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3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再见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好友

18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5 16:34: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郑小驴1 于 2010-11-1 09:13 编辑

黑蓝再见。你们玩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0-10-25 19:06:31 |只看该作者
写法很传统,我最近在别处读过几篇都是以差不多的方法展开叙述的,尤其是结尾那一段,似乎是这一庄严主题的某种定式?那个社会学者的形象让我联想到许多现实中的新闻事件的主角。祖父和老黄牛这一对难兄难弟的命运的映照处理也颇套路。总的来说,写得认真,但在小说形式上囿于前人的示范,缺少个人的思考和探索。且,在写作中似有表现社会价值的主题的使命感。个人感觉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主题

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驱魔人

Rank: 7Rank: 7Rank: 7

3#
发表于 2010-10-26 01:44:40 |只看该作者
没看完。。。只就看的一些来说 叙述不准确以及故作姿态(有点虚张声势) 没有让小说活起来 自由和真实起来——尤其是腔调 很拿腔拿调
摘一些这种感觉尤为突出的:
祖父坐在桃树下抽旱烟。那时桃花还残余几朵,如没落的贵族。
一股微微醉熏的旱烟油气钻来,那是令毒蛇也感到恐惧的气息
要吸它的血,贪婪又执著。
苍蝇哄的一下,四散而起,发出怪诞的叫声。
绚丽无比,金碧辉煌。他有些自得地说道。


我觉得“叙述不准确以及故作姿态”是郑小驴小说的一贯的问题 严重的问题 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

点评

669  669669669669669669  发表于 2014-6-10 19:28
669  669669669669669669  发表于 2014-6-10 19:28
669  669669669669669669  发表于 2014-6-10 19:26
669  669669669669669669  发表于 2014-6-10 19:25
669  669669669669669669  发表于 2014-6-10 19:24
要远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18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10-10-27 10:18:53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这几位读者,他的理解至少切入了进去。引用过来:长着翅膀的天使“我”略带亲情的经历经历了一场宗教视野,以绝食的方式挑起悬疑,以春天和挑花将要落尽作为背景天时,先知的方式进入文本,推进事件和时间的渐进。“老黄牛”“李黄鞋”“瘸子昌”“陌生人”“远方的父母”“四个黑衣者”先后融入整体事件,清醒而绝望的绝食方式,在一个没有经过牧师洗礼没有教友没有进过教堂的自觉天主教徒,自觉性的因心灵和信仰的危机所进行的“意外绝食事件”过程,呈现出各路角色粉墨登场所流露出的众生相,对于现世精神和信仰给予“惊心动魄”的陈表,进入文本的想象,不断的陷入揣度和拿捏之中。终归,“祖父”对于世界末日的语言流于形式,人们付之一笑不再相信。事实上,让“祖父”陷入一种自圆其说的境地,“你们不知道!”他依旧没有放弃对于信仰的虔诚,甚至选择一种清醒的绝食方式,对于自己的信仰忠贞不二。“老黄牛之死”且被屠夫李剥皮肢解,鲜红的血液被大地吸进,都是触目惊心的场景。
文本的悬疑不断的随着不同角色的介入而引申,思考始终进行中。终于与“祖父”对应的老黄牛被血淋淋的肢解,一块肉置于龛中供奉起来,他以最后的一口气所集结起来的力量对于黑色力量给予最后的一击“你大爷的!”气节和尊严得以最终维护!最后,“我的祖父生于民国五年,死于共和国五十二年春的桃树下。那天雨水密布,全天下仿佛都在下雨。”对于祖父一生有了个完整的时间交代。
我们看到了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仰者活生生的形象,并为他的精神气质和气节,感受到酣畅淋漓的舒坦,从而有了敬佩的情愫。
对于文本的深层隐喻和象征,不妨展开想象力,做以更丰富的发挥,相信,每个阅读的心灵都能或多或少的在现实中找到一些“原型”。

最后一个小细节,和作者商榷,祖父对于猪肉的忌讳跟伊斯兰穆斯林的信仰习俗比较吻合,文本中是以天主教的视野展开叙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18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10-10-27 10:19:49 |只看该作者
无意间,有着这样的思考和想象。
“我祖父”在一开始,文本作者就在一种内在思考力的驱动下,“预先分解了我祖父”为对应的“老黄牛、陌生人,甚至‘我’等对应部分”进行了预设性的“分角色处理”,这样,就可以对每一个部分所承载的思想性进行细部放大,以细节的方式进行复活,从而清晰的呈现,这些角色以内在不可分割的力量,始终保持了连接,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形象完整性使命,最终笔力一落,如同早晨喷薄而出的“火红的太阳”,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客观的完成了祖父信仰的一生,鲜活的一辈子。很明显,隐喻所承载的重负,作者本人不能在文本的语境里直接的得以呈现,碍着某种力量的而隐晦为之。 文本传递给我们的惊心动魄,已经可以摄魂屏气。
一人之言,有失偏颇,欢迎批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18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10-10-27 10:21:14 |只看该作者
无意间,有着这样的思考和想象。
“我祖父”在一开始,文本作者就在一种内在思考力的驱动下,“预先分解了我祖父”为对应的“老黄牛、陌生人,甚至‘我’等对应部分”进行了预设性的“分角色处理”,这样,就可以对每一个部分所承载的思想性进行细部放大,以细节的方式进行复活,从而清晰的呈现,这些角色以内在不可分割的力量,始终保持了连接,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形象完整性使命,最终笔力一落,如同早晨喷薄而出的“火红的太阳”,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客观的完成了祖父信仰的一生,鲜活的一辈子。很明显,隐喻所承载的重负,作者本人不能在文本的语境里直接的得以呈现,碍着某种力量的而隐晦为之。 文本传递给我们的惊心动魄,已经可以摄魂屏气。
一人之言,有失偏颇,欢迎批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0-10-27 14:41:40 |只看该作者
你转的两位网友的点评我读了。觉得你的写作主题太恢弘了,某种使命感太强。不是说作品不好,相反,底子很扎实。但那些脱离土地的宏大主题篡夺了小说的生长空间,作品要窒息了。宗教信仰、公道正义、专制压迫和绝食这些,如果出现在小说里,应该是容器,而不是容物。多刻意呀:老人家要绝食了,老黄牛也不想活了,敢于为民请命的社会学者来了,抓他的野蛮司法人员也追来了……并非说现实中这些因素绝不可能凑在一起,只是,在短短几千字的短篇小说里,这样组织材料和讲述,给人的感觉就不像生活的一个剖面,而是从某实验室里复制出来的生活元素——它们共同指向作者胸中的一腔愤慨。何不试试写些更真实和自然的东西呢?让人物处境、环境状态、事件等自然地生长,让它们表现原本的面目,这样感染力才恒久不渝吧?还有陈鱼说的语言使用上的问题,可能是写作时你个人处在一种崇高庄严的思想感情中了,遣词用句时也自然地临摹某种深刻和肃穆的感觉,可是,小说里的事件和环境,都呈现出作者的某种刻意,给读者编造感、不实感,很难把人打动到作者希望的那种程度,于是,作者使用的那些语言在读者看来只成为了“摆姿态”和“拿腔调”。个人见解,不妥请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黑蓝游子  发表于 2010-10-30 13:35:58
不要和别人争论
回复

使用道具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0-10-30 22:24: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10-10-30 22:31 编辑
觉得你的写作主题太恢弘了,某种使命感太强。不是说作品不好,相反,底子很扎实。但那些脱离土地的宏大主题篡夺了小说的生长空间,作品要窒息了。宗教信仰、公道正义、专制压迫和绝食这 ...
asui1003 发表于 2010-10-27 14:41

嗯,同意。
是小驴我就说说。
自己还在遭涂炭,就别想救人出水出火,没能力,更没说服力。让自己的脚踩在土巷的泥水里,朝路边的大门里多探望几下,可能就不会把小说当圣经了。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18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0#
发表于 2010-11-1 09:14:30 |只看该作者
小说刊物要用,先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6 11:4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