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太上老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6岁少年预谋两月杀母斩父事件

[复制链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1#
发表于 2007-12-5 11:38:02 |只看该作者
<p>第一篇报道我看不下去,可能是网络阅读的关系?</p><p>插叙,倒叙,让人着急。读者要看的是它到底怎么杀的父母,可却始终写不清楚。</p><p>记者的文字功底不够。</p><p></p><p>中间还提到《半条命》,记者玩没玩过?如果玩过还这么写,就取材有问题。那个游戏的本名HALF-LIFE,是“半衰期”的意思,也根本不是什么网络游戏。</p><p>媒体不要误导。</p><p></p><p>而且这也不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题材。社会怎么了?现在的社会再往上走,没什么问题。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家庭个案。</p>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2#
发表于 2007-12-5 11:45:28 |只看该作者
<p>媒体啊……这个矛盾始终解决不了。</p><p>媒体本质上就是要耸人听闻的东西促进销量。但是具体执行写作的人,又想扮演铁肩担道义的角色。</p><p>这篇报道里充满了那个实习记者渴望出头的荷尔蒙的味道。我觉得好象我在被迫闻着一个人没洗过的内裤阅读他(她)写的报道。</p><p></p><p>在行恨行,我对媒体啊、记者啊,这些东西,是提不起一点兴趣了,也注定我不会在这方面再有什么建树。</p>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13#
发表于 2007-12-5 18:24:43 |只看该作者
<p>第一个稿子太想煽了。太假。</p><p>看了三行,然后拉到下面,就笑了:连当事人都没采访到,居然就敢用那么多带引号的口述,以及那么多的思想状态,这胆子也忒大了,以为自己在写小说啊?幸好当事人一死一收监,否则,真的很难说要当被告。</p><p>实习记者不懂,指导的记者也不懂?编辑也不懂?这样的稿子,竟然就上版了。。。。。。</p><p></p><p>我对媒体是充满着兴趣的。但显然不是中国的这些媒体。不是南周、不是三联、不是中青北青、也不是参考消息。而是一种表达真正真实的、木讷的言论和事件的——手抄报,再加上默多克式的发行网。<br />我喜欢“媒体”的理念。</p>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0

好友

2282

积分

论坛游民

勒兵十

Rank: 3Rank: 3

14#
发表于 2007-12-5 19:22:05 |只看该作者
<p>这事情该让托斯妥耶夫斯基来写部小说</p>
改博克 http://copperhia.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5#
发表于 2007-12-5 19:40:16 |只看该作者
<p>欧,你们不喜欢这样的报道,都在情理之中。我觉得写的好,不是因为煽情而被感动,而是因为撰稿者(们)在没有被告人参与的状态下,有能力凭借被害人及其家属、朋友口述完成整个文本。你们觉得记者太假,太主观,捏造当事人思想状态,可是如果仔细阅读,会发现里面每一个细节都是有根有据,张明明生活中的言行,由他父亲、堂兄等回忆,犯案后的供述,则有公开资料,包括审讯的供词,张明明的伯父所见所闻提供依据。再把第一篇报道和小黑转的那个比较传统的显然属于官方的报道拿来对比,会发现其实很多地方都有重合。只不过前一篇更多关注了被告人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状态,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人”所处的环境,家庭,社会……撰稿者(们)通过貌似温情实则冷静地笔法,重塑了一个复杂的杀人者。而不是直别别地把罪因归咎于家庭、网络,或者社会什么,你们看到的倾向性,都是通过被采访者口述得出,而一切联想则都是由读者完成。而且,我敢打赌,绝大多数的读者在读了第一篇报道以后,依然不会对被告人施以同情,但几乎一定会对自身环境作一个反思,如果说媒体还须承担一定的教育引导功能——也就是所谓的“媒体良心”,嗯,这就是很好的体现。这报道我读了三遍,不少地方都推敲过,找不出有什么捏造事实的把柄。顶多就是渲染,而渲染的手法一定会起争议。那么,撰稿者(们)的目的达到了。我觉得提供一个新鲜的又属于道德范畴以内的观察社会事件的角度,是一个好媒体的责任与义务。默多克式的报道固然中立(事实上,有多少默多克式的报道可以做到完全中立?这个先不谈),但在国内媒体普遍缺乏人文关怀(妈的,这个词语被用滥了,其实我很真诚)的情况下,南人周刊把视角投向“人”的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试问哪个媒体不想求新求奇求发售量?不想要发售量的媒体不是好媒体。</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96855335[/lastedittime]编辑过]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6#
发表于 2007-12-5 19:49:56 |只看该作者
<p>是,你说这些优点我都看到了。</p><p>但是作为一个同行,我可能对这文章的味道更敏感。我所不很喜欢的,可能就是所谓的渲染吧。好象一个人天天在厨房里,一闻到菜味就不舒服.</p><p>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p><p>最主要的是,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关心他是怎么杀的,杀了多久。这文章给我一种勃起而不射的不爽感。结果一下子绕到94年去了.从孩子没生前写起.谁要看啊?不就是底层么?</p>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7#
发表于 2007-12-5 19:53:51 |只看该作者
……所以封面是张晓刚血缘系列之一啊,五官接近但貌合神离,好多家庭都是如此。我是坚信一个人犯罪必有环境因素,是几方挤压的必然结果,不是偶然发生的。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3

好友

4144

积分

业余侠客

oak_rarrel

Rank: 4

18#
发表于 2007-12-5 22:39:04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冯与蓝</i>在2007-12-04 22:50:16的发言:</b><br /><p>我觉得这个报道太平面了,凡是犯罪就归咎于网络么……</p><p>此人还写过很长的武侠小说,打算给报纸投稿,开了博客,梦想当作家呢</p><p></p></div><p>不是还有剧本么?</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9#
发表于 2007-12-5 22:39:43 |只看该作者
<p>我找到同事买的杂志了,看杂志,排版字体不同,感觉好多了。</p>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0#
发表于 2007-12-5 22:55:15 |只看该作者
<p>这个……记者是不能对事件、对人进行渲染的,是没有权力对事件、对人进行渲染的。精确一点说,记者不能、也没有权力对非物质类环境用“渲染”的手法进行渲染。</p><p>一旦认可记者可以渲染的话……其结果就是一、新闻变成小说;二、记者的权力被无限扩大。而由这所产生的坏的后果就是会使几乎所有的新闻失真,从而使阅读者(有的还是付了钱的)失去知情权,记者也完全可以依靠笔法来信口开河混淆是非。现在有很多新闻能被看出、被指责为假新闻从而受到至少在道义上的谴责,就是因为现在大家还都知道一些基本的判断新闻的方法,以及那些新闻里留下了痕迹。</p><p>独讲这篇稿子吧,“<font size="2">我想,只有杀了我的父母,才能让我多年积累的仇恨得到释放,让我真正地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font>”既然没采访到当事人,这句话我不知道记者是从哪里得来的。这种不交代来源的话进入新闻稿,已经使这新闻稿向幻想和想像靠拢。而幻想和想像能代替事实吗?一如藤野先生对鲁迅说的那样:你这样改,确实是好看了些,可是血管不是这样长的……<br />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的。</p><p>所以单讲这稿子,它真的很XX啊。——这与事件无关。</p>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24 12:3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