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说,冯小刚越来越牛逼了!他是一个真正自觉地“与时俱进”的导演。一个处在第五代和第六代夹缝中的人,终于掀翻第五代张艺谋陈凯歌伪文化英雄之流的沉重压迫,而与陆川、贾樟柯、路学长这样的第六代们共同进步。虽然年纪大了些,但心灵还很年轻,而且比第六代们早那么几年开始折腾和反抗,斗争的策略和经验,以及创作的心得都在不断丰富和提高。一个没有被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冲昏头脑的人,一个始终清醒自己做什么的人。一个水平有限,但是善于学习,并且善于发挥自己长处,藏掖自己短处的人。一个对商业片不断探索和认知的导演。撇却头几年的“地下”状态不谈,从《甲方乙方》开始,每一个片子都有一个提高,都代表了他对商业片的新的认识。当人们在《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的熏陶下,很买“冯氏幽默”的帐的时候,冯小刚已经开始在影片的“精神元素”上下功夫,《一声叹息》算是个投路石,发现人们对“悲情”、“狼狈”、“阴暗”甚至所谓“先锋前卫”一点的东西还是有接受能力的,于是,一部《大腕》抛出来了,这部电影是他贺岁剧的一个大飞跃;到《手机》就飞跃的更加肆无忌惮了。如果《手机》在故事结构上还有些什么不足的话,那么这个不足在《天下无贼》中也给弥补掉了。
《天下无贼》的故事悬念叠出,情节设置无可挑剔,尽管“冯氏幽默”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仍然是吸引老观众的不二法门,但是故事本身的吸引力无疑取代了“冯氏幽默”的“首发”位置。如果赵本夫的小说找别的导演来做,冯氏幽默肯定是没有,但故事的魅力不会消失,那些小说中与生俱来的戏剧性不会改变。幸运的是冯小刚导演了这部电影,冯氏幽默与故事的戏剧性相得益彰。尽管有这么一个小说原本的依托,冯小刚的努力还是值得尊敬。要知道他已经将这个本子研习了很多年,就是一直在等待电影局批准。这么多年的打磨,怎么可能不做出一个牛逼的东西出来。就是冲着冯小刚这种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我们有理由期待刘震云的《温故1946》会拍的同样好。
《天下无贼》中,刘德华、刘若英、葛优、李冰冰、傅彪、徐帆、王宝强、尤勇、范伟、冯远征的表演也个个精彩。
刘德华也许不会意识到,拍这部电影,在内地,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十面埋伏》里面令人失望的表演所造成的人气损失。相信他本人也会喜欢王薄比喜欢刘捕头多一些。这应该是他在《无间道》之后又一次成功的表演。
刘若英据说是个文艺女青年,一个具有这种素质的演员在拿捏王丽这样一个角色时也是可以放心的。
王宝强出身农村,原本是个武打替身。最初看介绍时,有些傻逼记者说他曾经演过《老井》,我当时就想象,连《老井》都演过,那这个演员一定不年轻了,肯定是和张艺谋、吕丽萍平辈的演员吧;没想到一看照片,还是个毛孩子。再仔细一看,还很面熟,于是想起《盲井》这个影片来。这不是里面那个诚实单纯,因祸得福的孩子元凤鸣么?《盲井》这个片子当然不错,《天下无贼》也不错,只是王宝强的表演没有什么改变,基本是《盲井》里那个孩子的翻版。所幸的是,《盲井》在国内一直是部非法影片,很少人能看到他的表演;而也许正是他在《盲井》里的表演,打动了冯小刚的心,使他有幸搭上冯小刚的“无贼列车”。和刘德华刘若英这样的腕站在一起,出名肯定是出名了,但外形并不出众的他,将来的道路不会顺利。起码偶像派道路是走不通了。怕就怕他的这种表演被定型,一有类似角色的时候才会有导演想起他。
葛优虽然一直声称自己是配角,可是他却是和刘德华演对手戏,戏份委实不少。除了依然的“冯氏贫嘴”,他的表演还是多了一些新意。我们还是很喜欢他。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他已经做得很好。我们没理由苛求连他和我们自己都茫然的“更好”。
李冰冰一张小狐狸脸,也是三十五六的人了吧。记得好多年前,王志文还很瘦的时候,她就在《无悔追踪》里演王志文的女儿了,那时怎么着也得20出头吧。近年来,冰冰人气看涨,也算苦尽甘来。冰冰在片子里的表演嘛,还是比较养演的,只是希望以后还是要接一些“技术含量”高一些的角色。
范伟一如既往的喜欢。他成了继傅彪之后,第二个冯氏电影里面的超级龙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9 14:18:2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