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光中另一种专业,文化教养

  [复制链接]

113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Lucifer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3: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余光中另一种专业,文化教养---一童子自天而降 说布鲁果的名画



中国时报   2003-12-15



⊙余光中/文 许多年前我在师大英语系讲授「现代诗」,奥登的〈美术馆〉(W.H.Auden: Musee des Beaux Arts)是必读的一首。后来我把它译成中文,收入了自己编译的《英美现代诗选》。〈美术馆〉是一短首诗,中译如下:

 说到苦难,他们从未看错,

 古代那些大师:他们深切体认

 苦难在人世的地位;当苦难降临,

 别人总是在进食或开窗或仅仅漠然走过;

 当长者正虔诚地、热烈地等,

 等奇迹降临,总有孩子们

 不特别期待它发生,正巧

 在林边的池塘上溜冰:

 大师们从不忘记

 即使可怖的殉道也必须在一隅

 独自进行,在杂乱的一隅

 一任狗照常过狗的日子,酷吏的马匹

 向一棵树干摩擦无辜的后臀。

 例如布鲁果的〈伊卡瑞斯〉,众人

 都悠然不顾那劫难,那农夫可能

 听见了水波溅洒,呼救无望,

 但是不当它是惨重的牺牲;阳光灿照,

 不会不照见白净的双腿没入碧湛

 的海波;那豪华优雅的海舟必然看见

 一幕奇景,一童子自天而降,

 却有路要赶,仍安详地向前航行。

 伊卡瑞斯乃雅典巧匠戴大勒斯之子。其父曾犯杀侄之罪,带伊卡瑞斯亡命克里特岛,为国王迈诺斯建神牛迷宫,事成却被囚宫中。父子以蜡黏巨翼于双肩,飞遁出岛。伊卡瑞斯豪气不羁,高翔近日,蜡融坠海而溺,是为伊卡瑞斯海。佛朗德画家大布鲁果(Pieter Brueghe l the Elder,1625-1669)名画的右下角,得见落水的伊卡瑞斯只剩双脚在外,但其余画面却十分安宁,对溺水悲剧浑若不觉。奥登因此借题发挥,说历来先知之受苦受难,都命定必须默默承担,不能奢望乞援于世人。希腊神话之有伊卡瑞斯奔日,正如中国神话之有夸父逐日,悲壮之中充满壮丽。所以在〈向日葵〉一诗中我如此歌颂梵谷的葵花:

 你是挣不脱的夸父

 飞不起来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轮回

 从曙到暮

 扭不屈之颈,昂不垂之头

 去追一个高悬的号召

  2

 奥登原诗的题目是法文,因为所指的是布鲁塞尔的「比利时皇家美术馆」。馆中收藏的本国画家,如鲁本斯、梵代克、安索等的作品十分丰富;大布鲁果后期由安特卫普迁居布鲁塞尔,自然有不少名作在此珍藏。我译奥登之诗,早在六○年代,但是三十年来非但无缘一睹布鲁果的原画,甚至复印都没见过,心里很不踏实。因此一九九七年夏天,三女佩珊在比利时考察市场,招待父母去布鲁塞尔一游,我最大的心愿便是去瞻仰这幅名画。

 名画是看到了,但颇为失望。

 〈伊卡瑞斯落海图〉(Fall of Icarus)乃布鲁果作品中以神话为主题仅有的一幅,故事以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为本:「也许有挥竿的渔夫,倚杖的牧人,或弯腰推犁的农夫瞥见父子二人飞过,不禁愕然止步,以为凌空飞越者必神仙也。」布鲁果的画面只有牧人仰面张望,渔夫与农夫则只顾自己的事情。那艘豪华优雅的海舟,高樯矗立,风帆张举,正巍然向远方驶去,全然不觉船尾的舵影后悲剧刚发生。远方的水面晡日已偏西,山岛迤迤,港市隐隐,一切都笼在淡金黄晕的天光水色里,慵懒如寐,那像悲剧的现场。

 这是从一般画册上看到此图复印的感觉,但那天站在堂皇的比利时皇家美术馆中,墙上的〈伊卡瑞斯落海图〉却令我失望。没料到它竟然那么小:宽仅七十三点五公分,长仅一一二公分,不过一张小书桌面的格局。当然,论画艺之高下,不能仅凭面积。更令我扫兴的,是画面不够开朗。海水的基调原来该是嫩绿带蓝,但我眼前的水色绿得有些浊闷,拖泥带水,似乎霉陈久了,需加洗刷,甚至曝晒。所以整个画面非但不能醒目提神,反而令人如对病脸。

 奥登当年(一九三八年底)所见,竟是如此吗?

 我的谜团,事后翻遍艺术史册,才得到答案。原来此图是布鲁果早期的作品,既未签名,又未标日期,据说是在十九世纪经人动手,从木板上移描到画布上来的,而且维护不力,遂沦落至此。问题还不这么简单。除了布鲁塞尔馆藏的这一幅,纽约范布伦基金会所藏尚有同名的一幅,也是没有签名与日期,因此行家之间争议不断。格吕克(Gluck)认为两幅都是真迹,杰德利卡(Jedlicka)则认为两幅都是摹本;不过有一点两人看法一致:都认为范布伦收藏的那一幅比较高明。

 两幅画的布局完全一样,但色调上范布伦的一幅较暖,日晕与倒影带浅玫瑰色,而半空中,为父的戴大勒斯正拍翅飞过,回顾之姿似乎在寻找失踪的孩子。多添了这一景,牧羊人的仰望才有了着落。从维德所着《布鲁果》一书(Alexander Wied:Brueghel)中两画的对照看来,我也觉得范布伦所藏更完整、自然。

 3

 希腊神话与圣经故事是西方古代画家最现成最常用的主题:例如圣母与圣婴,有时还加上施洗约翰,便最常入画。伊卡瑞斯倒不常入画,可能因为动态大开大阖,涉及人体,而场景又在户外,涉及风景,画家要兼擅两者并不容易。比布鲁果晚半个世纪的佛朗德画家鲁本斯也画过同一主题,但是以人体为主,风景为客。父子两人在半空,占了大半幅前景:本来该是比翼而飞,但「此刻」伊卡瑞斯竟已蜡化翼散,双臂虽举而惶然无助,正倒栽落下;父亲愕然回顾,亦无可奈何。足见取材尽管相同,处理的艺术却各有巧妙。艺术家的才识正在独特的构图。

 鲁本斯的构图,擅以近距离取景:〈伊卡瑞斯落海图〉是一例,〈基督负十字架图〉又是一例。〈基〉图高五六九公分,人物皆在中距离,前景为兵卒二人押着二盗;中景为基督不胜木架重负,踬踣于地,一壮汉在背后为祂撑住十字,一妇人在前为祂拭汗,一兵卒持戈在旁斥赶,圣母与施洗约翰也在一旁伸手欲扶而爱莫能助;背景则为骑兵前导,举旗挥戈,风云阴沉。整个画面悲壮危急,逼人咄咄,令我这异教徒也不禁五内震颤,为之泫然。

 同一主题布鲁果也画过,构图却变纵高为横放,篇幅虽仅一二四公分乘一七○公分,但两百个人物由近而远,散布在一片空旷的缓坡上,迤逦约一公里,空间感非常逼真。除了红衣跨马的兵卒耀武扬威横越画面的中景之外,百多村民成群结队,络绎于途,是来看死刑的「热闹」的,基督背负十字架的殉教意义,他们无从体会。大场面里,基督虽在正中央,但灰袍黯淡,跪姿疲苦,一手扶架,一手支地,却乏人「观赏」。引人聚观的,似乎还是拖车上押解的那两个强盗。先知殉道注定要寂寞,芸芸大众何曾会领情?这主题,与〈伊卡瑞斯落海图〉仍然相通。此图与鲁本斯同一画题,却把圣母、施洗约翰与二圣女置于右下方的前景,四像均垂首合目,默默承当哀恸:古典的节制对照鲁本斯浪漫的激情。

 相近的主题入画的,尚有名作〈滥杀无辜〉(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取材于《马太福音》;画面可见希律王派兵逐户搜害幼孩,母子生离死别的恶魇,很自然令人想到纳粹。村口一队骑兵长戈戟立,盔甲森严,堵绝去路,更像纳粹的摩托车队。

 大布鲁果享年仅四十四,传世之作只得四十八幅,十分可惜;不过其中至少有三十幅堪称杰作,足以证明其作者实为十六世纪一大画家,不但擅长人像与风景,尤擅在风景之中分布群众,而融庄严与欢悦于一炉。世人称他为「农夫布鲁果」,并不是指他出身田舍,而是指他热爱土地,乐于村居,常喜冒充贺客,去婚礼庆典上体验民俗,所得灵感发为〈喜宴〉与〈结婚舞会〉一类洋溢欢乐与幽默的佳构。

 另一方面,布鲁果对造化之神奇、风景之壮阔,观察既敏,感受亦深,发而为自然之颂歌,乃有《四季》系列之杰作。其中〈麦田丰收〉与〈雪中猎人〉两幅尤为壮观。〈麦田丰收〉像一曲金黄基调的田园颂歌,歌颂的不是希腊牧神的乐园,而且丰收之际农家午憩的满足。难怪我的一张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唱片采用此画为封套。画面前景宽坦的缓坡上,麦田已收割了一半,上面堆着麦墩,另一半艳黄香熟像切开的蛋糕。八、九个农夫村妇坐在一棵果树下进食,其中一壮汉枕着树根已睡得很沉。晌午的慵困轻笼着田野。可羡的丰年是神的好脾气,人的好运气。

 〈雪中猎人〉的色调完全不同。前景黑白分明,雪白的陡坡上矗立着纯黑的树干与秃枝,三猎人荷戈正走下坡去,后面跟着一群猎犬,人的背影、犬的侧影都深黑或深褐。坡下的背景被陡坡遮去大片,露出来的已经很低、很远,只见桥外是结冰的池塘,人影点点在上面溜冰。再过去是一簇村舍,拔起教堂的塔尖,村道一线引向更远的墟落。再过去便是天边的山影起伏,上面是灰青阴沉雪意犹寒的天色。冬之清醒与萧瑟,罕见有谁能画得这么干净这么美的,真是千古杰作。冷啊,我对著名画打了个喷嚏,算是向冬之灵魂致敬。

 (本文作者余光中,诗人、教授,创作生涯至今已达四十余年,在当代文坛卓然成家,着译俱丰,出版单行本七十余种之多,目前在高雄中山大学兼任教职,专事写作。)

Copyright 2003 China Times Inc.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4 踩0
Hermes Trismegist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3 23:4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