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5-28
- 在线时间
- 3039 小时
- 威望
- 18642 点
- 金钱
- 123473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7435
- 精华
- 5
- 积分
- 25875
- UID
- 5288
  
|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12-12-21 12:04 编辑
接着来吧,争取保证发帖量。
我现在又觉得,麦尔维尔的《白鲸》在我的心目中越来越重要。
小说我觉得还可以按一种分法来分成两种。一种是作家写时就当不可能发表,只写给自己的内心;另一种是知道自己是作家而进行的工作性写作。这两种作品的表现力是绝对不同的,相信我(这或许多少也是为什么我不喜欢巴尔扎克和狄更斯的原因?)。
《白鲸》虽然从创作的情况来看属于后者,但我仍坚持认为,从它的分量和表达来说,它无疑属于前者。
小说塑造了典型的人物,作者使自己耳濡目染的工作化身在小说中并使其具有了象征意义——这两点已经可以保证小说成功了一半。
大自然。人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种脆弱的生物。一个作家的创作,当然要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美国式小说的粗犷和荒芜,与俄罗斯小说的那种粗粝豪迈、情感深厚完全不同。
《白鲸》就是一例。它孤独、语言简洁到有点简陋、不羁、多多少少的神秘主义、宗教的形象——总有那种被流放者的疯狂质问大自然(或者上帝)的形象出现。
这不是偶然。想想电影《阿甘正传》里面那个断腿的军官,他在风雨飘摇的捕鱼船中的表现;再想想最近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冒险》——你别以为《白鲸》里面没有提到过“毗湿奴”和“禅经”“圣经”这些东西。
自然,又要说到海明威,他的风格也不是凭空出世的,他继承了这种美国式的文学作品的血脉……霍桑、麦尔维尔、斯蒂芬·克莱恩等等。
他们都生长在相同的环境。
《白鲸》是一本很厚的书,自我20岁左右读过后,从未再重读。但不知为什么,它始终摆在我书柜最显著的位置,这也就是它在我心中的位置。
小说的节奏,前半段有韵,后半段有些仓促,至于是否虎头蛇尾,我需要重读才能再做定论。
一本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恐怕应该反映出那种大自然的永恒性。如果作家做到了这一点,就总会使一部长篇小说不朽。这可能就是我想对《白鲸》所说的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