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6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想碎片

[复制链接]

17

主题

0

好友

2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4: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思想碎片
(一)创新这个词从来都重要,新经济把创新从所有话语中凸现出来,无疑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新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技术创新。而如果仅以这种经济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教育为经济服务功能的加强是否会使自己偏离自身的目标而仅成为经济的工具。教育自身的目标是培养完善的人,非常明显创新能力仅仅是“完善的人”的一个特质,要把他作为“完善的人”的核心特征缺乏逻辑的依据。“人的完善”需要创新,但创新仅是实现完善的工具,“完善”才是目标。况且创新本身缺乏价值判断,即没有所谓“好”的创新和“不好”的创新,这一特点决定他只具有服务性,不是一个自足的概念。
(二)技术和娱乐构成如今这个世界物质和精神的两个纬度。物质已成为技术的奴隶,娱乐成为人的精神的“上帝”,而欲望的潘多拉的盒子敞开着,它是技术和娱乐的情人。海德格尔曾为即将到来的技术时代深感忧虑,但这忧虑已然成了事实。技术至上的年代里,技术的无当功能开始去摧毁一些固有的法则,人的世界被技术引向了机械主义。
(三)一切生命都是有灵魂的,都是神栖息的场所,所有的物质遵循着宇宙的法则,神引领人的灵魂去探索宇宙的法则。而人是一切生命中因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与众不同的生物,神赋予人这一能力并不是仅仅为了能使人用此来追求物质的充裕。当工具仅仅带来向自然无止境地攫取时,宇宙的法则正被打破,而神也将因之远离人的躯体,人将变成工具本身,迷失在宇宙的法则之中……
(四)马克思也讲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却总逃不出这个悖论,即主观受制于客观。物质决定精神,在这个命题上根本不能产生出真正意义上的辨证思想。辨证即中庸之道,似乎二元论更能成为辨证思想的根基。在马克思的论述中我总能感受到物质的力量无所不在,它似乎又是另一个神,只不过是个机器之神。
(五)社会对于马克思来说是一个终极目标,这与孔子的思想有类似之处,他们都是以一种大一统的整体眼光衡量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个人只是归属于社会的机器。个性是要以社会性为前提的,所以作为个体,通过接受教育成为社会的有机组成,与此同时个性的发展也必须符合道德的准绳。或者更直接地说:个性决定于社会性,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人就必须成为这样的人。在这样的要求下,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即人性发展的基础已显得不再重要。
2002年7月22日整理前几年片段感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70

主题

0

好友

778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07-8-4 13:04:40 |只看该作者
“在马克思的论述中我总能感受到物质的力量无所不在”,这并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
从天而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04:40 |只看该作者
辨证即中庸之道???谁的论断?辨证是什么意义上的?《中庸》第二章这样说: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朱熹的注释: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常然,精微之及至也。为君子为能体之。  盖中无定体,随时而之,是乃平常之理也。君子知其在我,故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小人不知有此,则肆欲妄语,而无忌惮也。  儒家的中庸是一种践行的功夫、一种伦理的规范、一种体悟的智慧。怎么和辨证扯在一起的呢?请楼主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好友

1057

积分

论坛游民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07-8-4 13:04:40 |只看该作者
竹枝诘问得有道理。儒家的中庸主要是伦理性的,所谓“过犹不及”,与辨证法很少深层关系。辨证法的“对立统一”,是为了超越“正题”、“反题”而进一步提出“合题”,是认识论上的分析性综合,而不是为了求其“中”。
“X是黑的”与“X是白”的辨证合题不是平均中点上的“X是灰的”,而应该是“可见,颜色不是X的本质”。
Namo-Saptanam Samyaksambuddha kotinam Tadyata Om Cale Cule Cundhe Sva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好友

2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04:42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两位的指正,我对哲学也只是业余爱好,所以这些文字是凭自己的直觉写下,肯定是不严密的。中庸之道,好像亚里士多德也提过,不知和儒家的中庸有什么区别?东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有些可能是不能比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好友

1057

积分

论坛游民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07-8-4 13:04:42 |只看该作者
亚里士多德的折中倒的确跟儒家中庸相似,亚里士多德说,勇敢是野蛮和懦弱的折中,一切折中状态是伦理中可取的行为。
Namo-Saptanam Samyaksambuddha kotinam Tadyata Om Cale Cule Cundhe Sva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0

好友

689

积分

注册会员

大母叉霸王

Rank: 2

7#
发表于 2007-8-4 13:04:44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王晨在2004-2-2 10:22:13的发言:
“在马克思的论述中我总能感受到物质的力量无所不在”,这并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


恩,现在我们的课本里教的就是这些。我背给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看看,多俗套的论调,幸好我念书不好……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0

好友

1141

积分

论坛游民

无非5号

Rank: 3Rank: 3

8#
发表于 2007-8-4 13:04:45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鄢醒在2004-2-6 23:32:48的发言:


恩,现在我们的课本里教的就是这些。我背给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看看,多俗套的论调,幸好我念书不好……哈~


呵呵,这个是万能知识点的啊,一定要背。基本上我现在回答哲学常识的题目,只要把“物质意识”这一点答上,老师都会给分,无论是不是符合题意。
蒙上眼珠,就是梦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778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9#
发表于 2007-8-4 13:04:58 |只看该作者
哈哈,你们要忍受一下下了!想当年我也是昧着良心在试卷上答啊答的,不喜欢也要忍受,都要经过这种高中时代。以后进了大学就自由得多了。
从天而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4 06:4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