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11-25
- 在线时间
- 2 小时
- 威望
- 89 点
- 金钱
- 523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142
- 精华
- 1
- 积分
- 593
- UID
- 126

|
水沫9简评暨水沫5周年纪念文
中国新小说。这个栏目我多说点。陈傻子的中篇《姐姐》是一篇很糟糕的口水小说,“我”和王小红的暧昧关系似乎是小说的主线,但王的淳朴以及两人的感情基础交代得很不够,所以叫人感觉太假。好在作者考虑了各种因素,写得均衡,没有落入粗卑或人文主义的圈套,所以还能看。陈小三的《烟》、《打牌》等是出色的小品文,放在哪里我都没意见。非牛的纳米系列还行,尤其是《这人养鸟真养得好》、《他不是张楚》、《只要那里的饭干净》富有戏剧性,写得精彩,其它似乎还能继续挖掘。而让我受不了的是11篇小说的开头都是同样的5个字“有一个人”,变化得不够,暴露出某种问题。彭希曦《穷人王小疤的晚餐》构思奇特,小说行至一大盘菜端上来之后,竟没下文了,作家一刀把故事的尾巴砍了,扔掉了,让人去想,去猜;实际上我以为是耍了个小聪明,只是有趣儿,没什么实质内容。新的语录体《我们彬彬有礼,我们不发疯》有很多漂亮句子,依然是调侃、活得不耐烦的语气,我认为还可以。作为对目的论的生活连续性的反击,他的这种写法我是认同的,但要是老这么搞就形式化了。宇柠《冷的睡眠》也许只是一个住校生孤独冰冷的小感触,在我看来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什么都不是,真不知道为什么要选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李黎的2篇和吴幼明的2篇。李黎年纪轻轻,但很懂得小说的做法,相对于《为什么夏天的日子比冬天长》中阴道内的细腻和暴露,我更喜欢前面的《改姓》。小周怀孕之后想让未来的孩子跟自己姓,所以她鼓动同是姓周的丈夫改姓,这在生活中可能只是个笑话,但小说中的两人都很“执着”,妻子这么说,丈夫真的去做。小说结尾写:“于是我们看到他的两只腿在地上蹬着,前后、前后、前后、前后、前后……停、转、走,前后、前后、前后……”读到这里我HaHa大笑,在笑声中理解了它。吴幼明《汽球》、《再活五十年》是两篇很有感触的小说,《汽球》写到对自由——这自由是绝对的——的向往,《五十年》关涉生死,都很简洁。前一个起笔“汽球是悲伤的天使,他生于尘世,却不属于尘世”,收笔“文字对天空没有任何意义”都是很精彩的着力点;后一个对若有若无的梦幻或被汽车撞“死”后“我”的知觉描写得细腻,让人读出生之虚幻。不过我还是得说,小说在观念上的猛烈并不能掩盖形式上的单薄,在一个千把字的篇幅中完成一个大动作已经出色——尤其像《汽球》、《学校》这样的,但小说不只是传达某种意图,更要能在细微处见出生活之美和在之涵义。所以我拜托幼明不要老把小说写得这么短,有些东西可以展开来写,往细里写,往骨头里写,经过魔鬼式的训练,使语言掷地有声,写出更精彩的小说来。
九十年代后诗歌。这期的诗歌选得比以往多,让人感觉五花八门。上下卡卡、仁兄,这两个在论坛上乱窜的家伙也在,他们的作品都是轻的路数,可以在这个方向上继续深化。弥塞亚的《匹诺曹》、华秋的《居那若罗》、非亚的《沉思的猪》等诗歌都很好,我不多说。魔头贝贝、张玉明、野狼的诗歌也好,但对他们自己而言需要的是提升而非原地踏步。其他还有陈小三、闲手、高玉磊、韩娅娟、杜撰等人的诗歌,他们的写作都是值得期待的。有的诗歌很有趣,如《路过一个旧书摊》、《不是一家》,也就是些好玩的点缀吧。有的诗歌依然写到了性,但还是Very差。小徐同志的3首就《黄昏之国的达尔文》还行,后面两首比较差,而且是从网上下的,没有分节,同时没有征得本人的同意。林苑中、卢圣虎、向天笑的诗写得柔韧,有笔力,有味道。小蝶JJ的趣味我不喜欢,但语言是成熟的。在去年我曾直言不讳地说幼明现在的诗歌写得很烂,但《夜》这首却写出了大人打架时孩子的无力感,“背靠墙壁哭泣”,所以嘛比较成功。
当代综合艺术。这个栏目无疑是水沫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这期的内容也挺扎实。邱志杰和杨志超是两位严肃而又成熟的艺术家,后者的《取》这个行为艺术通过将自己的一个肾无偿捐献给另一个需要的人,再次提出身体问题,向道德、经济、政治、法律提出必要的挑战。需要指出的是,“身体是我们进入这个世界的入口”,杨的《四环以内》、《嘉峪关手记》、《尾巴》等一系列身体行为艺术不但具有社会文化批判含义,更具有肉身时代的存在论涵义。邱志杰的《西方地图》、《玻璃·公共厕所模型》、《不是一个人的自画像》等行为虽然只是粗略的图片文字介绍,但能看出艺术家对社会历史变迁带来的各种观念的有力质疑和批判,同时体察艺术家自身从主题关怀到方法论层面的自然转变或迁移。
新评论《政治互动与更前卫艺术》、记忆《中国诗歌考察2002-2004》、水沫通讯《上海文化消息两则》(“顶楼马戏团”乐队最新专辑被鉴定为淫秽作品,零度写作被停刊)也可以,它们结合起来,折射出国内文化艺术令人担忧的生存环境及发展现状,尤其是非法制化的体制对文化艺术的禁锢,单向度的政治带来单向度的前卫艺术,扼杀一切非“规范化”的自由。陈蔚的考察(节选)这里写写那里写写,但是非常认真,细微丰富,可以在闲暇时翻翻,于无心时知悉诗坛掌故,对自己的创作提出疑问。
水沫从2000年创刊至今(2004年)已近5个年头,在5周年到来之际我想就主要的问题再说说。目前国内很多刊物做得中庸、平庸、Very bad,而水沫的思路异乎寻常。年轻的评论家老刀曾说水沫是中国不容忽视的一本地下刊物,很多小说家、诗人、艺术家也给予相当的评价。毫无疑问,水沫要的不是四平八稳,它的游戏性征和批判性征在国内刊物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但是由此而来的问题是:它的缺点和优点同样醒目。主编幼明同志是一个很单纯的人,这便决定了水沫的质地和方向。几乎每期都有亮点、迷人的亮点,但不少作品只是噱头,尤其诗歌,鱼目混珠,无法在语言的本质处言说。通俗性:Ha,这有时只是陷阱;性、伊拉克、美国:这些字眼并不代表冲击力,而只是时代暴力的无处不在。何谓后现代性和公正游戏?文化艺术发展到今天,重要的不是表现什么而在于如何表现。功能性只是一部分,重要的是可能性。至少我认为小说“新”得还不够,起码实验性不够,即使是(当代小说)“对散文的发现”也停留在表面上。诗歌可以再浓缩,精选,哪怕少选点儿,尤其要尊重诗人,排版不要压住排,留出空隙,真相大白是好的。多用有趣的铅笔画、钢笔画,少用不清楚的黑白图片……当然,自费出刊,一年2期,庞大的选编工作量,又要工作又要恋爱,印刷,搬运,在邮局大包小包地寄出;从文字编辑到搬运工,从体制内的警察到体制外的小说家,编者个人的压力是巨大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大家真正的支持也是有限的,但是这些不能成为借口,而是无与伦比的精神,是继续做得精彩的充分理由。大而话之的批评无所谓,粗俗无聊的攻击无所谓,重要的是在具体、中肯的意见中成长,使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得以凸现。这是一个广阔的平台,需要更多人的投入和游戏,需要使我们的文化艺术真正成为关切生存、关乎我们自身的牛羊和粪便,天空和大地。升华至此,完。
2004-8-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