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0-10-29
- 在线时间
- 32 小时
- 威望
- 81 点
- 金钱
- 390 点
- 注册时间
- 2008-11-5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33
- 精华
- 0
- 积分
- 185
- UID
- 23048

|
我认为这几位读者,他的理解至少切入了进去。引用过来:长着翅膀的天使“我”略带亲情的经历经历了一场宗教视野,以绝食的方式挑起悬疑,以春天和挑花将要落尽作为背景天时,先知的方式进入文本,推进事件和时间的渐进。“老黄牛”“李黄鞋”“瘸子昌”“陌生人”“远方的父母”“四个黑衣者”先后融入整体事件,清醒而绝望的绝食方式,在一个没有经过牧师洗礼没有教友没有进过教堂的自觉天主教徒,自觉性的因心灵和信仰的危机所进行的“意外绝食事件”过程,呈现出各路角色粉墨登场所流露出的众生相,对于现世精神和信仰给予“惊心动魄”的陈表,进入文本的想象,不断的陷入揣度和拿捏之中。终归,“祖父”对于世界末日的语言流于形式,人们付之一笑不再相信。事实上,让“祖父”陷入一种自圆其说的境地,“你们不知道!”他依旧没有放弃对于信仰的虔诚,甚至选择一种清醒的绝食方式,对于自己的信仰忠贞不二。“老黄牛之死”且被屠夫李剥皮肢解,鲜红的血液被大地吸进,都是触目惊心的场景。
文本的悬疑不断的随着不同角色的介入而引申,思考始终进行中。终于与“祖父”对应的老黄牛被血淋淋的肢解,一块肉置于龛中供奉起来,他以最后的一口气所集结起来的力量对于黑色力量给予最后的一击“你大爷的!”气节和尊严得以最终维护!最后,“我的祖父生于民国五年,死于共和国五十二年春的桃树下。那天雨水密布,全天下仿佛都在下雨。”对于祖父一生有了个完整的时间交代。
我们看到了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仰者活生生的形象,并为他的精神气质和气节,感受到酣畅淋漓的舒坦,从而有了敬佩的情愫。
对于文本的深层隐喻和象征,不妨展开想象力,做以更丰富的发挥,相信,每个阅读的心灵都能或多或少的在现实中找到一些“原型”。
最后一个小细节,和作者商榷,祖父对于猪肉的忌讳跟伊斯兰穆斯林的信仰习俗比较吻合,文本中是以天主教的视野展开叙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