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303|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触摸II

  [复制链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4: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购买主题 已有 19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点金钱 才能浏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14 踩0
未到六十已古稀。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
发表于 2007-8-4 13:34:44 |只看该作者
<>仔细读了。</P>
<>一种完全摈弃了雕琢手段的语言,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还原事件本质。重点在于准确无误的描摹:顺畅、无痕、舒展。但对于整个结构而言,语言又是“紧”的,这个“紧”不在于节奏的快,而是对整个叙述过程的控制力。时间、空间的转移以及场景切换非常自然,感觉作者花了不少心力将其打磨到没有一丝人为割裂的痕迹。这就好比是一件原木家具,初见之下,觉得没上油漆,表面似乎不够光彩,款式也不新颖,但假如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件家具最好的地方,恰恰在于拙朴,无论是木材的纹理,还是简洁的风格,都表示了对于“本色”极真诚的回归。而这种内敛又释放出强大的张力,恰好是它的“无为”赋予了它“无限可能”。个人以为对于此类作品,用“大巧若拙”形容最贴切不过了。基于这一点,我觉得任何随意的改动对于整个作品都是一种“伤害”——尽管这种“意图伤害”是无意的——只能证明其无法领会小说的精髓之处而已。</P>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8-4 13:34:44 |只看该作者
<>楼上,你已经僭越了,而你浑然不觉。</P>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4#
发表于 2007-8-4 13:34:44 |只看该作者
<>初读一遍,感觉很好。</P>
<>看来耐心的修磨一定可以带来优秀的作品。</P>
<>顾的小说里男女主角,永远是A和B,A和B之间永远有一种错位和其他理由造成的隔阂。而从这个位置向上看去,可以看到这是整个人类经常的一种境遇。</P>

<P>初读留下的两个想法是:</P>
<P>1、在本篇的这种节奏感下,细节的刻画是否可以更省略一些?</P>
<P>2、结尾最后两句的设计,我觉得使小说的力量范围有所缩减——尽管我相信作者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考量。</P>

<P>这是初读的感受,再读时再修改我的说法。 </P>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35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你的假想敌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Administrator's 不吐槽会死患者 恋爱渣滓 Heilan Super Team

5#
发表于 2007-8-4 13:34:45 |只看该作者
这个女人有些肉麻。也就是因为她的“陶醉”,使“触摸”依旧具有那个年月少年的隐秘的激动、胆战心惊的跃跃欲试。床上戏的细处转折很喜欢看,“她”也写的很好。<BR>我刚才说“依旧”是从《触摸》中得来的。从时间上来对比两篇,可能跨度太大。既然有意继续使用“触摸”这个词做题目,它中间有必然联系。比起前一篇,叙述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与我看过的顾的其他小说来说,这篇有意从过去的那种语境中抽离出来,甚至努力消灭顾那种特有的情感表达(这个词组可能用的不好,不过当下也没别的准确表述了),应该是想将它从小说的面上隐去。叙事方式的完全改变,我在想,因为时间的流逝,作者对“触摸”的理解有变化,由从记忆中提取转而选择逼近还原这种方式的写作。这也是叙述方式变化的原因之一。《触摸》有不成熟的地方,《触摸II》则采用当下发生的语境,写作技巧相当成熟、稳健。一个小说的可能最后只存在在一篇文章之中,对于这篇《触摸II》,还存在其他方式会写得更好的可能性,我倒认为与《触摸》相同的方式会更爽,而且不代表那样就不冷静。
我三岁的时候,很忧郁
喜欢,在河边丢小石头

http://heitiancai.blog.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主题

2

好友

8110

积分

中级会员

来一瓶冰汽水

Rank: 6Rank: 6

Heilan Administrator's

6#
发表于 2007-8-4 13:34:45 |只看该作者
<br>    从吃饺子开始,这长段的叙述都很入味,事件的行进和感触的茵蕴恰到好处地熔融在一起,让人感觉到作者甚至不必腾出空来专门描绘当时的心理感受,只须将叙述按着既定的节奏持续地推进就足够了,这或可以理解为捕捉情绪的先天能力转换为呈现情绪的无形之手。如果说在叙事的逻辑与心理的线索间顾此失彼是专注于细节的写作始终要面对的问题的话,这篇的这一部分给出了一个很好地解决的范例。在磁场中叙述。<br>    相比之下,开头就显得很滞涩,虽然表面上是为了引入事件所作的必需的准备,也可以认为是将“触摸”从一个具体的事件(动作)上剥离出来的必不可少的扩充与提升;但我仍然觉得,它造成了叙述的迟缓,它让我感觉到作者在进入顺畅的讲述之前迟疑、扭捏、顾左右而言他。<br>    叶青很不像一个次要角色,她在结构上的分量比专注于叙述的时候感受到的要重得多,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这也是较为常见的,她对主题究竟有何意义这里就不谈了,只是隐隐有一个感觉:对她在什么地方出场、以哪种方式提及她,没有妥善处理。叙述进行到比较顺畅的地方以后,有几处“有意无意”提到叶青看得出作者对这个人物出现的分量是经过掂量的,但这可能恰恰说明了问题,这种对“有意无意”的掂量显得不自然。<br>    语言上的特点,前面冯与蓝说得比较仔细,和我也有相近的感觉。能看到一个强调基础的作者在基本功(何尝不是最根本和重要的地方呢)上发力所显现的效果,也能看到从基础着手而在更高的层面形成别样风味的语言是如何可能的;经过反复锤炼的语言有着不动声色的重量。<br>    有一些词句不够好,有毛刺。像“他们看到他因激动而导致的神采飞扬情绪亢奋,去上课的几乎所有人也都惊讶无比”两处主语的衔接不舒服;“现在变成我跟她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变成”似乎可以不要;“站牌旁梧桐树的嫩叶在光线中显得很隐秘”,“隐秘”用得太含糊;还有“这情形刺激了我有段时间一看到校外民居就会怀疑南区的人租住在里面”、“这些猜测被予以否定”、“没接茬这句话”这些我觉得都有必要加以修整,或者换用其他的表达。<br><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7#
发表于 2007-8-4 13:34:45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圳小明</I>在2006-5-31 21:55:27的发言:</B><BR>
<>如果楼主不介意的话,俺稍微改动一下第一段,算是多一种可能性的尝试:</P>
<>南区宿舍是一栋6层高的排楼,楼前正对着的是香水街。香水街的进口是定安路,往北拐上去就是环宇大道了。往南走的话,道路曲曲折折,地形复杂。下课11分钟后,我站在定安路的交叉路口上,往南看了一眼,然后低头拐进了香水街,前往南区宿舍。</P>
<>如果楼主介意的话,把俺这个回帖删除就好了。^_^</P><BR>[em20]</DIV>
<P>
<P>对“改动”我并不介意。对改动时的原意体现才是我重视的。现在的这改动有点曲解了原意。比如原文里“从地图上看,曲曲折折,不太清楚”表述的是那条路在地图上显得不太醒目并且难找,并不是要表现“地形”。而通过地图上它的地理位置的“神秘”(当然这其中有夸张的成分),又与下文里“我”去管晓滢家时心里的忐忑有微妙的呼应(对“我”来说,管晓滢家也是个“神秘”的地方),所以会有“公交车顺着定安路走下去,穿过它的尽头,驶向我不熟悉的另一个新鲜的地方”一句的出现。原文第一段是3句,第一句和第三句是场景的静态陈述,我选择静态陈述,是因为“我”在最初的安静状态下,看东西时是安静的,场景也是安静的,自己没有动作、看场景也没有遐想。第二句则是表述“我”的行动规律——这与下文跟随管晓滢行走的路线一样。</P>
<P>说这些,自然显得很图解。在写的时候——我回想——其实并没有想这么多,而是本能和宏观面上自己感觉应该是由静态开篇。但在自己阅读多次、并设想尝试用其他方式开篇后,感觉到这个小说(仅指这个),必须老老实实的、安安静静,不该有文字技巧体现。</P>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8#
发表于 2007-8-4 13:34:45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冯与蓝</I>在2006-6-3 3:08:08的发言:</B><BR>
<>仔细读了。</P>
<>一种完全摈弃了雕琢手段的语言,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还原事件本质。重点在于准确无误的描摹:顺畅、无痕、舒展。但对于整个结构而言,语言又是“紧”的,这个“紧”不在于节奏的快,而是对整个叙述过程的控制力。时间、空间的转移以及场景切换非常自然,感觉作者花了不少心力将其打磨到没有一丝人为割裂的痕迹。这就好比是一件原木家具,初见之下,觉得没上油漆,表面似乎不够光彩,款式也不新颖,但假如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件家具最好的地方,恰恰在于拙朴,无论是木材的纹理,还是简洁的风格,都表示了对于“本色”极真诚的回归。而这种内敛又释放出强大的张力,恰好是它的“无为”赋予了它“无限可能”。个人以为对于此类作品,用“大巧若拙”形容最贴切不过了。基于这一点,我觉得任何随意的改动对于整个作品都是一种“伤害”——尽管这种“意图伤害”是无意的——只能证明其无法领会小说的精髓之处而已。</P></DIV>原木家具的比喻我很喜欢。这段话同时也刺激我在想另一些问题:是不是“原色”就一定好?“大巧若拙”就一定是事事有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原色”“笨拙”是好的?为什么?这些问题可能跟作品本身关系不大,不过我觉得有助于对小说的理解、以及小说观念的开掘。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9#
发表于 2007-8-4 13:34:45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生铁</I>在2006-6-3 15:28:19的发言:</B><BR>
<>初读一遍,感觉很好。</P>
<>看来耐心的修磨一定可以带来优秀的作品。</P>
<>顾的小说里男女主角,永远是A和B,A和B之间永远有一种错位和其他理由造成的隔阂。而从这个位置向上看去,可以看到这是整个人类经常的一种境遇。</P>
<P>初读留下的两个想法是:</P>
<P>1、在本篇的这种节奏感下,细节的刻画是否可以更省略一些?</P>
<P>2、结尾最后两句的设计,我觉得使小说的力量范围有所缩减——尽管我相信作者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考量。</P>
<P>这是初读的感受,再读时再修改我的说法。 </P></DIV>
<P>耐心的修磨一定可以带来优秀的作品……这句话我觉得更像是你在自我打气:)
<P>我作品里男女主角的关系,你不说我还真没意识到,你一说,发现确实如此。不过这问题或许应该这样看:这样的一种关系更容易吸引我的注意、更容易使我想要把它写下来。当然同时它也在熟练着我处理它们时的技术。这该引起我的警觉。
<P>关于结尾,你说得很准,我左思右想过好长时间,总觉得怎么结尾都不是非常妥——设计感太强。事情发展到那样的地步,怎么收尾都有点“故作”的嫌疑,所以我想,干脆,就让设计感保留吧。小说的力量范围,这我倒是没深思过,只是觉得那样的一件事发展成那样,“我”在心里面会对叶青有心理解释——青少年时期的这种顾这想那心态嘛。
<P>细节的刻画,说实话,我倒没觉得该省略一些,反而还应更细微一些——这小说并不是为了讲完一个事(这个事委实也太简单了),“这事的过程”才是真正重要的。“触摸”的过程重于触摸的结果。你的建议让我获悉:现在的描摹有地方是拖沓的。</P>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10#
发表于 2007-8-4 13:34:45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黑天才</I>在2006-6-3 23:32:42的发言:</B><BR>这个女人有些肉麻。也就是因为她的“陶醉”,使“触摸”依旧具有那个年月少年的隐秘的激动、胆战心惊的跃跃欲试。床上戏的细处转折很喜欢看,“她”也写的很好。<BR>我刚才说“依旧”是从《触摸》中得来的。从时间上来对比两篇,可能跨度太大。既然有意继续使用“触摸”这个词做题目,它中间有必然联系。比起前一篇,叙述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与我看过的顾的其他小说来说,这篇有意从过去的那种语境中抽离出来,甚至努力消灭顾那种特有的情感表达(这个词组可能用的不好,不过当下也没别的准确表述了),应该是想将它从小说的面上隐去。叙事方式的完全改变,我在想,因为时间的流逝,作者对“触摸”的理解有变化,由从记忆中提取转而选择逼近还原这种方式的写作。这也是叙述方式变化的原因之一。《触摸》有不成熟的地方,《触摸II》则采用当下发生的语境,写作技巧相当成熟、稳健。一个小说的可能最后只存在在一篇文章之中,对于这篇《触摸II》,还存在其他方式会写得更好的可能性,我倒认为与《触摸》相同的方式会更爽,而且不代表那样就不冷静。</DIV>
<>这个女人的“肉麻”固然有她性格里寻求“浪漫”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因为某种刺激才出现的反常和自恋,而这样的东西,对于很想破处的小说中的“我”,有很大吸引力。
<>“从记忆中提取转而选择逼近还原这种方式的写作”,很对。不过这也是被迫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时间、环境、状态的变化导致只能采用这样的写法。
<>说到跟《触摸》的比较,我自己倒是觉得它们俩是一致的,起码在气息上是一致的。当然了,关于“触摸”,我还有着别的“野心”,这个再谈。</P>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14 23:0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