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6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钟声不偏不倚[原创]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1

好友

4078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4: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钟声不偏不倚


有一天,我在我所居住的新村里看见一个男人,甚是面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他是谁。不过,他的名字已经到达我嘴边。我感到,我只需稍微加一把劲,便能使之呼之欲出。这是一种诱惑。我常常深陷于此,而忘了何去何从。此刻,我便站住,将目光放在眼前的假山上。其时,假山四周有许多的小孩和母亲,正吵闹不休。他们的存在不会妨碍我,反而有助于我。在一种深入人心的安静里,我稍稍加了一把劲。只是稍稍。一旦过头,我便须倒退回来。根据我的经验,倒退要比前进更难。往往是这样,我前进的其实远远不够,我却担心过了头。
此时便是如此。有关这个男人的记忆尚不清晰,不足于将他从人群中分离出来。在它的前方(位于我与它之间)闪现的光——这些记忆的碎片——照亮的仅仅只是它的局部。此情此景就好比是深夜,你试图看清身边的某样东西。之前你看到了它的部分,它吸引你去一探究竟。此时,你将会是多么地企盼手头有一把火把,一只时明时灭的萤火虫也行。可是,如同我绝不会拦住这个正要从我面前走过去的男人,问他是谁一样。你的眼睛在这漆黑的所在派不上用场。即便你闭着眼睛,也不会使得行走更加困难。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道你反而会睁大眼睛,要比在亮光下睁得更大。随后,你希籍通过对局部的触摸,来获得一个整体的形象。你将那些获得的局部的形象保存起来,加以凝聚,如同拼凑一张破碎的纸币。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假设你面对着的是一尊佛像,你一开始摸到的是佛像的耳廓,你也很难会产生这是耳廓的感觉。如果说你想到了它像耳廓,你也会觉得它像一柄杯把。随后你摸到了佛像的颈脖,或许会以为那是杯壁。只是随着保存的局部增多,使之更趋向于一个整体,你的把握也才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即便你没有保留住刚刚触摸到的那个局部——或许是你最后需要的那一部分,有了它,整体因而形成,所有的细部顿时呈现(先有整体)如同光照;对于此前你曾有过的各种错觉,这时候你便会觉得不可理喻,它明明是佛像,佛像的头,佛像的耳,佛像的鼻子,怎么可能会是一只杯子呢——之前那些局部的总和依然存在。至此,出于宽慰,你才会稍稍把眼睛闭上,同时吹响口哨,心不在焉地等待自己的下一次出手。
但也时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早在你我吹口哨之前,那些局部的形象会突然消散殆尽。我们只好紧皱眉头,重新开始。但仿佛面对着一堵墙,你越推它,越推不动它,推到一定程度,连自己刚才在想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我们不得不撇开它(我们要探究的是什么,我们已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我们刚才在探究着什么)。但因为时常又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我们彻底将此事遗忘时,它却会自动来到。这样的例子在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此,使得我如今不会再为一时想不起某个事情而伤透脑筋。我等待便是。比如说有一次,我怎么也记不起一句歌词。我很沮丧,沮丧到若今天记不起这句歌词,毋用死去的地步。不过,为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我立即规定致我于死地的将会是一块豆腐。那天,我终于没能记得起这句歌词,也没有死。第二天也就忘记了这事。大概在一个星期后,一天下午,我骑着自行车从一个朋友家出来,一路上唱着歌。突然听到身后好像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去并因此中断了歌唱。我看见一个男人正冲着我驶往的方向挥动一只手。而我并不认识他。我暗自庆幸没有刹住车。几乎与此同时,我发觉,刚才我反复吟唱的正是那天我苦苦思索而不得的那句歌词。遗憾的是,接下来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我刚才所唱的那句歌词了。
对此,我只好一笑置之。
今天则很幸运,我想到了此刻已经从我眼前走开的男人叫作张三。
张——三。我自言自语着,三并不急于在张之后出现,张和三之间容纳得下另一个人的名字。
的确是张三。
如若此时,你恰好走到我所在的这个新村某个窗口,便会发觉在这阳光充足的春日的午后,一个男人正站在你的眼皮底下。他站在假山边上,双手插在裤袋里。他像他身边的那棵小柳树一样伫立不动,头颅低垂,头发自顶端披挂下来。但你甚至都还来不及怀疑这个人是不是根本就不会动,你就看到他迈出了脚步。他仰起头,两只手中的一只从裤袋里抽出来,肘部向前耸动着,而另一只却留在了裤袋里——因为奔跑,他的身子前倾,这使得他的这一只手好像紧抓着裤子里的某样东西不放。你的目光跟随着他,直至他的背影绕过一幢房子的拐角,消失于你的视线内。
这个人便是我。
你当窗伸了一个懒腰,接着便拖着你的影子离开阳台,走进卫生间,挽起袖子,把拖把上的水绞干,然后便开始清洗客厅。拖把在你的手下来回移动,在这一单调的动作里面,潜藏着某种动物性的愉悦。现在,它被你感受到了。你因为感受到你能感受这种愉悦,而更为愉悦。你沉溺于这一愉悦中。但这并不是说,你就不会突然停下手上的动作,把你的下巴支在拖把柄上。或许,你正这么做着,接着便看着屋子的一角出神。由于窗帘没有全部拉开,较之于室内的其他部位,那里显得稍许暗了一些。
如果说,接下来你恰好在猜测我在干些什么,如同我在奔跑途中想到了你一样。那也并非是出于偶然。我们思维的方向是一致的,就在前方——在街口,我的女友双手叉腰,正朝着我跑往的方向怒目而视。而钟声便已此时响起。
接下来,你将和我一起抬头看往这个城市的上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07-8-4 13:04:38 |只看该作者
虽然小,但还好。
不过,为什么最后都“看往城市的上空”?——玩笑地问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

好友

4078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3#
发表于 2007-8-4 13:04:38 |只看该作者
设想,当我们在拖地时,听到外面钟楼的钟声.我们或许会抬头去寻找天空.(不过南京太大,可能很少听到钟声,得不到这样的感受.)
而"我"对它是一种确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4#
发表于 2007-8-4 13:04:38 |只看该作者
嗯,我明白。:))
我只是担心“上空”一词给人惯性的“象征”。只是担心。[em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

好友

4078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5#
发表于 2007-8-4 13:04:38 |只看该作者
象征,我的理解是,也抄一下吧:“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
这位老兄说得很好了。并不是说他说出的意思有多好。这意思再浅显不过了。(这也是我一向不喜欢福克纳的一个原因)。
我想你也明白。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6#
发表于 2007-8-4 13:04:38 |只看该作者
贝瑞荪评海明威的这段话我也确实抄了好几遍。[em06]
我只担心“上空”这一句或这一词的象征意味浓了些。仍旧只是担心。
跟你很像,在海明威和福克纳之间,我也一直偏向前者——这与我的几位朋友想法很不一样,不过也懒得跟他们争了。其实在我看来,福克纳在中国名声往往比海明威好,有好几个原因:翻译福克纳的李文俊好象是很多英美翻译家的前辈;另外,海明威过于爽直,老把跟你斗跟他斗翻来覆去地说——中国人嘛,不太喜欢这么直截了当的,会认为他“人品不好”的。
不过事实上我觉得海、福二人之间的矛盾并不像中国这些翻译家说得这么深重——当然也只是猜测。这一感觉我在读书笔记《海明威的怜悯》中写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7#
发表于 2007-8-4 13:04:38 |只看该作者
不过,《喧哗与骚动》,真好。我晚饭时还在跟朋友说起这本书。开弟→凯蒂[em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

好友

4078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8#
发表于 2007-8-4 13:04:38 |只看该作者
〈怜悯〉看过,福克纳说得好。关于福克纳,看了两遍〈我弥留之际〉,总体上不喜欢,里面有些莫名其妙的句子(应该与翻译好坏无关),它们太过刻意,反而削弱了小说总体的力量,如刺哽喉,读到时会很想把它们去掉。反观海明威,多好的〈在异乡〉和〈永别了武器〉,简直就如光照一般透彻,读下来绝无突兀之感,海明威从不强塞任何东西,他使其流淌。

谁会去关心两个作家的争斗呢?还有这不甚了了的“人品”,多遥远的事。我想,这些无非是传说而已。
你所说的担心,是因为有突兀之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9#
发表于 2007-8-4 13:04:38 |只看该作者
海明威也有“强塞一些东西”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确实也有。海、福,当然还没到争斗的地步。了解这些,也不是关心他们的争斗。虽然了解这些并不是必要,但在了解的过程中也许能发现另一些有意思——也许与小说同样有意思,或者说同样属于小说的东西。——毕竟专一并不一定纯正,心有旁鹜也许能够获取丰富——好啦,这个都是题外话,PASS。[em06]

关于我的那个担心,我现在来说明白吧,一开始没说明白是因为我以为我那样一说你就能明白的。简单地说:“上空”,尤其在结尾处出现的“上空”,在人的思维习惯中已具备“象征”的惯性,就像“向日葵”已被打上梵高的属性,“城堡”已被打上卡夫卡的属性,“镜子”已被打上博尔赫斯的属性,这些词再用,至少准确的小心是必要的,准确的小心。应该尽量绕道而行。除非它们就它们本身,或者能重新命名。
——我这样一说,使这里的问题严重化了,其实当然没有这么严重,所以我一直说:只是一个担心而已。正好上次看曹寇的东西看到结尾,好象也是抬头看一下天空,所以这担心就重了些。仅此而已。[em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10#
发表于 2007-8-4 13:04:38 |只看该作者
“除非它们就它们本身”,就后面少了个“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3 01:4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