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老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焦外

[复制链接]

571

主题

4

好友

3786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11#
发表于 2009-7-5 10:04:16 |只看该作者
感觉有点平,这样的小说是不是可以在语言上下点功夫,以有吸引力的语言来叙述平常的琐碎细节?结尾很温暖。希望老残的小说能更多一点想法,多点新鲜的,让人为之一振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9

主题

28

好友

5257

积分

职业侠客

block breaker

Rank: 5Rank: 5

12#
发表于 2009-7-8 05:04:31 |只看该作者
说说题材的形而下。
长篇累牍的叙述,琐碎的叙述,细节的完全展现,让我一瞬间会想到日本小说,但与之不同的是,一,日本小说的叙述的绚烂,语句的臻美和对细节的迷恋,二,日本小说总是有的放矢,细节也往往会是着重,随着情节的变化,背后隐藏着令人吃惊的事件,会逐步地展示出来,就像一把武士刀,当它完全从刀鞘里拔出来,所具有的锋利和光芒,总是叫人骇然。
而这篇小说,而多的是展示了一种真实,这种真实的获得,对于作者来说,是相当的容易,作者甚至可以大幅搬用自己的经验,或者他人的经验,来套入小说中。小说也本没有沉重叙事或者消解什么,它没有更大的野心,只是展示真实本身。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会问:这种真实的魅力在哪儿?在于小说中的人物有好的摄影技术吗?在于小说很切贴我们的生活,简直就像是朋友A,或者B写的网络日志?抑或它的确讲诉“我”和“她”之前的关系?
小说无法获得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管它是焦内,还是焦外。管它是如何的衍射,映射,比喻,反衬。它所取得的作用都是微弱的。如果想写好这篇小说,应该再仔细去梳理生活中的纹理,细到一丝一脉,理解它们,表达它们。


再说说其他
小说的优点是,节奏一直保持在作者的控制中,很多句子初读好似废话,但其实一点都不会嫌多,而且是永远都不会嫌多,这是逐渐读下去才会发现的,这说明这些都正在小说作者的控制当中。如果这篇小说完全是作者的虚构的话,那么作者的想象力非常好,因为小说所展示的生活场景,已经不是一个断面,而是形成了一个圈,围绕在读者身边的圈。
另外一个要谨慎的是,QQ,空间,这些词汇在小说中的运用。我说的是如果一个小说能在10年之后,还是否能够重新再读。这个前提是,如果你不止小说当做你的排泄物,如果你想让你的小说还具有另一层上的意义,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

好友

93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13#
发表于 2009-7-14 21:31:05 |只看该作者
楼上前面的都说很很好,有一点不大同意。“另外一个要谨慎的是,QQ,空间,这些词汇在小说中的运用。我说的是如果一个小说能在10年之后,还是否能够重新再读。这个前提是,如果你不止小说当做你的排泄物,如果你想让你的小说还具有另一层上的意义,这些都是要注意的。”——我觉得,QQ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人,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暗示,比如很多人就有QQ强迫症。空间、博客也是一代人书写自己心灵的方式,和以前的信件是一样的。这些生活本来的东西,用旧时的眼光把它们排除在外,而与此同时自己又站在未来的某个角度,显然不是很明智的批评,正是敢于写这些,才显示作者独到的眼力。当然,你说的逻辑我完全同意,把QQ变成其它某个不那么普遍、不那么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新潮事物,这句话也许就对了。小说没有必要排斥这些东西,它甚至还低于这些东西,它谦卑地模仿它们。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事物写好。
在人生的中途,我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

好友

93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14#
发表于 2009-7-14 21:42:25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 于 2009-7-1 23:27 发表
"姑婆掀起报纸的边角,把它们报包成了一个鼓囊囊的四方形小包。"——报包是不是打错了?“估计快9点多了”——这句感觉很怪。
好长啊,看了一半,后天晚上接着看。

阴魂不散啊。。。。
在人生的中途,我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4

主题

30

好友

3万

积分

渐入佳境

水协委员长

Rank: 8Rank: 8

Heilan Super Team 功勋版主

15#
发表于 2009-7-20 22:03:47 |只看该作者

网刊特邀评论

【特邀评论】
韦乃文|迷人的模糊


   小说的开头有句小引言,上网查了一下:
  “焦外成像按照字面可以理解为焦点以外虚化部分的成像,也叫做虚像、散焦。
  它与柔焦的区别是:柔焦一般是指整个画面柔化;而散焦则有清晰的部分,在清晰焦点前后的影象都是柔化的,柔化的程度也不一样。
在一幅图片中,有清晰的部分,有虚化的部分,虚化包括前景虚化、背景虚化。那么虚化部分的成像就叫焦外成像,实际上焦外成像的好不好说的就是虚化的部分成像质量好不好。
  好的焦外成像有个特点:除焦点外,整个画面都是扩散的、模糊的,清晰的和不清晰的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缘,这是好的焦外成像。”
  我对摄影一窍不通,不过我想这些够用了。老残无疑指出了一类小说的理念,但他的实践过于本份,变化少,表现力不足,没能使《焦外》成为我所幻想的那类小说的代表。通过“焦外成像”这种物理技巧,我确实发现了许多类似的动人小说;不知道是否有人专门研究过这类小说,因为我想它像冰山理论一样,是小说古老的基本手法之一。我很能理解,当一个人坐车上,望着窗外的风景,这条熟悉的路,质感的阳光,金币一样的树叶或者雨中明亮的陶瓷,现实的风景在一个具有观察力的乘客眼里,它每个条纹都在蔓延,通往一个模糊的地方。我只要指出这些条纹的开头,你就能够想象它们能够伸向哪儿,我只要说,当我看着窗外,我脑袋不知道去哪里了,一开始,有一部分的景物虚化了,当我说,后来,那些树叶像金币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你就知道我内心有多么忧伤。这是浪漫主义的一种幻想方式,当然,作者也许根据他一贯的写作习惯,将这种手法用到了现实主义身上。这个难度更大,它更靠近冰山理论了。
  在开始谈论这篇小说之前,我不能把这一丁点儿的焦外成像知识,以及我对此影射到小说的幻想套在这篇小说上。“她侧过身,用手搂住我的腰,说……”小说是以对话为开头的,描写也很简单,没有画面感,也没有光线的明暗。这个开头很重要,它也许表明作者并没有太在意引言的那句话,画面感、色彩、明暗、对比、层次感这些都不在作者的考虑范围内,或者说作者立足的图片,是一种纯粹灰色的图片,它处于一种平稳的流动节奏中。“我”和女友躺在床上聊天,那种可以说点什么,也可以不说的日常聊天。从对话的内容和节奏看,两人的相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已经熟悉了对方。对话没有出现空隙,很均衡,人物的思维也没有跳到其他地方去,“我”对这样的聊天既不排斥,也谈不上喜欢,这只是生活。通过这一段对话,你当然可以赞美作者的控制力,干的非常好!随着“我”的要求被拒绝后(注意,性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我”就开始想明天的事情,以及将要去拍照的那些地方。作者在回帖中提到,这个场景在室内,所以节奏比较慢,之后场景移到室外,就快起来了。这种思路是对的。问题是,这个地方还不够慢。这段幻想的文字,如果说得上慢的话,也仅仅局限在:室内多描写,而后面多动作,所以看上去比较慢。如果是我,怀着那种焦外成像的写作幻想,我会把自己对于焦外小说的理解,放在如何描述这段幻想的文字上,以及我明天要拍的照片的描述上。选一段:“卖馄饨的小车远去了,梆子声越来越轻。它会驶过一座小桥,再向前,就是一个弯,每天的早上八点来钟,有个老头会站在那里卖红薯。他有一部半尺左右的白胡须,不干净,时常有灰尘或者草叶粘在上面。他的红薯都摆在他面前的铁皮油桶里--里面和口经过改制。桶身发黑,最初的油漆已没有多少剩下。我至今没有买过他的红薯,如果要拍他的红薯,估计要站远点,用长焦,要不然难免被骂。经过长焦镜头的拉近,那些裂缝里泛黄的红薯一定很有质感。或许,还可以给老头也来一张,多点人文的味道。不好,还是别给自己找麻烦了,直接拍老头算了,万一那家伙不要老头,我还得把红薯单独裁出来。”后面依次写到了茶叶蛋、三轮车、饼干。叙述的语调基本一样,所以选这一段就够了。“我”的这些幻想过后,第二天,随着几个迷人比喻(睡衣的描写)过后,动作就开始统治小说了,然后你很少到这样的幻想性文字,即使是场景回到“我醉了,坐在车上”,即使你多么想在这个时刻看到浪漫主义的幻想,作者也都无动于衷地平铺直叙过去了。这一段幻想文字应该肩负着如何诠释“迷人的模糊”的重大任务(这和后面“我有点醉,坐在车上”的场景一样,形成前后对称),但是作者并没有太在意。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我”的幻想是沿着一条路的,这使我很奇怪。在这里作者干预太多了,把叙述者跟“我”混到了一起。如果一个人连幻想都这么按部就班,那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这样机械的人自己都不能动起来,他跳的舞又如何能感染读者呢?那只是向前齐步走而已。我同样的疑问也出现在小说的另外一些地方,比如“我”看到江,想到之前和女友过来拍照的情景;比如最后,“我”喝得有点多,坐在车上。这些东西都像上面一段一样,引不起我的感觉。
  作者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这样的叙述节奏中了,太迷恋这样不轻不重不痛不痒的叙述。就整体的布局来说,小说还是有些想法的,只是作者太不够浪漫,太不够有野心了。流动事件描绘很精彩,但静止的描写很缺乏;事件很多,性质都一样的,节奏过于平稳。叙述功力有余,诗意不足。
  日常的琐碎事情像一堆灰色的硬币一样反射着清晰的光。焦外成像的那张照片里,什么是清晰的呢?什么是模糊的?存在清晰的东西吗?我看到现实生活是清晰的,“我”从床上,到街上拍照,从车上到朋友家,吃了饭回来,回到车上。这一切无比清晰。但是我始终觉得重要的那个东西,去哪里了呢?作者没有引导我从现实的清晰走向模糊。“我”很少有心理活动,除了三两个幻想的性段落之外,其余的都是事件的叙述。 “我”也没有悲伤,也没有喜悦。换一种说法,作者没有欲望要引起读者的悲伤或者喜悦,或者其他心理的东西,哪怕是深藏在某个细节中的词语都没有表达的欲望。参与打斗的人,也 不是“我”。唯一出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鲜艳红色,“我”也没有任何想感觉,只是通过女孩的晕血带过去。既然作者选择了表现力很强的第一人称写法,为什么不表现点什么出来呢?最重要的是,那个缺失(是缺席,而不是模糊)的东西是什么?读完这篇小说,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那个东西很重要,而且也只能留给作者自己去思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作者避开心灵了,什么面纱遮挡住了我们最本质的东西呢?焦外成像,不管照片是现实主义的纯粹灰色,还是像上面的图片那样,具有古典浪漫主义的缤纷色彩,我想它们的美都产生于层次感。老残写的很平,细致的描写带来了阅读快感,同时也描清了焦外成像迷人的模糊。

http://www.heilan.com/periodical/heilan_79/novel_4.htm#1
还有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14 21:0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