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288
- 帖子
- 7435
- 精华
- 5
- 积分
- 25875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7-8-4
- 最后登录
- 2019-5-28
- 在线时间
- 3039 小时
- 威望
- 18642 点
- 金钱
- 123473 点
  
|
<p>浙江日报安吉1月14日电</p><p><a href="http://news.qq.com/photo.shtml"><img alt="浙江省安吉县出土战国晚期坐便器(图)" src="http://img1.qq.com/news/pics/2868/2868172.jpg" border="1" name="MM"/></a></p><p> 你知道吗?早在23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有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近日就在位于安吉县天子湖工业园的楚文化墓葬发掘考古现场又爆出重大发现(本报1月12日曾作报道):昨日上午,省、县考古工作人员在清理墓葬现场时,意外地在该墓葬的椁东北角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漆木坐便器。该器物的出土令现场专家眼睛为之一亮,因为根据我国考古界已掌握的资料来看,这是迄今全国范围首次发现此类随葬器物。 </p><p>据史书记载,古代的中国人是比较讲究卫生习惯的。汉朝时,宫廷里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作便器、便壶的专门用具,也就是马桶的前身。到了北宋时期,一些有地位者开始使用“木制的马桶”,这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 </p><p>在19世纪马桶没发明之前,即使是欧洲皇室也会为顺着厕所管道直冲上来的臭味烦恼,人们为解决这个问题竟然花费了二百多年的时间。抽水马桶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清末民国初,使用范围仅限于皇宫内院和达官贵人府上。 </p><p>从天子湖工业园楚文化墓葬现场的考古发掘情况来看,该器物是在棺椁的东北角发现的。该坐便器包括马蹄型的坐板(用10厘米厚的木板做成)、如厕扶手等七大组成部分。其大小与现代人用的抽水马桶有着惊人的相似,设计也颇具人性化,木制器物上的漆色纹路清晰可见。与先期在该墓葬出土的“虎子”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我们的先人早在2300年前就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而这一坐便器的雏型要比西方的抽水马桶早2000年以上的时间。 </p><p>据专家介绍,先前此类随葬用的古人卫生用具仅在洛阳、安徽等地的汉代墓葬中略有发现,而且大都仅以石块砌筑为主,与此次安吉出土的器物相比,形制较为简陋,文化内涵不多,时间上也晚了很多。(祁乐乐 谢炜力 夏鹏飞)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