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评论】 卡萨尼诺|寻常的叙述————评乐思蜀的《孔明灯》
看完乐思蜀的《孔明灯》,忽然跳出来的一个词就是“寻常”。这绝非贬义。有时候,对于写作者来说,最难得的不是发现那些惊世骇俗的故事,而是看到寻常。我不知道乐思蜀的年纪,看到他初次写作就能从寻常入手,是非常难得的。
对于这篇小说的好感,可能还来源于小说的名字。孔明灯是非常轻盈的意象,从将它放生到这抹微微的亮光隐没,缓缓的伤感的过程犹如看一位朋友远逝。这种轻盈而缓慢的节奏也正是这篇小说的节奏。作者没有太炫的词语,这种自然使得他能够非常专注的接近于小说中所带有的他曾经历的现实的气氛,而找到这样一种情景后,作者并没有放任那个与自己非常贴近的男孩代替自己表达更多,而是将注意力更多的投射到男孩的父母身上。两代人的心灵交汇就此展开。这篇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用通篇的对话来推进情节发展。对于很多人来说,对话可能是一个非常想避开的手段,而作者初次写作就能够挑战这种很难把握的文体,确实让我很惊讶,也很惊喜。对于一次新的尝试来说,这次写作应该是作者一个很高的起点了。
当然作者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例如对话的描写没能更深入的挖掘出人物的性格,每个人物显得很平板。对于伊巧玲这个人物的对话,显得有些用力过猛,把母亲的形象写得幼稚了。而两人的对话,也没能让人看出父母所谓知识分子的背景。作者大段的对话铺陈,可能也削弱了人物相关心理的刻画,有些浮于表面,读起来让人觉得没有过瘾。
虽然说了些问题,我还是很看好乐思蜀。看到他很喜欢卡佛,很希望卡佛能够带给他更多的关于生活的思考,沉到生活里,而不是做一个旁观者。关于对话的写作,我们共勉吧,卡佛实在是写对话的高手。而你已经有了一只非常难得的发现寻常生活的眼睛,更广阔的风景已经向你敞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