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3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关于游民的历史

[复制链接]

336

主题

0

好友

3549

积分

业余侠客

拉丁鱼级宙斯盾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4 22:39: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nbsp;</p><p>《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nbsp; 作者:王学泰&nbsp;&nbsp;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p><p><strong>游民问题与社会的游民化 </strong>(本节系节选介绍之用,请勿转载)&nbsp; </p><p><br />游民、游民文化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史学与文学史研究者有责任揭示这个历史事实,并从中探索其演变规律。在揭示这个事实与总结其规律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于文学创作的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是江湖艺人们创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便带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迹,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我们从中还可以发现,文学作品尤其是通俗文学作品,由于其受众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巨大。它们简直成为下层社会人们理解生活和学习历史的教科书,更是他们获取政治知识和操作手段的重要渠道。因此,它们不仅促成了游民的社会化和组织化(如明末清初,游民组织的出现),而且成为社会游民化的桥梁(游民的思想意识通过通俗文艺影响到其他阶层)。特别是走投无路的人们在铤而走险之时,这些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便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为指导他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中国是个政治化的民族,古代下层社会的人们就是靠这些通俗小说去理解和接触政治的。?</p><p>。。。。。。。。。。。。。。。。</p><p>本书中将游民的产生、发展和在历史上的作用,游民意识的特点及其与传统伦理既统一又大相背离的情景,游民生活与游民文化及其在文学上的表现等,作为考察研究的重点,在分析时,讲它的负面作用要大于讲它的正面意义。因为这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历史事实,这是无法改变的。?</p><p>社会是一个有序的机体,当一个社会的合理性逐渐消褪的时候,它的无序性日渐增加,直到自然(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少出现)或非自然的解体为止。游民是导致社会无序性激增的恶性肿瘤,是社会无序化和社会制度腐败的产物;反过来它又进一步加速社会的腐化与无序,两者是互动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大多都是丑恶的社会现象,很少有崇高的英雄行为,也绝少美好的追求和善良的愿望(古人与今人出于各种原因对这些加以歪曲与美化,则是另一个问题)。对于这些,我所作的仅仅是忠实地描述和客观地分析,并未渗透个人的好恶,因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虽然缺少正义性,但是却有它的合理性,因为游民是社会结构不合理的产物。另外,本书所用的“游民”一词也属于中性词汇,毫无贬斥之意。这与我们现在口头上常用的“游民”略有区别,更不能等同今天所说的“流氓”。游民的群体性格和游民意识中,许多令人不愉快的东西也是社会的产物,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因此也没有必要去谴责哪一个人,本书也不会激于道义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谴责,因为它无助于研究的深入。</p><p><br />&nbsp;</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8725744[/lastedittime]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笑过才知情偏少 泪罢方始思天道

336

主题

0

好友

3549

积分

业余侠客

拉丁鱼级宙斯盾

Rank: 4

2#
发表于 2008-8-14 22:45:40 |只看该作者
<p>更多精彩,请接着点击</p><p><a href="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youminwenhua/index.shtml">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youminwenhua/index.shtml</a></p>
笑过才知情偏少 泪罢方始思天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主题

0

好友

3549

积分

业余侠客

拉丁鱼级宙斯盾

Rank: 4

3#
发表于 2008-8-14 23:46:37 |只看该作者
<h1>目录介绍</h1><div class="artibody" id="artibody"><p>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p><p>  序:发现另一个中国??</p><p>  第一章 绪  论  ??</p><p>  一、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与游民文化??</p><p>  二、游民意识是不是真正存在???</p><p>  三、什么是游民???</p><p>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p><p>  第二章 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  ??</p><p>  一、聚族而居的自然与社会背景??</p><p>  二、宗法国家时期的社会结构及其解体??</p><p>  三、汉至唐——族居与地主庄园经济的结合时期??</p><p>  1?从地缘到血缘的聚合??</p><p>  2?秦汉至隋唐的基层行政组织及对人民的控制??</p><p>  四、宋代及宋代以后宗法<span class="yqlink">家族制度</span>的确立??</p><p>  1?宋儒重建宗法制??</p><p>  2?社会人群的垂直流动与重建宗法制的关系??</p><p>  3?家族宗法制度与儒家思想??</p><p>  五、乡土社会造就了乡土意识??</p><p>  第三章 脱离了宗法与家族秩序的人们  ??</p><p>  一、什么是“脱序”???</p><p>  二、社会动乱的主力军——流民??</p><p>  1?流民产生的原因??</p><p>  2?流民的归宿??</p><p>  3?游民与流民的关系??</p><p>  三、游士的辉煌与解体??</p><p>  1?士的本义与士的辉煌??</p><p>  2?游士的解体??</p><p>  四、自命为社会良心的游侠??</p><p>  1?“大夫士”与贵族精神??</p><p>  2?“侠”的本义??</p><p>  3?“侠”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选择??</p><p>  4?游侠品格与生活的独特性??</p><p>   ①司马迁笔下的游侠??</p><p>   ②另一种“为他”的游侠??</p><p>  5?假游侠——轻薄少年对游侠的模仿??</p><p>  五、历代统治者对待流民、游士、游侠的态度??</p><p>  第四章 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  ??</p><p>  一、五代战乱对传统的冲击??</p><p>  二、宋代社会风貌的变迁??</p><p>  1?宋代田制、人口与社会结构的变化??</p><p>   ①宋王朝的“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p><p>   ②宋代人口问题??</p><p>   ③人数激增的宋代游民??</p><p>  2?宋代城市建构的变化??</p><p>   ①宋代以前的城市??</p><p>   ②宋代的街巷制的城市??</p><p>  3?城市的畸形繁荣与市民??</p><p>   ①两种类型的城市??</p><p>   ②宋代和宋代以后大城市的畸形繁荣??</p><p>   ③大城市畸形繁荣的基础——廉价劳动力??</p><p>   ④商人对官府的依赖与官府对商人的控制??</p><p>   ⑤控制商人的各行行会??</p><p>   ⑥依附权力的商业资本??</p><p>  4?中国是否可以缓慢地发展到近代资本主义???</p><p>   ①宋代的“资本主义萌芽”??</p><p>   ②中西迥异的法律背景??</p><p>   ③没有形成市民社会的城市??</p><p>   ④难以进入近代的传统的商业资本??</p><p>  三、游民群体形成的初期——两宋、元到明中叶??</p><p>  1?两宋城市之中的游民??</p><p>  2?两宋城市中一种特殊的游民——军汉??</p><p>   ①招募制的得与失??</p><p>   ②游民的军人化还是军人的游民化???</p><p>  3?游民知识分子的形成??</p><p>   ①什么是游民知识分子??</p><p>   ②游民知识分子形成的背景——宋代教育面的扩大??</p><p>   ③刻书成为风气,书籍成为易得之物??</p><p>   ④知识人的相对过剩??</p><p>   ⑤两宋城市中的游民知识分子??</p><p>  4?宋代统治者的关于游民的对策??</p><p>  5?元明两代的游民与游民知识分子??</p><p>   ①民族压迫下的游民与游民知识分子??</p></div>&nbsp;&nbsp;&nbsp;&nbsp;&nbsp; ②文人的艺人化与艺人的文人化??<p>   ③游民激增和游民知识分子的泛化??</p><p>  第五章 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  ??</p><p>  一、“江湖”——游民生活的空间??</p><p>  二、两宋时代的江湖艺人??</p><p>  1?艺人演出的场所??</p><p>  2?“说话”与“说话人”??</p><p>   ①第一代江湖艺人??</p><p>   ②形形色色的“说话人”??</p><p>  3?“说话”以外的通俗文艺??</p><p>  三、早期通俗文艺作品所反映的游民生活与游民意识??</p><p>  1?“说话”的门类??</p><p>  2?“朴刀杆棒”背后的生活与台前的故事??</p><p>   ①“朴刀杆棒”——“短打”??</p><p>   ②宋以前的“短打”——游侠与刺客的故事??</p><p>   ③宋代主流社会丧失了尚武精神??</p><p>   ④朴刀和与朴刀相关的故事??</p><p>    甲.什么是“朴刀”???</p><p>    乙.宋代通俗文学中,朴刀是盗匪的意象??</p><p>   ⑤杆棒的故事??</p><p>  3?“发迹变泰”的故事??</p><p>   ①“发迹变泰”的社会背景??</p><p>   ②通俗文艺作品中的“发迹变泰”??</p><p>   ③“发迹变泰”故事的社会影响??</p><p>  4?“朴刀杆棒”、“发迹变泰”两类作品的意义??</p><p>  第六章 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的载体  ??</p><p>  一、《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p><p>  1?考查游民思想文化所依据的文献??</p><p>  2?《三国志演义》的形成与游民??</p><p>   ①“说三分”不属于“讲史”??</p><p>   ②《三国志演义》的创作与游民的关系??</p><p>  3?《水浒传》的形成与游民??</p><p>  二、游民意识在《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等通俗作品?</p><p>  中的表现??</p><p>  1?游民的群体性格??</p><p>   ①脱离角色位置以后??</p><p>   ②强烈的反社会性??</p><p>   ③政治与社会斗争中富于主动进击精神??</p><p>   ④拉帮结派与强烈的帮派意识??</p><p>   ⑤<span class="yqlink"> 传统文化的</span>阴暗面在游民身上的反映??</p><p>    甲.赤裸裸的残暴与野蛮??</p><p>    乙.对待妇女的态度??</p><p>    丙.追逐眼前的物质利益??</p><p>  2?游民的人格追求??</p><p>   ①侠客——游民的人格楷模??</p><p>   ②两种侠客——义侠与豪侠??</p><p>  3?义、义气——游民的道德??</p><p>   ①义的含义??</p><p>   ②江湖义气与“报”??</p><p>   ③作为“义”陪衬的“忠”??</p><p>   ④化“忠”为“义”??</p><p>  4?平等——游民关于人际关系的理想??</p><p>   ①结义兄弟间的平等原则??</p><p>   ②梁山泊——游民的理想之所在? ?</p><p>  ?</p><p>  ?</p><p>  第七章 从游民到帝王——一个个案的分析  ??</p><p>  一、谈所谓对农民的“背叛”??</p><p>  二、朱元璋的生平和造反实践??</p><p>  1?游民经历与造反的目的??</p><p>  2?秘密宗教信仰与游民的武装斗争??</p><p>  3?夺取天下的武器——传统的中国政治学??</p><p>  三、朱元璋的治国之术??</p><p>  1?空前数量的移民和重建小农经济??</p><p>  2?重建宗法制度,把宗法控制与行政管理结合起来??</p><p>  3?严刑峻法与极端专制主义??</p><p>   ①严厉的律条与残酷的刑法??</p><p>   ②对功臣和文人士大夫的镇压??</p><p>    甲.朱元璋对功臣的屠戮??</p><p>    乙.朱元璋对文人士大夫的态度??</p><p>   ③皇权专制制度的加强??</p><p>   ④从专制到极权??</p><p>  四、从游民到帝王的思想转化??</p><p>&nbsp;&nbsp;&nbsp; 1?从反抗社会秩序到迷信对社会的控制力<br />&nbsp;&nbsp;&nbsp; 2?从替天行道到皇极意识的转变<br />&nbsp;&nbsp;&nbsp; 3?最近于游民的心态——残酷??</p><p>  五、《英烈传》等通俗小说中的朱元璋和朱元璋集团??</p><p>  第八章 通俗文艺与游民意识的传播  ??</p><p>  一、通俗文艺传播的存在??</p><p>  二、通俗文艺的传播??</p><p>  1?人们对精神娱乐的渴求拉动??</p><p>  2?市场的推动作用??</p><p>  3?通俗文艺作品的传播??</p><p>   ①通俗戏曲的传播??</p><p>    甲.热爱观剧的民族??</p><p>    乙.全民欣赏的艺术??</p><p>    丙.农村的娱神娱人的迎神赛会??</p><p>    丁.城市戏剧业兴起??</p><p>   ②最便捷的渠道——曲艺演出??</p><p>   ③通俗小说的出版与传播??</p><p>  三、“三教”之外,还有一教——通俗文艺中游民意识的影响??</p><p>  1?无孔不入的小说教??</p><p>  2?通俗文艺作品在知识、思想、情感方面的渗透??</p><p>   ①通俗文艺传播知识的功能??</p><p>   ②认同通俗文艺作品价值观念的桥梁?</p><p>  ——通俗文艺作品的感染力??</p><p>   ③话语的植入——认同价值的最终形成??</p><p>    甲.好汉??</p><p>    乙.聚义??</p><p>    丙.义气??</p><p>    丁.江湖??</p><p>    戊.上梁山与逼上梁山??</p><p>    己.不义之财,取之何碍??</p><p>    庚.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缎,成瓮吃酒,大块吃肉? ?</p><p>    辛.其他??</p><p>  四、小说教中的英雄崇拜??</p><p>  1?有依赖就有崇拜??</p><p>  2?关羽崇拜的形成??</p><p>   ①关羽崇拜之谜??</p><p>   ②宋元的关公崇拜与通俗文艺??</p><p>   ③明清时期——关公稳坐神坛??</p><p>  3?包罗广泛的英雄崇拜群??</p><p>  4?统治者对英雄崇拜的警惕??</p><p>  五、传播中的反传播力量??</p><p>  1?大传统与小传统??</p><p>  2?反传播与传播共行??</p><p>   ①非自觉地打压时期??</p><p>   ②自觉地反传播时期??</p><p>    甲.清代统治者对通俗小说严厉打压??</p><p>    乙.编纂丛书驱除小传统??</p><p>  第九章 游民意识与通俗文学的演变  ??</p><p>  一、“说唐”小说系列的构成及其早期作品??</p><p>  1?“说唐”系列在曲艺中流传??</p><p>  2?“说唐”系列文本??</p><p>  二、游民知识分子与文人共同创作的《隋史遗文》??</p><p>  1?《隋史遗文》的出现及其所依据的“旧本”??</p><p>  2?从“讲史”向“英雄传奇”的演变??</p><p>  3?《隋史遗文》进一步的士大夫化??</p><p>  三、作为游民知识分子作品的《说唐》??</p><p>  1?《说唐》是江湖艺人的作品??</p><p>  2?《说唐》中人物形象的游民化??</p><p>  3?《说唐》中的帮派倾向??</p><p>  4?游民对力量的盲目崇拜??</p><p>  5?游民的复仇意识??</p><p>  四、背离了社会主流思想的游民意识??</p><p>  第十章 明中叶以后游民的发展和组织化过程  ??</p><p>  一、明中叶以后的人口、流民与游民??</p><p>  1?明代中叶以后的人口??</p><p>  2?关于明、清的小市镇??</p><p>  3?明末与清代的游民??</p><p>   ①这个时期游民活动的特征??</p><p>   ②明末以后形形色色的游民??</p><p>  二、社会的游民化与游民的社会化??</p><p>  1?社会的游民化??</p><p>   ②儒学的衰落和工具化??</p><p>   ③在通俗文艺作品指导下的社会运动??</p><p>&nbsp;&nbsp; 2?游民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的需求??</p><p>   ①什么是社会和社会化??</p><p>   ②社会化的“内部需求”??</p><p>   ③因“外部压力”而产生的社会化需求??</p><p>  3?游民社会化的途径??</p><p>   ①模糊的江湖??</p><p>   ②走向江湖——游民的社会化道路??</p><p>  三、在通俗文艺影响下的游民结社??</p><p>  1?宋代以前的游侠结社??</p><p>  2?会社的起源与宋代会社的繁荣??</p><p>  3?明末游民秘密组织的成熟??</p><p>   ①游民秘密组织的力量及其所受到的通俗文艺的影响??</p><p>   ②被误认为是清代天地会源头的明代游民组织??</p><p>  第十一章 天地会与通俗文艺  ??</p><p>  一、两种不同的秘密会社与安清帮??</p><p>  二、天地会的产生与通俗文艺作品的关系??</p><p>  1?天地会为什么产生在福建???</p><p>  2?天地会的创建历史??</p><p>  3?天地会的“神道设教”??</p><p>   ①“西鲁神话”解秘??</p><p>    甲.什么是“西鲁神话”??</p><p>    乙.关于“西鲁神话”的文本??</p><p>    丙.文本背后的历史真实??</p><p>    丁.“西鲁神话”所受到的通俗文艺的影响??</p><p>   ②木杨城之谜??</p><p>    甲.木杨城问题的提出??</p><p>    乙.木杨城的来源与实质??</p><p>  4?天地会的意识形态和组织形式??</p><p>   ①忠义堂前无贵贱??</p><p>   ②义气深时共生死??</p><p>   ③顺天行道与替天行道??</p><p>   ④开山立堂,各霸一方??</p><p>   ⑤以梁山为模式的组织机构??</p><p>   ⑥充满了通俗文学和戏曲色彩的入会与拜会仪式??</p><p>  5?神秘而富于情趣的隐语??</p><p>  6?具有浓郁文学色彩的长篇隐语??</p><p>  7?千奇百怪的隐字??</p><p>  8?带有礼仪特征的暗号??</p><p>   ①手势??</p><p>   ②茶阵??</p><p>   ③腰凭票布??</p><p>  第十二章 游民、游民组织与通俗小说  ??</p><p>  一、游民的分化与通俗小说??</p><p>  1?清中叶以后涉及到游民秘密组织的通俗小说??</p><p>  2?游民的分化与侠义小说??</p><p>  二、会党活动的公开化及其在通俗文学中的反映??</p><p>  1?会党地位的变化??</p><p>  2?描写会党演变史的《青红帮演义》??</p><p>  3?会党小说作家姚民哀??</p><p>  三、武侠小说中的帮会??</p><p>  1?旧武侠小说中的帮会??</p><p>  2?新武侠小说中的帮会??</p><p>  3?又一个典型的游民形象——韦小宝??</p><p>  ?</p><p>  结  语??</p><p>  附录:游民政治??</p><p>  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之原因??</p><p>  引用书目??</p><p>  ?</p><p>  后  记??</p><p>  增修版后记?</p>
笑过才知情偏少 泪罢方始思天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08-8-15 01:05:34 |只看该作者
笑笑,我怎没找到什么是“朴刀”的内容?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主题

0

好友

3549

积分

业余侠客

拉丁鱼级宙斯盾

Rank: 4

5#
发表于 2008-8-15 01:35:53 |只看该作者
<p>新浪那个是推介性的刊载,要读全还是得买书哦。。。我已经打算去买了。</p>
笑过才知情偏少 泪罢方始思天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08-8-15 17:11:01 |只看该作者
<p>嗯</p>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18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