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18
- 在线时间
- 7 小时
- 威望
- 1406 点
- 金钱
- 7706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1782
- 精华
- 7
- 积分
- 4694
- UID
- 222

|
歌德曾经在叔本华的纪念册上写道:如果你想为自己的价值而欢喜,那你必须赋予世界以价值。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意识流作家,他们致力于描绘意识世界而忽略了对于波澜壮阔的外部世界的记录。于是在美国,诞生了多克特罗与德里罗这样一些以拼装世界图景为己任的作家。
肯尼迪被刺这件事,是美国政府心中永远的痛。德里罗并没有在小说中提供关于刺杀的事实真相,而是在这个事件中虚构了一个同情古巴革命的退伍士兵奥斯瓦尔德,让他去刺杀肯尼迪,而最终杀死了肯尼迪的却是两个牢骚满腹的中情局情报员。小说《天秤星座》的题解中说,属于天秤星座的人有正反两种,一种稳重,一种冲动,奥斯瓦尔德作为冲动的天秤座人,从战争中重返社会后却被社会遗弃,于是萌发了刺杀总统的想法。整个小说描绘了惊心动魄的美国图景,情节转换令人目不暇接,事实与虚构熔于一炉,在出版的当年(1988)就获得“全美优秀图书奖”提名,经过十几年的淘汰,它仍然作为一部后现代小说的经典被世人提起。
如果后现代小说中有比《天秤星座》更优秀的,那就是《拉格泰姆时代》,如果有比德里罗更优秀的美国后现代小说家,那就是多克特罗。这个多克特罗最拿手的好戏,就是把美国报纸的头版新闻与虚构的小说人物糅进一本小说中。在作者1975年发表的《拉格泰姆时代》中,弗洛伊德、亨利·福特和摩根等知名人士与作者虚构的三个家庭在小说中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一战前美国生活的壮丽图景。尤其是小说中描写的那位脱身术大师,赤身裸体从美国最著名的监狱中逃脱,不能不说是对美国文化的一种反讽。金融巨头、实业家、江湖术士、妓女、精神病学者、底层平民在同一部小说中粉墨登场,欺诈、爱情、强奸、拐卖人口、艺术表演、罢工,一战前的美国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在这个时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浸透了血泪,一个少女的一生可以为了几块钱而奉献。多克特罗用黑人音乐拉格泰姆来隐喻那个时代,在题记中,他说“这首乐曲不要弹得太快,拉格泰姆是不能弹得太快的……”。
的确,人们在被普鲁斯特、福克纳、博尔赫斯、卡尔维诺这些作家开辟的道路上走地太远太累,多克特罗和德里罗像大雨淋湿道路那样侵入了我们的内心,使我们意识到现实就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图景对普通人而言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无论我们走了多远,最终还得回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虽然世界上没有比脚步更遥远的道路,也没有比内心更广阔的大海,可是我们面对道路和大海依然忐忑不安。许志翔/文
(《拉格泰姆时代》美E.L.多克特罗著译林出版社;《天秤星座》?美?唐/德里罗著译林出版社)
《青年时讯》2002年9月2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