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2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老狼:站在憧憬和怀念的天平中

[复制链接]

655

主题

0

好友

2167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3: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5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bgcolor="#ffffff"><div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t; LINE-HEIGHT: 32pt;"><b><font color="#ff0000">老狼:站在憧憬和怀念的天平中</font></b></span></div></td></tr><tr><td class="font1" bgcolor="#ffffff"><center></center></td></tr><tr><td height="10"></td></tr><tr><td bgcolor="#999999" height="1"></td></tr><tr><td height="2"></td></tr><tr><td bgcolor="#cccccc"><div class="font1" align="center"> 发布时间: 2007-02-20 08:44 新京报</div></td></tr><tr><td bgcolor="#ffffff" height="30"><div align="center"></div></td></tr><tr><td class="font4" bgcolor="#ffffff"><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img src="http://www.gmw.cn/images/2007-02/17/xin_3002041713460001650437.jpg" alt=""/></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专辑:《北京的冬天》 厂牌:华纳 评分:★★★★</font>
                                        </p><p>  去年夏天,德国世界杯,老狼做客足球节目,宣布自己马上要推出新专辑《有多远走多远》 <table align="left"><tbody><tr><td><span id="adv_div_default" style="DISPLAY: none;"></span></td></tr></tbody></table>——很大气辽阔,值得回味的一个名字。半年多之后,专辑终于出了,却变成了《北京的冬天》。刚开始觉得是为了应景,整张唱片听下来,不由得想起了高晓松1996年写在《青春无悔》文案里的一句话“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可以发现,在这张专辑里,老狼一度下定决心要摆脱原来的“校园民谣”烙印,在音乐的改变上“有多远走多远”,但在最后一刻,他还是忍不住选择了天平的另一端,用《北京的冬天》开始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p><p>  “校园民谣”这顶帽子从1994年一直戴到现在,老狼的厌倦也很能让人理解。为了摘掉这顶帽子,老狼作为专辑制作人,不惜弃用了合作十多年的最佳搭档高晓松,从创作阵容上大胆起用新人:签约麦田音乐多年却一直不得志的李燕飞、钟立风和马条,用他们的作品和编配为这张唱片搭建出以轻摇滚风格为架构、融合了Reggae、BosaNova、电子等元素的音乐体系。其中,身为摩天楼乐队主唱和新裤子乐队的前吉他手李燕飞,一个人完成专辑里七首歌的编曲:《北京的冬天》里温暖的小号、《等待》里呜咽的大提琴、《弄错的车站》里充满异域风情的采样和手风琴,表明他在编配方面确实花了不少心思。而他担任词曲创作的《每一分一秒》、《有多远走多远》、《鸟儿的幻想》也同样可圈可点。 </p><p>  可惜的是,老狼的尝试和改变仅限于此,在加进了《北京的冬天》、《情人劫》(即《在劫难逃》),《想把我唱给你听》这三首怀旧感十足的作品、并将其定位为主要的宣传方向后,这张唱片最终成为了一张折中主义的作品。 </p><p>  老狼的翻唱固然不至于让人失望,但未必能比郁冬、叶蓓的原唱带来更多的感动。与其为了保险而追求平衡,还不如干脆狠下心,把郁冬、小柯的作品一起拿掉,换上新锐音乐人的作品,用全新的音乐概念来对自己进行一次痛快的颠覆,反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喝彩。 </p><p>  如果专辑还没发行,而且怀旧不可避免,倒是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方案可以推荐:出一张双CD唱片,分别命名为“憧憬篇”和“怀念篇”,各自收录代表不同年代、风格和情怀的作品,怀念篇里可以尽情追忆似水流年,郁冬,小柯的新作旧作,高晓松那些被浪费掉的好歌,甚至Beatles的经典歌曲,通通可以拿过来唱,让喜欢怀旧的人们肆意感动。“憧憬篇”则可以在音乐选择上不受束缚,求新立异,不但可以和更多李燕飞一样的新锐音乐人合作,还可以把老狼本人更加钟爱的,如万晓利、周云蓬等地下民谣歌手的优秀作品纳入其中,做出一张兼具实验和人文的唱片,也让这部分作品的歌迷忘掉了“怀念篇”的存在。 </p><p>  抛开“校园”的狭窄概念不谈,老狼这把生来沧桑的声音天生就是用来唱叙事民谣的,无论何种风格和编配的歌曲,一经他演绎马上便有了种“娓娓道来”的意味,但纵观海外知名的民谣歌手,无不在自己的事业中期由于厌倦重复而选择颠覆,以全新的风貌重新上路。 </p><p>  老狼身为非创作型歌手,本来可以更加轻松地作别过往,完成转型。但也许是出于谨慎,第一次担当制作人的他在憧憬和怀念的天平两端几经犹疑之后,做出的选择还是偏于保守,有些裹足不前。如果老狼在今后的新作里更加放开手脚,想必更令人期待。(不过,以他数年磨一剑的懒散性格,这种期待恐怕又变得遥遥无期起来。) </p><p>  □李志明</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body></table>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655

主题

0

好友

2167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7-8-4 13:43:07 |只看该作者
李志明写得不赖,见识、立场都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8-4 13:43:19 |只看该作者
<p>嗯。写的很诚恳。这张专辑偶尔听过几回,印象很淡。</p>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

好友

727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黑蓝富豪

4#
发表于 2007-8-4 13:43:19 |只看该作者
嗯。写的很对我胃口。
住到黄河边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0

好友

261

积分

新手上路

BG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43:19 |只看该作者
这张专辑我听了,感觉没上一张晴朗好
随后的事由你自己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5

主题

0

好友

2167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07-8-4 13:43:19 |只看该作者
&nbsp;<strong>走着歌着</strong><div><img height="4" src="http://100good.blogdriver.com/diary/100good/inc/98797.jpg" width="316" style="WIDTH: 316px; HEIGHT: 4px;" alt=""/></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高晓松,一九六九年生于一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北京人。<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91年退学并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电影。<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94年出版《校园民谣1》,以《同桌的你》获当年几乎所有流行音乐类之最佳金曲,最佳作词,最佳作曲。<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96年发行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97-1999年,写小说《写在墙上的脸》,自编自导电影《那时花开》。<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0年落网搜狐,位及娱乐事业发展总监。<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高晓松似乎应该成为八十年代校园文化的一个闪耀着星光的见证。这样说,其实一点也不过火。事实上,高晓松确实是颗星,一颗界于两种哲学的怪星。<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高晓松总是很时毛,不像老狼那般腼腆,不像郑钧那般冷酷,更不像郁冬那般有着时刻准备思考的精神。高晓松很痞气,对着某娱乐电台的摄像头说,“近来就忙着争名夺利”。他说话的方式和他做事的方式一样,都成为他高晓松唯一的标识。唯一的符号。<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高晓松也很怀旧,“那时候郑钧多帅,老狼多酷啊,而现在用的夏雨、朴树跟老狼他们完全不一样。有时候想想过去,往窗外看一看,有一片叶子落下,我觉得好像很多年以前见到过的某个情景,于是就觉得挺难受,打个电话给老朋友,老情人,或者会坐下来弹会儿琴,写首歌。”高晓松和夏雨、朴树他们是擦肩的两代人,他们之间的隔阂并不像高明晓松那样描述的似乎不可逾越。高晓松、郑钧、老狼他们是一群真正的“大街上琴弦上寂寞成长”的人,而且他们完全可以依偎着这些成长的印迹而成为中国校园音乐领域里不落的太阳。但夏雨、朴树他们则完全不同,他们不仅不能依靠成长而且需要很快从那段未成熟的时光里脱身。我想这也许是高晓松那段叹息的真正缘由。有一种美人迟暮的悲凉,更有一种廉颇老矣的绝望。<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其实,高晓松在生活面前,大可不必如此做秀,当然他也许把它们当做护身符了,是一种通行证,或者成为一种像征,一种近乎性格的脾气。高晓松调侃说,“青铜器乐队组建的时候,我们就想找个又丑又要嗓子又要个性的人来当主唱,后来在人群中看上了老狼,其实,我包括郑钧和老狼也是半斤八两,不差上下,虽然我和郑钧都是名校毕业,但都没弄到毕业。”<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高晓松的青铜器没有痞子文化,没有朋克,没有电子,高晓松的那个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与其说是一张优秀的CD,倒不如说是一本极为个人的青春日记。是一种非常概念化的专辑,与主流或边缘无关,与商业不商业无关,完全置音乐于信仰,置感情的心历路程于青春的全部。高晓松的音乐听不出消沉与颓废,听不出刻意和作秀,借着诗意葱茏的句子,完成对往事的追忆和悼念。宁谧而安详,沉潜而脉脉含情。高晓松的音乐不烫手,走在春天柔软的泥土上,它是路旁树枝上掠过的鸟鸣。走在太阳灿烂的夏日午后,它是一阵慰藉至心灵的凉风。走在鲜红如血的枫叶上,它本生就是一种秋天,是天高气爽,<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是云淡风轻。走在雪后,它是一缕阳光,暖暖的打在脸上,流淌在心里。<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不是一个怪人,我不是我,我是我们,我们是小学调皮,中学早恋,大学颓废,工作以后还十分认真的一群人”<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高晓松和八十年代的校园谈了次轰轰烈烈的恋爱。和八十年代谈了次轰轰烈烈的恋爱。如今不甘寂寞又要与网络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果真高晓松也感到了进亦忧,退亦忧,然何时而乐的伤情了吗?唯一的高晓松,在我的心目中,依然是那棵歪脖树下弹着吉它,轻轻哼唱前尘往事的男生。依然是那本发黄的旧日记,依然是那些给青春写下注脚的音符。<br/><a href="mailto:chenlinmusic2002@yahoo.com.cn" target="_blank">mailto:chenlinmusic2002@yahoo.com.cn</a></div><p></p><p class="diaryFoot">- 作者: <a title="100good" href="javascript:void(0);">100good</a> 2004年05月7日, 星期五 11:04</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28 07:2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