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2-9-17
- 在线时间
- 2600 小时
- 威望
- 20298 点
- 金钱
- 279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80
- 帖子
- 6499
- 精华
- 0
- 积分
- 31023
- UID
- 7845
 
|
90期网刊特邀评论
【特邀评论】
陈鱼|善良正直的人和他应有的狡猾的小说
在上海黑蓝空间的聚会,我见到乌鸦十三,我们交谈过,印象最深刻的也是他的声音,纤细的、柔软的,沙沙的,像薄雾一样,和他的体型反差,但又一样的让人倍感亲切。
或许,他并不是这样的人。
一个写小说的人,总应该有骨子里的狡猾。
但是他的《声音》,却那么的善良和正直——这本应该是对人的褒义词,用在小说上就有点惋惜。乌鸦发在黑蓝的那些小说,我基本都看过,相比于《?S7无价值系列日记节选》、《小丑叔叔》、《新世界》,《声音》依然延续乌鸦十三的玄思风格,乌鸦十三热衷于形而上的主题的表述,拥有轻盈的想象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他对材料的选择和剪裁,都体现了他的品位,而,他经常在小说中跳出角色进行的“意志介入”,让人觉得又讨厌又可爱。
《小丑叔叔》当初那些加粗的字体给我印象深刻,《声音》中,加粗的字体没了,但是依然能看见那些急于表述的出口——而且更为密集和明显,一开头就是:“这个世界其实也和它一样,总是一成不变,所有事情都会按部就班的开始,再按部就班的结束,没有人能改变这一切。”甚至可以说,正是这样的“作者意志”贯穿了整个小说,撑起了骨架,柔软的情感——人和动物的、人和人的、人和自己的,都在这思辨性的(作者)独白、对白中成为背景和衬托。虽然,乌鸦营造了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自足世界,没有特定的时间、地域、生活场景、人物性格,只有一种弥漫的童真而优雅的情绪,这样的语境出现思辨性话语说实话并不突兀——但是,作为读者,依然回去追索这种思辨的可信度和力度——既然是作者直接的靶子,我们就要看看这个靶子是否值得花费全力去打击,并且,看看效果。
因此,关于各种声音(以及它们更宽泛的指向)的辨析,关于永恒、瞬间、变、不变的思索,都无辜地袒露在读者的目光审视之下,而结果,我觉得恰恰不是很到位,当然,我们可以说文学是只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的,更何况这本身也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我只能说,在这个试图抵达的过程中,这个思辨的过程,也不足以精彩到让它在小说中占据如此篇幅和地位。
更打动我的,还是情感,小九和狮子教授、熊胖胖、大象阿宝的情感,动物之间的情感(乌鸦、熊、老鹰),小九和八十六的依恋,魔术师十三的离开和母亲的病逝,这些都被乌鸦十三处理得很舒服,那个火球让人印象深刻——或许,我们还是要规避强大的正面对抗,选择意象之物,在我们尚未有能力像维特根斯坦那般言说之时?
关于玄思小说,博尔赫斯似乎是从来不正面讲道理的,他知道,这个世界的人都太聪明,也太自以为聪明,他们才不要听道理,他说——如果要写碗里的水,只要写出碗的形状;另一种方式,则是解构主义常干的,竖立严肃,饱含热情,上纲上线,最后一笑而过,在不断地堆积和推倒之间,告诉你除了活着,真没啥道理——乖巧的是,他早就把该说的道理都说了,却最后双手一摊,仿佛没犯下任何僭言之过。
相比于他们,乌鸦十三就实诚多了,在《声音》里,他是那么努力地冲向靶子,姿势并不优美,这样的状态也是又讨厌又可爱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写到这里才想起来,乌鸦十三的写作状态是不是太清醒了?不够下意识?对于很多不能解答之问题,有时候冥想比思索可能更出效果,这对于用惯了Auto CAD的精密的家伙,应该也可以偶尔胡言乱语放纵一下吧?
http://www.heilan.com/periodical/heilan_90/novel_5.htm#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