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198|回复: 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 此岸絮语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3 18:11: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此岸 于 2014-5-31 17:55 编辑

缘起

买了两本黑蓝的书:《保护才能》和《中国小说艺术的高度》。

五一期间单位有事,提前两天在卓越订几本书打发时间,均价三折,另有两成回扣。书到时候,品相不坏,还有发票,抵消不少加班的郁闷。黑篮两本偶然下单,罗斯金的《前拉斐尔主义》、弗雷恩的两个剧本和陈师曾的《北京风俗》等十数种,大半读过看过知道点,因为便宜,留个纸本供着,随时翻翻。

书买回来,应该算黑蓝一粉,索性注了册,看那些作者在这里出没,仿佛自己离文学近了,也可以顺便找个安静地儿叨叨一个外行人的文学恶习,比方说绝大部分与文学有关的书,一定要先翻看过才买回来,等等。琢磨几天,决定发在这版,创转水告,打量一番,算水吧。然后码字。

小说暂时没顾上阅,陈卫的字看了一点儿,有两个不好感觉。先说一个。

类似时下出版物通病,这本书的正文行间距偏大,萨福和唐丹鸿两篇,尤其过分,引诗间距大得让人烦躁。倒是170页那个插图中的字,让咱看得津津有味,以至于晚上回家翻出人间食粮,看几段入眠。而萨福的片段,只好取来田晓菲的《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三联版)解决,翻来倒去地也愉快了好长时间,对陈卫说的什么先入为主,并无同感。萨福残诗的不同英文本网上不难搜求,可以看出,田译至少忠实,包括选择英文底本,且多附诸汉译对比与英译版本信息,背景资料、文化线索更是丰满。罗译底本是巴纳德女士的英译加工本,全则全矣,失真也大,中译也就不免掺入罗氏个人趣味。

这个排版不好主要怪自己破例买书,与原书无关,且有引出看书乐趣,所以,另一个不好就免提了。

问好黑蓝的朋友。



2014.5.31 修改标题,添上书名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14-5-23 23:38: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卫 于 2014-5-23 23:41 编辑

谢谢你买黑蓝的书和我的书。
对不起我已经躺下准备睡觉所以用手机回复,因为没用手机回过所以如果效果不好请见谅。
《保护才能》的排版我们都非常不满意,因为出书之前没有校对清样(为什么会这样,现在也忘记了)。这样的错误拿到手之后是非常愤恨的,但木已成舟,只能寄望于下次。希望以后黑蓝终究能够稍微轻松一点解决出版的全程。
萨福那里受教了。也曾感到罗译多有他自己趣味,但也从句子本身的美感而更情愿地接受了。不过我想其中并不果真计较翻译,可能还是有种试图通过文字半盲目的流泻而使自我秉性逐渐呈现的本能。但仍旧喜欢看别人、尤其是真正懂翻译的人说一些常识性的话,很受益。
其实毫无疑问论坛的最好的时光早已过去,但既然注册了,就在这里玩吧,至少偶尔或经常看看,还是有点好玩的。

点评

此岸  第一次遇到书架上的作者直接回帖,感觉怪怪的,尤其自己还说了不好的话。对不住哦。  发表于 2014-5-26 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10

好友

6669

积分

职业侠客

痴呆兄

Rank: 5Rank: 5

3#
发表于 2014-5-23 23:50:39 |只看该作者
陈老师说得挺让人伤感的
且让我在风中睁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4#
发表于 2014-5-23 23:59:39 此条消息来源于黑蓝手机报 |只看该作者
卫康 发表于 2014-5-23 23:50
陈老师说得挺让人伤感的

不伤感啊!怎么会伤感,会不会是语气导致的。
我们最近都很好,甚至从个人的角度来说都是最好的时期。我们这两天还在等一周左右,又会有一个大变化。到时告诉大家!
先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0

好友

3883

积分

业余侠客

活死人

Rank: 4

5#
发表于 2014-5-25 22:17:32 |只看该作者
一周后大变化……

我就说嘛,最近太沉寂了,总觉得有事情要发生。黑蓝总是这样的,默默地炸一个雷。
牧山人
微博:http://weibo.com/awu0610
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0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14-5-26 10:41: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此岸 于 2014-6-1 06:58 编辑
陈卫 发表于 2014-5-23 23:38
谢谢你买黑蓝的书和我的书。
对不起我已经躺下准备睡觉所以用手机回复,因为没用手机回过所以如果效果不好 ...

开始偶尔过来看黑蓝的帖,有些喜欢,有些不大喜欢,有些挺诡异的,有些还不十分明白。

感觉很多写者与更多的读者其实并不需要“使自我秉性逐渐呈现的本能”,也许是无从具备这种本能,抑或只是从未有过此类自觉。自己的阅读趣味多是浏览古今中外热闹或寂寞、精彩与颓废、妙想和庸思,而自己该怎么待人接物、该如何言谈举止,怕是早就定型了。所以看书首先关注那些文字是否作者本意,对于译著、古籍阅读,选择尤为慎重。市面上热闹不热闹的好像无关紧要,不过会影响一些原始文献的获得,甚至是电子版。

因此,无论哪里的好时光,可能都与外人无涉,而只对身在其所者才具意义。就像我们没赶上孔孟或是胡周时空,仔细想来还真不该有什么伤感与怅惘,想象自己充任什么角色吗,呵呵?偶尔穿越一下无妨,可千万别当真。反观那些不时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的文字和声音,往好了说,充其量也就一无病呻吟,往坏处想,就只有当事人自己明白了。

能读到好看的字,便是最好时光(遭遇美图美乐美景美物美人亦然),若果真能发现写者的自我秉性,那就更好——不论是网上还是书上,不论是译著还是原著。

希望自己是这样的读者,在黑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0

好友

60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7#
发表于 2014-5-26 13:36:01 |只看该作者
我买了《不过是OPEN》这本。

点评

此岸  问好!  发表于 2014-6-4 11:56
Noth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8#
发表于 2014-5-28 15:12: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此岸 于 2014-5-28 15:25 编辑

  
挑剔

从小爱看各种杂书,就是一般人说的学业、专业以外的书,积习难改也不想刻意去改,不算过分只是不免对字对书多有挑剔。版本、作者、装帧、排版、纸质方面的不满意都有,有时几近变态,比如把一本外貌丑陋的书重新录入排版后交附近文印社做两本慢慢翻看。反而对书中文字本身所谓才情格调观点流派大多可以接受,句子通顺言之成理阅读愉快更好。这种吹毛求疵与漫不经心的一些附加后果是,对一切文字可以如何应该怎样的高见敬而远之,对一切编书写字的勾当没精打采,连工作的应酬的字句也都尽量少写不写。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自己至今还在到处找书看。

有时这种挑剔的积极作用也很可观,比如容易对现实生活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一笑置之,说淡定也好麻木也好,听起来都很踏实。试想,在一个连书籍排版都做得马马虎虎的时空,比该工作复杂万倍的乳制品生产或是垂直电梯运行中出点质量问题就显得基本正常;在一个连外文翻译都可以夹带自家私货的地方,把并不高明的“高仿”古董倒腾给乐意出钱的雅士或投机者就无可厚非;以比较含蓄的方式把别家的银子揣进自家腰包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这样就不会老惦记什么东西好吃什么地方好玩什么玩意好用;不会生发离了什么不是什么仿佛就没法过就忒俗气就太高蹈之类的矫情。优胜劣汰或劣币逐良,都可以直接间接为商品市场竞争繁荣和生物多样性做出实际贡献。

东西方民间段子里都有比方说“小事不当真,必然坏大事”、“小恶混不吝,大恶随后来”之类的说法,而且谁都明白这些省略主语的句子是说给谁听的,只是提倡对号入座的、愿意对号入座的、应该对号入座的、实际对号入座的,经常会发生位错或者错位。所以只好自己找个地方,把对书的各种不满写下来,算是给自己的读书或是心情留下点线索。很早以前会记在本子上或直接画在自己的书上;网络普及以来,偶尔贴到博客或是论坛,也许是存着一丝模糊的念想——遇到略有同感的人,大家会心一笑。

读书的潜移默化多细微而个别,不足为外人道,但愈发挑剔,当属显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
发表于 2014-5-28 15:33: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此岸 于 2014-5-29 08:23 编辑

偏见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文学,因为我看小说不多,翻剧本更少,读诗则少之又少。

不过我一直有一种偏见,就是文学其实就这么三件套。世上没有小说、戏剧、诗之外的文学,也不存在所谓的文学家,只有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其他一切文字、图片、音像、器物、人类、乃至大自然的一切造物,人类的一切意识与潜意识,还有世上的一切学问,皆可以称之为文学素材(我喜欢各种文学素材)。那些喜欢写字的人,如果暂时还不好意思以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自居,叫作家、作者或写者都挺好。

那些专门研究文学的人,倒是可以叫文学家,也可以叫文学批评家;不过后面这个头衔在本国始终不怎么受人待见。

把研究文学而不是创作文学的人叫文学家,是借鉴其他学科惯例,不分高下,准确方便而已。比如现在叫数学家的人很少发明过几个数学公式,无数数学家可能一辈子也证明不了一个前人提出的什么定理或是猜想。物理学家、化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语言学家的情况也都好不到哪去。但是这一点也妨碍他们还可以是重要的乃至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语言学家。所以,若是把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稀里糊涂地通称为文学家,似乎不是在抬高他们的身份,而是有几分降低或轻视他们的文学创造性,或至少是对他们定位失准吧。试想,一个叫“文学家”的家伙居然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小说、长诗、戏剧,或者你对着一个大诗人问可不可以谈谈你写的最好小说呀?那这家伙该多尴尬啊。但是,叫作家就方便多了,把自己码的字弄成正式出版物的模样,两本就差不多可以进作协了。什么是作协,作家协会呗。若是叫文学家学会,估计很多作家会不知所措。

遗憾的是,我们通常认为,文学批评家似乎很少比作家高明,尽管他们可以当教授做博导甚至领导作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4

好友

61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10#
发表于 2014-5-28 15:47:28 |只看该作者
可以发随笔版啊~
现在数学家没发明几个公式,你是指当代的?可是我倒是觉得这倒不一定是要发明几个公式。证明了费马大猜想的,也会觉得挺牛逼啊。即便像陈景润,最后也没能证出哥德巴赫猜想,也还是很牛逼的人啊。
不过现在真正纯研究纯数学的可能是真很少。原来填报志愿的时候,没几所学校开了理论物理专业……

点评

此岸  把原意稍微强调一下,应该不会再有这样的感觉吧。  发表于 2014-5-28 20:27
这么苟且的活着,你不觉得心慌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4 01:5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