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1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愤怒的青涩果子----关于余杰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好友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2: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愤怒的青涩果子----关于余杰

长风无泪


关于余杰,他的作品我几乎都看过,也买过不少。最初的印象,是那本《火与冰》,带给我不少的思考,喜欢他那别具一格的风格,鲜明尖锐的论点和论调。但多产的他随后在之后的时间接连频繁地推出了多本文集,《铁屋中的呐喊》、《说,还是不说》、《想飞的翅膀》、《爱与痛的边缘》、《老鼠爱大米》`````多产并非就是缺点,但缺乏新意和突破,频繁重复成了是无力的宣泄,而自诩为思想者的他,那样的做法失于慎重和严肃,不外成了哗众取宠的写手,那些作品只是出自同一模子的流水线商品,近来还听说他将直接上电视媒体去喧哗。看不得的就是这种以崇高姿态,冠以严肃深沉的思想家姿态的商业写手,骂吧,骂吧,余秋雨就是被他指斥为此种,可惜的是看到人家的刺感觉不到自家的梁。

我是曾经喜欢他写的那些文字,尤其是最初的作品,那尖锐和激情,以及那些题材给的反思,但看他那陆续频繁发表的一本本书都是一个模式,看多了,也觉得重复了,老调了,那激情成了心浮气躁,一个缺乏生活砺练和社会经验的象牙塔中人,闭门造车,发了那么多的感慨,说那么多未实践的理论,评论人与事是从单一的角度和片面的定论,好象还像个孩子似的去标明好人坏人黑猫白猫。从他对余秋雨的猛烈攻击,以偏概全,难道他就不刻薄?关于余杰的文章,我以前一直无法明确说出观感,现在总算能概括出那个感觉:愤怒的文学青年,文学愤青的习作,一枚愤怒的青涩果子。

余杰以评论文章著称,但他许多篇评论文章共有的致命缺点就是过于偏激和有些理论似是而非,更多的是引经据典,过多的引据,偏激的论点,单一的角度,类似于学生论文模式化。(直至目前,他只推出《香草山》那一本小说,其中的情节和故事模式和李敖的《上山,上山,爱》大致雷同,为此他对李敖那部作品还很不屑,但他那篇比《上山,上山,爱》也好不了多少,起码他所认为悲痛的个人遭遇与李的完全不值得一提,除了他在那本书引用的一大段一大段《圣经》优美字句给我印象深刻,其内容予我的感觉还不如一般的流行读物)虽然他自以为是那个道破皇帝新衣的小孩,文章居多是悲天悯人的高度,可惜的是他就算有那孩子的直率,但也有如孩子的幼稚和天真。偏激的热情,片面性的基调,过多的重复,便是矫情和煽情,见了一篇对小资情调的戏谑捉狭文章,里面小资评定标准之一就是读余杰,也许就是隐含着这层意思吧。

初次印象,是那本《火与冰》,包括后来的《铁屋中的呐喊》那些评论专集的名字多是沿用延伸自鲁迅的经典,欲从鲁迅的文笔风格,可是鲁迅,鲁迅,我们只有一个鲁迅,但当我们只有鲁迅一个名字可以铭记,是不是也是我们后来者的悲哀。鲁迅之名,而今也被泛滥和糟蹋了,每个文学愤青一上来就是借鲁迅之名发泄他们无力的叫嚷。别忘却,在那个黑暗的文革时代,鲁迅的名字就是被一班疯狂的小丑们以旗帜的名义蹂躏和践踏了。若有在天之灵,鲁迅是冷眼还是痛哭。就算是鲁迅,人无完人,我们是不是也对鲁迅对林语堂、梁实秋、徐志摩``````的抨击给予客观评价和看待,也许鲁迅只是就事论事或借题发挥,有其时代和客观背景的因素,但也予人是文人相轻的感觉,过于刻薄了。也许错的是后来那些延伸和主观臆断者,那些曾经和鲁迅打笔仗的作家个个成了落水狗的形象,他们的名字和作品在中国才曾有那么多年欠失公正的对待,一度成了禁书。如果说起鲁迅的刻薄,那么他对自己也是一视同仁,他的名字“鲁迅”似有自嘲之意。尖锐鲜明的客观不等于就是主观的刻薄,但有些人往往就将两个概念混淆了,有些人是不了解两者的区分,有些人是别有用心的混淆。

《火与冰》初时阅读起来的感觉还不错,但相对他那些沉重的命题,他的阐述和演绎也太片面和肤浅,激情多过于其文字内容,所谓抽屉文学,所谓沉重的使命,不外就是隐隐约约对那个夏天事件的不平之气,是对自身北大人的优越感,但欠缺更全面更成熟的反思,而他入学北大时候,已经是事件发生多年之后,他的声名居多也就是那本书开始,似有打着那个旗号卖书之嫌疑,包括对余秋雨的骂仗等等动作,看起来更多的像是对自己的炒作。希望那些只是我的臆断,非他的本意,但,如同他的师兄孔庆东文章里面大致的一句话“曾经有个师兄意味深长对我说有些事情要‘漠然’,在之后才渐渐真正体会那句话的含意。”激情澎湃和尖锐鲜明是好的本质,但莫失去客观的理性和冷静的反思,要不,无意中的一些行为反而是违背了自己美好的初衷。如果把自己那些文章看作为是一些思想的高度出发,那么最好是成熟和客观的态度,在不断辩证中探索,多些反思,从不同角度和立面去验证。正如佛家禅宗的修炼,有时的所谓顿悟其实是走火入魔,保持清醒和客观的态度,才是思考正确的起点和立点。

他在那篇《刻薄钱钟书》里面所论述评价钱钟书和杨绛,不屑所谓他们在文革时期的态度,那是他欲参照对余秋雨评论模式再指责他们?以他这些言论和姿态,若他出生在那个年代,我想可能不外也就是一红卫兵一造反派吧。钱钟书在文革时期那样的事情不见得就怎么卑鄙,是悲哀!老舍们的不幸,我们不想看到,张志新们的反抗我们充满敬意,钱钟书们的苟且偷生,我们也只有悲哀!愤怒!同情!我们更应该检讨和警醒的是避免再次犯那个时代的错误。杨绛的书我也很喜欢,甚至认为她的《洗澡》不亚于《围城》,她的《干校六记》、《将饮茶》```里面有一些篇章描写他们在文革的磨难,不知余杰可有读过,有些知道的只是片面就不明就里地去评价,这就是他评论文章的弊病。况且正如钱钟书说的吃鸡蛋不用去知道那母鸡的道理,因为作为读者,我们阅读人家的文章,不一定就非得与他们的私人生活挂钩起来,诚然,如果他们在生活和行为举止方面若也能体现出伟大的人格魅力,那也能让我们更敬佩。

帖子来源:http://www.neizai.com/club/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9

主题

0

好友

1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02:39 |只看该作者
余杰不足畏也!
抱歉,大部分时间 我不够温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0

好友

982

积分

注册会员

跑快了就飘

Rank: 2

3#
发表于 2007-8-4 13:02:39 |只看该作者
就是啊~~在吃老本乐~~


霍霍~~小妖 ,你这四个字就已经把余杰打入地狱咯~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好友

1057

积分

论坛游民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07-8-4 13:02:39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适当的态度是弃其人,读其文。
我没说“余杰之人不可留,余杰之法不可废”啊~
Namo-Saptanam Samyaksambuddha kotinam Tadyata Om Cale Cule Cundhe Sva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5 10:5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