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凌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赈灾观察】王石捐款门事件中的概率知识和文体范例-->凌丁转移

[复制链接]

220

主题

28

好友

6165

积分

职业侠客

老兔

Rank: 5Rank: 5

黑蓝富豪

11#
发表于 2008-5-24 17:23:08 |只看该作者
有争议就有进步
放心吧我不会猥亵你的,我只是想和你交个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7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2#
发表于 2008-5-24 18:44:14 |只看该作者
<p>《莫名其妙的逻辑》</p><p>国人看问题常常忽左忽右,忽冷忽热,而所执标准之变化多端,实在世上罕有,所以向来难有中肯之见。所谓的“王石捐款门”事件,即是一个典型例子。</p><p>捐款,本是善举。其为善举,就没有人会规定,要超过多少钱,或者,超过个人财产的百分之多少,才是善。因为说到底,捐款是自发的,是自愿的,而不是行政指令的结果。捐多捐少,都是善举。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捐款,我们可以说他是不善的,不人性的,但我们不能说他是恶的。这已是底限了。而对于捐款的人来说,我们难道应该去为了多与少来评判其善与不善么?多捐,可以大赞扬,少捐,可以小赞扬,因为多捐少捐都是善举。毕竟捐款不是打土豪,分田地。</p><p>如果王石因为捐两百万,而被骂为不善无德,那么,与他具有同等财力的那些人,要捐多少才不会挨骂呢?如果其中一人捐了两个亿,而其他人只捐了一千万到一个亿,是不是都要挨骂呢?按照王石挨骂的逻辑,就是都该骂。因为人家也是这个财力,但捐了两个亿,而你们也是这个财力,却没有捐到两个亿,当然要挨骂。或许有人要说,不能这么算法,这个财力层面的富豪,至少要捐一千万才算过关。但没人会把这个标准发出来,作为一个尺度,也没人会信这么个尺度。说到底捐款毕竟不是上税。</p><p>因此,关于王石捐款是不是够数的大批判,其实是场标准含糊的批判。唯一还算比较清晰的逻辑是:灾区灾难惨重,有条件的同胞能多捐就多捐,能多出力就多出力。但这个逻辑并不能推导出:能多捐而没能捐到足够多的,就是不善,甚至是大恶。以王石的财力,捐二百万,当然不算多,但也未必就是少。与同样财力捐一个亿或者几千万的相比,当然后者更值得称道,但也能由此得出王石应该批判,成为反面典型。否则的话,就会有这样的一种结论:为善举,仍旧可能被视为反面典型。这是不公平的。这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试问,如果我们把这个不公平的宣泄情绪的评估方式放之我们的周围,来评估每个人的捐款是不是够数,会是怎么样的一种结果?</p><p>一个健康的社会首先是一个理智和宽容的社会。是一个扬善但不会为了扬大善而刻薄小善的社会。</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13#
发表于 2008-5-24 20:00:49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袁群</i>在2008-05-24 17:13:11的发言:</b><b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gcolor="#f8fbfe"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 bgcolor="#ffffff" height="41"><table id="Table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style="width:24px;height:24px"><tbody><tr><td valign="bottom" align="center" height="20"><b><span id="lblClassName1" style="font-size:medium;width:24px;height:20px">地产商集体重塑救灾形象 王石绵竹灾区现场道歉</span></b></td></tr></tbody></table></td></tr><tr><td align="center" bgcolor="#ffffff" height="21" style="border-bottom:#cccccc 1px solid;height:21px"><a href="http://house.hnemap.com/">http://house.hnemap.com</a><font color="#666666"> 日期: <span id="lblAddTime">2008-5-22 9:26:18</span></font></td></tr><tr><td bgcolor="#f8fbfe" style="padding-right:10px;padding-left:10px;font-size:14px;padding-bottom:10px;padding-top:10px"><span id="txtContent"><p><font color="#000000">5月20日刚刚甩出1亿元为自己的企业公民责任正名,第二天,引起万科这场社会谴责风暴的万科地产董事长王石终于开口道歉。王石承认,他之前有关捐款的表态伤害了网友感情,造成了员工压力,损害了公司形象。王石表示自己之前的言语“值得反思”,自己“感到相当不安”。<br /><br />  </font><font color="#000000">昨天,王石在四川绵竹市遵道镇接受搜房网采访时,他第一次针对公司“捐款门”事件公开道歉。<br /><br />  </font><font color="#000000">王石说道:“我现在认为在当时这种情况下,我所说的那句话还是值得反思。这段时间,我也为我这句话感到相当不安!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分心,伤害了网民的感情。二是造成了万科员工的心理压力。三是对万科的公司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里对广大网友表示歉意!”<br /><br />  </font><font color="#000000">王石所说的“那句话”指的是地震三天后的5月15日,王石在自己博客中的一篇名为《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网友56)》的文章,王石在文章中称:“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因慈善成为负担。”<br /><br />  </font><font color="#000000">王石表态很快为公司以及他本人带来更多铺天盖地的指责甚至谩骂。很多人表示:“万科在我们心中一落千丈。”更有网友指出,万科8.2级的地震从此开始。<br /><br />  </font><font color="#000000">尽管万科声称将以专业力量救灾,但依然没有得到公众谅解,批评声在过去一个多星期里从来没有停过。在巨大公众压力之下,5月20日,万科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以1亿元资金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并以绵竹市遵道镇为重点;“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br /><br />  </font><font color="#000000">从万科捐款220万元,到昨天王石正式道歉,已经过去了整整10天时间。相比当初的捐款额,万科以50倍的代价所作出的努力之下,能否挽回这场企业公共形象的空间危机,还很难预料。(东方早报 刘秀浩)</font></p></span></td></tr></tbody></table></div><p>这个消息好老啊,事实跟媒体说的不一样,通告里很多含糊不清玩弄文字游戏的地方,早被拆穿了。 </p><p>今天已经有最新通告了,声明是不收回成本的“无偿”了,并且不承接绵竹市的一切商业开发,以及澄清了其他一些疑问。 </p><p>按照我个人的想法,可以到此为止了,毕竟只要万科不言而无信那么救灾落在实处,也是好事情。 </p><p>毕竟房地产界其他大亨也未必是什么好人,接手灾区也未必对灾区人民更有好处。在多数反对王石的人看来他是伪君子,在道德上比真小人还坏。不过我个人看来,在具体做事情上,“伪君子”还是比“真小人”要好点的,毕竟恶的程度没有那么嚣张。</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1632630[/lastedittime]编辑过]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14#
发表于 2008-5-24 20:12:32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山鸡</i>在2008-05-24 18:44:14的发言:</b><br /><p>《莫名其妙的逻辑》</p><p>国人看问题常常忽左忽右,忽冷忽热,而所执标准之变化多端,实在世上罕有,所以向来难有中肯之见。所谓的“王石捐款门”事件,即是一个典型例子。</p><p>捐款,本是善举。其为善举,就没有人会规定,要超过多少钱,或者,超过个人财产的百分之多少,才是善。因为说到底,捐款是自发的,是自愿的,而不是行政指令的结果。捐多捐少,都是善举。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捐款,我们可以说他是不善的,不人性的,但我们不能说他是恶的。这已是底限了。而对于捐款的人来说,我们难道应该去为了多与少来评判其善与不善么?多捐,可以大赞扬,少捐,可以小赞扬,因为多捐少捐都是善举。毕竟捐款不是打土豪,分田地。</p><p>如果王石因为捐两百万,而被骂为不善无德,那么,与他具有同等财力的那些人,要捐多少才不会挨骂呢?如果其中一人捐了两个亿,而其他人只捐了一千万到一个亿,是不是都要挨骂呢?按照王石挨骂的逻辑,就是都该骂。因为人家也是这个财力,但捐了两个亿,而你们也是这个财力,却没有捐到两个亿,当然要挨骂。或许有人要说,不能这么算法,这个财力层面的富豪,至少要捐一千万才算过关。但没人会把这个标准发出来,作为一个尺度,也没人会信这么个尺度。说到底捐款毕竟不是上税。</p><p>因此,关于王石捐款是不是够数的大批判,其实是场标准含糊的批判。唯一还算比较清晰的逻辑是:灾区灾难惨重,有条件的同胞能多捐就多捐,能多出力就多出力。但这个逻辑并不能推导出:能多捐而没能捐到足够多的,就是不善,甚至是大恶。以王石的财力,捐二百万,当然不算多,但也未必就是少。与同样财力捐一个亿或者几千万的相比,当然后者更值得称道,但也能由此得出王石应该批判,成为反面典型。否则的话,就会有这样的一种结论:为善举,仍旧可能被视为反面典型。这是不公平的。这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试问,如果我们把这个不公平的宣泄情绪的评估方式放之我们的周围,来评估每个人的捐款是不是够数,会是怎么样的一种结果?</p><p>一个健康的社会首先是一个理智和宽容的社会。是一个扬善但不会为了扬大善而刻薄小善的社会。</p></div><p>因为备一门新课的需要,所以最近特别关注了这个王石捐款门事件,正反意见都收集了很多。多数人之所以批评王石不是因为你这里所提出的理由。有兴趣的话你可以自己去搜些看看,不难找,其中纯粹骂人帖你可以忽略不计。 </p><p>这个事情所涉及的高端东西我无兴趣多作讨论,我的兴趣主要在于其传播方式、传播环境和危机处理,作案例用的。 </p><p>顺便说,最近为收集这些东西,常去天涯之类的网站,马甲多的让人眼晕——这是在人多的论坛最不适应的一点了,呵呵,没办法,为了工作啊……</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1631906[/lastedittime]编辑过]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7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
发表于 2008-5-24 21:04:55 |只看该作者
<p>“毕竟房地产界其他大亨也未必是什么好人,接手灾区也未必对灾区人民更有好处。在一般人看来王石是伪君子,在道德上比真小人还坏。不过我个人看来,在具体做事情上,“伪君子”还是比“真小人”还要好点的,毕竟恶的程度没有那么嚣张。”</p><p>这个问题真的挺复杂。涉及的层面比较多,什么是伪君子,什么是真小人,在当下的这个社会里头,真不是几篇文字能搞得清楚的。只能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了。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伪也好,真也罢,都可以另当别论。如果退回到在商言商的领域,中国有句老话是“无商不奸”,利益驱使之下,商场如战场,千般手段使不尽的使,各种潜规则层出不穷,人际关系复杂奥妙,利益交换变换多端……常常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在其中者,终归无法究辨其里面的玄机,一定要辨别的话,估计也要肯花点时间精力好好抽集各类资料来梳理研究后才有可能得出比较靠谱的论证。搁在王石这件事上,其实没必要放大的。如果要说他有什么问题,那就是他自作聪明说的那两句话了,其实不如不说来得明智。从这一点来看,只能说王石这个人还没那么精明,也会在关键时候犯傻,说这种没脑子的话。反过来说,网络上的喧嚣,大多数离真正意义上的批判还有相当的距离,这也是现实一种。</p><p></p><p>“这个事情所涉及的高端东西我无兴趣多作讨论,我的兴趣主要在于其传播方式、传播环境和危机处理,作案例用的。 ”</p><p>我觉得研究一下传播方式、传播环境,确实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另外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传播动机和心理、传播效果的真实度和代表性等等方面,还有群众运动式的情绪释放和大批判状态的根源等等话题,都很值得探讨。只有研究了才有可能避免出现那种一棍子打死人的状况。给罪大恶极的人打罪量刑,尚且需要充分取证,给他辩护的权利,并依据法律条文进行审判定罪,更何况只是对于一个给灾区捐款的人的言行进行评估和批判了,尽管他是富人。他道歉,其实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只是个说法而已。关键还是看他在做什么。做对救灾重建有益的贡献,还是值得称赞,哪怕他后来追加的不是一个亿而是一千万,甚至一百万。</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16#
发表于 2008-5-24 21:32:45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山鸡</i>在2008-05-24 21:04:55的发言:</b><br /><p>搁在王石这件事上,其实没必要放大的。如果要说他有什么问题,那就是他自作聪明说的那两句话了,其实不如不说来得明智。 </p><p></p><p></p></div><p>这句话我赞同,我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借用别人一句俗话来概括:装逼遭雷劈。 </p><p>王石大约是低估了中国民众的集体无意识了,也低估了传统文化心理的作用和影响,触动和挑战了许多人的道德底线。假如他真的是个作家,他甚至可以更加无所顾忌一点地冒犯,不过他虽然出了两本书,本职和本色上还是一个商人,所以才被迫出来道歉,在哀悼日结束之后表示哀悼。我个人是觉得到今天为止,他和万科已经付出了足够的代价了,不过不知道网民们怎样对待。我不计划从中受到教育,更不计划从中教育别人,只取所需,继续观望吧。</p>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17#
发表于 2008-5-24 21:47:25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山鸡</i>在2008-05-24 21:04:55的发言:</b><br /><p>只有研究了才有可能避免出现那种一棍子打死人的状况。给罪大恶极的人打罪量刑,尚且需要充分取证,给他辩护的权利,并依据法律条文进行审判定罪,更何况只是对于一个给灾区捐款的人的言行进行评估和批判了,尽管他是富人。</p></div><p>王石的言行不必放大化,“网民对王石言行的评估和批判”也不必放大化。一棍子打死人就有点夸张了,怎么打,怎么死,王石和他的公关人士以及诸多知识分子其实一直都没歇着的在为之辩护啊,没人不让他们辩护的。只是反对的声音太多,一时他们的声音像是被淹没似的,事实上,各论坛一直打压、删除的倒大多都是反对王石的发言,挺王石的倒常常放在首页、长时间保留的,只是反对的声音太多,以至于这种在话语权方面的明显不平等都没有起到更好的帮助王石的作用,就好像裁判虽然大吹主场哨,但实力原因,王石的主场球队还是输给了网民的客场球队。 </p><p>对“网民对公众人物的评估和批判”一味打压,绝非好事。当然凡事有度,过激违法行为是另一回事。</p>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18#
发表于 2008-5-24 21:54:23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凌丁</i>在2008-05-24 21:32:45的发言:</b><br /><p>这句话我赞同,我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借用别人一句俗话来概括:装逼遭雷劈。 </p><p>王石大约是低估了中国民众的集体无意识了,也低估了传统文化心理的作用和影响,触动和挑战了许多人的道德底线。假如他真的是个作家,他甚至可以更加无所顾忌一点地冒犯,不过他虽然出了两本书,本职和本色上还是一个商人,所以才被迫出来道歉,在哀悼日结束之后表示哀悼。我个人是觉得到今天为止,他和万科已经付出了足够的代价了,不过不知道网民们怎样对待。我不计划从中受到教育,更不计划从中教育别人,只取所需,继续观望吧。</p></div><p></p><p>是的.很多人都抵估了这个.很多人都以为"中国民众的集体意识"麻木了淡然了.不对.</p><p>就这件事而言,个人觉得,千万灾民少一个商人张五问题不会很大,但张五忘却十亿国人下场将会很惨.</p><p></p><p></p><p></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1637296[/lastedittime]编辑过]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19#
发表于 2008-5-24 21:57:35 |只看该作者
<p>幸亏我们还有些记忆,一个老话题又一次被拎出来了:有些张五气焰太嚣张了,好像他那家底真是凭自个儿能力赚的.</p><p></p><p></p><p></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1638402[/lastedittime]编辑过]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20#
发表于 2008-5-25 00:35:10 |只看该作者
<p>转一段,有这方面历史研究的网友请多介绍一点儿。不过跟王石的情况有所区别,因为他们是“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迫害公众利益作业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王石至少对内还很够意思。</p><p>====================</p><p>扒粪运动 <br />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迫害公众利益作业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又称“揭丑运动”)。 <br />  <br />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把当时从事揭露新闻写作的记者们挖苦为“扒粪男子”,记者们却把它接收下来,自称“黑幕揭发者”(muckraker,直译为扒粪的人)。这也是这场运动之名的由来。当时的揭黑幕斗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今天,众多记者、编辑仍遵循着先驱的脚步,为改良这个社会不懈地努力着。<br />  扒粪运动的背景<br />   南北战争之后,被解放的黑奴和数百万移民投入到机器化大生产中,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却未惠及大众,财富高度集中,资本家垄断市场,还与贪官污吏沆瀣一气。美国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似乎正面临失去灵魂的危险。 <br />  <br />   工业化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旧城市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大型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当时松散联邦政府体制下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对州政府和大型工业企业听之任之,企业纠纷、劳资纠纷、城乡矛盾得不到解决,最后,是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br />  <br />   报刊业给这些人创造了宽广的舞台。低廉、通俗的大众杂志报纸具有广泛的读者群,揭露黑幕的文章与民众休戚相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普通公民的关注、黑幕揭露者自身的责任感以及大众杂志所提供的宽松平台,催生了1903年至1912年这十年间轰轰烈烈的扒粪运动。<br /></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1647029[/lastedittime]编辑过]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23 20:3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