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4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猩猩之火】《人类的诺贝尔》

[复制链接]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11 21:26: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人类的诺贝尔》</p><p>一句话新闻:2007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英国女作家多罗丝·莱辛获诺贝尔文学奖。<br /></p><p>本次的诺贝尔文学奖,被来自英国的女作家莱辛获得。这个结果,比村上春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来的更让我们舒心一些。颁奖前的获奖热门罗斯,这次依旧是被斩落马下。我没有读过莱辛的任何作品,但是,通过看她的简介,可以知道,这个女作家是一个热衷参与政治活动的作家。政治,人类,种族,这些大的题材,似乎近年来颇为受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的热衷。<br />这其实和所有的评奖无差别,大家认同的,必然是那些描写群体体验的“大”作品,这些奖项里,缺失了那些描绘个人体验的“小”作品。种族,人类,这是多么大的话题,掌控好它描绘好它,不容易。但是,反过来说,微观的个人体验就不重要了吗?理智的思考下,诺奖属于国际性的大奖项。它应该有一个统领和教导的作用,选取那些描绘宏大题材的作品,也是从全人类,种族和政治方面来考虑的。这也是为什么,年年都有像村上春树或者罗斯这样的热门作家被提名,却无法获得诺奖,顶多是凑个花色齐全。诺贝尔是全人类的,所以,就必须颁给描绘全人类的作品,往往就是这样,让我们只看星空,却忘记了内心的宇宙。<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7-10-11</p><p></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07-10-11 22:18:41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对文学的终端是很绝望的。所以才有勇气积极地看待诺贝尔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布克文学奖、黑蓝小说奖。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10-11 22:25:37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文学的终端?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4#
发表于 2007-10-11 22:35:17 |只看该作者
<p>文学能做到个什么样的尽头。著作等身?拿下最厉害的大奖?流传时间尽可能长?——这都是文学的终端。</p><p>而对于我来说则有个逼近虚无的命题:许多作者只求写到能写的最好,但事实上不知道什么样才是最好。《红楼梦》是不是曹雪芹的最好?如果他再活20年呢?所以这事儿只能倒过来看:在死的时候,所有作品中那个(些)是最好。而已经存在的最好,并不一定是其个人能力终极意义上的最好。</p>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28

好友

6165

积分

职业侠客

老兔

Rank: 5Rank: 5

黑蓝富豪

5#
发表于 2007-10-11 23:20:56 |只看该作者
太伤感了。生命说没就没。
放心吧我不会猥亵你的,我只是想和你交个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6#
发表于 2007-10-12 10:04:13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7-10-11 22:35:17的发言:</b><br /><p>文学能做到个什么样的尽头。著作等身?拿下最厉害的大奖?流传时间尽可能长?——这都是文学的终端。</p><p>而对于我来说则有个逼近虚无的命题:许多作者只求写到能写的最好,但事实上不知道什么样才是最好。《红楼梦》是不是曹雪芹的最好?如果他再活20年呢?所以这事儿只能倒过来看:在死的时候,所有作品中那个(些)是最好。而已经存在的最好,并不一定是其个人能力终极意义上的最好。</p></div><p>我管不了那么远。我写只为自己HIGH,我活着的时候满足了所需要的表达,就OK了。</p>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7#
发表于 2007-10-12 11:13:20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7-10-11 22:35:17的发言:</b><br /><p>文学能做到个什么样的尽头。著作等身?拿下最厉害的大奖?流传时间尽可能长?——这都是文学的终端。</p><p>而对于我来说则有个逼近虚无的命题:许多作者只求写到能写的最好,但事实上不知道什么样才是最好。《红楼梦》是不是曹雪芹的最好?如果他再活20年呢?所以这事儿只能倒过来看:在死的时候,所有作品中那个(些)是最好。而已经存在的最好,并不一定是其个人能力终极意义上的最好。</p></div><p></p>文学能做到什么样的尽头?做到自己做不动为止了。著作可以等身,当然等身也可能全如砖头一般,也可以厚不过几寸,但只要自己尽力尽心即可以安心了。流传时间,那就是身外的事了,人毕竟没法跟未来调情。本来就没有最好的说法,能做的仍旧是皆尽所能,因为做的时候是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尺树在那里的,所以没法言最。乘兴而来,尽兴而去,也就可以了。当然这去,可能也是死去,也可能是还没尽兴就去了,但也还是尽力了,这样也就可以了。那些文学奖小说奖,说到底只是对写作的人的一种社会性的肯定、鼓励而已,永远不会是作家的真正动力。真正意义上的劳模都是那种一心只知闷头干好活的人。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92158984[/lastedittime]编辑过]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8#
发表于 2007-10-12 15:08:31 |只看该作者
<p>写只为自己HIGH、写到自己做不动为止……其实这样的说法,在很多时候只是表达一种姿态,事实上它们也只能是一种姿态。因为这些说法背后禁不住推敲的东西太多,与这说法背道相驰的东西也太多。例如最简单的两个问题:为什么贴出作品?为什么自己重视的人对作品有了批评会感到至少情绪上有些沮丧?(这都表明自己的写作不仅仅是为自己,在客观上它存在着一定的群体性。)至于写到自己做不动为止嘛……我的理解里“做不动”是指体力精力上的吧?如果体力精力上搭不够了,有很多事情其实都没法做了,写作当然也在其内。我就不信80岁老太能跑完马拉松,哪怕她再健康韧性再好。所以,这话不能成为命题,它们作为姿态,是成立的,也只能当姿态看。</p><p>那在这里、就是第二个回帖中,我的本意是站在“写作过程”之外来看待写作。一如在不进食的时候来看待食物的制作和开发新菜肴之类的问题(前提是肯定有过进食的经验)。于我而言,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观察视角与此是有相似性的。而从诺贝尔文学奖展开来看,自然就想到了文学终端。在这样的时候,写作经验并不能成为观察和书写理由,但它们又常常容易被误解、制造成理由——而如果这时把写作经验掺杂进来成为观察和书写理由,那对与写作相关、但又不是写作本身的事,有着隐蔽而又绵延的伤害。</p><p>唉,谈着谈着就严肃了,真难为情。</p>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9#
发表于 2007-10-12 15:34:28 |只看该作者
他难为情了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0#
发表于 2007-10-12 16:39:18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7-10-12 15:08:31的发言:</b><br /><p>写只为自己HIGH、写到自己做不动为止……其实这样的说法,在很多时候只是表达一种姿态,事实上它们也只能是一种姿态。因为这些说法背后禁不住推敲的东西太多,与这说法背道相驰的东西也太多。例如最简单的两个问题:为什么贴出作品?为什么自己重视的人对作品有了批评会感到至少情绪上有些沮丧?(这都表明自己的写作不仅仅是为自己,在客观上它存在着一定的群体性。)至于写到自己做不动为止嘛……我的理解里“做不动”是指体力精力上的吧?如果体力精力上搭不够了,有很多事情其实都没法做了,写作当然也在其内。我就不信80岁老太能跑完马拉松,哪怕她再健康韧性再好。所以,这话不能成为命题,它们作为姿态,是成立的,也只能当姿态看。</p><p>那在这里、就是第二个回帖中,我的本意是站在“写作过程”之外来看待写作。一如在不进食的时候来看待食物的制作和开发新菜肴之类的问题(前提是肯定有过进食的经验)。于我而言,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观察视角与此是有相似性的。而从诺贝尔文学奖展开来看,自然就想到了文学终端。在这样的时候,写作经验并不能成为观察和书写理由,但它们又常常容易被误解、制造成理由——而如果这时把写作经验掺杂进来成为观察和书写理由,那对与写作相关、但又不是写作本身的事,有着隐蔽而又绵延的伤害。</p><p>唉,谈着谈着就严肃了,真难为情。</p></div><p>我觉得吧,你在把两个阶段的事混为一谈了。你会在写作的过程中就想贴不贴它的事么?会边写边想别人会怎么批评它么?写是一回事,写完了把它拿出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关于文学终端的问题,实在很难说是个什么问题,可能需要你先把它描述阐述清楚才能交流下去吧,不然就会把问题含糊化了。</p>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7 04:5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