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作者:王学泰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p><p><strong>游民问题与社会的游民化 </strong>(本节系节选介绍之用,请勿转载) </p><p><br />游民、游民文化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史学与文学史研究者有责任揭示这个历史事实,并从中探索其演变规律。在揭示这个事实与总结其规律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于文学创作的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是江湖艺人们创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便带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迹,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我们从中还可以发现,文学作品尤其是通俗文学作品,由于其受众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巨大。它们简直成为下层社会人们理解生活和学习历史的教科书,更是他们获取政治知识和操作手段的重要渠道。因此,它们不仅促成了游民的社会化和组织化(如明末清初,游民组织的出现),而且成为社会游民化的桥梁(游民的思想意识通过通俗文艺影响到其他阶层)。特别是走投无路的人们在铤而走险之时,这些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便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为指导他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中国是个政治化的民族,古代下层社会的人们就是靠这些通俗小说去理解和接触政治的。?</p><p>。。。。。。。。。。。。。。。。</p><p>本书中将游民的产生、发展和在历史上的作用,游民意识的特点及其与传统伦理既统一又大相背离的情景,游民生活与游民文化及其在文学上的表现等,作为考察研究的重点,在分析时,讲它的负面作用要大于讲它的正面意义。因为这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历史事实,这是无法改变的。?</p><p>社会是一个有序的机体,当一个社会的合理性逐渐消褪的时候,它的无序性日渐增加,直到自然(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少出现)或非自然的解体为止。游民是导致社会无序性激增的恶性肿瘤,是社会无序化和社会制度腐败的产物;反过来它又进一步加速社会的腐化与无序,两者是互动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大多都是丑恶的社会现象,很少有崇高的英雄行为,也绝少美好的追求和善良的愿望(古人与今人出于各种原因对这些加以歪曲与美化,则是另一个问题)。对于这些,我所作的仅仅是忠实地描述和客观地分析,并未渗透个人的好恶,因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虽然缺少正义性,但是却有它的合理性,因为游民是社会结构不合理的产物。另外,本书所用的“游民”一词也属于中性词汇,毫无贬斥之意。这与我们现在口头上常用的“游民”略有区别,更不能等同今天所说的“流氓”。游民的群体性格和游民意识中,许多令人不愉快的东西也是社会的产物,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因此也没有必要去谴责哪一个人,本书也不会激于道义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谴责,因为它无助于研究的深入。</p><p><br /> </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8725744[/lastedittime]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