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都是根植于记忆的
——《窗外正矮》作者剪刀手小黄瓜访谈
提问:不有
嘉宾:剪刀手小黄瓜
不有:在吗,你一般什么时间在线的?应黑蓝网刊之命想就你新贴的小说做个谈话啥的。
剪刀手小黄瓜:一般都会在线……
不有:还在南半球?
剪刀手小黄瓜 :在写鬼故事,啊,写的好开心。最近赋闲在家……
不有 :状态真不错。
剪刀手小黄瓜 :嗯,明年开学再滚回去。
(一天之后)
不有 :宝贝儿还需要睡个午觉不?
剪刀手小黄瓜 :宝贝在玩三国杀。
不有 :那你先玩儿着?? ……
剪刀手小黄瓜 :我马上要死了。
不有 :现在死了吧。
剪刀手小黄瓜:又开始新一盘了……
不有 :我先问着,你慢慢玩,玩累了就扭头看下问题,继续玩,然后慢慢答啦。想问下《江湖》和《窗外》大概是什么时间开始写的呢?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上学期间,完成的快慢又分别是怎样的。
剪刀手小黄瓜:等一下我忘记离间了!
不有 :……
剪刀手小黄瓜:我马上就死干净了。来了,《窗外》是去年写了个开头,近排放假回国有时间就很快很快的补完了。《江湖》是《窗外》写到快完的时候开始的,然后也很快很快的写完了。好象写的太快会陷入很奇怪的状态,很多句子会很粗糙或者乱七八糟,但会特心满意足也不修改。
不有:那写之前对长度有没有一个预期的?
剪刀手小黄瓜:有的!不会太长,现在《窗外》那种密度的最多就是6、7千字,再长就不支了。
不有:就是说,对整体会呈现一个什么样子还是会预先把握一下?
剪刀手小黄瓜 :唔……对整体走向(比如情节啊,结尾啊)会预先很模糊的想一下,不过写着写着还是会改。
不有 :哦,读起来,至少是我,会觉得文章“兴之所致”的成分也很多的。
剪刀手小黄瓜:嗯,我觉得大部分是“兴之所至”,不过大部分时候是憋题目,等有了题目就顺着写,虽然可能这个题目到后来会不满意,可是一删掉就全乱了,所以就要将就着……先写完。
不有 :那像《株卉谈》那种呢?长度一上去,具体的过程又会是怎样的?
剪刀手小黄瓜:我喜欢那个啊!因为那个是123那样的啊,所以其实可能就不自觉当成一个一个很短的来写了,反而就能写长了。那个是在图书馆的电脑前面写的。特规范,每次只能用一个小时,所以每次写一节。写了好几天。
不有 :是按顺序一气写下来,还是中间又对次序做了调整? 觉得里边人物出现的时机还挺有把握的,像南鳊教授看见细胞壁,然后后来被螺扎了一下,这些隐线埋得真好呢。
剪刀手小黄瓜:是按顺序写下来的。我觉得会乱七八糟的,但想着先练练句子啊,构象啊,那些。所以大着胆子把其它的都抛开了。以后也打算先胡写。写出一定量再说。
顺着写的时候,比如隔了几个小节,会想要迎合一下前面的剧情,比如细胞壁那里和后面的植物人,睡觉,会想要迎合一下。
不有 :就是这些穿插,真是好看。
剪刀手小黄瓜:写那个螺,开始是觉得有趣的,然后后来自然的就写到扎了叫兽,然后叫兽成了杯具人物……还杀了女鬼同学。
不有:那如果作为练习,会在动笔之前设计出练习的重点么。换句话说,你是怎样开始一篇小说的?
剪刀手小黄瓜 :开始一个小说,会是先想题目。有时候是想了一个场面,想写出来,通常没有完整的构想。所以至今还有几个不知道怎么写完。
像《株卉谈》里面我觉得挺喜欢的部分,都是写到那里的时候才想到的……会不会很冒险啊……可是如果不动笔干想想不出来啊……
不有:这也是写作的乐趣吧。
剪刀手小黄瓜 :但是像株卉谈那个,是想好了结尾会变成植物星人统治人类的。中间是现填。嗯,我觉得这样很有乐趣。
不有 :株卉谈我当童话看的。
剪刀手小黄瓜 :无所谓,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不有 :你的小说大多带有一层童话的软膜,还经常出现一些学生生活的场景,对这些,有没有想过要改变什么的?
剪刀手小黄瓜 :我觉得还处在练习期。感觉这种“童话”、“学生生活”大抵是一种素材吧,和我在练习的东西不冲突。
不有 :也就是出于自然,并没有刻意安排它们出现,也不需要刻意暂时绕开。
剪刀手小黄瓜:我觉得暂时需要绕开的可能是一些很不好的习性吧。放到诗歌里面就像是……那种很常规的分行或者是习惯性质的转折?(有一次拔拔草说到转折不原创的问题,猛然发觉是如此。)
不有 :株卉谈里有一句,“如果蛇精来了我就……” 这句是向集集潘阿姨致敬吗?会不会从她的小说中得到很多启发?
剪刀手小黄瓜 :那个……我只看过集集潘阿姨的《悬巢》。
不有 :“转折不原创”能不能具体说说?
剪刀手小黄瓜:啊,好难,比如就是很惯性的觉得,要分行了,或是一些离不开“而”起头之类的句子
不有 :这个还要看具体语境吧,也不是所有的“而”都不好。
剪刀手小黄瓜 :是啊,只是有时候写多了可能就有惯性了?而我说的这个也不一定就是他那个意思。他们都言简意赅,我们都云里雾里。
不有 :这个可以通过修改去发现和解决吗?因为如果是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熟练的带过句,还是可以通过修改解决吧。
剪刀手小黄瓜 :可以解决的吧?
我有点乱,我好象没回答集集潘阿姨的那个问题。
不有 :嗯!那个一定要回答的!
剪刀手小黄瓜 :我在写密度高的文的时候会遇到“情节不够戏剧性”这样的问题,《悬巢》主要看的是整体情节,觉得,哦,这样写就会挺整体的。主要就是这样的启发……呃……
不有 :你前边说你好像面对修改有股惰性?
剪刀手小黄瓜 :是……看不出来好坏。比如《窗外正矮》那篇。被人一提,发觉的确有几处意象不和谐。比如“内丹”,“菩萨”这些放在大多数西化意象里很突兀,本意是会在后面发展的,但最后就忘了,落单了,重看的时候也没想过要改掉。还有些句子不精简,啰嗦什么的。
不有 :《窗外》前面对景物的静态描述比较多。
剪刀手小黄瓜 :啊,我发觉其实看密度高的、意象多的这种小说,也是慢慢能找到各种细化的评论手段的。一直到甲虫那,是去年的,下面是最近补完的。我觉得开头很不好。
不有 :但窗外吸引人的恰恰是在过掉前半部分浓墨重彩的描绘后,后面突然出现的人物关系,有让人重回头带着人物的眼色重看那些景物的冲动。对整篇短短的小说的来说,后半部分也算是峰回路转。这个也是自然生出的,而没有事先设计?
剪刀手小黄瓜 :前面的风景描写是需要的吧。我可能是不太喜欢一些句子,觉得没到达一个比较完整的状态。是自然出生的……可能是有点急着收尾了,而且一展开人物关系,就会加入一些叙述啊,如果再长,那就可能不好控制了。所以现在这个关系,我觉得有点土气,但好歹是写的稍微完整了些。
不有 :你小说里还会经常出现一些生物、医学词汇,是有意的积累还是在生活中自然接触到的,用它们的时候会不会提前考虑词本身在读者阅读中会引起的反应什么的?
剪刀手小黄瓜 :一些是生活中接触的,一些是有意积累的。写作离不开词库啊。可能以前写诗歌多,所以会喜欢收集些好玩的词。所以才有人说看看天文科普可能比看翻译小说要有收获的多嘛。可写小说也同样重要,我觉得。
不有 :类似“雪地干涸,冰晶和二氧化碳升起螺旋,和不纯的氮气擦出破音。”这样的句子,你用这个句子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考虑,比如它们会有、应该有怎样的效果?
剪刀手小黄瓜 :我不知道怎么样才算考虑读者啊。读者的水平不一样,大家的口味也不一样。可能会站在我自己的眼光上看待它们多些吧。
不有 :就从你自己这方面的考虑,这个句子一写出来,会使你自己信服吗,觉得它出现在这个位置是十分必要的。可能因为我自己读到这个地方,会觉得它出现在这儿有些莽撞,因为才刚刚开始嘛。
剪刀手小黄瓜 :写这句话是想过的。想制造一个略微“科学”一点的,“梦”一点的场面。因为文里的“我”懂些科学知识和星相学什么的,然后落在某种“气势”上。是莽撞了吧……可能一开始读就撞了一下。
接着读下去会好些么?那个梦游人的句子貌似也不行。有些无厘头了。
不有 :但不是“撞”不对,可能反应到我这个读者这里,它还不够精彩。
剪刀手小黄瓜 :是能力问题了,惭愧……
不有 :光变成盾那个我很喜欢的,我好像更喜欢一些连续性的场景,比如把骆驼叠成衣服啊,甲虫的连接方式啊,会觉得比开头部分一个个分散的静态画面更具诱惑。
剪刀手小黄瓜 :嗯,我写的时候会喜欢这两处。还是不够精彩啊,这个开头。
不有 :至少我觉得是……
剪刀手小黄瓜 :我觉得到了有一个鸟嘴出现那里会好些,可我不会改……
不有:啊对了,“飞”在你的小说里是一个挺重要的意象,能不能……具体谈谈?
剪刀手小黄瓜: “飞”是不是口味问题啊。 “飞”应该是一个能发挥的场景?
不有 :会不会有从某些影视作品中接收过来的营养、影响? 另外,也想请你谈谈绘画、建筑、电影啊和你写作之间的关系,对你写作有没有帮助的?
剪刀手小黄瓜 :会有帮助的!想象力都是根植于记忆的。只好多看,看啊看。
影视作品那个。我还是觉得和写作上面挂钩的,多会是“情节”,“意象”,“结构”之类的吧。比如喜欢《阿米克断层之怪》。可能写鬼故事会想要写出那种类型的。郭德纲相声里面也有好玩的意象啊。
不有 :正好说到这儿,想问一下《江湖》里面儿化音的问题。你平时说话会带儿化音吗?
剪刀手小黄瓜 :会。
不有 :怎么想到把它应用在这篇作品里的?
剪刀手小黄瓜 :那里面儿话音多么?
不有 :挺明显的!
剪刀手小黄瓜 :这篇我自己觉得比较不伦不类,是就自己想写出来的感觉来说的。比如想少用奇怪意象,多用些口语话的东西。
不有 :开头有点像说书的。
剪刀手小黄瓜 :昂。
不有 :儿化音,可能让人觉得工作做得还不够的地方,就是,被看出来了……好像还没有很好的化到小说中去。
剪刀手小黄瓜 :能力问题……
不有 :像“蓝球儿”,好像很少有这么说的,所以“儿”被凸现了,被意识到了。
剪刀手小黄瓜:“领子尖儿”,“手指尖儿”。我刚刚翻了一下,这些效果会好些么?“笔记本儿”。可能“小孩”这里自己乱用了,有些地方是“小孩”,有些是“小孩儿”。
不有:好像如果我说的话,就“领尖儿”,“指尖儿”。北京话好像是爱吞字,就是懒,图省事儿。
剪刀手小黄瓜 :哦!那我就是没学好。广东话基本不会有“儿”的。
不有 :对了,你的外语对你写作有没有帮助的,在异国,脱离了母语环境后,你感到你的写作有没有受到些影响,或者发生了哪些变化?
剪刀手小黄瓜:好难答啊。你问的问题我都没关心过……
不有 :所以是傻问题……
剪刀手小黄瓜:嗯,生活习惯,口头语,一些略微的语序,会有影响,但是如果是中文写作,其实就不会运用半生不熟的英语思维来写。所以其实……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影响!如果我再多生活几年,可能会感受更多些,现在都还没习惯英语环境……
不有 :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