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7-10
- 在线时间
- 46 小时
- 威望
- 380 点
- 金钱
- 50 点
- 注册时间
- 2014-5-3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319
- 精华
- 0
- 积分
- 0
- UID
- 89910

|
我对于艾未未的态度,是一个悖论。同时,艾未未自己,也构成一个悖论。我非常喜欢他,从艺术家的角度讲,作为一个有着旧式家国意识的侠士风范的他;我非常不喜欢他,作为男人,他实在长相欠佳。其实就影片展现出来的他的建筑设计、装置、行为艺术,缺乏灵气缺乏一种与生俱来的“灵妙”的气质,艾未未的动人,非关才华,而是他为了人民,真正为了人民做的事儿,他在试图解决社会问题——而非像赵亮、黎小峰之俦,只知强奸人民,从不解决问题(《上访》《罪与罚》《遍地乌金》之后非常愤怒)。装置《铭记》非常动人,为了记录一个在四川地震时死亡的7岁女孩的曾经存活。但是艾未未,艾未未这一代人解决政治问题,与体制的斗争的方式非常蠢,虽然非常感人。是堵枪眼式的——他被警察打,拘留八十一天。他们这一代人头脑僵化。只知革命,不知改良。艾未未这样的人存在,其最大意义并非他对当今的社会政治、体制、当局改变多少,而在于他这些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了未来的当局,受艾未未影响,或者崇拜刘晓波的孩子,长大以后变成了“当局”。就是“换血”,当下的政治、艺术,话语权要尽量快的交给新的一代。
这个问题有点像人们对广场舞的看法:“当年的那群混蛋老了”。艾未未是五零后,五零后其实是一群老流氓、笨蛋——看他们搞出来的八五新潮,六零后是一群只有激情缺乏理性、缺乏大脑的柴玲式小傻逼,七零后是尴尬的一代,缺乏存在感的一代,八零后是微微的曙光,九零后是必将大放异彩、操翻世界的一代。 这有点类似哲学命题“特修斯之船”当一艘船的每一个零件都逐步地被替换之后,它还是当年的那艘船吗。 当“当局”慢慢被新的一代人渗透、替换之后 当衙门里面做官的都是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溶于骨血的八零后、九零后,从小崇拜艾未未、刘晓波,向往一九八九的一代人掌握这个国家,她的风貌会截然不同!
说句残忍的话,等“你们”死了,“我们”就好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黑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