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9-14
- 在线时间
- 5 小时
- 威望
- 48 点
- 金钱
- 255 点
- 注册时间
- 2008-12-10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12
- 精华
- 0
- 积分
- 115
- UID
- 27200

|
【黑蓝小说月报第七期】 撰写:马耳
现在黑蓝的优势
如果要说现在黑蓝的优势在哪里,那么我认为就在于多元并存,互相争鸣。
现在的黑蓝可以说是处在一个特别的争鸣时期,我们既有一批受黑蓝早期风格(对此的一个笼统的称谓为“黑蓝体”)影响较深,循着这条路子一路走下来,并且愿意一直走下去的作者,也有一批受传统期刊写作影响较深,但也愿意向黑蓝靠拢,从黑蓝的作品中吸收营养的作者,还有一批看起来并不是非常“黑蓝”,但却极具个性而且极富感染力的作者。
所有这些作者,今天正以一种势均力敌的态势聚集在黑蓝,他们之间展开的,不仅仅是一场激烈的竞争,也会是一次有益的交流,这种竞争和交流将会导致的结果就是: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作者,都可能脱颖而出,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而不仅仅是赛场上的看客。
曾经有一个时期,黑蓝被称之为“黑蓝帝国”,因为那时黑蓝不仅有着像现在这样的草根作者,也活跃着李傻傻、张佳玮、蒋峰、曹寇、黄孝阳这样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明星作者,但这些作者最后都纷纷离开了黑蓝,这其中原因各异,但在我看来,根本还是在于他们的创作理念与黑蓝相左。而他们的离开,不但不能视之为黑蓝的失败,反而可以认为是黑蓝的一大成就,正是因为屏除了这些耀眼而虚妄的光芒,黑蓝才有可能发展起自己的个性,从而为那些真正热爱黑蓝的作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
目前黑蓝的人气似乎不如从前,一些老会员因为种种原因来得比较稀少,这种情形,从正面看,似乎可以视之为一种衰落的征兆,而从反面看,其实正是一种机遇——他们的暂时离去,正好给予新会员和一些从前不太受重视的老会员足够的空间,从而得以发展自己的独特个性。
这种机遇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目前还有待于观察,但我倾向于一种乐观的观点:他们将会用他们的创作,丰富黑蓝的内涵,并慢慢地推动着黑蓝的发展。
每月关键词
小说版五月关键词
2009.05
【传统文学和传统期刊】传统文学(主要指以传统期刊为载体,以作协会员为创作主力的文学阵营)已经越来越陷入一种劝肋式的困境中。一方面,传统文学似乎在竭尽所能吸收新鲜的血液和营养,中国作协的队伍仍在不断扩大之中,传统文学作家和批评家也在反反复复地强调着创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真正具有创新因素的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学中已经越来越少,不断壮大的作家队伍并没有形成实际的战斗力,仅仅是增加了文坛的喧嚣和混乱。现在,传统文学和黑蓝比较起来,如果说还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仅仅是产量、篇幅,以及涛涛不绝地发出噪音的能力和欲望。作为作家作品展示和交流媒介,传统期刊和黑蓝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然而由于冷静客观的批评的缺席、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经济利益至上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期刊越来越成为一个误导性的而不是一个启发性的信息源,一大批有名无实的名家大师占据了大量版面,真正有潜力、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却被排挤在人们的视线之外。尽管如此,目前的黑蓝要想对传统期刊构成有力的挑战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完成这段距离的过程中,我们最需要的还是坚持和信心。
【主流文学】如果说还存在一个“主流文学”的话,那只能是一个过往的陈迹。在文化越来越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主流——非主流”这样一个二元对立的概念正在日益被人们抛弃。传统文学在历史上曾经作为主流文学存在过,现在已经失去这个可资以自欺欺人的幌子。黑蓝从来没有成为过主流文学,今后也绝不应该成为主流文学。比起嘲讽传统文学对“主流文学”的留恋,我们更应该警惕一些让黑蓝成为一种“主流文学”或“非主流文学”的隐约冲动,因为这会使黑蓝陷于止步不前的险恶境地。而要使这样的境况不致成为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冷静、客观的批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