,字仲路,举人出身,满洲镶红旗,满清宗室,此二人先后去任。督热河者实为锡良。<br/><br/> 锡良,字清弼,巴岳特氏,蒙古镶蓝旗人。同治十三年进士,以知县起累迁至布政使,以庚子护驾功升湖北巡抚,后历任河道,闽浙,云贵,东三省总督,钦差大臣。武昌事起,廷议本以锡良赴山、陕督师,并请独领一军卫京畿。袁氏忌之,从中作梗,遂任热河都统。宗社党本拟迁都热河,倚为干诚。事败。民国后谋复辟,但卧病六年,坚拒医药,圆满。年66,谥文诚。<br/> <br/> 嚓哈尔都统——溥良,黄懋澄先后署。冯国彰,何宗莲再署。<br/> <br/> 溥良,字玉岑,宗室,满洲正蓝旗,进士出身。黄懋澄,字赞清,福建平和县人,时任直隶宣化镇总兵。二人督察时间不长。民国后,一为宗社党,遗老。一为多伦镇守使。<br/> <br/> 冯国璋,字华甫,河北河间人,淮军出身,北洋三杰之一。辛亥间,指挥北军猛攻武汉,火烧汉口,既下汉阳,封男爵。欲攻武昌,因袁项城欲反正,于3小时内连发7通电报召回。后任清廷禁卫军统领,嚓哈尔都统反对南北议和。事不济。民国后,为直系领袖,曾任北洋政府总统等职。后直皖争霸失败,下岗。但仍领北洋15,16 两军(原满清禁军,陆军第一镇混编)。1918卒于北平,年60。<br/> <br/> 何宗莲,字春江,号澄溪。平阴人。北洋武备学堂出身,历任北洋各军职。参与过日清战争。民国后任察哈尔都统兼第一师师长,后因兵变被免职。(看过人艺话剧《天下第一楼》的知道,里面有个吃了鸭子不给钱的督军大公子〔葛忧演的〕原型就是他的大儿子)。后东山再起,授陆军上将。洪宪帝制。组织筹安会时其退出官场。后在济南办厂。山东旱灾,邀同仁创立山东服灾公会,被推举为会长,后又创办红十字会济南分会,灾民救济会等。1928年“五卅”惨案后曾任济南治安维持会会长。39年卒,年68岁。<br/> <br/> 科布多参赞大臣——浦润<br/> <br/> 科布多办事大臣——忠瑞<br/> <br/> 浦润,字雨楼,宗室,满洲镶蓝旗。忠瑞,字蔼山,满洲镶黄旗。辛亥,外蒙变。库伦独立。竖年,库伦蒙军5千余人,由海山,马格萨尔扎夫和丹必占灿喇嘛带领下进攻科布多。满洲守军仅300余人。民国驻疆汉军都督府曾建议东援,但科布多守将浦润等仍奉前清伪号,遂不救。苦战数月,力不支,城破。浦润等七百余人被蒙古押解出境。<br/> <br/> 西宁办事大臣——庆恕<br/> <br/> 宁夏将军——台布<br/> <br/> 庆恕,字云阁,萨克达氏,满洲正黄旗。台布,字介臣,宗室,满洲正红旗。辛亥,宁青二省回汉蒙藏相继发难。二人互通声气,联络陕甘总督长庚,陕西巡抚升允大力弹压。无奈大势已去,民国后,二人相继去职,青宁二省渐次落入藏番、马回之手。<br/> <br/> 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富勒浑<br/> <br/> 富勒浑,满洲正白旗。辛亥间署理塔尔巴哈台。会伊犁变。将军志锐死之。清廷命其兼署伊犁将军。但此时清廷已是昨日黄花。未就任。民国后裁撤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府,设塔城道。去职。<br/> <br/> 库伦参赞大臣——三多<br/> <br/> 三多,满洲镶红旗。辛亥蒙古变。蒙军包围库伦参赞大臣衙门。限三多三日内出境。三多卫队由俄兵搜械解散,行辕由俄兵会同蒙军看管。四日后,由哥萨克骑兵将三多等押解出境。逃至恰克图。恰客图署任章京见三多至,再三挽留。三多如惊弓之鸟,乘俄国火车逃至奉天,又奔天津。坐起寓公。<br/> <br/> 驻藏办事大臣——联豫<br/> <br/> 联豫,满洲正黄旗,监生出身。保路运动起,川乱。武昌继起。驻藏川军亦变。联豫先被川军所囚,复被藏军所困。焦头滥额。民国后,经多方斡旋,由印度借道返京。<br/> <br/> 成都将军——玉昆<br/> <br/> 玉昆,满洲镶红旗。从凉州副都统调署成都将军。天下大乱蜀先乱,保路运动起,玉昆极力主张弹压。赵尔丰遂下令开枪。川事遂不可收拾。鄂变。川中乱甚,玉昆虽想抗击,无奈川督赵尔丰被斩,援军端方也在姿州被杀。川人谋攻旗营,成都旗兵仅有3营,不堪战,遂降。<br/> <br/> 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王人文先后兼任。详见督抚篇。<br/><br/> 西安将军——文瑞<br/> <br/> 文瑞,钮祜禄氏,满洲镶红旗人,世袭男爵,充头等侍卫。世袭武官出身。长安新军变。攻满城。血战一日夜,弹药竭,东门破,巷战。知不支,忾然曰:“吾为统兵大员,有职守不能戡乱,重负君恩,惟有死耳。”从容整衣冠赴井死。<br/> <br/> 荆州将军——连魁<br/> <br/> 连魁,荆州副都统。适荆州将军凤山调任广州。升荆州将军。宜昌新军变,兵分四路逼荆州,断粮道,苦战数十日,援绝饷匮,渐不支,外国教士斡旋,遂降。<br/> <br/> 福州将军——朴寿<br/> <br/> 朴寿,字仁山,满洲镶黄旗。举人出身,历任吏部主事,正黄旗汉军都统等职。辛亥,升福州将军。闽军变,组杀汉团作最后之搏,事败,被擒。支解之,弃尸山下。<br/> <br/> 杭州将军——德济<br/> <br/> 德济,满洲镶黄旗。辛亥,杭城变。蒋中正率敢死队攻巡抚衙门,继攻旗营。德济犹宿拱辰桥日租界娼簝,闻变,遂降。<br/> <br/> 广州将军——孚琦(张鸣歧暂代),凤山,春禄。<br/> <br/> 孚琦,字朴孙,西林觉罗氏,满洲正蓝旗。以工部笔帖式充军机章京,累官郎中。三迁至内阁学士。授刑部右侍郎。出为广州副都统将军。辛亥初,赴城东燕塘勘旗地,兼阅试演军用飞机。革党温生才,事暗杀,会日将暮,伏道左,俟其至,轰击之,遂殒命。谥恪愍,以两广总督张鸣歧暂代。不久,调命凤山任之。<br/> <br/> 凤山,字禹门,刘氏,汉军镶白旗。以举人出身,擢副都统,训练近畿陆军,著声绩(满洲军界三杰之一)。历任西安,荆州将军,后调广州将军,未行而武昌事起,香港为粤民党薮,谋攻省城,众阻其勿往,曰;“吾大臣也,不可不奉诏。”遂毅然去。将至时,总督及布,按以下官皆不敢出迎,或劝宜微服先入城,毋蹈孚将军覆辙,凤山不可。日午,舆卫导行,抵南城外,党人匿市廛檐际掷,屋瓦摧压,从者死十馀人,街石寸寸裂。暮得凤山尸,焦烂无完肤。赠太子少保,谥勤节,予骑都尉世职。<br/> <br/> 春禄,蒙古正黄旗。前任将军皆以暗杀死,肝胆裂。会省城民党蜂起,惊惧,挟军款2万遁走,民国后,至济南,行医为生。这才叫蒙古大夫,不为良将,但为良医。<br/> <br/> 江宁将军——铁良<br/> <br/> 铁良,字宝臣,满洲镶白旗,监生。日本士官第一期出身道员,历任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不久便奉到密旨,在自京至江苏各省中,清查库藏及武备。上了一个万言折,以知兵闻。辛亥任江宁将军,与张勋同守石头城。城破,遁走。谋复国,民原后,参与张勋复辟,满洲国筹建。</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