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6-1-18 2:44:21的发言:</B><br>总体质量不错。这种“情绪跳动”式的写法,在阅读上的确能给人以“爽快”的感觉。局部的小趣味也处理得(实际上也谈不上是处理,那是作者的本能兴趣所在)颇有玩味。缺憾是有些句子在跳来跳去的过程中散开了,我们说“错落有致”,有了错落,再添“有致”,作品就更完美。另外,作者的个人的隐秘趣味“露”得太多——即,有太多地方都是用这隐秘趣味提拉着文字前行——以至到了让读者(比如我)都不乐意再去动脑子解谜把玩的地步了。我觉得这需要引起重视,可别让好特性走到了反面。</DIV>
< >
< >提些不同看法吧.没人会说任何艺术是用来解谜的,相反当一个文艺工作者试图这么干的时候往往正在把自己推向无聊,比如金基德或者青山真治的后期电影,比如明明已经被各色口水圈子湮没了发光的环口却还故做神秘的在T台作秀.换个说法,小民的这个小说为我们提供了太多诧异的美(如果我们把这完全归结为趣味,甚至还加上一个"小"那无非是因为自己不够纯粹,或者对趣味的理解有问题),当我们用幻觉来代替情绪一词后(因为显然前者比后者更适合用于谈论文学),那么剩下的便是作者是否坦诚的将自己的全部感官交由世界,并最终发现他始终是孤身一人,在这一点上作者与其他写作者的心性相比高下立判,并对我个人产生挺大的触动.</P>
< >不过当然,我这么说并非想要论证小说和情感的关系,但同样明显的是我们能从这个小说里看见作者的羞涩,就像被蚕丝结扎的顽劣,如果有人对此无动于衷,那我无话可说,正如昨天有个女孩拒绝接受别人对她可爱的赞美,而非要索取"理性"一样.说到理性,我以为当一个作者对文字拥有敏锐的塑造力时,理性自然退居幕后,只消看看文中那些出色的比喻,再联想联想那些造些狗屁不通的句子却冠以各种称号的人就知道了.那难道不是太无厘头了吗.</P><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0 14:51: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