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10-16
- 在线时间
- 22 小时
- 威望
- 53 点
- 金钱
- 305 点
- 注册时间
- 2009-4-23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17
- 精华
- 0
- 积分
- 130
- UID
- 32556

|
我经常自负地认为,短小的文字没办法持续吸引我的关注,诗,就更是敬谢不敏的高物;我常常为自己曾经有过很高峰的读书体验而骄傲得像只公鸡,也时不时对摆在书店里的东西大事褒贬——而当这本《绝妙好辞》到手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应该适当地闭嘴了。
这本书从任何一个层面上来说,都让我曾经有过的高潮历练感到发虚。
开始的时候我打量它的眼神像俘虏了一只小怪物,因为不合常规的思路让我惊讶。
首先它没有特定的主题,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对了,无主题变奏。——当然,如果你一定要给它找一个主旨,那就是:好的汉语,精妙的文字——在这个情节制胜,长篇为王的快读时代,我真诚地替它以后的日子捏一把汗。江湖中的著名ID王怜花在封底非常有使命感地问了一句,我们应该写出什么样的汉语?说实话,这让人十分焦虑,也越发对这个封面里面隐藏的文字感到好奇,什么样的文字才能称得上是“应该”的汉语呢?
三七其人,在江湖上一直就是一个传言,就像老六说的那样,是不名之士,却尽得风流。对于我等而言,他就像是雪山的山顶,隐约可见,但却无法窥得全貌,只知道《玻璃屋顶》其一,不知道《我为什么与诗人为敌》其二,所以当我从目录中看到开篇就收录了三七流落各处的13篇精悍的小品文时,我不由自主地咽了一口唾沫,让自己的兴奋不至于显得太小家子气。他的这些篇章,像爽快刺激的开胃菜,像盛典前面的焰火表演,他用强大的各类讽喻揶揄一一对诗人、红学家、垂钓者、美容病患者最后还有他自己结结实实地调侃了一番。
为什么让三七打头阵呢?因为接下来出场的是,缪哲。同样是高人隐士,缪哲其人,比三七更难见得首尾。只有5篇文章入选,但每一篇却都纹理细密,气场强大,描述精妙,不仅文白、中西皆通,而且视野开阔,简单地来说,世界被他放平了。我无从考证这位仁兄是否使用的是笔名,但比起三七二十八调侃世界的基本态度,他从最外在的名字到最核心的思想,无一让人在网络文字的世界中对他肃然起敬。
比较奇特的是这里有一些,诗。王怜花、林东威和麦芒的诗,被穿插进来。我本打算假装没看见,跳过了事,但是王怜花的一句“为了看到最后的自己我一活再活”把我的眼光死死地攫住了。这句话有让人瞬间沉静的绝对力量。现在的诗人仍旧不少,诗,却不多见了。收录的这几首,也都是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距今已有些时日,但是幸运的是,我们的情感没有变,那时的这一群作者还都是青春年少,我们现在或许也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活下去吧,去看看最后的自己!
真正震撼我的文字,却是35公里的《南方物哀笔记》。温情,感性,风物独特,触角细腻,是整本书带给我的唯一惊喜。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决定对此一言不发,并且独自黯然神伤,以怀念《笔记》中所描画的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So, You See,这是一本彻头彻尾玩文字游戏的书,主题信马由缰,然而,精神高蹈,文字精妙,是贯穿始终的标准。哪怕是做爱的经济学分析,鱼玄机的量刑分析、拉客的经济学分析或是古文段落赏析,抑或是家庭回忆录,都让人有一再读下去的热望。它或许正妙在没有主题,收录的每一篇文字,都有难以概而论之的风味韵致,都在某一种风格里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都能让人体验到莫名的快感。套用缪哲兄的一句话,那就是“好书没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