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评论】 水鬼|读温书的小说《瘟疫时期的母亲》 这个题目自然让我想到《霍乱时期的爱情》。没读过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我想温书也只是在题目上借鉴一下而已。
我印象中的温书一直在写着一个十二三岁在乡村生活的孩童,这个孩童一直以各种不同的视角来审视着自己生活着的周遭,从而展现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从《穿堂风》、《孤岛》一直到《瘟疫时期的母亲》。
《瘟疫时期的母亲》是我读到温书童年小说中最接近真实的一个小说。到了这个小说里,他似乎抛弃了前期小说中各种意象的制造,而更专注于一场叙述的自述。细密、紧致,步步相扣,这个小说让我一口气读到了结尾。整篇当中只出现一句对话:“母鸡死光了,我对不起你们姐弟俩”,对于这种无对话的小说,也就更着重于讲述者本身了。
“第一只被发现死了的是一只花公鸡,它是我家唯一一只公的。”开首就言明了接下来的悲剧,既然死了唯一的一只公鸡,那么所剩的母鸡也就难逃厄运了。读到了第一句,之后的一切必定是围绕着母鸡的死亡渐次展开,同样的,这让我想起了马尔克斯另一个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这种叙述必定还是要依赖个人的经验。对于养鸡,捡鸡蛋这些事,我小的时候也经常干,我在读到这个小说当中的某些细节时,也就觉得它是可信且可靠的。这些可靠的细节本来可以为小说提供一种冲刺起伏的动力,然而却又在作者依旧不缓不急的叙述中把它湮没掉了。因此,我在读到结尾时,一如开头,只是一个冷血倾听者。
聊完小说,顺带谈下作者。母亲、姐姐,这两个在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想必作者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个姐姐。我自己就习惯于在小说中不自觉的写到父亲和姐姐。温书的年龄估计不大,应该在25——30岁之间吧。这是一个尴尬的年龄,我对于作者一直写着童年视角的小说颇为不解(似乎没必要究其中),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写一写自己当下的生活状况,我相信这要远比孩童时期的要好得多,虽然说小说的范畴早已不止在于写什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