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吧,罗伯-格利耶的作品,是一种类似于建筑物的装置,远看外形很建筑,但近了看却发现没有门,也没有窗,更没有楼梯,倒是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缝隙,它的不好懂,或者说不好读,都是因为这样的状态,因人们看罗伯-格利耶笔下的虚构的存在,就像从建筑角度去看一个装置作品一样,它是如此的不实用,不现实,不真实,根本就没法入住,也没法具体地进入其中去充分体验深度与生之快感,但对于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的人来说,它的确是艺术的存在,是艺术作品,它对后来者的启发与触动,与以往的那些大师们是不一样的,他不会教你怎么做,而是刺激你如何改变思想与表达的方式,去理解事物以什么方式存在是一回事,而可能以什么方式存在是另一回事,文字意义上的存在是另另外外一回事。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的他的作品是:《弑君者》、《在迷宫》、《重现的镜子》、《为了一种新小说》和《快照》。另外,我想说的是,虽然他还活着,但实际上已经在历史里了,包括这个访谈里的内容,都是历史意义上的复现,而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闪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已经不可能见到罗伯-格利耶了,即使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在他到北京的时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6 13:39:0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