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0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一个小说家的烦恼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好友

3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2: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P><br><br><br>
<>   一个小说家的烦恼(第一次修改稿)<br>  <br>  <br>  <br>   <br>  <br> </P>
<  align=center>一个小说家的烦恼</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贾知行先生心想,既然物质可以无限地细分下去,为什么小说不可以无限地深入下去?</P>
<P >早年看古书,看到古人赞赏一篇好文字时常说写得“题无剩义”,当时他很惊叹古人的写作与鉴赏才能,佩服得不得了。如今一想,他就微笑起来。其实,任何一个题目永远不可能写尽。别说写出题目的一半,许多出名的文章或者经典小说就连题目的万分之一都未必写出来。题目与内容从来不是等量关系,而是区别不同内容的标识。中文里为什么称呼一种不是通常说的散文也不是诗更不是纪实的文字为小说,而不是大说呢?小说发展史的解释让他并不满意,他也不满意各种文学书或词典上对小说的定义。他给几个所谓的评论家谈过小说的概念,他认为小说大致是将人或物不真实地纳入流动的时间线中就成了小说。他强调说,描摹一块静止的石头是通常说的散文或诗,而不是小说,如果写出有通灵的石头在时间中的变化就是小说。</P>
<P >文学史上的小说有许多所谓细微和深入的写法,这种细微和深入是相对的,也是极为有限的。比如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街道,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作者在文字上极尽繁复,画家们仍然不能从文字中画出完全的构造。读者在阅读时想象出它们形状,大部分都是空白,心中只有一个恍恍惚惚的影子。这种影子是不真实的。他记得在一本小说入门的书上看过一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他写了几万字,主人公还没有起床,可能算是小说在深入上的尝试。</P>
<P >知行先生想试着写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当他下笔后,发现根本无法完成这篇理想中的小说。首先,他要写一个人的长相,不说写他五官的形态,单说他脸上的痣和其他痕迹的分布位置,比如微小的麻子,还有皱纹,可能一万字远远不够。如果用通常的方法来写,写一个人的长相几百字就够了,现代小说甚至很多人不写人的具体长相,社会背景也很模糊。他认为那只是写一个模糊的人,不是一个精确的人,或者说不是独特的这篇小说中人。模糊的人与其他小说类似的人没有多少区别。他突然发现小说家要写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人,远远不及摄像家一张高清晰的照片能接近那个真实中人。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最好写,写不出的是一个人的形质。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作者的无能,还是读者的无能呢?</P>
<P >也许是自己取的题目太大了,一个人是无法写完整的,写得再好,最多写出人的一个局部。写一件事也只能写出事件在时间线上极细极细的一条线。他当然知道小说家在写作时的取舍之道,繁简之理。但他决定尝试写一个完整的人一件完整的事的时候,无法采纳写作史给他遗留的种种技巧。有取舍有繁简的写法不过是作者让人阅读时不至于太累,分明是讨好读者。就眼下好来,分明是为了小说能顺利发表和出版,赚些稿费。有大小说家宣称自己写出的鸿篇巨制式的长篇小说是想全景式地折射一个时代,那完全是骗人的鬼话。知行先生完全在不乎读者,不在乎稿费。他单纯地想写一篇很完整的小说,可他无法下笔。</P>
<P >既然大的题目无法下笔,就试试小题目,他想尝试一篇名叫《病房三秒钟》的短篇小说。内容大致是写一个男人抽烟,在三秒钟内吸了一口,心里闪出一个念头。为了避免在男人的长相上花费大量文字,他将男人虚构成头部受伤的人,蒙着白色的绷带,躺在病床上,只露出两只眼睛。他花了七天时候写完了他的眼睛,用了五千多字,细到他有几根睫毛,几根长的,几根短的,瞳孔是什么形态,眼睛眨了几下。虽然他觉得不太满意,但他暂时停止进一步细写。他接着写白色的绷带的形态,比如绷带的质地,品牌,长度,缠绕的方式,又写了七天,足有三千多字。为了避免在衣裤上花更多的精力,他虚构一张白色的被单盖在他头部以下。他以为可以少写很多字,尽快结束这篇小说。可这张白色的被单仍然用了他五千多字。接着写医用铁床,他详细地描写床的高度,宽度,材料,铁管的直径,转弯处的弧度,油漆剥落的具体位置等等。他极尽描摹能力,觉得将文字给一个铁床铺工厂,差不多可以复制出很近似的床来。一算文字,足有三万多。房间是难写的部分,他虚构五面墙壁全是新刷的白墙漆,只配一些简单的医用设施。写墙壁和简单的设施以及气氛时他伤透了脑筋,用了四万多字,才写了两面多一点的墙壁。他暂时搁下其他几面墙,开始写主人公抽烟。烟是湖南常德产的精品芙蓉王,将近两千字写完他手中的烟,花了三千字写了主人公吸烟时口腔的动态,身体的动态,手势,眼神。写烟味的感觉又用了两千字。此时,文字的障碍从那几缕不听话的烟雾中冒出来。他想了几天,怎么都写不出那几缕烟独一无二的形态。他不愿意用“冒出几缕烟”敷衍了事,因为这样写,与别人小说里的烟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瞬间的小说状态失去了它的独特性。这个巨大的无形的障碍迫使他停笔数周,冥思苦想,勉强写了两千字。他回头整理小说,将近九万字了,一个短篇小说写成一部小长篇的规模,居然没有写好医房里一个头部受伤男人吸烟时的三秒钟,如果要完整地写好他的一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他怀疑自己的小说水平差,就用通常的写法来写,三千字不到就写完了,用时半天。他看了几遍,距离心中理想的完整的小说距离太大太大。</P>
<P >知行先生仿佛顿悟了小说之道。完整的小说永远在小说家的心中,谁都写不出来。小说可以无限地细化下去深入下去。细化和深入的程度取决于作者的目的,但与小说标题实质上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要真要动笔写一部完整的小说,结局要么是自杀,要么放弃写作。一部小说中不确定的东西太多了,象就象无边的宇宙一样不能穷尽。写小说多没有意思呵。知行先生决定放弃写小说,将历年写的小说手稿全部焚烧,花了几万块钱买了一台德国俫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6</FONT>相机,配了一个标准镜头。据说俫卡相机不但能很真实地捕捉人物瞬间的状态,还能摄取他们的灵魂。</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br><br>  <br>  2006年1月14日<br>  <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9 11:36:54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07-8-4 13:32:12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糟糕。去买相机算了。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8-4 13:32:12 |只看该作者
还是繁琐,和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本身一样,过于追求细部的精细,没有艺术的留白。换言之,小说的结构太过于简单,仅仅只是一篇小品式的练笔,而且练的过于心急。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3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32:12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亢蒙</I>在2006-1-14 20:55:35的发言:</B><BR>还是繁琐,和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本身一样,过于追求细部的精细,没有艺术的留白。换言之,小说的结构太过于简单,仅仅只是一篇小品式的练笔,而且练的过于心急。</DIV>
<>不得不承认,你的点评很到位,很准确,很有启发性。比凌丁有耐心得多。谢谢。</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18 18:5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