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5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哲夫:中国文学在退步

[复制链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5 10:46: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活人太多变,写一个人好,结果突然发现他出事了,整个人都被否定了。

  茅盾文学奖初评结果出炉,81部作品成为备选作品。入围的作家中,仍旧以熟面孔居多,而入围的作品中,也多是堂皇史实式的故事,少有作家自我的表达和探索,作家哲夫(微博)对此表示:讲故事永远需要,但讲故事并非文学的唯一,实际上讲故事是传统,时代在进步,文学却正在倒退。

  三十年中国新文学时期,文学越来越小众,文学期刊改制,作家沉默,哲夫说:“当年的百花齐放,变成了万马齐喑,文学永不会泯灭,但肯定会萧条。文学探索中断,作家的坚持不再,变成了看客。文学的出路在哪里?每个人都在想,但每个人都不说,这不说的背后,其实是绝望。”

  中国文学在退步

  三十年前,新文学时代来临,先锋文学、实验小说、探索写作等繁荣一时,也影响了无数读者,然而在今天,当年的先锋依旧是先锋,当年的作家们也依旧在讲着当年的故事。

  哲夫说:“今天的文学,正在变得快餐化、实用化、庸俗化,而且在可见的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可怕,文学越来越小众,纯文学要么写出来自己看、深藏书斋,要么就变成媚俗。”

  时代在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并未带来文学的进步,哲夫说:“商业化的运作使阅读在形式上变得花样繁多而内容上却千篇一律。传统的纯文学创作模式不复存在,快餐文化和媚俗之作成为主体。”

  经济越发达的城市,越是文化的沙漠,哲夫说:“香港、上海、深圳,文人的操守、朴素、淡定不再,坚守文化阵地的人越来越少,更不用说进步了。今天的文学,基本上还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讲故事固然需要,但文学并非仅此一种,当世界文学走得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的文学却在回归传统,在退步。”

  被中断的文学探索

  “病树前头万木春”,文学的河流永在奔腾,停下的只是我们自己而已。

  哲夫说:“其实在国外,文学的探索从未中断,如同电影中的《盗梦空间》一般,文学也一样,五花八门的新流派、新写法、新实验一直在进行,但是在我们这里却中断了。”

  传统中断则失去历史,探索中断,失去的则是未来。哲夫说:“文学探索的土壤不存在了。只有衣食无忧了,作家才会去思考文学的样式,今天的写作者,基本无法依靠写作来养活自己。探索写作、实验性的作品,更是难有发表的机会,出版社追求经济效益,年轻的写作者没有创作空间。即便是已经成名的作家,也很难坚持,比如说一直在探索写作的吕新,因为他已经有自己的读者群,出版社考虑到这一点,还是会出版,但是印量很少,稿费自然也不多。成名作家都这样,更不用说年轻作家了。”

  另一方面,作家、文人也越来越封闭,“作家之间绝不谈文学,好像谈文学很可耻。在这种对文学的自我冷落、自我否定和瞧不起的局面下,怎么能指望普通读者还对文学报以希望?”哲夫说。

  只写死去的不写活着的

  当下的文学已遭受太多批评,诸如“与现实脱节”、“失去自我”、“媚俗”等,哲夫说:“如果你不关心别人,别人怎么会关心你。浮躁、名利之下,失去良性文化生长的土壤上,文人都在深情地抚摸自己。”

  作用从来都是相互的,当培育文化的土壤失去,文人们也随之变化。文学的功能,一是教化,所谓文以载道,用文学来讲道理,教育人。另一个是写作者心灵的流露,自我的表达。但是在今天,这两个功能显然都失去了。哲夫说,一方面,文人开始躲避崇高,排斥理想。所以有人提出只写死去的,不写活着的。因为活人太多变,写一个人好,结果突然发现他出事了,整个人都被否定了。另一方面,文人相轻,各自为政,既不关注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不互相交流。

  文学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就可以的,哲夫说:“现实没有办法关注,因为这个社会太多变了,所以文人干脆自扫门前雪,给自己一点点小安慰就满足了,甚至变成鲁迅说的血馒头后面的那些人。”

  沉默的背后是绝望

  商业化、庸俗化,封闭、落后。文学的今天如此尴尬,它的明天,又会是何等冷落?

  哲夫说:“时代在发展,但是文化却在退化,变得商业化、快餐化、庸俗化,可见的未来,这种趋势可能更加严重和可怕,文学变成商业,变成眼球经济。”

  早有人宣布,文学已死,作家们则少有反驳。哲夫说:“自从仓颉造字,印刷术行于世,便派生了写书人和读书人。所以文学不会泯灭,但是肯定会萧条。正如有人评价的‘我们向世界初步显示了我们的巨大能量和广阔未来。这在经济的层面上,当然具有一定的根据。这也许是事实,或必将是事实。但在文化的意义上,却是一种十足的幻觉。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我们的文化遭到了失败’。”

  在今天,沉默的不仅仅是文学,还有文人。对于文学出路的争执和讨论,总是出现在作家之外的人群中间,反倒是很多久已成名的作家们,不见他们的探讨。不过,文人们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世界里,并非意味着他们没有想法。实际上,文学的出路在哪里?每个人都想,但是每个人都不说,这不说背后,其实是绝望。有争论并不可怕,有批评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正是这种万马齐喑的局面。

  晨报记者 周怀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1-8-15 12:26:49 |只看该作者
认为发达城市是文化沙漠是片面的。
我在广州购书中心看到交款队伍大多买的是文学书,反而淄博这种四线城市整个批发市场几乎全是教辅和考试辅导书。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3#
发表于 2011-8-15 17:51:45 |只看该作者
每个时代都会有抱怨当时文学环境的作家,有时候看到一些作家的访谈提到他们当时的文学环境怎样怎样不满的时候,会感觉很吃惊。我想是否是有所远见的作家会看到文学从哪里继承又往哪里发展,而当下的环境并没有朝着作家的意向发展,所以有文学挂掉了的看法?

  经济越发达的城市,越是文化的沙漠,哲夫说:“香港、上海、深圳,文人的操守、朴素、淡定不再,坚守文化阵地的人越来越少,更不用说进步了。今天的文学,基本上还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讲故事固然需要,但文学并非仅此一种,当世界文学走得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的文学却在回归传统,在退步。”

           ”
这段话让我想到我难以忍受的一些小说,类似苏童那种某某年怎样怎样然后开始煞有介事地讲故事的作品,确实觉得这些作品泛滥之后给人俗不可耐的阅读感受。但说到世界文学在进步中国文学在退步这点不太认同,中国写作者的视野早已不是几部拉美文学刮来一阵风会使我们感到眼界打开的地步了,外国译介过来的新起作家的作品,在国内引起热烈讨论但质量未必就如反响那么响亮。
倒是觉得许多作者和读者对严肃作品的心态有问题,大有觉得西方的拉美的创新之作血统要比国内的作家更纯在的想法,有些过于妄自菲薄和自己不够争气。没做过田野调查不太清楚现在对写作进行严肃探究的作者大概是什么状况,但就现在在论坛玩的好几个作者,挺直腰杆站在国内热传的如《最初的仪式最后的爱情》类似的那么几个知名的外国作家面前,绝对高出好几公分。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1

好友

160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11-8-15 18:07:48 |只看该作者
谈不上绝望,绝望也只是个人。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6

好友

751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5#
发表于 2011-8-16 17:18:31 |只看该作者
对于那些期刊核心作家群来说,确实如此,确实让人绝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4 15:4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