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小说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好友

3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1: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align=center><B>一<p></p></B></P>
< >交过二伏终于落了场透雨,阶田里的庄稼本已旱得凶险,雨后重又焕出些生机。枣树坪村口处,聚了些暑中深居简出的老人,指天说地,对这突如其来的眷顾深以为然,一通引经据典之后,这个陷在太行山余脉里的村子隐隐约约就要变成一块风水宝地了。</P>
< >村子靠东的一面,纵横的沟壑蜿蜒而去,径自伸往天际,如同诉苦人绵长的话题,流向受语者始料未及的思想深处。</P>
<P >沟半腰一块平整的玉米地里,师振声往双桂坟上添了几锹土,又细细地修葺了一翻,直至将大雨冲刷过的痕迹完全掩住,才慢慢地歇了手。照例他将预备好的纸钱焚上,又掰了几株嫩玉茭供在坟前,纸钱焚尽时,依旧画一个圈,念一声“双桂,来收吧。”</P>
<P >这一次,话音要比以往凄楚,振声也觉出了里边的辛酸。女人在这块地里已经卧了三年,平时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他习惯跟她唠一唠,顺意的、不顺意的,坟前一坐,心里便踏实许多,那情形,宛如她在世时一样。然而今天他有些无法排解的困惑,这困惑压在心底已有些时日,久而久之,竟令他悲观了。</P>
<P >是女儿晓睛上学的事。五黄六月、暑热正酣,镇中学的中考成绩公布下来,能升入高中的自然没几个,犹如沙里拣金,而晓睛居然考了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75</FONT>,距离镇高中的分数线只差一分,这要命的一分阻了孩子的前程。那几日,振声天天往镇上跑,来回四十里的路程,有一半是陡坡,几翻折腾下来,他差不多要懈了气,那招生办的<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李">李</st1ersonName>老师则一再告诉他,分数线以下的要想入学,得交三千块钱的择校费。</P>
<P >三千块,他似乎从未拥有过这样一个数目,这数目从那人嘴里轻描淡写地跳出来,却重重地骇了他一下,让他疑心对面的这位是不是没睡醒,或者,说岔了嘴呢?</P>
<P >女儿用那样一种眼神看着他,在他目瞪口呆的时候,她微昂着头用眼角的余光瞄他,振声辨不清那眼中的意味,是轻视、是失望、还是深深的怜悯。那一刻,他心里一下子乱了,自妻子死后勉强建立起来的一点信心和勇气顿时坍塌,他感觉到了失败,难堪的失败。</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日入当空,已近正午时分,湿地上被逼出些潮气,溽热难当。振声心慌意乱地在女人坟前拜了拜,荷了锹,肩了一袋嫩玉茭,脚步沉沉地往家走去。</P>
<P >翻了半截梁,又下了一道沟,远远地,河塘里现出几个洗衣服的妇女的身影,一个婆姨见他走近,打趣道:“振声,又想双桂了?”</P>
<P >见他不答,又道:“振声,二狗老婆让你去家蹿哩,二狗上了沁源煤窑,夜里缺了根顶门的棍哩。”</P>
<P >两个女人嬉闹着追打到一起,河塘里溅起层层水花。振声苦笑着默默走开,若在往日,他或许会跟她们调笑一翻,以解一天的劳乏,然而今天他却再也提不起兴致,他象个受了奚落的孩子,腼腆中含了忧郁。等到汗漓漓地爬上沟顶,自家的窑便清清亮亮地现在眼前了。</P>
<P >窑是土窑,一共三孔,两处带门窗的住人,一处洞开的原先圈着牲口,现在堆了些柴草、缸、瓮之类。平整的院子用木栅栏围着,却被两株枝繁叶茂的枣树尽遮了,振声站在树荫底下,透过窗玻璃瞧见晓睛正趴在炕沿上看电视,自从中考成绩公布下来,这个孩子便没头没脑地钻在那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寸的黑白电视机里,寡言少语得象块木头。</P>
<P >院内披间里灶火尚明,小木桌上细瓷大碗里盛着细切的柳叶面,还冒着热气,旁边一个盅碗,苫着笼屉,揭开来,是他餐餐不拉的煎辣椒。振声的眼睛有些湿,他想象着女儿趴在灶台前的情形,其中隐含的温情与关切令他心乱如麻,匆匆地拔拉完碗里的饭菜,振声努力屏着心底的酸楚,走至栅栏边长叹一声。</P>
<P >“振声,下来给我添把手。”一个人在唤他。振声俯身端详,是下窑的连成。这里的窑洞缘山而建,一户一户竖生着。</P>
<P >连成正剥一只羊,羊皮已褪尽,刀锋切入了肚腩,旁边一个盆里盛满了羊血,大股大股的羊下水却没了存处。“进屋拣个盆来。”连成捧着那东西,不住地嗤着鼻。</P>
<P >沿石阶下到院子里,振声进屋取个盆接了,诧异地问道:“大热天的,杀羊做甚?也不嫌膻?”</P>
<P >“这畜牲贪嘴,崖畔上一撮嫩草,硬踅摸着叨,轱辘到沟底摔死了。”连成麻利地剔着羊腿,对这早亡之物没有丝毫的怜悯,反而生出些懊恼来。</P>
<P >他是个孤身,已经四十七岁,在枣树坪一带,象连成这样的光棍并不鲜见。早年间,人贩子经常在这里出没,领着些云、贵山区中的女子,做价三千到五千,牲口似地卖。某个细雨霏霏之日,连成也曾牵了一个回来,原打算建家立业,过一回象模象样的日子,谁知那女人竟是个魔怔,时痴时颠,时静时狂,没捱一年,终于走失了。</P>
<P >自此他拦了一圈羊,这破落的小院便又聚了些活气,连成因此而不再感到寂寞,续娶之心也便一日淡似一日。</P>
<P >灶间里炭火调的正旺,沸水锅中漂着半拉羊身子,连成将另一半扛到了地窖。“往后想吃羊肉了招呼我。”他在地窖口喊了一嗓子,振声守在灶边笑一笑,蓦地,想起了什么。</P>
<P >“连成哥,手头宽馀些不?”这话挣扎着从嗓子里冒出来,振声心底一阵慌,他只求对方别那么脆利地拒绝他。</P>
<P >“做甚用?得多少?”连成从窖里钻出来,眼皮也没抬。</P>
<P >“晓睛上高中,差一分没考上,我寻思让她上个自费的,三千块钱择校费,交了就给办手续。”</P>
<P >“你自家积蓄了几个?”</P>
<P >“我哪有什么积蓄?早几年双桂闹病,家里早空了,给村委打的饥荒年初才还清嘛,你不是不清楚。”振声的话音有些涩,或者不忍触及,或者羞于启齿。</P>
<P >连成拣个杌子坐了,抓把蒜扔到石臼里,默不作声地捣来捣去,良久,抹一把汗道:“过几天镇上赶集,我卖上两只羊,给你凑个整数成不成?”话毕,竖起一根指头晃了晃。</P>
<P >谁都知道,这大伏天卖羊不赶时令,总是要到八月十五才上行情。振声心头一热,知道对方是诚心在帮他,心里有些过不去,想当下劝了,却被连成一挥手拦下:“啥话也别讲,当我是她干爹好了,这苦山头,咱这一辈子守着就足够了,别把孩儿们也耽误下。”</P>
<P >空寂的院子拂过一阵风,款款地从山野里卷了些凉气过来。午后,各家炕上纷纷躺着歇晌的人们,这枣树坪愈发地静谧了,仿佛不为人知。只有灶火上的那口大锅“突突”地冒着热气,终于将锅盖掀到了一边。</P>
<P >“你家晓阳不是在城里吗?”捞了羊肉,给振声递过一碟子蒜泥,连成问道,“出去快一年了吧?家里有难事,合该有个商量的,能帮衬几个算几个,兴许他有些办法呢?”</P>
<P >说的是,怎么会把儿子给忘了,振声眼前豁然一亮,只觉得自己是急晕了头,抑或晓阳在他眼中还是个孩子,家事怕还不敢指望。然而终归多出一线期望,这期望竟彻底地涤去他几日来积在心底的阴郁。天无绝人之路,他师振声敢是个有福的?</P>
<P >情绪随之高涨,连成从屋里取了过年攒下的散白酒,两人乘兴推杯换盏,直喝得浑身轻快。不觉日已偏西,树影碎碎地撒了一身,那上窑处的篱笆墙上立了一个半大女子,焦急地唤着:“爸、爸……。”振声一凝神方知自己醉了。</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align=center><B>二<p></p></B></P>
<P >原先,枣树坪有百多户人家,在附近山乡中算得上有名,因旧时出过几户富户,那气势不凡的砖脸窑洞也便有那么几孔。村里也曾人丁兴旺,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鸡鸣狗吠声中荡漾着浓浓的田园乐趣,那时节,人们自足而懵懂。</P>
<P >如今,这一切都已不复存在,田园依旧,住所却空了大半。年轻人走南闯北,做工的做工,跑生意的跑生意,村中只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出行不便的婆姨孩子。萧条状已是一日胜似一日。</P>
<P >初四这天振声起了个大早,沿山路走了约摸一个钟点。天阴着,到了镇上终于落起雨来,公交车里坐着几个睡眼惺忪的乘客,连司机也一副没精打彩的样子,车开的温温吞吞。</P>
<P >只有他一路兴奋着,已经大半年没见到儿子,振声在心里刻画着这孩子的模样,是瘦了?胖了?雨天路滑,他蹬着那辆改装过的汽动三轮可要小心,如果遇的是远差,最好就不要去了吧。</P>
<P >他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想着,一刻不停,偶尔牵涉到妻子刚过世后的一些情景,一幕接一幕——那年晓阳二十一岁,在家里再也呆不下去,随了邻村的几个后生闯进城,大小活计都做过,赶了吃住,年年还捎几身新衣裳回来,补贴着家里两个人的穿用。到后来,就听说买了辆三轮,风里雨里,遭些常人见不到的罪。而他心里,也就愈发地惦念起他来。</P>
<P >振声自己不曾有过抱怨,他只是觉得孩子们有些悲苦,本地有句俗语:“宁留要饭的娘,不要做官的爹。”他知道自己在儿女们心中的位置,有一种角色他永远都无法替代。</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车进站,雨势渐缓,天色却愈发地阴沉了,高楼顶端游移着一大块积雨云,将黑乎乎的街道遮了大半。路牙子上淌着一道一道浑水,裹挟着色彩斑斓的杂物沿街而蹿,仿佛一条受惊的五花蛇。</P>
<P >街边一个电话亭里,振声摸出那张记着电话号的纸条,几乎是数着心跳拨了一遍,那边“嘟、嘟……”地响了半天,终于一个声音传来:“谁?”</P>
<P >“晓阳吗?是爸爸。”振声心头一阵狂喜,脸也笑绽开来,如果有路人打眼前经过,不知道的会以为他中了福利头彩。</P>
<P >“你怎么来了?”那边的人懒懒怠怠的,没有出现他想象中的那个高音,振声霎那间泄了气,他不待见他来吗?随之他又马上宽解着自已——许是孩子昨日出了猛力,这一夜还没歇过劲来。</P>
<P >“来看看你,二则家里有个事,想跟你合计合计。”</P>
<P >“甚事?”</P>
<P >“晓睛考高中,差一分没录取,我寻思让她上个自费的,学校那边要收三千块钱择校费……。”还是那一摊子话,出口依旧有些辛酸,然而这次未及他讲完,听筒里便打出一个长长的哈欠,“要不你先过来吧。”那话音里带着些不耐烦,消沉得不象个年轻人的语气。振声听了,竟有些心灰。</P>
<P >晓阳又告诉他地址,城内某某街区,某排几号,振声用心记了,一路打问过去,心却彻底地凉透。他为什么不来接他一下呢?他应该知道自己已经多年没进过城了。儿子真的变了,变的跟城里人一样人情寡薄,他还能指望得上他吗?</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一座清清亮亮的小院,是旧宅翻新过的,门前的砖栏上堆着几盆无人问津的花,叶子枯的枯,败的败。晓阳从屋中迎了出来,赤着膊,趿拉着鞋,睡眼惺松。</P>
<P >他打量着他——这个曾令他引以为荣的儿子:头发蓬乱,却还杂着几缕黄,如同撂荒的庄稼;面色净白,看样子已是很久没在太阳底下晒过了;脸却胖的超出了想象,好似摊开的一张面饼。振声半天没回过神来,眼前站着的仿佛是一个陌生人。</P>
<P >“爸……”那人冲他喊。</P>
<P >这声音却还熟悉,他终于应了一声,卸下肩上的玉茭口袋道:“地里刚摘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时觉得膀子有几分酸痛,他倦倦的吁了一口气。</P>
<P >晓阳把他让进了屋,这屋子几近奢华,一应摆设俱全——松软的沙发、光滑的地砖,靠墙根一台大得出奇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武打电视剧。</P>
<P >“就你一个人住?”他诧异地问。</P>
<P >晓阳没接他的话岔,取了杯子给他倒水,手脚慌慌的。</P>
<P >“就你一个人住?”振声又问。</P>
<P >“不是,”儿子支支吾吾,有意岔开了话头,“咋,晓睛没考上?”</P>
<P >他不再追问,心不在焉地回答着儿子的问话,情绪已是十分的低落。原先设想过的父子二人相见甚欢的场面一直不能出现,相反,却比从前多了些障碍。这半年多到底怎么了?发生了哪些事?振声不愿问,他想等他告诉他,他终究会告诉他的。</P>
<P >晓阳靠在沙发上不停地抽着烟,初时的局促已从脸上消失,此刻俨然已恢复了常态。那架势有些浑不吝的味道,振声每看他一眼都觉得心惊,不由得焦燥起来。</P>
<P >“晓阳,这半年咋过的?”</P>
<P >里屋突然一阵踢踏声,门开了,现出一张约摸四十上下的女人脸,边挽着发髻边挤出一脸的笑,向他寒喧道:“您刚来?”</P>
<P >“啊?”振声惊得要从沙发上坐起,那女人却已走至晓阳身前,亲昵地一笑,又俯身耳语了几句,摇摆着身子出了门。</P>
<P >振声楞在那儿,不知所以然,象个无知的孩童。墙上石英钟里报出一个时刻:“北京时间,十一点整,”之后是一段尖利的电子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乐曲悠来荡去,仿佛没有终了,却把师振声的心绪整个弄悲了。</P>
<P >他怀着难以言说的猜疑,这猜疑最好是个妄断,然而儿子歪着头坐在那里,养足了承受一顿暴吼的勇气,这猜疑于是便确凿了,成为一个赤裸裸的事实。振声突然觉得腹中翻肠搅肚般的难受,想吐,却又吐不出来,干呕了几下,眼里便呛出了泪。</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align=center><B>三<p></p></B></P>
<P >午饭时晓阳告诉了他事情的原委,那女人三十八岁,是城内一家家俱店的老板,丈夫车祸死了,只留她一个人操持着店内的生意。晓阳原先给她拉货,天长日久,熟稔得已无所顾忌,于是各取所需,终于混住在一起。</P>
<P >听起来似乎顺理成章,一男一女,虽然年岁差的一拃远,但惺惺相惜,又远非鸡鸣狗盗之类可比。晓阳藉此获得安定,再也不用顶着风雨苦做,可是,他满足了吗?他会满足吗?振声凝视着儿子,他搞不清自己究竟怀了怎样一种期待,是希望他们破裂还是希望他们长久,然而无论如何,他都深知自己根本无法掌控。</P>
<P >这个阴霾的午后于是就这样过去了,在无人催劝的情况下振声喝干了儿子为他准备的那半瓶汾酒,屋外的雨已下成瓢泼之势,可是一场好雨啊!只不过落在城里这种没有庄稼的地方可惜了。振声想出外走走,推开房门便立觉天旋地转,终于趴倒在台阶上,吐得一踏糊涂。</P>
<P >当晚,宿在儿子家中。酒醒了,振声想等那女人回来,跟她交待两句,潜意识里,他把她当做了儿媳,虽然他并不比她年长多少。然而那女人没有回来,她显然在躲避他。相见不免尴尬,罢了罢了。</P>
<P >“爸,”晓阳捏着一叠子钞票走到他近前,“这是一千五百块,先拿着,剩余的您再想想办法,这个月铺子里周转的慢,不便跟她讲,等下月凑足了我一总给您送回去。”</P>
<P >儿子的语气十分恳切,含着一丝无奈。振声把钱接了,心中隐隐作痛。那张年轻的脸几乎垂在他膝前,已不复往日的神彩,他不忍看他。在这样一个原本令他期待的夜晚,他非但没有感受到预料中的欣慰,反而平添了一层忧愁。</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是夜无话,次日天方亮,振声便早早地起了床。晓阳还深睡着,抱着一团被蜷伏在床角处。振声写了张纸条掖在儿子枕边,上述:“晓阳,爸回了,晓睛在家等着,留她一个人我不放心。另外,你处也多有不便。那个女的叫什么我还不知道,如果真能合得来,爸倒也不反对,好歹是个家,如此一来也省了你不少辛苦,好好过吧。我上了些年纪,自你母亲去世后更觉的活着无味,遇了事,难免就听天由命,不象年轻时那样爱做主张了。”</P>
<P >事毕,出了门,沿着来时的方向走,不大会儿便到了车站,依旧睡眼惺忪的几名乘客,依旧无精打彩的公车司机。天却放晴了,碧空如洗、澄澈清亮,不由让人心静。</P>
<P >一路清爽宜人,道路两侧的庄稼苍翠欲滴,风也和煦,带着几分湿漉漉的凉意。振声靠着车窗昏昏睡去,耳边一阵响动,车已到站,适逢镇上赶集,街道两旁聚满了商贩。</P>
<P >街心处围了一群人,吵吵嚷嚷,有个声音听着耳熟,振声循声上前,却见连成举着一叠钞票高声叫骂着:“缺德呀,拿假钱哄弄我受苦人,就不怕出门遭报应?”</P>
<P >那声音嘶嘶哑哑,带着哭腔,连成苦着脸坐在地上,手里攥着柄羊铲。</P>
<P >“连成哥,这是咋地啦?”</P>
<P >“振声!”连成媷住他的胳膊,抹一把脸道,“大清早赶了两只羊来卖,原想着给你凑个数,谁知收了一沓子假钱,去铺子里买烟才发现,造孽呀!”</P>
<P >“哪辰子的事?怕还追的回来吧。”</P>
<P >“早跑的没影了。”旁边看热闹的人道,“是个年轻后生,绑了羊,骑着摩托奔坡下了,这辰子,怕是二十里也出了。”</P>
<P >振声心头一阵凄楚,望一眼地下的连成,这个精壮的汉子委屈的象个小孩。那可是血汗钱呐,整整六百多块,是高一脚低一脚出入于沟沟卯卯中,一天一天熬出来的。</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近正午时分,两人相偕着回了枣树坪,村口处,连成把那一叠假钞撕了个粉碎。“再不能让它害人。”他怒冲冲地一扬,那手势不可避免地带出些悲壮。</P>
<P >而后各回各窑,自家院子里,清水覆过,收拾得井井有条。晓睛依旧趴在炕沿上看电视,她没发觉他回来,振声掀了竹帘正欲进屋,忽听得下窑处连成唤他:“振声,你下来。”</P>
<P >院内小石桌上,用塑料纸包着一叠子钱,连成拆了,递给他。</P>
<P >“连成哥,这是咋说?”</P>
<P >“你先收着,说好了要给你凑个整数,我不想失信。这一千块钱本想留着领养个娃,将来老了,身前有个照应。如今你急,你先用,我存着也是白存。”</P>
<P >“连成哥,这可使不得。”振声心头一颤,眼眶就湿了。</P>
<P >“甚使得使不得,晓睛也是我眼前的人,她的事我就能不管?你不要再推了。”</P>
<P >心中先是生出一股浓浓的感激,随后便有些不忍,振声一再地推诿着,那连成却急了。“振声,你莫是嫌我光棍汉的钱不吉利吧?”</P>
<P >至此,振声便只得把那钱接了。薄薄的一叠,码的有棱有角,用根红毛绳扎着,因为怕潮,四个边上还用蜡涂了。振声小心翼翼地掖进上衣口袋,终于抑制不住,泪洒了一衣襟。</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align=center><B>四<p></p></B></P>
<P >日子仓促而退,山卯上的那颗太阳起起落落,三伏出了,四伏也近尾声。秋蝉缩在槐树枝上“嗤啦嗤啦”叫个不停,听的久了,便觉得这虫子也活的凄苦,处暑一过,也就没几天蹦达了。</P>
<P >风中已有了些微的秋意,一场雨过后,早晚便寒觫觫的,振声清早起来跑了一回镇上,将自家产的十几斤鸡蛋卖了。集市上有人收购土鸡蛋,价钱比鸡场里的高出两块多。一趟下来,裤兜里便装回五十多块钱。回来的路上,振声攒点着剩余的数目,还差不到三百就够两千八了。</P>
<P >廿一那天他又去了一回学校,那招生办的李老师许是看他栖惶,应诺给他减免二百。“要有外人问起,就直说三千整,弄破了我也不好交待。”那李老师一再嘱咐他。</P>
<P >他从心里感激那人,想着有机会一定要报答人家,只是这剩余的三百块钱又要到哪里去淘?振声心中仍旧犯急。</P>
<P >一辆面包车尾随着他进了村,不紧不慢,仿佛有所图。到得窑坡处,那车上终于下来几个人。</P>
<P >“师傅,你家住这儿?”打头的一个中年人问道。</P>
<P >“嗯……。”</P>
<P >“想借你的屋子用用,有空窑吗?”</P>
<P >“做甚?”振声不解的问。</P>
<P >四个人相视一笑,还是那个中年人,上前递给他一枝烟,“我们几个想在这儿玩几天,白天来,黑了走,您要愿接承,每天付您五十块钱,权当是赁房的钱。”</P>
<P >“是甚玩法,还要赁窑?”振声愈发的糊涂了。</P>
<P >“不过是打几圈麻将,这垴儿上凉快,又安全。”那人笑咪咪地,不象是歹人,也不象是开玩笑。振声飞快地在脑中盘算:一天五十,六天就是三百,那缺口不就正好给补上了?可是,会有这么便宜的事吗?他有些不敢相信,却听那人说道:“每天劳您给烧点水,搬个杌子照看着些,有生人上来,问清楚了,没要紧的不要打搅。”</P>
<P >振声稍一思索,立马应了,心里还有些疑惑,想看看这麻将到底是怎么个打法,为何偏偏大老远的跑这里来。那四人打扮不象是附近一带的,车身上漆的字是城里某某公司。</P>
<P >扫了间空窑,支好桌椅,四人提着包进来,一时哗啦啦响成一片,晶莹的麻将块迅速垒成长城状。那中年人给他个眼色,示意他往屋外走,振声慌忙退了,掩门时瞧见各人桌角处都堆好了钱,一沓一沓的百元钞。</P>
<P >他有些吃惊,心想这些人怎么这么有钱,但随之又有些欣慰,毕竟那三百块钱有了着落,晓睛这回大可以放心了。然而他的需求对于这些人来讲竟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区区三百块钱,亦或三千,不过是一次小小的赌注。</P>
<P >迎着风,振声站在院口处,只觉得心情愈发的不自在。</P>
<P >如此往复,过去了七天,那人给了他三百五十块钱,终于不再来了。振声觉得解脱,同时又有些怅惘。他把这事告诉了连成,连成也只是一个劲的叹气。“狗日的,”这惯常的粗口没有指谓,也不知最终要落在哪里。</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而那三千块钱却真的是凑齐了,九月的一天,振声携了女儿兴冲冲地赶往镇上。临行前,把藏在墙柜里的一个纸包也取了,里边是两盒“冠生园”的点心,过年时晓阳带回来的,存在柜里一直舍不得吃。这一回,他琢磨着要送给中学的李老师,人家帮了忙,自己不能总白乞着脸。</P>
<P >到得镇上,在学校里报了名,如数交过费,振声便漫漫地等。他打听到李老师家就住在附近,这拎在手里的东西总是要亲手送到方才合情。</P>
<P >将近午时,按排完校事的教师们终于三三两两地走了出来,振声拉了晓睛的手,尾随着李老师走近一所宽敞的院子。临近院门时,这孩子迟疑着不肯进,振声没法,只得把她撇在巷子里,只身走了进去。</P>
<P >“李老师,多费心了,这一个多月,打扰的可不少。”进得屋内,振声不由分说把那纸包搁在了茶几上,脸上堆了些怯怯的笑。</P>
<P >“你是枣树坪的吧?”那李老师认出他来,忙道:“可不要来这套,你自家也不容易,平白地乱花钱做甚?”</P>
<P >两人于是互相推让起来,里屋闻声走出一个丰腴的女人,看样子象是这家里的主妇。那女人冷着脸,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手里的东西,似乎已是见惯不惊。振声不由得更加怯了,慌忙撒了手抽身退出来,耳边李老师一个劲地唤他:“不要急,吃过饭再走……”</P>
<P >出得院门,晓睛在巷子里等他,振声抬起袖口擦把汗,正欲往家返,忽听得院中一阵琐细的争吵声,随后,一个女人摔门而出,“吧嗒”一声,象把什么东西扔到了垃圾桶里。“闪脱牙的点心,喂狗都不吃,拿过期的东西送人,日弄人哩嘛。”那女人愤愤地嚷道。</P>
<P >振声听全了这句话,脑中顿时空白一片,眼前也随之模糊了,几乎辨不清身在何处。恍恍惚惚地,他只觉得嘴唇发硬,想辩解什么,或者干脆喊几声,然而那声音哽在嗓眼处,始终吐不出来。他只好呆呆地立在那儿,一次一次做着微弱的努力,终于就咳出一口痰来。</P>
<P >晓睛此时却远远地避开了他,在这难堪的一刻,她仿佛不愿与他为伍。这个十六岁的女孩只不过向他投来一瞥,这一瞥里依旧包含着怜悯、失望、轻视、怀疑等诸多不确定的含意,而无论是其中哪一项,振声都不愿顾及了,他此刻只想回到双桂坟上,拥着那土丘,痛痛快快地哭一场。</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7-8-4 13:31:30 |只看该作者
语言上看得出是下过功夫的,写出来经济实惠,简练而不生硬,没有多年的琢磨,出不来这种效果。不过,这种经济实惠的语言,却没能拖出一个经济实惠的小说。在构思的角度上,以及在叙述的方式上,场景和细节的选择上,没能走出俗套,讲了一个伤心的事,讲了一段人情的冷暖,不是不能讲,但是讲的太实了,以至于本可以折射出更大的故事空间、人性的微妙不可说清处的那些瞬间细节都被挤掉了,而剩下的故事,则实在显得太过简单和表面了,比之于一部电视台的普通人生活经历的纪实专题节目,并不能高明到哪里去,甚至还有不如的地方。退一步讲,这个小说即使再行加工处理,也只是语言上的功夫,有些冗余的东西即使删掉了,这个小说也不过是四十年代乡村小说或者八十年代乡村小说的一个不错的复制本而已,说到底,是作者看世界的角度与写法的问题,把本来复杂的问题简化了,因为无门而入。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3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31:46 |只看该作者
向二楼致谢,感叹这里高人迭现,比之时下文学期刊的编辑们不知强过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18 20:5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