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1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杜伊诺哀歌》

[复制链接]

5

主题

0

好友

29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8: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p><p>??我们不是坚固的石头。即使它们,都承受不了永久的存在。因此生命之核裹着死亡。我们用一生来经历死亡,还有“生”。它们不断交替着,有如潮起潮落,只有将生命安于浪尖的人,最后学会怎样挂在结实的藤上,做一颗星星。<br/>??<br/>??“生”并不伴随痛苦,“生”本身就是痛苦。<br/>??<br/>??而“痛苦”,是一种的能量,需要以智慧之罐不断盛积的能量。它并不能“创造”。它比“创造”更重要。<br/>??<br/>??“如果我哭喊,天使的序列里,有谁能听见。”——每一个真正的声音,都是一次哭喊。我们的内心只装着它。<br/>??<br/>??“存在”在我们感知的单行道上不可逆转,然而在“真实”中,在无尽维里,那些消耗掉的:灵魂,经历,时间(谁说它是没有感知的?),一直在我们周围盘旋不去,吞噬着我们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发出的声音,将其变成为“它”延绵不断的一部分。这一切构成了完整的死亡,它太大了,以至于耳朵装不下。<br/>??<br/>??“爱”与“爱情”的区别在于:前者更纯粹,而后者混入了人性的弱点,它不坚固。换句话说:它只能是一种有条件的“坚固”。(昨天,12点钟前,同费谈到了《倾城之恋》。)<br/>??<br/>??里尔克是个很奇特的人,他从罗丹,也许还有塞尚那,学会物化地观察世界。然而至少,他和罗丹是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手段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里尔克在物上看到的,并不是外界永恒的和谐,而是自己内心的东西:灵魂,也有,我能感觉到的,经过努力过滤,尚有少量残存的情绪。但他的确将这种“翻印”技术变得更为熟练了。<br/>??<br/>??说他在罗丹那学会了“不断工作”。其实只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那篇几乎耗尽他积攒的能量的小说后的沉寂,证明了这点。他不懂得,罗丹的雕塑,和他的写作是多么不同。前者重复性劳动和技巧多些,即使失去灵感,偶然性也可以放到最后,因为物有自己的语言,哪怕一个随意打碎了的雕塑,都会说出不同的话来。而他的过程恰好相反。在文字上,是没有严格意义的重复性劳动的。他一开始就需要一种“深刻”的偶然。同样,他不能借助“物”来自己说话。他甚至于要去翻译它们的话。<br/>??<br/>??有个观点很危险,就是:在罗丹和那些古典画家的作品里,多少有些媚俗的成分。那个“俗”,是一些经过严格训练,极有修养的眼睛。可这些“优美”取悦的,仍是人类比较底层的感知。他的前期作品,同米开朗基罗一样,如同一个光滑的瓶子,盛着优美,强烈或隐含的情绪,然而是封闭的。正是“美”将肢体们封存起来。罗丹仍是聪敏的,比起之前的那些大师,除了更加熟练地同可变的光线交流外。在他年轻时的文字里,看得出那些破损的古代雕塑,让他初次体会到了永恒在于“延展”,在人工上,必须留下“打开”的部分。罗丹最晚期的作品里,体现了一种同宇宙的交流。(里面也混杂了一些宗教的“碎片”。他在这方面只是功利的。)然而他的启蒙是这样精美的残片,他的前期由于生活所迫,这使他对那些重复性劳动,即使在作品上只是一些部分劳动,虽然并不是亲手完成的,仍惯于刻意寻求“完美”。他也许认为,可以面面俱到。他不知道,面面俱到最容易丢失重要部分,因为这使它们不再突出。(没有真正的“丢失”,“丢失”,就是我们“看不见了”。)我们看一看那些新石器时代的某些艺术作品。那时“美”的公式也许还没那么复杂。技术也是粗糙的。可它们集中体现了和谐。即便是那样的粗糙,也正是罗丹们苦苦追寻的“完满的空间”。这比故意敲碎的作品,或将部分躯体留在整块岩石上更为自然。因为后者,只是一种“嫁接”,自然里永远没有一棵,或半棵,在细节处无比精美的树。这是贾克梅悌告诉我的。<br/>??<br/>?? </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539

主题

0

好友

2431

积分

论坛游民

主体思想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7-8-4 13:38:37 |只看该作者
我刚买,还没读
eat me,drink 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0

好友

2195

积分

论坛游民

hum IMBA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07-8-4 13:38:37 |只看该作者
得看是谁翻译的
给你蛋子打鬓角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5

主题

0

好友

1059

积分

论坛游民

新千年文学启蒙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07-8-4 13:38:37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000000">海德格尔把《杜伊诺哀歌》和《致俄尔甫斯十四行诗》称作里尔克的有效诗歌;这两部长诗证明了里尔克也是一位贫困时代的诗人。在贫困的时代里作为诗人意味着:吟唱着去摸索远逝诸神之踪迹。因此诗人能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说神圣。</font>
我的博克:新千年轴心时代文学与文化介入贫困时代,参与文化历史,关注生命时空,这就是新千年文学21世纪的新启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0

好友

2692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07-8-4 13:38:53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的是,几个翻译的版本,差别巨大,黄灿燃的为上。
同志们,冲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07-8-4 13:38:53 |只看该作者
有本林克译的,也还不错的。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主题

0

好友

2745

积分

论坛游民

不靠谱

Rank: 3Rank: 3

7#
发表于 2007-8-4 13:38:54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赵松</i>在2006-10-14 22:26:03的发言:</b><br/>有本林克译的,也还不错的。</div><p>我今天翻了一下,我的也是他译的。因为没看过其他人译的,所以没发比。但是从里尔克其他的诗作(不只一个人翻译的)看来我觉得这个翻译并不是上品。</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8#
发表于 2007-8-4 13:38:54 |只看该作者
<p>黄灿然是从英文译本转译的,可能好读些,但离得更远。</p><p>还有个版本是刘皓明译的,出自德文版。</p>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4

好友

101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9#
发表于 2007-8-4 13:38:53 |只看该作者
<p></p><p>绿原的最差。我第一次读的竟然就是他的译本。</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0

好友

5703

积分

职业侠客

头上有小鸟衔鸡窝草

Rank: 5Rank: 5

10#
发表于 2007-8-4 13:38:53 |只看该作者
<p>有了刘皓明,绿原就不是最差了,我们的口号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p><p>《杜伊诺哀歌》很不好翻,现在还完全没有能够过得去的译本,只能争取看原文,如果无法看原文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林克的译本是相对来说较好的,其次可能就是黄灿然的。</p>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霸得蛮,耐得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4 16:4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